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18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相关知识

(1)巴西简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

海岸线长7400多千米。

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

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

C。

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

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

从16世纪开始,巴西就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1807年拿破仑军侵占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后,巴西实际上成了葡的帝国中心。

1822年9月7日获得独立,建立巴西帝国。

因此每年9月7日是巴西的独立纪念日(即巴西国庆)。

1888年5月废除奴隶制度。

1889年11月15日推翻帝制,成立了联邦共和国。

1891年2月24日通过第一部联邦共和国宪法,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

1969年10月30日改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国土总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

人口16954万(其中白种人占55.2%,黑白混血种人占38.2%,黑种人占6%,黄种人占0.4%,印第安人约占0.2%)。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00年)。

巴西有许多誉称,如人种大熔炉(人种很多)、咖啡王国(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等。

此外,巴西是世界公认的狂欢节之乡。

2~3月为期3天的狂欢节时,人们狂热地跳桑巴舞,并进行化妆游行比赛。

巴西狂欢节被誉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2)巴西的自然资源

巴西矿物资源丰富。

铁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伊塔比拉“铁山”是世界储量最大的优质铁矿之一。

锰的储量也大,是世界四大产锰国之一,锰矿、铀矿、铝矾土储量均居世界第三位。

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

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黄金矿和石棉矿。

煤矿储量230亿吨,但品位很低。

石油储量已探明82亿桶,油页岩相当于15亿桶石油,天然气2330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442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52%,居世界第二。

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等木材。

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占全国供电量的86.5%。

(3)巴西经济概况

巴西经济实力位居拉美首位,在世界经济中居前10位之列。

其中服务业、工业、农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967~1974年,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连续8年平均以10.1%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巴西奇迹”。

巴西的工业较发达,多分部在东南沿海各州。

主要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

年产钢2700多万吨,汽车138万辆,石油2~2.5亿桶。

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可可、甘蔗、棉花、稻米、玉米、大豆等。

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素有“咖啡国”之称,可可、蔗糖和大豆产量居世界前列,蓖麻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占南美总产量的1/3。

粮食基本自给。

主要外贸对象是美国、德国、意大利、阿根廷。

出口咖啡、铁砂、铁矿、棉花、蔗糖、大豆、可可、松木等。

主要进口化工产品、石油产品、机器、小麦。

全国有铁路3万千米,公路155万千米,内河航线3.6万千米。

(4)巴西农业概况

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1999年)。

2000年农业增长率为2.9%。

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橙汁占世界市场的85%。

大豆产量为世界第二,玉米居世界第三。

除小麦部分尚需进口外,粮食基本自给。

畜牧业较发达,1980年起实现人均一头牛。

可耕地面积约4亿公顷,已开垦约9000万公顷,牧场2亿公顷。

2000年谷物总产量8312.4万吨,比上年增长0.93%。

农产品出口在巴西出口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豆出口已成为巴西传统出口项目,通常位居世界前三名之列。

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

巴西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蔗糖生产国,可可生产居世界第二,烟草生产居第四,棉花生产居第六。

其他一些重要产品,如橡胶(曾一度为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干果、腰果、蜂蜡和植物纤维等,已不像过去那样采自野生森林,而来自人工栽培,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气候的多样化,巴西水果生产丰富多样。

北部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各种干果和鳄梨),南部出产大量柑橘和葡萄。

1992年,83.6%的柑橘以浓缩果汁的形式出口,赚回了15亿美元,近年来巴西成为世界主要的浓缩橙汁出口国。

巴西的牛肉生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

全国可耕地面积达2.6亿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2公顷;

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52.2%,居世界第四位;

近几十年来,巴西还大力发展马、羊、猪以及家禽的饲养,牛奶、蛋、皮革、毛皮的产量可观。

从1980~1992年,在巴西工业增长缓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乎停滞的情况下,巴西农业部门的产值却增长了38%,超出了同期26%的人口增长率。

此外还盛产腰果、棉花、烟叶、剑麻、胡椒等经济作物。

(5)巴西工业概况

巴西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首位。

工业基础较雄厚。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1%(1999年)。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纺织、制鞋、造纸、食品等。

特别是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信息、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加工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4,是世界第六大产钢国;

汽车产量为91.5万辆,居世界第十位;

年造船能力200万;

年产石油2.3亿桶,一半石油要靠进口。

其他工业产品产量:

铁矿砂1.49亿吨,生铁2100万吨,水泥2500万吨。

近10年来,巴西的电子,通讯工业发展迅速。

有1000多家电器电子公司,年营业额为12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中计算机部门创利70亿美元,90%的通讯技术实现了现代化。

巴西的工业目前正处在改革和调整时期,在过去的“进口替代政策”之下,巴西政府对工业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严格控制外国产品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巴西工业效率和质量低下。

1990年科洛尔新政府执政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取消非关税壁垒,逐步降低关税等等,一方面削减对巴西工业的保护,使之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对国内企业进行调整,推行私有化,开展增强效率和质量的活动。

(6)奴隶贸易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比贩卖人口更为耻辱的了,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公开的奴隶贸易竟然延续了长达400年的历史!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可耻的一页!

奴隶贸易发生在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和巨额的财富或货币资本。

要达到这个目的,资本家除了残酷压榨、剥削工人外,就是掠夺海外殖民地的大量财产。

15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

随着殖民扩张的发展,到了15世纪中叶,随着美洲被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又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

英国将大量土著居民如印第安人成批地赶往矿井,当他们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时,他们又被成批成批地埋于废弃的矿井之中。

就这样,他们在用生命为资本家积累着一枚枚硬币。

土著居民因过重的劳动而过早的结束了一个个生命,这样资本家的劳动力来源就难以得到保证。

为了有大量的劳动力来在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

最早掠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

16世纪下半叶,荷兰、丹麦、法国、英国等国殖民者相继加入这项血腥的贸易中。

因此,罪恶的奴隶贸易随之愈演愈烈。

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可以得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所以,不少资本家纷纷把精力投入到贩奴活动中。

1730年,拿四码白布就可以在非洲换取一个黑奴,把这个黑奴运到牙买加,可以卖60至100英镑。

18世纪末,一艘贩奴船往返一趟,运300多名黑奴就可获利19000多英镑。

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尤其是最先垄断奴隶贸易的葡萄牙,都在贩奴运动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足的条件。

所以有人说,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

奴隶贩子捕捉黑人的手法也不断变化。

最初他们亲自去非洲大陆掠捕,在掠捕过程中,有不少贩子被打死打伤。

所以,他们不久就改变策略,自己只端坐一方,让非洲本地的黑人头目去捕捉自己的同胞,这样更加安全、更加有利可图。

捕获到奴隶之后,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奴隶贩子把黑奴一个个用铁链锁起来,甚至用铁丝从黑奴的肩胛骨处穿起来,然后囚禁于牢笼之中,等待运往美洲。

一般的贩奴船从欧洲起航以后,直接从欧洲各地开往非洲西岸距美洲最近的几内亚湾,在这里,用船上的商品换取奴隶。

奴隶上船后,在每一个奴隶身上都要烙上所属奴隶主的姓名,之后,戴上脚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就像运送一头猪、一只大象那样把奴隶塞进拥挤不堪、污浊熏天的船舱之中。

他们根本不考虑奴隶的生命安全,更不考虑奴隶的健康状况。

所以,运送过程中,经常是各种疾病凶猛肆虐,还不时流行瘟役。

当然,奴隶主非常关心疾病和瘟疫,他们害怕这样会影响利润,所以,只要发现患病黑奴,尤其是奄奄一息者,他们就会立刻把他们扔入大海之中。

尽管如此,奴隶的残废率仍达30%~50%。

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的奴隶,奴隶贩子会施加他们能够采取的任何处罚,轻者以皮鞭抽打,重者被砍头、挖心、断其手足、以绳索活活勒死以至扔到一望无际的海水之中。

这些手段残忍、毒辣,令人触目惊心。

据统计,有2亿多非洲黑人惨遭此劫。

他们有的在捕捉时被杀害,有的在贩运的路上被折磨致死,幸存下来的则被作为活的商品,多数被卖到了美洲种植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不少奴隶不堪忍受这种非人待遇,一有机会他们就奋然反抗奴隶主,或者是逃亡,有些奴隶则宁愿跳海自杀!

奴隶们在用种种方式方法表示着他们对这种残忍的贩奴制度的反抗。

在非洲大陆和美洲种植园、矿区中,这种反抗更是频繁。

不少时候,奴隶们揭竿而起,共同反对统治者,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一页又一页可歌可泣的壮举!

在美洲广大奴隶遭受奴役的殖民地区,这种反抗就更加激烈。

光是美国黑奴就举行过250多次起义!

奴隶起义影响最大者,要算1790~1803年的海地黑奴起义,这次起义极大地震动了整个世界,敲响了拉美殖民地奴隶反对殖民统治者的警钟。

其领导者杜桑虽然受到法国殖民者背信弃义的欺骗,被捕而死,但海地人民仍然坚持斗争,最终于1804年建立了独立的海地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奴隶创建的国家,他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贩奴运动的起因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样,贩奴制度的废除也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必须。

由于奴隶经常反抗、怠工、罢工、逃亡,甚至起义等,奴隶主感觉到光靠压榨奴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另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需要的是自由劳动力,这种自由劳动力随着大工厂的出现,其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客观上为奴隶自身的解放提供了条件。

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带头开始掀起了废除奴隶制的运动,从此,废奴运动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广大被压迫的奴隶迎来了他们的新生。

尽管如此,世界范围的贩奴运动并没有停止,断断续续的贩奴活动又持续了近百年,直到19世纪末才基本结束。

实际上,贩奴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奴隶取得了完全的自由,所谓自由劳动力,是资本家剥削奴隶(工人)的另外一种更为隐蔽、更为堂皇的说法。

但是,无论如何,取消了奴隶贸易毕竟是跨过了黑人历史上最为丑恶的一步。

(7)亚马孙雨林

雨林出现在热带,靠赤道很近。

丰富的雨量使森林生长得特别茂盛。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

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时间为洪水淹没。

雨林几乎全年闷热潮湿,日间气温约33°

C,夜间气温约23°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有700万平方千米。

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

亚马孙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片森林对世界气候有很大影响,树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

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命所必需的。

亚马孙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

这一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蓄积着8亿立方米的木材,其经济价值超过7000亿美元。

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

河里有2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亚马孙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

9世纪末,根据一位英国自然学者的统计,共有14712种动物,其中8000多种尚未为人所知,现在已知的动物和鸟类超出了10万种,可能另外还有几百万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在亚马孙雨林一个相当于8~10座房子和园子规模的区域里,生长着约60种不同的树木。

这是欧洲或北美同样面积的森林里所能发现的树木种类的15倍。

亚马孙生态区占巴西国土的60%,有森林面积400万平方千米,其中雨林占65%。

因此,亚马孙河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巴西的亚马孙雨林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58%,以致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专家们说,这种情况对物种保护和全球气候的平衡有可能构成威胁。

据专家估计,2000年雨林的损失达4.4万平方千米,是巴西政府估计的三倍。

亚马孙地区毁林速度惊人,平均每8秒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在那里消失。

亚马孙雨林目前正遭受着历史上第二次严重破坏,这已引起巴西以及国际环保组织的密切关注。

据卫星资料显示,从1999年8月至今,已有2万多平方千米的森林消失。

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毁林事件发生在1995年,当时有2.9万平方千米的森林被毁。

到目前为止,亚马孙地区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达58.2万平方千米,比巴西巴伊亚州全州的面积还要大。

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说,如果毁林事态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久的将来,亚马孙将空留其名。

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首先是近年来大量移民涌入亚马孙地区,造成农业耕地紧缺,因此亚马孙外围地区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无序采矿、修路、建房是造成大面积伐林的另一原因。

与此同时,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的大火也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面对严峻局面,反对乱砍滥伐森林的呼声日渐强烈。

环保人士指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涝灾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毁林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主张,应充分利用亚马孙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生态旅游,既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8)亚马孙河

·

长6440千米,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长6695千米的尼罗河。

每秒钟把116000立方米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密西西比河多10倍,比尼罗河多60倍。

占全球入海河水总流量的1/5。

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流入大西洋中达160千米。

支流中,7条长度超过1600千米;

最长的是马代拉河,长度超过3200千米。

亚马孙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地球表面的全部径流量中,亚马孙河大约占1/5。

其流域面积达南美洲的1/3。

亚马孙河共有15000条支流,其中有17条都比流经欧洲的莱茵河长。

主流河水很深,整条河有一半可容巨轮航行。

远洋巨轮由大西洋经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鲁的“大西洋海港”──伊基托斯,它距离大西洋达3680千米。

通航河道河面宽广,不能同时看到两岸。

亚马孙河发源于海拔524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水从冰川融汇而成的湖泊流出,汹涌奔流,注入大西洋,流程达6400千米。

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宽320千米,如此巨量的河水在此流出。

在东面山坡上冲刷出气势磅礴的峡谷。

由于冲出大量沙泥,河水浑浊,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称为白水河。

还有一些支流流经沼泽,冲出腐植质,水色较深,称为黑水河。

随着地势渐趋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流至山下广阔的亚马孙盆地。

在距大西洋1600千米的巴西马瑙斯附近,宽16千米的黑水河内格罗河汇入白水主流。

巴西人认为这里才是亚马孙河的起点,称其上游为索利蒙伊斯河。

下游地势平展,故受大西洋潮汐影响的河段,长达966千米,远及奥比杜斯。

在入海之前形成巨大的河汊网,并与南面的托坎廷斯河和帕拉河汇合,浩浩荡荡流入大西洋。

河口宽320千米,其中两条河汊由马拉若岛分隔,该岛面积与瑞士相当。

亚马孙河曾经有过很多名字。

第一批葡萄牙探险家称它为马腊尼翁(迷宫),因为有人抱怨说:

“那是惟有上帝才能解开的马腊尼翁”(迷宫)。

1542年,西班牙人德奥雷利亚纳由秘鲁的纳波河顺流而下,最先乘船驶过了亚马孙河大部分河道。

他是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探险队队员,从厄瓜多尔出发,找寻黄金、香料和传说中的黄金国。

但因意外,皮萨罗率领部分队员几经艰辛,终于沿陆路返回厄瓜多尔。

最后只有德奥雷利亚纳和部分队员东航至亚马孙三角洲,辗转抵达加勒比海。

德奥雷利亚纳一行,沿途屡历艰险,经常受到土著袭击。

曾遇到了一支土著部落。

该部落的斗士都是高大的白种妇女,使人联想起古希腊的亚马孙族女战士。

后来此事传扬出去,轰动一时,就把这个部族称为亚马孙人(古希腊神话中剽悍的女战士),亚马孙河现在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亚马孙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

许多大树高60多米,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

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灌木和乔木有板状基根,帮助维生。

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

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獭、蜂鸟、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

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

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貘、水豚、犰狳等。

另有2500种鱼,以及1600多种鸟。

亚马孙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10米,重达225千克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

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5米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2.5米的凯门鳄。

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嗣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760厘米。

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

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

幸存的长大后,反过来吃凯门鳄。

(9)城市化

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演变,既有看得见的实体变化,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无形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和城市化进程史。

城市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进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是农业人口及土地逐步向非农业的城镇转化和集中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标志着空间的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两种相互渗透与对应的经济和人口的分步动态变化趋向,是导致区域进入不同城市化阶段的两种力量构比。

按世界城市化的一般历程,城市化的初中期是以集聚为主的向心型发展阶段,即集中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的中后期是以扩散为主的离心型发展阶段,即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阶段。

随着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非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城市化的速度日益加快。

1900年世界只有1.6亿人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0%。

现在城市人口约有2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2%。

预计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即32亿将是城市居民。

联合国的统计数字表明,1950~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增长了37%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居民增加了1倍多,最不发达的国家的城市居民增加了2倍多。

同一时期,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从34个增加到了214个。

目前,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到325个,超过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有20个。

世界观察研究所在题为《改造城市为了人们和地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虽然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进行活动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却占总排放量的78%,城市人口消耗了工业木材总使用量的76%、生活用水总量的60%。

城市化在让人类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又使人类受到“城市病”的困扰,全球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也加重了“城市病”的流行,使跨入新世纪的人类深受其害。

据统计,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贫困人口约有15亿。

世界城市人口中至少有6亿人没有足够的住房,非洲、拉美和亚洲部分大城市中,相当数量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里。

城市供水不足且不清洁,仅饮水不洁每年就造成1000万人死亡。

日益恶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及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和犯罪率上升等问题不仅威胁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而且威胁着社会凝聚力和政治稳定。

城市是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只有合理的城市规模、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城市环境,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城市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共同任务。

玛雅文明

世界早期各大文明中,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惟独玛雅文明诞生于热带丛林之中。

早在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以前,公元前30世纪,玛雅人就已定居在今墨西哥南部等地,约有200万人,皮肤呈黄褐色,毛发黑粗而直,面部扁平,眼睛从淡黄到棕色不一,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印第安语。

玛雅人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三四世纪为前古典期;

公元三四世纪至公元10世纪是玛雅文明的鼎盛期,出现了精美典雅的艺术,与欧洲古典时期的希腊非常相似,也称古典期;

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则为后古典期,也是其衰落期。

玛雅人以农业为主,渔猎业为辅,培育出玉米、棉花、可可、南瓜、烟草等40余种农作物,并饲鸡和狗。

玛雅人还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象形文字系统,建立了发达的数学体系,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开始使用20进位制和零;

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则更令人惊叹,他们计算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与现行的阳历仅相差十几秒,还能准确地预测日蚀以及金星等星球的轨道。

此外,他们在医学、制陶、雕塑绘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

然而,玛雅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