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26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docx

完整版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例3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住宅楼招标文件》、《施工招标评定标办法》,《住宅施工图》、《答疑会纪要》以及根据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我公司非常感谢建设单位对我方的信任,有幸参加本工程的投标。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未提之处均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及有关文件等要求的具体规定进行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建筑设计特点

该工程地处新口泰路东侧、永兴路北侧,总建筑面积1758.59m2,全现浇砖混六层。

该工程由无锡市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业主委托苏州景原工程设计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工程工期124天,质量标准:

合格。

工程做法:

外墙饰面:

一层窗台以上为水泥砂浆粉刷,一层窗台以下为水刷豆石,挑沿及局部为水刷石。

内墙饰面:

卫、厨采用200×300瓷片,其它为石灰砂粉刷。

楼地面:

厕所、厨房为陶瓷铺地砖。

其它楼地面为水泥压光。

顶面:

抹水泥石膏砂浆,刷106涂料。

屋面:

全部为不上人屋面。

第二节结构设计特点

地基处理:

地基采用强夯,2.3米以下用3:

7灰土夯实0.5米厚

基础形式:

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砌体材料:

本工程0.000以上墙体采用Mu5.0KM1多孔砖和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Mu2.5,M10、M7.5、M5混合砂浆砌筑。

结构:

受力钢筋主筋保护层厚度:

基础为35,梁柱为25,板为15。

砼强度等级:

基础砼垫层为C15,其它砼C20。

第三章现场平面布置

第一节平面布置原则

平面布置力求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需要,确保既定的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四大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附后

第三节施工道路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和现场的实际情况,按场地内原来的排水坡向,对场地进行平整,修筑宽3.5米现场临时道路。

现场路基铺100毫米厚砂夹石,压路机压实,路面浇100毫米厚C15混凝土,纵向坡高2%。

第四节材料堆放

为了保证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堆放场地将进行硬化处理,即钢筋、模板、砂石料、砖、周转料场等浇成一块面积较大的砼场地。

材料尽可能按计划分期、分批、分层供应,以减少二次搬运。

主要材料的堆放,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堆放整齐。

第四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施工前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组织技术交底。

材料供应部门,提出外加工定货单,并提出工料分析和进行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

第二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施工机械用电量

工地总用电容量:

则S=K[∑P1μCOS∮]K1K2+∑P2K3

=1.05×[268.9(0.85×0.6)]×0.45×0.75+12×0.7

=195.67(KVA)

计划总用电容量为195.67KVA,因施工机械不同时使用,故此用电量可满足要求。

施工现场安排七路供电,建筑物北侧一路,东南侧一路,楼内三路(每个单元各设一路),电焊机一路,生活区一路。

每隔一层各设流动配电箱一个,所有动力线路均用电埋地暗敷设设置引入,分别设配电箱控制。

夜间照明采用低压行灯。

第三节施工现场临时用水

现场有Φ100mm市政上水干管,从预留接口接出Φ75施工干线,可满足施工与消防用水。

供水:

水源从建设单位上水管中接出,现场采用Φ75的供水管径,经(水表)供入施工现场管网,管网布置沿现场用水点布置支管,埋入地下50cm深;各施工段用胶管接用,考虑到季节性供水短缺和周围的环境卫生,备蓄水(暗)池供施工用水。

排水:

施工现场场地狭窄,为了充分利用现场现有的使用面积,现场所有排水沟均为暗沟,排入建设单位指定的家属区下水管道;为保证现场清洁卫生,做到文明工,在混凝土搅拌站旁挖一个沉淀(暗)池,将沉淀后的水用泵抽到排水沟中。

第四节施工测量

本工程施工测量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为此,本工程特设施工测量专业小组,整个工程由开始的坐标、标高、各层的轴线测量,均由测量专业小组负责。

为测量小组配备J2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

仪器使用前,应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楼面标高,立好皮数杆,按皮数杆控制线砌砖。

当砌完一步架高而未搭设脚手架前,开始作+50的找平测量。

用水准仪找平,操作程序如下:

安水准仪

确定楼(地)面一个+50厘米点,在楼板上应按设计要求加上楼面层设计厚度。

根据以定的+50点,用水准确定塔尺的读数。

注意塔尺底部要与+50点对平。

塔尺的读数或标记,用水准仪测出每间屋内转角处的+50点。

根据塔尺的读数或标记,在每层确定固定轴线的部位,引测到外墙上作好标记,记上标高,用来挖掘层高和总高。

用墨线连接所有的+50点,于是本层的+50厘米水平线就测量完了。

轴线控制

基础工程放线:

根据永久性坐标桩,投测基槽挖土和砼垫层面,控制轴线。

标高控制

基础施工阶段在基坑内设备固定标高控制点,以控制基础各施工过程标高。

主体施工时,每一层楼面标高要引出,用50m钢卷尺15m拉力器,从楼固定标高标准点到各楼层暗柱钢筋上,均设水准控制点。

 

第五节沉降观测周期的确定

建筑物建成后会引起基础及其四周的地层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不仅会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公司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T88-97),对于建筑物的有效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

根据荷载的变动,可将观测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开始施工到满负荷载。

此阶段的观测周期视施工进度而定,一般约为10天至一个月左右。

第二阶段:

从满荷载至沉降速度变化趋向稳定。

此阶段观测周期,在施工过程中每完成一层主体,作一次沉降观测,不得超过三个月复测一次。

第三阶段:

自沉降速度稳定到基本停止沉降(0.01mmd),其观测周期:

开始为半年或一年一次,以后可2─3年一次。

为了保证观测精确度,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采取“三固定措施”,即仪器固定、主要观测人员固定、观测的线路固定。

竣工后,并认真分析汇总沉降观测结果做好记录,交工时并入竣工资料交建设单位存档。

第六节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1.概况

1、本工程0.000以上墙体采用Mu5.0KM1多孔砖和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Mu2.5,M7.5混合砂浆砌筑。

2、砌体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准备(包括抄平放线)→砂浆准备→立皮数杆→排砖搁底→砌筑(含放置拉结筋)→质量检验→嵌缝→清扫→交接。

2.砌体材料

3、砖块进场时,必须持有产品合格证,并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水泥采用普通32.5级水泥,进场时持有质量保证书,并按规定取样送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应保持干燥,如遇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等情况,应送试验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5、石灰膏:

熟化时间不少于15天,灰池中贮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6、砂:

采用中砂,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含泥量不能超过5%。

3.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7、上道工序交接验收资料。

8、砂浆配合比按照试验室配比通知单准确计量,并按规定做好试块,及时送试验室试压。

9、砂浆稠度控制在5-7cm之间,必须在拌和后2小时以内使用完毕。

10、砌筑前要清除基础及楼面上的杂物,根据轴线弹出砌体边线和中心线、门窗洞口线,并按七度设防要求,设置墙、柱拉结钢筋。

11、砌筑前在框架柱上划好砖的皮数以及门窗、过梁、圈梁等构件位置。

12、准备好所用的材料及工具,施工中所需的水泥砖、过梁、插筋等必须事先安排好,配合砌筑进度及时送到现场。

4.砌筑方法

13、砌筑时要进行排砖,排出灰缝宽度,排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砌筑方法,以及半砌何处砌为好,务备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交错。

在同一墙面上各部位组砌方法应统一,并使其上下一致。

14、砌筑时,必须先拉准线,依准线砌筑。

15、砌筑时采用“三一”砌筑法,竖缝采用灌浆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10mm,不宜大于12mm,也不宜小于8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5%。

16、砌体的垂直度采用线锤和靠尺检查。

17、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对留直槎的部位,应沿槎口高度方向每500mm设置2根Ф6长1000mm水平拉结筋。

5.构造拄的施工

(1)构造柱施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浇灌混凝土柱。

(2)构造柱钢筋规格、数量、位置必须正确,绑扎前必须进行除锈和调直处理。

预留的外伸钢筋不应在施工中任意弯折。

砌砖墙时,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马牙槎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保证大柱脚。

砖墙砌法按砖砌体的砌筑方法进行。

(3)构造柱从基础到顶层必须垂直,对准轴线,其尺寸允许偏差见表11-4。

在逐层安装模板前,必须根据柱轴线随时校正竖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表11-4构造柱尺寸允许偏差(mm)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中心线位置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柱层间错位

8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3

柱垂直度

每层

10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15

用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仪器检查

>10m

20

(4)构造柱的模板可用木模或钢模,在每层砖墙砌好后·,立即支模。

模板两侧严密贴紧,支撑牢靠,防止板缝漏浆。

(5)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为清理方便,可在砌墙时在各层柱底部(圈梁上面)以及该层二次浇灌段的下端位置,留出2皮砖的洞眼,清理完毕后将此洞封闭。

(6)构造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为20mm,且不小于15mm。

(7)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实。

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长度的1.25倍。

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碰触砖墙,并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8)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

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

保浇筑密实时,亦可每层一次浇筑完毕。

但预制大梁、圈梁和柱的接头处必须在同一层内一次浇筑。

(9)构造柱的混凝土坍落度宜为刃一70mm,以保证浇捣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季节不同,在保证浇捣密实的条件下加以调整。

(10)在砌完一层墙后和浇筑该层柱混凝土前,应及时对已砌好的独立墙片加稳定支撑,必须在该层柱棍凝土浇完之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11)构造柱纵筋锚固与搭接示意图:

 

6.脚手架工程施工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建筑及结构施工图纸

2、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版):

JGJ13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GJ32J37-2006

3、施工组织设计

4、参考图书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003年6月出版

施工现场完全生产保证体系2003年11月出版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地处新口泰路东侧、永兴路北侧,总建筑面积1758.59m2,全现浇砖混六层。

该工程由无锡市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业主委托苏州景原工程设计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工程工期124天,质量标准:

合格。

三、施工部署

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

此架为一架三用,既用于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同时兼作安全防护。

荷载按装修荷载考虑,要求三层同时作业。

脚手架搭设采用双排单立杆。

立杆距结构外沿0.35m,排距(横距)为1.1m、柱距为1.80m,大横杆步距为1.80m。

四、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1、地基处理:

基槽回填土分层夯实,密实度采用环刀取样进行试验,表面用C10砼进行硬化,厚度为100mm。

四周外脚手架以硬化的回填土作为基础,所有的基础必须平整。

基础上、底座下设置垫板,其厚度不小于50m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并在四周距脚手架外立杆50cm处设一浅排水沟。

2、立杆:

全楼脚手架采用双排单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檐口上皮1.5m,立杆下端设置底座。

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

3、大横杆: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的距离不大于50cm。

4、小横杆: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即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

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其最大间距不大于75cm。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结构外边缘15cm,且长度不大于44cm。

上、下层小横杆应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临小横杆在立柱处相布置。

5、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6、剪刀撑;

本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每6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º与60º之间。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长度≥100cm,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

横向斜撑搭设在主楼脚手架部位,在同节内、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在外排立柱之间上下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柱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除拐角处设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7、脚手板

脚手板采用松木,厚5cm、宽35~45cm、长度不少于3.5m的硬木板。

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两层。

首层满铺一层竹笆片,以上每隔一步架也要满铺一层竹笆片,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

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cm处用直径1.2mm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将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

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中设两根小横杆,各杆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应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

8、连墙件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垂直间距为3.60m、水平间距为7.0m。

连墙杆用Φ48×3.5的钢管,它与脚手架、建筑物的连接采用直角扣件。

在结构每一外框架柱处设一组双杆箍柱式拉杆与框架柱拉结。

在顶板上两框架柱间中点管与脚手架可靠拉结。

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于框架柱上双向设置上述箍柱式拉杆。

在建筑物的首层设置两道连墙件。

连墙件横竖向顺序排列、均匀布置、与架体和结构立面垂直,并尽量靠近主节点(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cm)。

连墙杆伸出扣件的距离应大于10cm。

底部第一根大横杆就开始布置连墙杆,靠近框架柱的小横杆可直接作连墙杆用。

9、防护设施

脚手架要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

密目网采用1.8×6.0m的规格,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里侧。

作业层网应高于平台1.2m,并在作业层下步架外设一道水平兜网。

在架内高度3.6m处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5步距设隔层平网,施工层应设随层网。

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及1.2m处设有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

(二)卸料平台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卸料平台设计为立柱式钢管平台,每段各制作2个,规格为5.0m×4.5m×1.5m(长×宽×高)。

平台上要设有限定荷载标牌,本工程卸料平台限重为1.5t。

防护栏采用Φ48×3.5钢管,分别在高75cm、150cm处设立两道,四周钢管外侧面及防护栏均刷红白相间的油漆标识,并满布密目安全网。

平台底面设5cm厚的脚手板,满铺、铺牢、两端用8号镀锌铁丝捆紧,并在四周设18cm高的踢脚板。

卸料平台自第1层至6层每层设二个。

3、脚手架出入口的构造

该出入口设在E轴~F轴之间,挑空两根立杆、跨越二步二跨。

搭设大小为4.0m×3.5m×4.1m(长×宽×高)的防护棚,上铺双层竹笆片。

在出入口两侧的内、外排单立杆处分别增设一根辅立杆,并高于门洞口1~2步,立柱用短管斜撑相互联系。

上方悬空立柱处增加两根斜杆,斜杆与各主节点相交处用扣件固定。

洞口上方增设两道横向支撑,应伸出斜腹杆的端部,以保证立柱悬空处的整体性。

门洞两侧分别增加两根斜腹杆,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在15cm内。

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应在相交的大横杆处增设一根小横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必须接长时用对接扣件连接。

五、安全防护措施

1、吊兰口防护措施

设置不低于1.2m高的开启式防护门,用Φ12的螺纹钢筋、按水平间距30cm、竖向间距40cm焊制而成,并在防护门上要刷漆、上锁、挂牌。

2、结构临边防护措施

在结构四周边线内50cm处设置全封闭式护身栏,使用材料均采用Φ48×3.5钢管。

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间距不大于2.5m、竖向每隔0.6m设一首通长大横杆、每隔一根立杆设一道三脚架。

沿钢管长度方向刷红白间隔的油漆、挂醒目标志牌;护身栏杆四周满挂密目安全网、白天设警示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临边四周1m范围内不准堆料、停放机具。

3、楼梯间防护措施

楼梯的侧边利用脚手架做安全防护,架子立管从梯井内搭设,侧边沿楼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高的护身栏,侧边底部设18cm高的挡脚板。

4、防雷避电措施

采用避雷针与大横杆连通、接地线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

避雷针共设置4根避雷针,避雷针采用Φ12镀锌钢筋制作,高度不小于1m,设置在脚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接地线采用40×4的镀锌扁钢,将立杆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

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牢靠,与立杆连接时应用2道螺栓卡箍连接,螺丝加弹簧垫圈以防松动并保证接触面不小于10mm2,并将表面油漆及氧化层清除,露出金属光泽并涂出中性凡士林。

接地线与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的设置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50m设置1个,位置不得选在人们经常走到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遭机械伤害。

两者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应大于2倍的扁钢宽度。

焊完后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电阻,要求冲击电阻不大于10Ω。

同时应注意检查与其他金属物或埋地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3m)以免发生击穿事故。

六、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

1、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

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

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钢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连墙杆→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定距定位。

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

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

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底座下垫枕木,并垂直于墙面设置。

在搭设首层脚手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

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双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

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

双排架内、外排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

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2、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艺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顺序为:

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除或在上下两步同时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杆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如附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时,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七、质量保证体系

(一)构配件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外径48mm

-0.5

2

壁厚3.5mm

-0.5

3

立杆弯曲

12

4

水平杆、斜杆弯曲

30

(二)脚手架搭设的允许偏差

立杆垂直度

±50mm

步距

±20mm

纵距

±50mm

横距

±20mm

纵向水平杆高差

±20mm

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

±50mm

(三)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

均抽检20个,允许的不合格数分别为5个、10个。

八、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一)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1、扣件的紧固程度应在40~50nN.m,并不大于65N.m,对接扣件的抗拉承载力为3kN。

扣件上螺栓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

特别注意的是:

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应向内,以防进雨水,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

2、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小于100mm。

3、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

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

4、外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混用。

5、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二)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1、脚手架的基础必须经过硬化处理满足承载力要求,做到不积水、不沉陷。

 

2、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