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9305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完整XX县院前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旬邑县医院是全县医疗救治中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救治单位,医院设置急诊科,现有人员16人,其中医生5人,护士11人,业务用房面积100平方米,普通救护车2台,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生命、应对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援、大型社会活动的保障和承担急救医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3.1项目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事故的日益增多,全县现有的急救体系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现有的医疗急救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急救需求。

3.1.1.1急救设备、车辆配置不足。

旬邑县总人口近30万,根据卫生部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救护车数≥0.25辆人,每辆救护车配备5人(其中急救一线工作人员不低于急救系统人员总量的70%)的标准配置,作为全县医疗救治中心的县医院应配置救护车5辆,工作人员25人。

但是目前,县医院仅有救护车2辆,人员只有16人,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且急救车设备配置简陋,车辆仅有担架,缺少必要的车载急救设备、通讯设备,没有形成完整的院前急救指挥和调度系统。

医院现无负压式救护车,难以应对非典等传染病的急诊救治。

同时,现急诊科急诊抢救设施滞后,缺少必备的急诊救治设备。

3.1.1.2业务用房不足。

县医院作为全县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的中心,现急诊业务用房在门诊部内,面积狭小,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急诊医疗救治体系,在应急救援响应和保障上,相对于其它公共安全保障系统极为滞后,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3.1.2人口总量增长、老龄化加剧、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带来日常急救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目前,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倒金字塔型。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逐步进入老年型,而创伤、急性脑血管病、呼吸道急症、肿瘤、昏迷、心脏病、已占急救总量的65%,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目前的急救体系难以应对日常急救服务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

3.1.4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日趋繁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呈上升态势,各种潜在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急救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急救医学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个方面,而院前急救是急救体系的首要环节,急诊科救治体系是急救体系的第二环节。

加强院前急救,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对于及时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急救中心面貌,提高急救服务能力,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等健康服务,急需在县医院建设系统完整的农村院前急救调度中心和急诊科救治体系,包括新建院前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业务用房,配置院前急救设施和急诊科诊疗设备,以满足广大患者及医疗服务的需要。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项目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救治体系,对于及时有效地应对交通事故、疾病抢救、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2.2项目建设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建立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急诊救治体系建设又是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全县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3.2.3项目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也更加重视对健康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医疗环境。

3.2.4项目建设是旬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医院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医疗的医疗条件,提升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医院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增强旬邑县医疗卫生综合实力,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3.3项目的可行性:

3.3.1可靠的组织管理支持。

旬邑县为确保此项目的有序进行,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和筹建班子,负责项目的协调及建设的具体工作。

3.3.2可靠的财政支持。

在项目实施时,县政府将及时足额筹措资金,加强对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3.3.3稳定的政策支持。

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印发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四章建设条件

4.1机构设置及建设地点

旬邑县医院是全县医疗救治中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救治单位,旬邑县农村急救中心拟设在旬邑县医院内,由旬邑县医院管理。

农村急救中心建设地点位于旬邑县医院院内平面北侧,与急诊科相邻,面临县城西大街,即有利于急诊车辆的快速出入,又利于急诊患者及时送达急诊科救治,建设地址十分合理。

4.2建设条件

新建的农村急救中心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现简述如下:

4.2.1供电:

县医院由旬邑县城市供电电网保障供电,为二级用电负荷。

同时,院内已建成双电源供配电系统。

院前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

4.2.2给排水:

县医院现有用水进水管径为300mm,现有的供水设施可满足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的使用需要,污水可利用县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系统消毒净化后排人城市下水管网。

4.2.3采暖:

该楼采暖可利用现使用的蒸发量为40吨的热力供应设施供给。

4.2.4交通:

院前急救中心建设地址位于院内平面北侧,与城市街道和医院急诊科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4.2.5电信广电:

旬邑县内有较完善的电信、移动、广电设施,项目建成后,可申请相关部门解决,以保证院前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系统的应用。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方案

 

5.1设计思路

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是:

以县医院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网底,县医院作为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的诊治、通讯中心,负责危急重症的快速反应,乡镇卫生院作为急救中心的辐射分支和前沿,负责对危急重症进行初步处理和及时转诊。

形成通讯畅通、反应敏捷、快速高效的农村急救综合体系。

农村急救中心土建工程的设计思路是:

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合理、节约、清晰的原则,采用人体尺度,心理感觉和行为规律为依据,在追求全明设计、直接采光的同时,兼顾舒适性、功能性、便利性于一体,力图创造端庄、亲切、简洁的急救中心新形象。

5.2主要规范、规程及规定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急救中心建筑标准》

5.3建设规模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结合旬邑县医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县医院院前急救中心建设规模为460平方米。

主体两层,每层230平方米。

5.4建设方案:

5.4.1建筑平面设计

拟建的院前急救中心建设位于县医院平面位置的北侧,用地范围东西长32米,南北宽15米。

院前急救中心南部为急诊科,北边为西大街,主体二层。

一层设置值班室、车库、急救车消洗室、隔离用房、急救物资库;

二层设置行政办公用房、调度指挥室、信息机房。

5.4.2建筑结构设计:

拟建的院前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结构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一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

5.4.2.1基础:

急救指挥中心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8)要求进行。

房心及基础外侧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3。

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弱腐蚀性,防护措施应按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5.4.2.2主体:

本项目主要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一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水平地震影响系统最大值0.08,设计特征周期0.40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5.4.2.3墙体:

框架结构:

内外墙采用加气硂砌块砌筑,卫生间隔墙采用水泥砂浆粉煤灰多孔砖或成品GRC隔墙。

砌体结构:

内外墙均采用粉煤灰多孔砖砌筑。

5.4.3建筑立面设计:

在满足院前急救中心用房各功能需求,协调医院院内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拟设计为现代式的建筑造型,按照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力求新颖、典雅、简洁、轻巧。

外墙面依据医院特点,以米黄色为外墙主要颜色,运用铝板、局部的玻璃幕墙等不同材料相搭配的方式装饰外观,使建筑达到轻快明朗的效果,以显示建筑的质感。

本项目楼体总长32米,宽7.5米,地上二层。

楼体总层高为9米,一层层高度4.2米,二层层高为3.6米。

5.4.4建筑防火设计:

院前急救中心建筑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一般用房采用不燃烧体隔墙,耐火极限为1小时,调度中心、车库等重要用房采用耐火极限为2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墙门窗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室内装修材料采用燃烧性能等级A级装修材料。

车库应按汽车库消防设计规范条款执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5.4.5建筑防雷设计:

5.4.5.1防雷系统:

本工程按按二级建筑物的保护要求设置防雷设施,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要求共同接地后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避雷带采用热镀锌圆钢。

所有屋面上的金属物体均应与情面避雷可靠连接。

利用建筑结构柱内至少2根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要求此类主筋上下贯通,连接处应可靠焊接,个别引下线在室外距地坪1.8米处设置断卡。

在低压侧进线及分配电盘处调车漏电保护器。

5.4.5.2接地系统:

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金属外壳均与相邻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成总等电位,各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络,整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低压电气保护采用TN-S系统,配电室采用专用接地母线。

5.4.6建筑交通道路设计:

院前急救中心周围设置环形车道,并与医院内部交通有机衔接,完善符合急诊医疗救治的特点。

5.4.7室内外装修和防护要求

5.4.7.1外墙面:

建筑物外墙面考虑建设地为高寒地区,设80厚聚苯乙烯板保温层后为普通抹灰,刷外墙防水涂料。

5.4.7.2内墙:

卫生间、车辆消洗间内贴面砖,其他内墙面刷白色乳胶漆。

5.4.7.3地面:

卫生间、车辆消洗间做防水处理,地面均为普通防滑地板砖。

5.4.7.4顶棚:

普通抹灰,刷白色乳胶漆。

5.4.7.5门窗:

外窗采用单框双坡复合铝塑钢窗,楼内各用房的门除隔断外均采用普通防火实木门;

5.4.7.6层面:

保温采用120厚聚苯乙烯,防水层采用SBS改性防水层处理。

5.4.8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病人、老年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将按照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5.4.8.1出入口:

建筑物的主、次入口、停车场等利用现有医院设施,同时设计、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分出区域,要求出入口设置在通行方便和安全地段(按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出入口的室内外地面宜相平,如室内外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

坡道出入口的内外应留有1.5×

1.5米平坦的轮椅回转面积(按相关规范与标准执行)。

5.4.8.2坡道:

供病人使用的门厅、过厅等设施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坡度、水平长度、转弯休息平台等按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5.4.8.3走道:

供病人使用的过道、过道两侧按相关规范与标准设备扶手,扶手应安装坚固,打击报复的形状要易于抓握。

5.4.8.4门:

供病人使用的门不得采用旋转门和不易采用弹簧门,门及五金等配件应考虑便于病人开关。

5.4.8.5地面:

室内外通路及坡道的地面应平整,地面应选用不滑及不易松动的表面材料。

5.4.9通信系统:

在调度室、办公室、值班室场所设置电话,电话线引自县网,以实现内外部的通信联络。

为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车辆驾驶员、医务人员配备无线对讲通讯系统,以保证通信联系畅通。

第六章水、电、气供应

6.1供配电:

供配电系统包括照明和接地系统、电话系统等。

6.1.2供电电源:

该工程采用双回路供电,院共内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

本项目供电由配电室接入,由配电室分动力、照明两路电源向楼内供电。

项目区原有800KVA变压器输配电,满足现有及新增用房供电需要。

同时院内已建成双电源供配电系统,保证对急救中心的不间断供电。

6.1.3配电装置:

本工程配电照明、动力配电箱均选用成品及模数化配电箱,安装于设备房间及适合位置。

6.1.4线路敷设:

本工程室外电缆由配电室穿管埋地引入。

干线采用VV型铜芯电缆,穿钢管埋地或沿墙、柱、顶板暗敷设。

弱电采用电缆穿PVC管引至室内。

6.1.5照明设计:

照明种类设有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在值班室、楼梯间、走道处设有应急照明,各安全出口处设有出口安全标志灯。

光源选择:

先用日光灯,应急疏散指示灯选用带蓄电池应急灯具。

6.2给排水:

本工程包括的系统:

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6.2.1给水设计:

6.2.1.1水源:

县医院现有水源。

6.2.1.2用水量:

根据项目的功能,本项目用水量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医疗用水。

经测算,最高日综合生活水用量为90立方米每天。

6.2.1.3给水系统:

楼内生活、医疗用水由院内管网直接供给,接口处距拟建急救指挥中心50米。

给水管采用PP-R三型聚丙管,热熔连接。

6.2.2排水设计: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合流制。

急救指挥中心内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往院内现有的医用污水池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

建筑物屋顶雨水由室外落水管排向地面后与其它雨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室内排水管采用钢筋砼管DN200,连接管长度50米。

6.3采暖、通风及呼叫系统:

6.3.1采暖:

6.3.1.1室内采暖系统:

采用下供下回双管同程式热水采暖系统,供回水二管敷设在地沟。

散热设备:

散热器选用铸铁国标760型散热器,工作压力0.5Mpa.

6.3.1.2热源:

医院供暖就近接入县城集中供热,暖气管道距拟建急救指挥中心50米,接入县城集中供热管网。

6.3.2通风:

拟建急救指挥中心设置机械通风设施,以保证室内空气流畅、清新,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6.3.3住处呼叫系统

随着目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及远程医疗系统正在广泛应用,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完善的急救呼叫系统,使急救指挥中心信息联络上下通达,加快急救指挥反应处置能力,提高急诊抢救效率。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星型布线方式,并具有开放系统支持电话及各种计算机数据系统,采用光缆和铜缆组网。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7.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改扩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2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和粉尘。

为减少噪声和扬尘,施工现场采用隔声设备和防声用具,隔离较强的噪声。

同时,对建筑材料的车辆用帆布覆盖,对附件的道路经常洒水,并合理调度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7.3绿化、地坪: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设置100平方米绿化草坪。

根据项目地区的气象条件,设计时要求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院区绿化达到最佳程度,除了道路和建筑占地外,尽可能布置园林绿化用地,道路两旁植树,并在建筑物周围布置草坪,力求提高绿化率,使整个区域形成一个优美、协调的环境空间。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医院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本项目四周道路、地坪均为水泥混凝土地面。

7.4节能、节水措施:

节约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建设中,应注重建筑节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建筑领域,项目建成后,能源消耗主要是电、水等。

7.4.1节能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以节能利废为目的选用新型材料。

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的采暖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充分利用自然采暖和自然通风的能力,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标。

充分利用自然光,选用高效电光源和灯具,提高照明设备的效率,合理地控制照明时间。

选用的配电设施应合理安装功率补偿器,有效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能损耗,节约电能。

7.4.2节水措施:

推广节水型设备,选用节能型水龙头,降低水的耗用量。

在设计方面尽可能的全面考虑各供水点的“压头”问题,以达到合理的流出水头。

提高管材及管件和施工质量,控制水流跑冒滴漏。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结合旬邑县实际情况,应配备急救车辆、车载诊疗设备、急救中心调试通讯系统,并为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必须的急诊抢救诊疗设备。

8.1急救车辆及车载诊疗设备配置

8.1.1急救车辆配置:

旬邑县医院现有普通救护车2辆,仍需配置救护车2辆,其中1辆为普通救护车,用于一般急诊病例的救治,1辆为负压式救护车,应对烈性传染病的急诊救治。

8.1.2救护车车载诊疗设备配置:

目前,旬邑县医院现有救护车均没有配备基本的车载诊疗设备,影响着院前急救工作的实施,因此,需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见表1)。

表1.旬邑县急救中心救护车所需车载诊疗设备一览表

救护车车载设备名称

单位

所需数量

设备单价(元)

合计

出诊箱(包括药品、血糖测试仪、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计、止血钳、叩诊锤等)

4

1500

6000

气动呼吸机

50000

200000

手提多参数监护仪

车载氧气瓶

600

2400

气囊面罩呼吸器

350

1400

折叠式担架

400

1600

车式担架

7800

31200

外伤箱

3000

12000

脚踏吸引器

900

3600

便携式心电图机

24000

96000

微型医用氧气瓶

自动除颤仪

30000

120000

铲式担架

2100

8400

小型急救器械

2000

8000

车载通讯系统

701000

另外,负压式救护车辆还需增备以下设备(见表2)。

表2.旬邑县急救中心负压救护车所需车载诊疗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单价(元)

呼吸系统急救箱

1

循环系统急救箱

创伤外科急救箱

骨折负压固定装置

5000

无创呼吸机

全导心电图机

48000

防护服

3

合计

98000

8.1.3院前急救中心通讯系统配置

为了适应急诊救治工作的需要,在县医院院前急救中心建立120急救电话呼叫系统,并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讯系统、程控电话数字交换系统,急救信息系统,数字录音系统,UPS应急电源系统,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LED条屏显示系统,电子大屏幕投影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见表4)。

表3.旬邑县急救中心调度指挥系统所需设备一览表

型号

数量

备注

无线通讯系统

好易通

16000

一组8个

数字交换系统

通利TL-9000

8500

数字录音系统

研科

20000

UPS应急电源系统

松下-10000VA

35000

急救信息系统

天网

25000

与HIS对接

GPS定位系统

万利达GS-35

6950

车辆洗消系统

国产

4000

LED条屏

80000

视频监控系统

70000

265450

8.1.4急诊科诊疗设备

为了提高县医院急诊医疗救治能力,拟为县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配备必备的急诊抢救设备(见附表4):

表4.旬邑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所需设备一览表

设备型号

除颤监护仪

飞利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