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54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精品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安身立命之道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

《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

僧问:

“学人不据地时如何?

”师云:

“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然而“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

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

宰我觉得守丧三年太长了,孔子申斥宰我“不仁”,丧礼之所以规定守丧三年,理由就在于一个“安”字。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

《论语》也谈到“身”。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

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

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

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

他说: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其放心”。

他指出,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做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

他们倡导的“孔颜之乐”、“圣人气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复尽天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都是关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具体说法。

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

如果选择外在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

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

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

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我认为守三年丧时间太长,孔子则认为人生下来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只有守丧三年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安”。

B.孟子把人的内在修养作为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并形成了对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

C.宋明理学家多方吸纳理论成果,创立的新儒学对“安身立命”思想有更进一步的阐发,使之也具治国、治身、治心的作用。

D.基督教、佛教认为人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这是外在超越;儒家认为人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这是内在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话语,对“安身立命”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使之成为一种学理。

B.文章对寻找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外在路向”和“内在路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安身立命”思想是一种内在超越。

C.文章展现了“安身立命”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发展脉络:

禅宗提出——孔子《论语》分析——孟子发展——宋明理学家完善。

D.文章分析了“安身立命”出现、发展的过程,并指出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身立命”的实质是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承担君子应有的使命。

B.孟子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是因为他相信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只要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即可。

C.“安身立命”思想从产生至今都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精神生活。

D.对于现代中国来说,继承发展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先生

赵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

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是早年间逃荒来的。

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

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

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

“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

”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

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

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

  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

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

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

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

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

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

“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

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

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

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

“朽木不可雕也!

孺子不可教也!

”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

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

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

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

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

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

“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

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

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

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

“这是思归之辞也!

”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

“就是想家了嘛!

”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

“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

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

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

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

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

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

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

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

“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

不能白拿这钱。

”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

“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

”大先生的眼睛又变得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

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

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

“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头描写大先生以“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的“绝活儿”呈现其木匠形象,颇能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对大先生不平凡经历的叙述。

B.文中写大先生“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可见其精明能干,一肚子墨水,有学问,这也是他成为村里人心中尊贵的好艺人和先生的契机。

C.本文多次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激之情、李白诗句触动了他思乡之情、对国家给他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

D.文中的“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普通人物的悲喜人生,同时也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5.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最后写道: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

‘床,井上围栏。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

乾曜第进士。

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议大夫。

景云后,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废射礼。

乾曜以为:

“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夫射者,别邪正,观德行,中祭祀,辟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递袭。

比年以来,射礼不讲,所司吝费,而旧典为亏。

臣愚谓所计者财,所亏者礼,故孔子不爱羊而存礼也。

大射谓春秋不可废。

开元初,邠王①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为王求才长史,太常卿姜晈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神气爽澈,占对有序,帝悦之,擢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

累进尚书左丞。

四年,拜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会帝东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师。

治尚宽简,人安之。

居三年,政如始至。

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诏京兆督捕,获于野,榛死。

吏惧得罪,乾曜曰:

“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遂入自劾失旨。

帝一不问,众伏其知体而善引咎。

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位侍中。

建言:

“大臣子并求京职,俊軿②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

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

”诏可。

乃以子河南参军弼为绛州司功,太祝絜为郑尉。

诏曰:

“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

《传》不云乎:

‘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晋国之人,于是大和。

’道之或行,仁岂远哉。

令文武官父子昆弟三人在京司者,分任于外。

”繇是公卿子弟皆出补。

帝尝自较其考,与张说偕赐。

时议者言:

“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

”帝乃诏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③自此始。

东封还,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

帝幸东都,以老疾不任陪扈。

卒,赠幽州大都督。

乾曜性谨重,其始仕已四十馀,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

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尝廷议可否事,晚节唯唯联署,务为宽平惇大,故鲜咎悔。

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邠王:

李守礼,唐高宗李治之孙,封邠王。

②俊軿(píng):

才智出众者。

③堂封:

宰相的封邑。

10.下列对文中加粗并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B.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C.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D.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C."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源乾曜品性谨慎持重。

为官四十多年,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以清廉慎重尽职敏捷闻名,皇帝亲自考核官员政绩,他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并因此受到奖励。

B.源乾曜敢于担当。

仗内白鹰丢失,属吏害怕获罪,他独自承担责任;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少有过失和让自己悔恨的事。

C.源乾曜忠心为国,积极进言。

当时射礼废弛,他建议恢复射礼;大臣们的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外放,他主动要求从自己做起,外放儿子。

D.源乾曜执政重宽松简约。

他做京兆尹时,自始至终坚持宽松简约的为政方针,百姓安定,社会和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5分)

②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咏史(其二)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

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

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②七叶:

七代。

珥汉貂:

珥,插。

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③冯公:

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15.全诗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        。

(2)苏轼在《赤壁赋》里以“        ,        ”告诉我们,你我共同拥有大自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欣闻先生即将来豫讲学,不胜期待,敬候大驾光临。

B.近年来研究高考作文,完成拙作一本,恳请舍兄不吝赐教。

C.咱们是同学,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张老师散文写的非常好,本世纪散文百家,他必能忝列其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语概括推介标准,每个词语不超过四个字.(5分)

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标准

  他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着共同富裕的理想。

他们的创新力是多方面的,从农村改革到土壤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