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9553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教程全国通用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 第一部分 方法与技能 专题四 等值线图判读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

A.24B.34

C.36D.42

黄土层的厚度可用地表等高线数值减去黄土底面等高线数值。

甲处地表海拔介于830~835m之间,黄土底面海拔介于800~805m之间,高差介于25~35m之间。

故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最接近35m。

B为正确选项。

B

5.3月21日傍晚,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3月21日,日落正西。

甲、乙、丁均位于山地东侧,难以看到日落。

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5mm,蒸发量约为1315mm。

读图,完成6~7题。

6.下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的是(  )

由P→Q,海拔先是迅速降低,进入湖底,地势变得平缓。

而后,海拔升高,穿过河流时,出现河谷,海拔降低,随后地势缓慢升高,坡度较小。

这与C图所示相吻合。

7.该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  )

A.距今7000~5700年

B.距今5700~2700年

C.距今7000年~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50~80年代

分析图示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湖面迅速收缩,湖泊变迁最快。

广西五市联考]读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落差最大的河流是(  )

读图,根据图中符号分析,四条河中哪条河跨越的等高线条数越多,河流落差越大。

据图,甲河穿过5条等高线,乙河穿过4条等高线,丙河穿过3条等高线,丁河穿过6条等高线,所以D对。

A、B、C错。

9.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P处做升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40米B.58米

C.106米D.150米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分析,相邻两条等高线高差是20米,P处有四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高差公式(n-1)·

d≤H<

(n+1)·

d,可以判断,P处的相对高度约60~100米之间,绳长要略大于崖高,所以最适宜是106米,C对。

A、B、D错。

山东泰安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时示意图,右侧小图为此地B、C两点间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村大致位于A地的正北方

B.站在C点能看到d点

C.C地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D.E处修水位100米的水库,王村需要外迁

王村与图中A地连线基本与BC线平行,C→B指向南方,可推断王村大致位于A地正北,A为正确选项。

阅读右侧剖面图可知,Cd之间相连的视线之上有障碍物,站在C点不能看到d点,B项错误。

C点位于山脊地带,且等高线稀疏,不易出现泥石流,C项错误。

E地海拔介于100~200m之间,王村海拔高于300m,王村不需要外迁。

A

11.此时A地的天气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绵细雨B.狂风暴雨

C.雨过天晴D.寒冷干燥

图示此时A地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雨过天晴。

12.[2014·

浙江名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读图完成

(1)~(3)题。

(1)概括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

(2)在观景台M、N之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与Ⅰ线路相比,简述Ⅱ线路的优缺点。

(3)据图分析图中别墅度假村的区位优势。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山区道路线的区位选择、度假村的区位条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问,地形特征要从地势、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等方面作答。

(2)问,Ⅱ线路的优缺点可以从路程的长短、地势的起伏、施工的难易度、工程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第(3)问,应主要从地形、环境等方面回答。

(1)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侧以山地为主、东南侧以平原为主

(2)优点:

地势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

缺点:

路程较长,施工量较大。

(3)地势平坦;

临近湖泊,风景秀丽;

靠近山地森林,空气清新。

13.[2014·

四川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3.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

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

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可知该地海拔在200~500m之间,且有一定起伏,可以判读为丘陵;

甲地位于两个小山头之间,为鞍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气候要素中气温的归纳表述,应从冬季、夏季和年温差状况三个方面回答。

(3)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冬春季的寒潮,冬春降水少可能引起的干旱及夏季的洪涝。

(4)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图幅所示东北部地区为一口袋形地区,内部等高线稀疏,有河流、居民点、耕地,修建水库可从正反两方面叙述观点。

试题难度中等,关键是依据观点自圆其说,理由注意利用图中的耕地、居民点、公路及桥梁、河流和表中的气候信息回答。

(1)丘陵;

鞍部。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

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

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赞成。

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

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

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

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B组(多种类型等值线图)

湖南长沙联考]读2013年11月17日国际标准时间18点东亚地区等压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迎来当年第一场暴雪的地区是(  )

A.黄海沿岸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D.青藏高原

图中在东北地区的东侧形成低压中心,且该低压中心西侧等压线弯曲,向高值方向突出,形成低压槽,低压槽内形成冷锋,冷锋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形成强降雪。

2.关于甲地,下列最可能是该日气象报告内容的是(  )

A.洗车指数高B.火险等级较高

C.可能有降水发生D.气压在1028~1032

甲地此时被低压控制,会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导致降水发生,火险等级较低(B项错误,C项正确)。

低压控制下,风力小,洗车指数较低;

甲地为低压区,相邻等压线数值差为4,甲地气压介于1024~1028百帕之间。

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图(单位:

℃),完成3~4题。

3.图中E、F两处的最小温差接近于(  )

A.0℃B.1℃

C.2℃D.3℃

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出E处的气温介于-2~0℃之间,F处的气温介于0~2℃之间,故E、F两处的最小温差接近0℃。

4.影响图中4℃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植被覆盖率B.地形、海陆位置

C.纬度、海陆位置D.纬度、植被覆盖率

4℃等温线的东段距海近,等温线向北凸出;

西段受地形影响大,形成闭合圈。

呼和浩特测试]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

mm)。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冬季主要盛行(  )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北半球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6.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全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大。

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信息可知,该处降水先增后减,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地势应该是西低、中高、东低,故A项错误;

受山地影响,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故B项正确;

图示湖泊由幼发拉底河入海,属于外流湖,故C项错误;

该处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故D项错误。

流域内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

A.西南→东北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

图中越向东北方向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说明离出口断面越近。

越向西南方向等流时线数值越大,说明离出口断面越远。

8.图示地区地势最为平坦的地段为(  )

A.S1B.S2

C.S3D.S4

S4地段等流时线较为密集,说明在水流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流过的距离较短,所以该地段地势最为平坦。

读东北地区纯雪型暴雪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图(单位:

次),完成9~11题。

9.下列地理要素中,与纯雪型暴雪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

A.年降水量

B.年日照时数

C.年太阳辐射量

D.≥10℃积温

据图可知,纯雪型暴雪发生频次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年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0℃积温大致由南向北递减。

10.甲地区纯雪型暴雪发生的次数可能是(  )

A.25B.35

C.45D.55

甲地位于闭合曲线(40)内,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甲地区纯雪型暴雪发生的次数应该大于40,小于50。

11.图示区域的河流(  )

A.都属于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

B.一般不具有凌汛现象

C.水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D.一般具有两个汛期

图中河流有部分为内流河;

河流多具有凌汛现象;

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季节变化量大;

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一般具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本题考查地壳厚度分布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地壳厚度在青藏高原最大,向南北两侧变小;

喜马拉雅山海拔最高,但其地壳厚度并不是最大的;

断层分布的区域有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的,如喜马拉雅山南侧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也有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如塔里木盆地的断层以及河西走廊的断层等。

13.新德里与拉萨之间地壳厚度的最大差值范围可能是(  )

A.24~29kmB.26~34km

C.27~33kmD.30~34km

本题考查地壳厚度相对差值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地壳厚度等值线可知,拉萨的地壳厚度为65~70km,而新德里的地壳厚度为36~38km,故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值范围是27~34km,D选项最符合。

1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km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面D.古登堡界面

本题考查地壳、莫霍界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莫霍界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界面向地表方向度量的。

莫霍界面是地壳的起始位置,故0km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福建高考]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分析问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中左侧表示7月,右侧表示1月,实线表示西风风速,虚线表示东风风速。

四地中,①地位于60°

N附近,高度约7km,1月和7月都是西风10m/s。

②地位于17°

N附近,高度8km左右,7月为东风5m/s,1月为西风15m/s。

③地位于5°

N附近,高度7km左右,7月为东风5m/s,1月为西风0m/s。

④地位于50°

N附近,高度为6km左右,7月为西风大于15m/s、小于20m/s,1月西风20m/s。

比较分析风向和风速得出变化最大的点是②,B项正确。

16.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和洋流。

读图可知,低纬度为东风,受其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

中纬度为西风带,受其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两者分布一致,D项正确。

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第17题。

17.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读图可知,土壤铜含量并没有沿河流流向递减,A项错误;

从冶炼厂向北递减,B项错误;

高值区沿东南、西北方向延伸,与盛行风(东南风、西北风)向一致,C项正确;

在居民点处的土壤铜含量大于150mg/kg、小于200mg/kg,D项错误。

18.[2014·

徐州市一模]云量是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

读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总云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_。

该地区云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试分析图中甲区域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低的原因。

(1)题,西南季风顺雅鲁藏布江谷地推进,地形雨给沿途地区带来较多云雨天。

(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等;

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说明保温效应差。

(1)藏东南地区 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气流抬升。

(2)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少,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