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77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历史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016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

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

(非选择题)。

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最能证明血缘关系是维系宗法制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A、《左传》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B、《说文解字》载:

“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D、孔子说:

“周因于殷礼,有所损益,可知也”

2、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未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郡县制》B、《谈谈康熙帝与内阁制的设置》

C、《论古希腊民主制度对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D、《浅议近代美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3、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关于以上二则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则材料都属于文献史料B、两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C、两则材料主要观点相反D、两则材料主要观点一致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与前代相比这里的“商业革命”突出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B、“草市”出现,“夜市”比较繁荣

C、都市里商铺林立,商业繁荣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5、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历史名词要素的描述必须准确。

下列有关元曲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直抒胸意B、对仗押韵C、雅俗共赏D、庄谐杂出

6、近代以来,江苏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风雨雨,江苏人民也为赢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下关于江苏的历史事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在江苏南京定都的是太平天国政权

B、中日《马关条约》中所开设的通商口岸中有江苏的苏州

C、近代民族资本家的楷模张謇曾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D、在江苏镇江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7、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

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

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分的答案是

A、颁布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性质不同,前者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后者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从时间上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以后

D、从影响上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

8、下列是反映解放战争的一组诗句。

其中诗句所描写的历史事件相同的是

①“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②“收拾金瓯一片,分天分地真忙”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④“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高度重视。

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

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分别获奖。

在该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1121项奖,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

以上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况。

结合材料下列关于中国民主资本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时期

B、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C、此时中国民主资本主义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放松

10、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历史。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入过程。

下列与这一过程吻合且排序正确的历史事件应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1、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右图):

“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就台湾问题的表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有利于阻止台湾分裂势力的图谋

B、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C、有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加强

D、标志着台湾问题不在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要政治障碍

12、2009年9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的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下列表述与胡锦涛讲话无关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维护我国独立自主,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关于上表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此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基本为单一的公有制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C、造成这种经济结构的原因是三大改造完成

D、从此私有制经济在我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4、据2008年7月1日《现代快报》报道:

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说王室缺乏足够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

白金汉宫的外墙此前出现了裂缝,房顶也有一些渗透漏雨,但王室目前已经无钱进行加固维修,维修计划只能推迟。

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是

A、向全国直接征税B、向议会申请拨款

C、向英联邦国家募集D、向联合国要求援助

15、“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关于这次“远航探险”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商贸中心的转移

16、“就在瓦特和博尔顿对蒸汽机进行最后完善的时候,伦敦,一个50岁的学者正在对自己的文稿进行出版前的修订。

这份文稿可以看作是一台特殊的发动机,一台思想的发动机,它将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位学者的思想是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B、马克思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启蒙思想

17、“20世纪世界各国农民的生活状况”被某校学生确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其中不能作为该课题论据的选项是

A、中国农民王五,曾支援过平津战役,加入农业合作社,后经商致富成为农民企业家

B、俄国农民赞可夫,因政府颁布土地法令而获得一块土地,后很不情愿的加入集体农庄

C、英国农民汤姆,可以享受欧洲共同的农业政策,并且购买商品只能用欧元

D、美国农民杰克,本是农场主后因一场大危机而破产,后因政府的补贴而渡过难关

18、20世纪30年代,有位美国总统说: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和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

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这位美国总统所打的战争结果是

A、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C、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使美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

19、右图为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六国代表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始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

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20、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在纽约时报撰文指责中国的汇率政策,华尔街日报则随后点出,克鲁格曼是在不顾主流经济学界普遍认同的自由贸易观点,呼吁美国同中国打上一场贸易战来解决就业问题。

克鲁格曼的上述言论假如被美国政府采纳:

A、将有利于扩大美国商品的出口B、为美国解决当前金融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C、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D、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盛行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5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

即使他们攫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

其结果正是不平等。

——柏拉图《法律》

(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概括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4分)

材料二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

……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

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采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2)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4分)

材料三2009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曾康泰强调,在制度建设中要把公开听取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加以规定。

——中国新闻网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特征?

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民主政治共同本质和呈现的发展趋势。

(3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北京天坛祈年殿——皇帝祭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天并祈祷五谷丰登

 

图3

隋朝大运河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

(3分)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

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从政府政策方面分析泛起“微澜”的原因(4分)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

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衰世凄凉”的景象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表现(6分)

 

23、(13分)温家宝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三

 

材料四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

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对欧洲历史的巨大影响。

(3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弘扬的基本主张并分析他们在国家政体的设计上有什么不同(5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

(1分)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的认识。

(2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

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

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

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蔓)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珠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文明”是指什么?

“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你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3分)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

结合这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5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的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1)和谐社会,是古人的向往,也是今人的追求。

古今中外的许多先哲都视“和”为重要的价值理念。

简述孔子在建立“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主张(2分),简要评价这些主张。

(2分)

(2)某中学历史课外小组在论及秦始皇时产生了争议:

一部分同学认为,秦始皇很懂军事,他凭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会平天下;一部分同学认为,他不懂得政治,导致秦朝短命速亡,他不会治天下。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评述。

(3分)

(3)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上述中外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

(3分)

2016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纸(2015.12.)

※选择题用2B铅笔按题号涂在机读答题卡上,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1题:

 

※22题:

 

※23题:

 

※24题:

 

※25题:

 

参考答案

1—5:

BCDDB6—10:

DDBDA11—15:

DBDBA16—20:

ACCDD

21、参考答案:

(1)特点:

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2分)如妇女无政治权利;奴隶和外邦人无公民权(2分)

(2)同意。

(1分)立法程序脱离民意,导致出现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权利的结果。

如:

没有提及人民的基本权利;承认黑人奴隶制。

(3分)

不同意。

(2分)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

如确立联邦制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确立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政体,防止了独裁和暴政。

(3分)(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特征:

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得2分)

主要目的:

维护人民的利益。

(1分)

(4)本质: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1分)趋势:

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2分)

22、参考答案:

(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分)。

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水利工程等。

(答2点就给全分2分)

(2)指商品经济(1分)。

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2分)。

原因: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不再有时间地点严格限制。

(1分)

(3)突破性:

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分)理解:

明清时期,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已经开始萌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土壤,所以,作为封建统治盛世的康乾盛世,必然要滑向衰世凄凉。

(3分)表现:

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文化上出现了以反封建为主题的小说。

(2分

23、参考答案:

(1)造纸术和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条件。

火药:

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3分)

(2)孟德斯鸠:

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伏尔泰:

平等、自由、民主和建立开明君主政治;卢梭:

主权在民(或社会契约论)和建立民主共和国。

(3分)

不同:

伏尔泰与孟德斯鸠主张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推翻君主。

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2分)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答案一:

认同。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因历次资产阶级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

答案二:

不认同。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

(3分)

(4)要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国情进行创新。

(2分)

24、参考答案:

(1)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历史事件: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分)

(2)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分);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西欧。

(1分);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1分)

(3)这观点是正确的(1分)

①通过改革,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1分),并获得一块份地。

(1分)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分)

②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1分)

25、参考答案

(1)主张:

孔子:

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分)评价: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抑制暴政;对后世都产生重要影响。

(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同意第一种观点。

因为:

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秦王赢政通过兼并战争,灭掉六国,完成国家统一,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所以他会平天下。

同意第二中观点,因为:

他完成统一后施行暴政,致使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所以他不懂政治,不会治天下。

(3分)(不管同意哪种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即可得分。

(3)个人传记、相关专著、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

(答对3点,即给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