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02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docx

《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

takecontrolofyourowndesting.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吃饼干、说说、想象,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重点与难点:

  吃饼干时充分地开动脑筋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的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材料准备:

  范例一幅。

  各种形状的饼干若干;餐巾纸;

  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

  设计思路: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用点心时,我常常发现小朋友吃饼干不是几大口一下把它吃完,总是吃上一口就看看饼干象什么,把饼干吃成一种与某种事物相似,于是高兴地和小伙伴分享,同伴也就争着相仿,有的说象月亮,有的说象枪,有的象汽车……当幼儿观察逐渐仔细,能用不同的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描绘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时,个别幼儿的作品中局部开始出现用简单的线条勾轮廓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设计“吃饼干想象画”这一活动内容,皆在让幼儿尝试用轮廓线取代呆板的图形,画出各种吃过饼干的形状,通过想象组合成画,使图象更丰富、有趣,进一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尤其要鼓励创作出不同与别人的图象的幼儿,不能单纯以象或不象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对有些有图象可启发幼儿通过舔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讨论、示范——吃饼干想象——引导讲评——延伸

  活动

  一、引起兴趣

  提问:

饼干你们吃过吗?

有哪些形状?

  二、讨论、示范

  

(1)提问:

你吃一口饼干后发现它象什么,吃了一口又象什么呢?

(大家讨论)

  说明:

讨论是在平时发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现。

  

(2)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建议提问:

这张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如幼儿没讲出,教师可进一步提问:

上面是画了一样东西吗?

  (3)幼儿尝试,激发创作兴趣。

  说明这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可请二"三名幼儿来尝试用图形融合方法画,要求尽量不重复同伴的图象,集体可通过评议这些图象个部位的连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点等来进一步理解作画方法,树立创作信心。

  三、边吃饼干边想象边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

  

(1)左手拿饼干,右手拿记号笔画。

  

(2)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画。

  (3)吃完后手用餐巾纸擦一下。

  2、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通过观察可提示:

  

(1)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2)注意画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合理组合在画面上。

  四、引导讲评

  建议找找哪幅画图形融合得最合理,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内容。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回家还可想象,再尝试画出不同的画来。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2

  活动要求:

  1、在愉快的氛围中,看看、说说、吃吃,感受学习和说话的乐趣。

  2、学习大胆地用语言描述饼干的特征。

  3、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饼干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幼儿掌握一些饼干基本制作。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饼干,盆子人手一个。

  白纸一张,纸上有各种图形饼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饼干,引出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猜猜是什么?

(出示饼干)看,是什么?

(饼干)

  2、这些饼干是怎么样的?

  

(二)说说自己的图形饼干

  1、将椅子下的装有图形饼干的盆子轻轻拿出,看看。

  2、教师示范。

  哇,我的饼干是圆形的,上面有一些花纹,真漂亮!

  3、你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说说)

  4、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饼干。

  教师与刚才没有发言的幼儿交流。

  (三)饼干变样了

  1、教师示范咬掉一口,变成了弯弯的月亮。

  2、幼儿操作。

  咬一口,看看会变成什么?

  3、说说变成了什么?

  (四)有趣的饼干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特别的饼干,请把椅子下的信封拿出来。

  2、示范讲解:

  老师的饼干竟然是一只小熊,它还对我咪咪笑呢!

  3、你们的饼干是怎么样的?

  (五)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饼干。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3

  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印泥若干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

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

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

(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小饼干有几块?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

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

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

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

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

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

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

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

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

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

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

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四、吃饼干

  1.师:

"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

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通过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找找、说说、变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椭圆形,扩散性思维得到提升。

  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并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大的圆形、椭圆形,动物拼图;幼儿人手一份圆形、椭圆形、毛根、纸条教学过程:

  一、出示昆虫拼图,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好,蝴蝶漂亮吗?

你知道我的身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吗?

  2、教师手指图形各部位,请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3、引出椭圆形:

你们认识它吗?

它叫椭圆形。

  二、通过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1、你们的桌子上就有圆形、椭圆形,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相同地方?

(让幼儿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分析:

开始,我的提问是"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地方?

"针对中班小朋友,这样一次性两个问题,使孩子们的回答显得凌乱,有的孩子说相同点,有的孩子却说不同点,同时不能更深入的解决问题。

针对孩子们"比较事物先找不同点"的特征,我改变了提问,变成"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

  2、集中交流,让幼儿自由说说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通过两图形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师:

小朋友把圆形和椭圆形卡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操作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分析:

为了图形的比较,这里教具的需考虑,圆形的半径和椭圆形短边的半径是相同的,因为这是它们比较的前提。

这个环节主要是先重叠看一看,通过看、比较得出结论"椭圆形比圆形扁"的结论。

  

(2)请幼儿第一次对折,你有什么发现呢?

  :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分析:

这一次比较是"把图形进行一次对折",强调要求对折。

椭圆形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半径短的一边对折,另一种是半径长的一边对折。

从而都得出结论,"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3)再次进行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

圆形4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分析:

这次比较是把"图形进行第二次对折",孩子们发现椭圆形折痕不一样长,还会发现两次对折后交叉处会有个"中心点"。

圆形沿着中心点对折,两边总是能重叠,而椭圆形沿着中心点对折有时却不能重叠。

  (4)教师: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椭圆形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分析: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圆形与椭圆形的比较,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比较得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找找生活中有哪些椭圆形呢1、出示典型的椭圆形物品图片,说一说分析:

生活中椭圆形的物品不少,通过这个环节告诉孩子,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一些椭圆形的物品,例如哈密瓜、西瓜、鸡蛋、饼干盒、树叶等。

  四、变椭圆形

  1、介绍操作材料,讲述操作要求,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毛根、长纸条,请小朋友来变变椭圆形、

  2、讲解部分幼儿作品分析:

这个环节给孩子作品展示的机会,同伴间进行交流,谈谈自己是如何变出椭圆形的。

  3、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椭圆形。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印泥若干,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

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

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

(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小饼干有几块?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

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

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

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

yellow;">小结:

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

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

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

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

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

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

yellow;">小结:

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三、吃饼干

  1.师:

"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7

  目标:

  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

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

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

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

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

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

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2021年《饼干》幼儿园中班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仿编儿歌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圆饼干、方饼干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吃饼干。

  老师说:

这里有一个饼干展销会,请小朋友都来品尝一下,在吃的时候,小朋友看看你吃的饼干是什么样的?

我们慢慢品尝,在吃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饼干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儿歌。

  1、谈话:

你吃的是什么样的饼干?

在吃的过程中,不过有什么变化。

  2、引出儿歌,幼儿学习几遍。

  (三)学习仿编儿歌。

(幼儿再吃饼干,观察后仿编儿歌)

  1、提出仿编要求。

  

(1)仔细观察咬了一口或几口饼干变成什么?

  

(2)按照原儿歌的格式和句型来编。

  (3)儿歌句子要顺口、好听、简洁。

  2、幼儿自由编儿歌,并念给旁边幼儿听,老师巡回辅导。

  3、请个别幼儿将仿编的儿歌朗诵出来。

  (四)结束。

  引导幼儿把饼干分给客人、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编的儿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五)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________于幼儿的生活,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幼儿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的开动脑筋,仿编新的儿歌。

在这个活动中,有两个重点:

一是幼儿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比喻被咬过的饼干,二是要根据原儿歌的格式句型将新的儿歌编得顺口,好听。

从幼儿的表现看,对第一个重点,幼儿敢于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很不错;对第二个重点,部分幼儿则需要老师一定的帮助。

今后要尽量丰富幼儿词汇,使他们的想象能得到更好的表达。

  附儿歌:

饼干

  饼干圆又圆,饼干方又方,啊呜咬一口,啊呜咬一口,变成小摇船,变成小shou枪,摇到河对岸。

消灭大坏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