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0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优秀名师资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课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

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

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

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

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

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

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

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

9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第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过程]

一、数的世界修改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

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二、因数与倍数1、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

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

18?

6=3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

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

2

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修改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特征(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

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

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

试一试:

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修改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

第2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

“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五、数学游戏:

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

4

修改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倍数特征(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

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

生提出猜想。

学生可能会猜想:

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

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

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

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试一试:

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三、练一练:

第2题:

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

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

(2)30、54(3)30、45(4)30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

让学生经历涂、

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5

教学反思修改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找因数(第8-9页)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

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六、动手拼长方形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

再交流不同的拼法。

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

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然后找出:

1×12、2×6、3×4。

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

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七、试一试

找因数的基本练习:

找9和15的因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

有序思考。

八、练一练: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

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

6

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修改第3题:

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第5题:

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列出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

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排法。

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

37只有两个因数,只有两种排法。

[板书设计]找因数面积是12的长方形有:

6种1×12=12

2×6=12

图形3×4=12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找质数(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

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

数和合数的意义。

7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修改[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动手拼长方形,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1、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这些小正方形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为什么,”3、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从概念出发理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

2、8、9、13、51、37、91、52是质数还是合数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交流“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归纳方法:

只要找到一个1和本身以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三、探索活动:

第1题:

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观察和交流,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提出的研究质数的方法,称为“筛法”。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进行操作。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

(1)、

(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

8

么,修改引导观察:

因为2,4,6列除2外,其他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2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

第3列的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

第(3)题理由:

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

[板书设计]找质数拼长方形表格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教学过程]修改第1题:

先让学生找15的因数和倍数,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5的最大因数是几,15最小的倍数是几。

第2题:

可以让学生先列出9的倍数(54以内):

9、18、27、36、45、54。

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数:

1、2、3、6、9、18、27、54。

然后再回答问题。

有4种可能:

9、18、27、54。

第3题:

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第4题:

本题是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与综合运用。

第1项结论是5,第2项结论是13和2,第3项结论是36或92。

在完成本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自己编一些这样的题,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第5题:

先让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从每盒瓶数是不是90的因数考虑,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6、5、3都是90的因数,能正好装完。

8不是90的因数,不能正好装完。

第2问是引导学生思考90还有哪些因数,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题:

本为思考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研究“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规律。

教学反思

10

修改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

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

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

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

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

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

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

的结果是:

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

解决问题后,

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且仅能作一个圆.活动2:

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先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

(2)顶点式:

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

166.11—6.17期末总复习奇数还是偶数。

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11

166.11—6.17期末总复习数的奇偶性修改

⑤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例子:

结论: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1)理解确定一个圆必备两个条件:

圆心和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也可以作无数个圆,其圆心在这个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教学反思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