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09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21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x

专题21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1.【2017新课标3卷】(14分)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

由此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e.称量A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

(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填标号)。

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

a.品红b.NaOHc.BaCl2d.Ba(NO3)2e.浓H2SO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样品中没有Fe3+Fe2+易被氧气氧化为Fe3+

(2)①干燥管②dabfce③

偏小

(3)①c、a生成白色沉淀、褪色②2FeSO4

Fe2O3+SO2↑+SO3↑

③样品的质量是(m2-m1)g,加热后剩余固体是硫酸亚铁,质量为(m3-m1)g,生成水的质量为

(m2-m3)g,

FeSO4·xH2O

FeSO4+xH2O

15218x

(m3-m1)g(m2-m3)g

则:

,解得: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在加热过程中部分硫酸亚铁被空气氧化为硫酸铁,导致m3增加,使测得生成的水偏小,生成的硫酸亚铁偏大,因此x偏小。

(3)①最终得到红色粉末,说明有氧化铁生成,即分解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一定有SO2生成,这说明硫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铁、SO2和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由于硝酸钡在酸性溶液中有氧化性,能氧化SO2,所以应该用氯化钡,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所以C、D的溶液依次为氯化钡溶液和品红溶液,实验现象是C中溶液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D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铁、SO2和SO3,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FeSO4

Fe2O3+SO2↑+SO3↑。

【名师点睛】以绿矾为载体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实验方案的探究,通常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

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

具体分析为:

①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

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②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③有关装置:

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

④有关操作:

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⑤实验现象:

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⑥实验结论:

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2.【2017北京卷】(16分)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

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取样时间/min

现象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

(资料:

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

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

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

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

根据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

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

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

装置如图。

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______。

【答案】

(1)①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②Fe2+

(2)Fe+2Fe3+=3Fe2+

②4Fe2++O2+4H+=4Fe3++2H2O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③0.05mol·L-1NaNO3溶液FeSO4溶液(或FeCl2溶液)

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

(3)溶液中存在反应:

①Fe+2Ag+=Fe2++2Ag,②Ag++Fe2+=Ag+Fe3+,③Fe+2Fe3+=3Fe2+。

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①、②为主,c(Fe3+)增大。

约30分钟后,c(Ag+)小,以反应③为主,c(Fe3+)减小。

【名师点睛】该题是一个探究性试题,主要考查部分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检验、实验分析、有盐桥的原电池结构、实验设计等知识,考查考生实验理解能力、根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注意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应用,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该题为实验探究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较复杂,准确全面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

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

(1)确定变量: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定多变:

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另外探究性题型中考虑问题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个别问题、不能局限于固定的知识,需要全面考虑。

如本题最后的一问解答以及中间涉及的Fe与Fe3+反应在本题中的理解。

证明一个问题时,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需要做对比试验、空白试验。

3.【2016新课标2卷】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

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

(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Fe3+;可逆反应

(5)H2O2+2Fe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

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H2O2分解放出氧气,而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考点定位】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O2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常见的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H2O2的性质为基础,考查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生读题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O2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

①人们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该溶液中含义Fe3+;②人们常用K3[Fe(CN)6]溶液检验Fe2+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义Fe2+。

4.【2016北京卷】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2mL

0.2mol·L−1Na2SO3溶液

饱和Ag2SO4溶液

Ⅰ.产生白色沉淀

0.2mol·L−1CuSO4溶液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1mol·L−1Al2(SO4)3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

Cu+

Cu+Cu2+,Cu2+

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KI溶液洗净的棕黄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分成两份淀粉溶液试剂1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A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

Al2(SO4)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

i.被Al(OH)3所吸附;

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

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有关。

【答案】

(1)2Ag++SO32—=Ag2SO4↓。

(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HCl和BaCl2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

(3)①Al3+、OH-。

②a、

,b、V1明显大于V2。

(4)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②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2Cu2++4I-==2CuI+I2、I2+SO32-+H2O=SO42—+2I-+2H+,

SO42-+Ba2+==BaSO4↓,则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u+,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32—。

(3)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氢氧化铝。

②a、铝的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铝,所以反应应该设计一个定量对比试验,根据白色固体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同来证实假设ⅱ成立,即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二为:

,且V1明显大于V2,可说明沉淀中亚硫酸根存在于碱式盐中。

(4)根据实验白色沉淀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另外亚硫酸根水解呈碱性。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盐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设计等

【名师点晴】控制变量思想方法,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

该题为实验探究题,装置图、流程图很简单,但探究过程较复杂,准确全面获取信息、通过控制变量思想进行逻辑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凭感觉做题,不容易准确获取题中信息。

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

(1)确定变量: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定多变:

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5.【2016江苏卷】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纳米铁粉均可用于处理水中污染物。

(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u2+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纳米铁粉可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①一定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滴加碱性NaBH4溶液,溶液中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与Fe2+反应生成纳米铁粉、H2和B(OH)4-,其离子方程式为。

②纳米铁粉与水中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3–+10H+===4Fe2++NH4++3H2O

研究发现,若pH偏低将会导致NO3-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是。

③相同条件下,纳米铁粉去除不同水样中NO3-的速率有较大差异(见图),产生该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答案】

(2)①活性炭对Cu2+和Pb2+有吸附作用

②铁的质量分数增加,铁炭混合物中微电池数目减少

(3)①2Fe2++BH4-+4OH-===2Fe+B(OH)4-+2H2↑②纳米铁粉与H+反应生成H2

③Cu或Cu2+催化纳米铁粉去除NO3-的反应(或形成的Fe-Cu原电池增大纳米铁粉去除NO3-的反应速率)

(3)①一定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滴加碱性NaBH4溶液,溶液中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与

Fe2+反应生成纳米铁粉、H2和B(OH)4-,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BH4-+4OH-===2Fe+B(OH)4-+2H2↑;

②纳米铁粉与水中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3-+10H+===4Fe2++NH4++3H2O,若pH偏低,则溶液的酸性增强,会发生反应:

Fe+2H+===Fe2++H2↑;导致NO3-的去除率下降;

③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条件下,纳米铁粉去除不同水样中NO3-的速率有较大差异,可能是由于Cu或Cu2+催化纳米铁粉去除NO3-的反应(或形成的Fe-Cu原电池增大纳米铁粉去除NO3-的反应速率)。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纳米铁粉处理污水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名师点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

纵观近几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

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解答此类题时还应注意:

(1)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运用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法处理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6.【2015安徽卷】(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突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

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

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涉及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假设一成立

实验2:

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入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通入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映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

3SO2+2NO3-+2H2O=3SO42-+4H++2N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作为参考实验

假设二成立

实验3:

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的BaCl2溶液中

白色沉淀生成

(4)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余后者

【解析】

(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1无现象,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电离出H+,和NO3-结合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SO32-氧化成SO42-,故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

(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故pH值减小;

3SO2+2NO3-+2H2O=3SO42-+4H++2N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无现象

假设二成立

实验2:

在盛有富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4)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余后者(其它合理答案也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属于实验设计和评价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探究能力,多属于开放性试题,可能出现多种正确答案,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较难题型。

7.【2015北京卷】(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6)实验I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

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

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解析】

(4)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极为Fe3+得电子,作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