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15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docx

历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

1.第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成功召开

2.第五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在温州大学成功召开

2012年10月26日-27日,第五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在温州大学召开。

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温州大学承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6家IT企业的近90多位专家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蒋宗礼教授致开幕词,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徐明伟教授代表互联网专业委员会致辞,温州大学叶世祥副校长致欢迎词。

“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是以探讨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的年度教学会议。

自2008年以来,“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会”已经分别由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解放军理工大学举办了四届,其成效受到众多高校与教师的认同。

本次大会探讨了不同类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科学与工程思维训练、工程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构建等。

来自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温州大学的八位专家以及来自思科系统、思博伦通信的企业代表带来了精彩的大会专题报告;来自一线教师的20多篇教研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专家和代表们还就“网络工程专业规范与核心课程体系”、“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两大主题进行了Panel研讨。

大会期间,还发布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

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增进了各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高校与企业间的对话与互动,必将推动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和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改革,特别是《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发布将对我国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第四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和军用网络技术实验室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2日至24日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

计算机网络课程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会议共收到了来自国内各高校的教学论文53篇,其中被《计算机教育》杂志录用28篇,被大会录用13篇,有来自全国42所高校的106名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

会议得到了国际著名网络公司思科、思博伦和福禄克等公司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分社和华章分社等出版社的赞助。

会议为高校相关课程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产业界和相关从业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网络工程课程建设经验的高水平平台。

 大会开幕式由解放军理工大学陈鸣教授主持,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致开幕词,解放军理工大学训练部部长张建军少将致欢迎辞。

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

   1.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作精彩报告。

10月22日上午的特邀报告由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汪芸教授和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胡谷雨教授主持。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作了题为“面向全球化经济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与CDIO模式”的报告。

国家教学名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分教指委秘书长蒋宗礼作了题为“专业办学:

从经验走向科学”的报告。

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吴博作了题为“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的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作了题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报告。

这些报告信息量大、层次高、分析精辟,专家们的精彩报告激起了代表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此外,在23日上午,思科公司的项目经理韩江、技术经理刘亢先生作了题为“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报告,思博伦工程师胡波先生作了题为“网络测试技术–卓越网络工程师的必备技能”的报告。

报告中涉及到的先进网络技术如何与产业结合和社会需求结合的理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2.专题讨论。

会议在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分别设立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等两个专题讨论,就当前教师们最为关心的几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这两个专题讨论分别由清华大学徐明伟教授和国防科技大学徐明教授担任主持人,他们邀请了著名网络教育家解放军理工大学的谢希仁教授、南开大学的吴功宜教授等一线专家就课程教学法、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与任课教师进行密切互动。

在会议上,会议承办方还介绍了他们承担的教育部“基于科学思维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创新”课题的研究进展,演示了一种旨在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法及其教学支撑系统,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兴趣。

由于话题切入教师教学实际和日常关切,踊跃的互动发言往往使得150分钟的研讨欲罢不能。

   3.教学论文交流研讨。

23日下午,大会分6个组进行了教学论文交流,分别邀请了中山大学张永民副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的齐望东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范通让教授、温州大学张纯容副教授、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的朱立才副教授、西安邮电学院的谢晓燕副教授作为各分组的主持人。

经过140分钟的分专题论文宣读和认真讨论,老师们感觉达到了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

最后经过老师们的认真、民主地评议,评选出优秀论文6篇(参见附件1)。

82岁高龄的网络前辈谢希仁先生全程参加了老师们的分组讨论,他积极参加提问并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体现了老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风范。

   23日17点大会举行了简短闭幕式。

在闭幕式上,陈鸣教授宣布了申办后继研讨会的要点,希望各学校在提出承办研讨会的意向时,要就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主要议程和相关活动等作出说明,以便报专委会批准。

徐明伟教授宣布了优秀论文作者名单,谢希仁先生为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证书,指挥自动化学院院长张邦宁教授致了闭幕词。

会议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附件一:

优秀论文名单

1.   王光霞、唐慧林(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   王相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与研究》

3.   刘鹏、陈鸣、谢钧、陈卫卫、齐望东、袁恩(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突出科学思维训练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4.   沙俊星(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网络应用编程课程建设及改革》

5.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长沙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6.   金瑜、赵红武、顾进广(武汉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4.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于2010年12月9日至11日在南京顺利召开。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各类投稿64篇,经评审共录用34篇,其中25篇优秀论文经组委会推荐,发表于《计算机教育》2010年第23期。

本次研讨会共有注册代表81人,分别来自高校、出版社和企业界,其中高校代表来自于全国共40所各类高校,既有985、211高校,也有地方性院校、各类专业院校(如中国民航大学、公安海警学院),以及职业技术学院,覆盖面较广。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清华大学的吴建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倪明选教授、UniversityofCalifornia,Davis的PrasantMohapatra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李晓明教授作特邀报告,报告议题涉及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研究界的最新成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

会议还组织了两个Panel,邀请到来自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相关企业的专家与会,就优秀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这两个议题开展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会场上嘉宾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见解深刻,听众反应热烈,与嘉宾互动频繁,与会代表一致反映形式新颖活泼、内容贴近现实,给人以启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议将录用的34篇论文按内容分成4个Session进行分组讨论,分别为“高素质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以及“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

分组讨论吸引了包括专家、出版社、高校计算机学院教学主任和一线教师等各类会议代表参加,除交流论文外,还进行了自由交流和讨论,各分会场气氛都十分热烈和活跃。

与会代表围绕各自议题,从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讨论,较为集中的观点和意见如下:

1.所谓高素质人才培养应该根据学校层次和学生层次来进行定义。

不同的院校要根据学生和学校条件确定自身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不要盲目追捧。

2.确立明确的专业方向,做出网络特色。

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太多,很多学校在建设网络工程专业时普遍存在着对原来很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难以取舍的问题,结果没有突出网络特色,学生课程多而全。

因此,应在课程设置时考虑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差异,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3.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实验可以采用分阶段的形式,从最初进行简单模仿,到结合老师提供的主要命令进行配置,直到设计拓扑完成配置,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会配置设备,更应该明白其中的理论知识,寻找大学网络工程教育优于培训机构的突破口,在大学网络实践课程中引入职业认证内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网络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社会需求。

再高素质的人才也要接受社会的检验,所以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都应面向就业需求来

进行。

5.需要强调学生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培养,要将网络课程的知识按照系统化思维进行组织。

6.考虑到网络课程面向工程和应用,部分师资缺乏工程背景,建议专委会开展一些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对于该类课程的一些经典内容和原理,可考虑统一提供优质并共享的备课素材。

7.网络课程面向应用,实践性较强,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需与学生管理手段相结合,采用本科导师制度,可以延伸至本科毕业设计,甚至研究生教育,实现双赢。

 

5.第二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

经过8个月紧张细致的筹办工作,“第二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The2ndNationalSymposiumonComputerNetworksEducation—NSCNE2009)于2009年11月5日-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顺利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举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展示和探讨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经验,梳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建设,促进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为计算机网络教育界、产业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切磋与交流的机会。

会议邀请到经典教材《ComputerNetworks》作者AndrewS.Tanenbaum教授、经典教材《ComputerNetworking:

ATop-DownApproachFeaturingtheInternet》作者KeithW.Ross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贾维嘉教授等国内外计算机网络领域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

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和老师参与了本次盛会。

  11月5日上午,大会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徐明教授的主持下盛大开幕。

在开幕式上,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王志英教授、清华大学徐明伟教授分别代表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致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教育长王正明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国防科技大学致欢迎辞。

 

图1主席台就座的嘉宾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计算机系的AndrewS.Tanenbaum教授(IEEE/ACMFellow)做了“TenGoldenRulesforTeachingComputerScience”的专题报告,来自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KeithW.Ross教授(IEEEFellow)做了“ComputerNetworkingEducation:

Past,Present,andFuture”的专题的报告。

作为学术界泰斗和经典教材作者讲授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经验,并对中国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

 

 

图2经典教材作者荷兰AndrewS.Tanenbaum教授

图3经典教材作者美国KeithW.Ross教授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作为新兴的学科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缺乏整体的指导和规划,各个学校也是在探索中前进。

如何把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和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是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贾维嘉教授、清华大学的徐明伟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徐明教授、苏金树教授等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和教学的经验,做专题演讲。

本次大会的演讲嘉宾还包括北京邮电大学马严教授、东北大学的王兴伟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陈鸣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李芝棠教授等。

 

图4演讲嘉宾香港城市大学贾维嘉教授

 

图5演讲嘉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苏金树教授

图6演讲嘉宾清华大学徐明伟教授

   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界的200多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

这些参会代表绝大部分都是各学校网络课程的骨干教师,他们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展开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以及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讨,并积极发表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理解和对网络工程建设的建议。

图7与会代表聚精会神听取专家报告

锐捷网络、思博伦通信、西普阳光等网络设备厂商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参与协办了本次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他们展示了相关产品和教材,掌握了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和需求,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他们也希望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举办的这个会议能继续举办下去,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会在11月6日上午顺利闭幕,会后举办了名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人才”的YOCSEF论坛。

11月6日下午,会议组委会组织全体参会老师参观了刚被宣布为“中国超级计算机top10”之首的“天河一号”千万亿次巨型计算机。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有力的促进了国内外计算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交流,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彰显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国内计算机教育的领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图8全体与会代表合影

附录1:

会议日程会议时间:

2009年11月5~6日(周四~周五)

会议地点:

国防科大科苑宾馆五楼学术厅 

一、大会开幕式(30分钟)

2009年11月5日上午(8:

20~8:

50)

二、特邀报告(180分钟) 

1.荷兰Vrije大学AndrewS.Tanenbaum教授 

TenGoldenRulesforTeachingComputerScience

2.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KeithRoss教授 

ComputerNetworkingEducation:

Past,Present,andFuture

3.国防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苏金树教授 

高水平科研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三、大会报告(13:

40~18:

00)2009年11月5日下午

1.大会报告一(90分钟)

Ø香港城市大学贾维嘉教授   网络人才培养与网络教育普适网络平台

Ø清华大学徐明伟教授       高素质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

Ø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喻涛经理 网络工程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思考

2.大会报告二(90分钟)

Ø东北大学王兴伟教授       关于网络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

Ø解放军理工大学陈鸣教授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Ø华中科技大学李芝棠教授   网络课程的模块组合结构 

四、大会报告(8:

00~11:

15)2009年11月6日上午

3.大会报告三(90分钟)

Ø国防科技大学徐明教授     网络专业体系建设

Ø北京邮电大学马严教授     关于高素质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思考

Ø思博伦通信公司胡波经理   网络测试学科对网络工程专业教育重要意义

4.大会报告四(90分钟) 

Ø西安交通大学李波教授     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实践

Ø国防科技大学曹介南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教学辅助系统Net-Demo

Ø天地英才(中国)有限公司王钧总经理  IT人才:

实战训练+技能培养

五、大会闭幕式(11:

15~11:

20)

六、YOCSEF论坛(11:

20~12:

30)主题: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人才?

七、参观2008年11月6日下午(13:

40~17:

30)

参观项目: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