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31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创作 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docx

美术创作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

美术创作风标独树,自有形色斗芳菲

2010年05月07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就开始了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与探索。

而自2002年开始举办的广州三年展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三年展。

图为等待参观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的人群。

  三年展作品之一。

  大尾象工作组作品——《城市》。

  黄一瀚作品之一。

广州名片文化先锋系列 总第154期 候选名片153期

提名辞

美术创作

  从岭南画派到当代艺术,广州美术创作的魅力在于独树一帜,敢开风气之先。

广州美术人对艺术严肃认真的探索,让广州美术创作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一笔。

索引

  20世纪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了可与京津沪宁画家群鼎足而立的华南画家群——岭南画派,开一代风气之先,培育出了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一大批在当时中国画坛上举足轻重的名家,奠定了广州美术在全国美术界的重要地位。

60至70年代,广州美术以整体最辉煌的形象出现在全国美术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广州开始了当代前卫艺术的进程,105画室、大尾象工作室、卡通一代等中国著名当代艺术群体、小组相继成立,引领了中国南方的当代艺术风潮。

  

唯心

  沙漠与避风塘:

“被观察”的广东美术

  广东、珠三角,本是水网稠密的稻作之地,与沙漠相差万里,若是以沙漠一名贯之,定是指文化无疑。

  在这里,何为文化先不去争论,广东(或广州)曾一度“被观察”为“文化沙漠”并不是没有缘由的,若有无文化只是种说法,那么,沙漠化的实意就不该是文化本身,而是指话语的缺失。

粤人不善言辞,正如现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粤西人氏梁江说的:

广东人,在京城一开口就输了半截。

在北方人听来,粤音如鸟语,广东人自然是有口难辩的另类,日子一长,就成定论,别说开口,就是没开口也是输了一半。

在讨论什么是文化的全国性论争中,基本是一场语系的地盘之争,占绝对优势的北方语系以京城为中心横扫全国,江南的吴音系得以保有江东之地,惟有广东人,若不是发不出声就是自说自话,产不出话语的广东形同话语沙漠,就此而言,沙漠一名也并非是外力强加的帽子。

  若你不在意地任由他们去说,被北京沙文主义和上海帮观察为沙漠的广东就成了自己人的避风港,这自己人里,除了把韶关以北全部北方化的死硬本地人之外,更有各路选择广东为根据地的新客家,如此,外人诟病的沙漠于自己人来说其实更像是躲避台风的渔港,俗话也有叫避风塘的。

与京城的宫殿和上海滩的洋楼相比,广州确像个市井的渔港,各路人马,有风则避,无风出海,休养生息久了,如此练就的广东味难道不是文化又是什么呢?

  沙漠与避风塘,乃广东文化,或直接说是广东美术的地缘特征。

无论是被外人观察为沙漠还是被自己人认为避风塘,广东人其实一早就出门打天下,前有出东洋的“两高”,练就的岭南画派筑成了广东美术避风塘的第一道堤坝;后有“文革”中红极一时的“四大金刚”;改革开放之后,“广东渔港”虽喧闹为全国之冠,文化上则有退避保守之嫌,沙漠之恶名与经济龙头的美名共济,惟有广州三年展虽为“省立渔港文化馆”主办,但“胸怀本地、放眼世界”的理念突破了地域避风塘的堤围,为广东当代的“当代艺术”赢得了国际名声的关键一票。

  广州有句老话:

出处不如聚处。

进一步来说,出处讲地缘特产,聚处则讲人气效率。

如此说来,广东乃文化上的出处、商贸上的聚处,京城乃文化上的聚处、话语上的出处。

商贸盛时,渔港的喧哗盖过京城侃爷;话语盛时,岭南虽特产文化也被观察为沙漠。

此一时彼一时,乃出处与聚处的反复博弈而已。

因此,不必细数岭南文化或广州特产,出处因地而异、各地都有,但广东要从沙漠与避风塘的惯习中崛起为一文化艺术的聚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时逢把当下当成“当代”的时代,广东当有可为之机。

□冯原,文化批评家,中山大学教授

  

锋·火

当代艺术

  广州,被视为当代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对当代艺术的研究和探索。

而在对广州当代艺术发展及现状的解读过程中,广州三年展毫无疑问是最不容错过的标杆之一。

而“105画室”、“卡通一代”等艺术组织更是引领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

  广州举办了中国最好的“三年展”

  对于2008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美院油画系四年级生晓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开幕那天傍晚异常滂沱的大雨、美术馆屋檐下熙熙攘攘一边避雨一边等待开幕的人群,以及那辆在轮胎上印有“如何成为无知者”一个劲儿往门里冲的“路虎”。

  那次三年展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位艺术家参加,用装置、影像、绘画、雕塑、摄影、声音、写作、行为艺术、现场表演等形式表达着他们的观点。

“美术馆每一层的展厅都展示着不同的作品,看展的人很多,几乎是人挤着人走。

后来的一个周末我又去了一次,仍然很多人,但没有开幕式那天拥挤,才能好好地欣赏作品。

  与北京、上海以及国内其他城市举办的三年展相比,广州三年展的国际性与学术性是不容置疑的。

“也许很多广州人都没有听说过广州三年展,但伦敦的文化人圈子都认为这个每三年举办一次的艺术展,是中国最好的。

”参加了三次三年展的英国著名主播菲利普·多德如是说。

而已经去过20多个中国城市的他,认为广州美术馆是中国最有意思的美术馆。

  “双年展”、“三年展”是国际流行的展览形式,如威尼斯双年展、横滨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等,都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文化标志。

从2002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的广州三年展,不仅在国内国际赢得了声誉,同时也提升了广州在文化界的国际形象。

敢开风气之先,引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

  跟北京、上海相比,广州的艺术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市场算不上十分活跃,但广州却拥有全国最好的三年展和美术馆。

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跟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力和敢于开风气之先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李正天、杨尧等广州美术学院中青年教师成立了“105画室”,他们与同一时期强调意识形态对抗和西方化的北方艺术群体保持着互动联系,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之一,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基本方向。

90年代初,广州艺术家、策展人黄一瀚提出“卡通一代”的观点,并发起了中国“卡通一代”艺术运动。

1992年,全国最早的当代艺术双年展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国内当代艺术双年展时代的开始。

许多在别的地方不能展出的展览,却能够在广州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或许恰恰是因为没有过分地市场化,广州的艺术家不像北京的艺术家那么浮躁,他们更安静地进行艺术创作,更专注于一种自我的表达。

岭南画派

  从上个世纪初“二高一陈”创立岭南画派至今,已有百余年时间,曾在中国画坛上举足轻重的岭南画派,如今其影响力与活力似乎都在不断消减,甚至有人认为,“后岭南”时代已经来临。

“后岭南画派”的反叛意味,为沉闷的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

这股风气由南至北,荡涤着整个现代艺术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之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名家辈出

  近代以来的广东美术界,各路英雄辈出,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每个领域都可以列举出得风气之先、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一批国画家群体所形成的岭南画派及其代表人物。

  季羡林先生曾说:

“在近代中国,在各方面真具有创新精神者,实以粤人能领袖群伦”,并对岭南画派推崇备至。

以“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首的岭南画家,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主张国画更新,反对清末民族画坛的摹仿守旧,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岭南画派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以高氏兄弟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影响已逐渐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另一方面,“二高”的学生方人定、关山月、杨善深、赵少昂、黄少强、黎雄才等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当时中国画坛上举足轻重的名家。

  新中国成立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墉、陈振国等把岭南画派关注现实、强调生活的特点和艺术成就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现实主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后岭南画派”为中国画坛注入生机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传承了百年的岭南画派似乎已经雄风不再。

当下无论是经济体还是文化结构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而当代艺术的狂飙突进更是让不少评论家质疑,如同岭南画派这样的传统地域画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是一个在艺术圈中很有争议性的话题。

  广州美院教授、著名岭南画派研究学者李伟铭认为,作为中国美术珍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岭南画派仍然会在各种阐释体系中产生复杂的影响,但这不等于说岭南画派能够长盛不衰。

  上世纪90年代,广州土地上又出现了一群以革新岭南画派为使命、风标独树的画家,他们给自己命名为“后岭南”,代表人物有黄一瀚、左正尧、李劲堃、李东伟、黄国武、周涌、方向、安林、陈映欣、杨樱、林蓝等。

这些“后岭南”艺术家,不是以年龄或资历为界的“岭南后辈”,而是一个滋养于岭南的画家群体,他们正在探索与前人不同、与众人不同的艺术观念与样式,力图在精神层面上重建与岭南画派的联系。

  艺术家黄一瀚指出,“后岭南画派”的崛起,也就是岭南画派的终结。

“后岭南画派”的反叛意味,为沉闷的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

这股风气由南至北,荡涤着整个现代艺术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并带动了北方旧画派的现代转型,在西安也正在酝酿着“后长安画派”,在上海“新海派”也呼之欲出。

“后岭南”的果断行动,使得广东再一次站到了艺术变迁的潮头,今后也必然会在全国的艺术格局中,以自己的实力做出有力的发言。

锋·声

有容乃大是广州美术创作的最大特点

  ◎杨小彦:

博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

  广州名片:

请您谈一谈广州美术在广州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杨小彦:

文化广州离得开美术吗?

但这个文化是个传统文化还是当下文化?

但不管是传统还是当下,都离不开美术,没有美术的城市不可想象。

一个城市没有绘画,没有雕塑,没有当代艺术,它叫城市吗?

美术对于广州城市建设当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州名片:

从广州职业艺术家的创作、作品和艺术水平来看,广州跟其他城市相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杨小彦:

目前看来,由于北京聚集了最多的人才,所以北京的整个艺术状况肯定是最好的。

但是广州,也因为它相对边缘,市场似乎没有发展到北京、上海那么厉害,所以广州的职业艺术家反而没有北京的那么躁动,他们反而更沉下心来。

所以,广州这些职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时候我觉得包含了非常有意思的纯粹的个人趣味,不像北京、重庆那么跟风。

北京一种风格一旦好卖以后,就有很多人跟着去模仿。

以至于出现了小张晓刚、小小张晓刚、小小小张晓刚、小小小岳敏君……重庆也一样,一种风格一旦走红,就会有很多很多画家跟上来。

比如,“卡通一代”是在广州出现的,但是在四川开花结果。

四川有一帮年轻画家,真的在画卡通,画得比广州还要孜孜不倦。

反而在广州,现在找不到多少70后的画家在做这样的创作。

所以,广州的职业艺术家更专注于个人,状况更纯粹,但短处就是风格有时候不容易获得认知,这也给他们造成一种困境。

  广州名片:

整个广州的美术创作有个什么样的特点?

  杨小彦:

有传统、有先锋,面貌丰富、非常多元;还有一个,基本上大家相安无事。

这是个好事。

相安无事也符合广州这个城市的特点,广州这个城市的特点就是四个字:

有容乃大,是个比较宽容的城市。

坏处是比较“混搭”、比较混乱,好处是大家都生活在幸福的混乱中,各得其乐。

广州的艺术创作自由度高,商业味少文化味多

  ◎蒋悦:

广东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曾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州名片:

在广州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广东美术馆可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您怎么看待广州的当代艺术?

  蒋悦:

中国最早的留学生都是广东人,广东人敢于开风气之先,走在革命的前面。

1992年广州双年展是全国最早的当代艺术双年展,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广州的官方、大众对当代艺术不认可、不接受,导致广州的当代艺术有冲劲、没后劲。

所以,虽然很多东西是始于广州,但最后摘果实的却是别人。

但另一方面,广州的艺术创作氛围自由度很好,很有榕树的特点,生命力很强,自由生长,一些比较敏感、擦边的在北方不能做的课题和话题,在广州却可以发展。

另外,广州的艺术创作商业味没有那么浓厚,艺术家的心态平和。

  广州名片:

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广州三年展是中国目前很有影响力的三年展,请问跟北京、上海的三年展比起来,广州三年展有什么样的特点?

  蒋悦:

上海三年展是从2000年开始的,如果不算1992年广州双年展的话,它应该是中国最早开始的三年展,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力。

广州三年展的特点应该是实验性和话筒,它无论在规模、延续性还是重要课题的探讨上,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应该说与上海三年展不相上下。

北京三年展是由美协主办的,应该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三年展,而是一个“世界全国美展”。

民间语文

自在自为是广州艺术界 最本真的魅力

  广州人是世俗的,真实、宽容而且好吃、好玩。

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无处不见世俗的热闹兴旺,饭馆里语声喧哗,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不忌南北。

通俗歌曲卡拉OK,热闹、随意、鲜活而充满元气。

  广州人做事务实勤快,不管闲事不扎堆,打工仔打工妹如此,生意场上如此,学术界艺术界也是如此,民间的官方的学院的,似乎都没有太多明显的条框和界限,更不易见彼此间的鄙视和献媚,却是多了几分俗世的宽松和生机。

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而又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城市里,艺术圈里既不轻言崇洋媚外,亦不贪言中华文化。

在这个曾是中国经济开放最前沿的地方,艺术界也依然没有被唯利是图的洪水猛兽所吞噬,反而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好玩。

我想这些正是广州艺术界最本真的魅力所在,一种令人感觉既生动又温暖的魅力。

  阿城老先生在他的《闲话先说》里曾写道“世俗既无悲观,亦无乐观,它其实是无观的自在”。

由衷地希望这种“自在”能永久地存在于广州的艺术界。

       ——梁彦(摄影师)

  广州人是世俗的,真实、宽容而且好吃、好玩。

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无处不见世俗的热闹兴旺,饭馆里语声喧哗,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不忌南北。

通俗歌曲卡拉OK,热闹、随意、鲜活而充满元气。

  广州人做事务实勤快,不管闲事不扎堆,打工仔打工妹如此,生意场上如此,学术界艺术界也是如此,民间的官方的学院的,似乎都没有太多明显的条框和界限,更不易见彼此间的鄙视和献媚,却是多了几分俗世的宽松和生机。

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而又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城市里,艺术圈里既不轻言崇洋媚外,亦不贪言中华文化。

在这个曾是中国经济开放最前沿的地方,艺术界也依然没有被唯利是图的洪水猛兽所吞噬,反而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好玩。

我想这些正是广州艺术界最本真的魅力所在,一种令人感觉既生动又温暖的魅力。

  阿城老先生在他的《闲话先说》里曾写道“世俗既无悲观,亦无乐观,它其实是无观的自在”。

由衷地希望这种“自在”能永久地存在于广州的艺术界。

       ——梁彦(摄影师)

  1908年,高剑父由日本学成归国并在广州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开启了折衷中外的新派中国画画风。

  1912年,高剑父与兄冠天、弟奇峰、剑僧开办了《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这两大宣传阵地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岭南画派的繁荣与昌盛。

  上世纪50年代,关山月与傅抱石被周总理点名到人民大会堂去绘制《江山如此多娇》,表明岭南画派代表了当时国内画坛的最高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李正天、杨尧等广州美术学院中青年教师成立了“105画室”,他们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之一,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基本方向。

  1992年,艺术家黄一瀚发起“卡通一代”艺术运动,引领了全国范围的卡通风潮,也因此造就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1992年10月,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在广州开幕,主办者以建立中国的艺术市场为宗旨,在推动中国艺术市场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2年11月,首届广州三年展举行,它将中国当代艺术历史性总结和学术性梳理推到了新的高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将广州三年展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1908年,高剑父由日本学成归国并在广州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开启了折衷中外的新派中国画画风。

  1912年,高剑父与兄冠天、弟奇峰、剑僧开办了《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这两大宣传阵地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岭南画派的繁荣与昌盛。

  上世纪50年代,关山月与傅抱石被周总理点名到人民大会堂去绘制《江山如此多娇》,表明岭南画派代表了当时国内画坛的最高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李正天、杨尧等广州美术学院中青年教师成立了“105画室”,他们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之一,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基本方向。

  1992年,艺术家黄一瀚发起“卡通一代”艺术运动,引领了全国范围的卡通风潮,也因此造就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1992年10月,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在广州开幕,主办者以建立中国的艺术市场为宗旨,在推动中国艺术市场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2年11月,首届广州三年展举行,它将中国当代艺术历史性总结和学术性梳理推到了新的高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将广州三年展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锋·尖

广州三年展

  2002年11月18日,首届广州三年展以“重新解读:

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年-2000年)”为题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一炮走红,从此奠定了广州三年展在当代艺术圈中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三年展,广州三年展通过强调艺术多元共存的文化风格、社会感性的主题特征、形式化的审美表现三个方面,表达出新的空间与新的时间性,为构建广州当代艺术审美体系做出铺垫。

广东美术馆

  1997年11月28日在二沙岛落成开馆的广东美术馆,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美术馆。

建馆以来,广东美术馆共进行了40多项专题研究和策划,举办展览500多个,出版物达200多种类,专项收藏精品已达5000余件,是唯一荣获国家旅游4A级旅游点的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在当代艺术圈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广东美术馆的姿态是中国最前沿的,它不仅仅展览艺术品,更重要的是用艺术的方法提出的问题,引发人们的反思和觉醒。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始建于1953年秋,名列八大美术院校之一。

它不仅是广东,而且是整个中南、华南一带的美术艺术心脏,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标志——“三大构成”课程、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以及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成功模式的发祥地之一。

大尾象工作组

  1991年初,陈劭雄、梁矩辉、林一林三位当代艺术家始创了著名的当代艺术小组——大尾象工作组。

受20世纪90年代非理性消费、享乐主义渗透的中国和全球文化的驱动,该工作组通过多种媒体探索都市化问题,如发展、消费、交通、人口和性。

  1991年至2003年期间,大尾象工作组几乎每年都以演出、装置和展览会的方式举办展览。

其成员陈劭雄、梁矩辉、林一林、包括后来的徐坦、郑国谷等,均成为中国较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卡通一代”艺术运动

  “卡通一代”是艺术家黄一瀚于1992年发起的一场艺术运动,“卡通一代”工作小组成员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电视时代、卡通大众流行文化以及商品经济对他们的影响。

他们主张在新一代的生活已发生巨变的时候,艺术的内容和技巧也要有根本的转换,进行“现在进行时”的创作。

“卡通一代”成员包括黄一瀚、江衡、田流沙、冯峰、孙晓枫、响叮当、苏若山等。

  “卡通一代”艺术运动被认为是崛起于亚洲的动漫美学源头。

下期预告

  第一个采用主持人直播、第一个开通听众热线、第一个实施全天滚动式新闻播出……在上世纪80年代,扎根广州的广东电台开风气之先,其创新的“珠江模式”领跑全国。

到了90年代,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电台——广州电台,又率先“试水”开拓广告市场。

而面对网络时代的来势汹汹,广州的广播人继续在探索求变……

  采写:

南都记者 罗磊

图片为资料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