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70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docx

青岛版数学二下《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

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张伯景

 

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措施: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得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老师应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如有的学生能利用乘法口诀直接口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得到认可。

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不断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注意考查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二、教学准备:

1、精美的动感课件,让学生能清楚地找出数学信息。

2、准备实物或学具盒,以便于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使用,理解和体会余数的意义。

三、课时划分:

5课时测试讲评:

3课时

 

第一课时总课时

课题:

分食品——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教科书第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实物或者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小朋友,你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吗?

有什么感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大家愿意吗?

出示情境图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有14个柿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几个?

还剩几个?

2、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第个小朋友分得几个?

还剩几个?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

4、……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

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

”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也可以利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关注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指导。

师:

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分法及结果:

1、一个一个地分,分两次,每人分2个还剩1个。

2、2个2个地分,分一次,每人分2个还剩1个。

小结:

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

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

师:

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列出除法算式表示。

师: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表示:

9÷4=2(个)……1(个)。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1个,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余数”。

这个算式读作:

9除以4商2余1。

老师边板书,边讲解这个算式的含义,并从中自然地引出“余数”这一概念。

师:

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其他食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请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交流。

汇报分其他食品的方法:

10碗方便面:

10÷4=2(碗)……2(碗)

11瓶矿泉水:

11÷4=2(瓶)……3(瓶)

12根火腿肠:

12÷4=3(根)

三、归纳概括,总结发现。

师: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可能发现:

1、有余数的除法很多;2、分东西不能正好分完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

师:

我们在平均分物体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让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四、活动练习:

今天是星期一,再过25天是星期几?

 

第二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快速进行口算或笔算,结合实际情况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昨天我们参加了野营活动,在活动中大家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去野营,大家同意吗?

出示情境图。

师:

同学们带来的食品中,有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

请大家自己思考,然后看看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用学具代替巧克力进行分一分,列出相应的算式,比比看谁想得多,算得对。

汇报所列出的算式:

18÷2=9(人)

18÷3=6(人)

18÷4=4(人)……2(块)

师:

根据老师所写的算式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重大发现?

师:

1、被除数一样

2、除数一个比一个多

3、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

谁能说说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比它大行吗?

生:

余数如果比除数大,那还可以继续分。

余数如果比除数大,那说明找得的商不是最大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还可以借助学具分分看,让学生理解余数是分到不够分的情况下剩下的那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拓宽提高。

出示第5情境图。

师:

请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到的信息可能是:

1、两位小朋友用纸盒子和易拉罐在搭小汽车。

2、一辆小汽车用一个纸盒和两个易拉罐搭成。

……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四、今天的野营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总课时

课题:

搭帐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

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组织野营活动,现在同学们都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让我们一起来搭帐篷。

出示情景图。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画面,回答提问,对整幅图有初步的感知,并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

(1)每人分4条鱼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人。

(3)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人。

(4)17人,每顶帐篷住3人。

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每人分4条鱼,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平均每人分多少个野果?

(3)平均每人分多少个蘑菇?

(4)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先尝试自己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

前面学习过用列竖式的方式计算结果,同学们尝试一下用竖式计算一下有余数的除法。

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竖式的含义。

让学生说一说与以往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

(竖式的最后不再是0,而是出现了余数)

2、师:

请大家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解答。

通过自己列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比除数小

3、师:

同学们顺利的解决了刚才的题目,“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可以解决吗?

学生独立独立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大部分学生:

17÷3=5(顶)……2(人)

师:

搭5顶帐篷够吗?

为什么?

学生这时会发现还余有2人,5顶帐篷不够用。

如有的学生说还得再搭2顶,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并不是剩下几个人就搭几顶帐篷,因为每顶帐篷可以供3人使用,2人用一个帐篷就可以。

这样一共得需要6顶帐篷才能够用。

小结: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搭多少顶帐篷。

三、巩固练习。

第1题:

练习时,让学生明确是最大能填几?

并且还要注意乘得积不能大于右边的数。

充分掌握试商的方法。

第2题:

列竖式解答有余数的除法。

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数位对齐。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是否把商和余数搞错,有可能学生会把除数与商写错地方。

 

第四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正确试商,并学会通过交流、反思、批判、吸收等方式学会合理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25÷6=()……()

学生做完以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余数是怎么求出来的?

使学生明确25减去除数和商乘的积就是余数:

25—24=1。

(2)()÷4=5……3

学生尝试求出被除数的方法并汇报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明确在求出除数和商的积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3)44÷()=()……8

这道题只有被除数和余数,求除数和商。

先让学生小组探究,发表自己观点,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由于学生明确余数是怎样得来的,所以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就得到除数和商的乘积,这两个数的积应该是44—8=36,于是想乘法口诀几几三十六就行。

于是学生会有可能有以下答案:

44÷9=4……8

44÷4=9……8

44÷6=6……8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学生会发现有的算式的余数比除数大,这样就不对了,符合要求的只有除数是9才行。

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15个篮球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交流:

15÷4=3(筐)……3(个)

师:

是不是只用3个筐就能把所有的球装进去呢?

剩下的那3个球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通过点拨学生就会发现只用3个筐是不够的,既然每个筐里可以装4个球,那3个球再用一个筐装,共用4个筐。

2、28个排球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结合上题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答案:

28÷6=4(筐)……4(个)

共用5筐才能全部装完。

3、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件。

学生独立解答。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状况:

11÷2=5(件)……1(米)共做6件。

学生受上题影响,认为最后的答案都要加1,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明白剩下的1米没办法做一件2米的风衣,所以只能做5件。

小结:

解决问题要结合实际生活,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第五课时总课时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整理本单元知识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肯定都喜欢过星期日,可以安排许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怎样使星期日过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意义呢?

谁有好的建议?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强的星期日是怎么过的?

出示课件。

观察情境图,说一下小强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幅图:

小强帮家人买早点。

第二幅图:

小强帮交警叔叔指挥交通。

第三幅图:

小强练习钢琴。

第四幅图:

和爸爸妈妈帮饺子。

根据每幅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需要买几个鸡蛋?

(2)需要买几盒牛奶?

(3)平均每分钟过几辆自行车?

(4)30分钟能练几遍曲子?

(5)60个饺子盛几碗?

……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汇报自己的想法。

1、如果买一盒牛奶只能倒2杯,还差一杯,需要再买一盒,共2盒。

列算式:

3÷2=1(盒)……1(杯)买2盒

2、60个饺子盛几碗?

列算式:

60÷8=7(碗)……4(个)

如果学生还是只列算式,要及时提醒剩下的4个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写出最重要的需要8碗才能够。

三、巩固练习。

师:

听说体育场要举行一场足球赛,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情境图。

师:

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二年级有46中同学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汽车?

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票?

3、30元可以买几张票?

……

提出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四、谈本单元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