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071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丁震修改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

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

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

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海拔大于3000米,部分地区高于5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分布在亚洲东部,海拔0~200米;

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0~200米;

德干高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

伊朗高原~~分布在亚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

中西伯利亚山地~~分布在亚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点:

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

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

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7年,在世界66亿人口中,亚洲人口约占40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

其中亚洲有六个: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欧洲、

5、世界净增人口66亿×1.3%=8580万人亚洲净增人口数40亿×1.3%=5200万人

6、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一半。

其中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2、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原因:

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族风俗。

4、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书P14活动):

图的标号——自然条件或民族风俗

日本为预防地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多地震

也门的住房和梯田——山坡地区

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气候湿热,人们过聚居生活

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气候湿热,多河湖

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严寒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5、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情,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了解所去国家的风土人情,尊重其文化差异。

二、经济发展差异

1、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有:

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

越南、蒙古、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是尼泊尔的145倍。

3、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主要岛屿: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3、工业区集中分布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四、读图分析要求:

要求能够填注:

日本海、太平洋、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州工业区;能够理解:

岛国多良港对日本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能够分析: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能够归纳: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经济两头在外的特点。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要求在图中准确填注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3、能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分布:

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2、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

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

3、农业生产: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4、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

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1、人种:

大多数为黄种人

2、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3、旅游资源丰富

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如: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

第三节印度

一、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地形特点:

分三大地形区——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3、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已经超过10亿

4、世界文明古国: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二、水旱灾害频繁: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季风与降水:

旱涝灾害频繁

月份风向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东北风少,旱季

七月西南风多,雨季

3、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旱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三、自给有余的农业生产

1、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

农作物分布地区地形降水

水稻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平原多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高原、山地较少

2、世界农业大国——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现在已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四、发展中的工业

1、传统工业:

钢铁工业

工业部门分布中心资源条件

钢铁工业加尔各达煤、铁、锰;

棉纺织业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棉花

麻纺织业加尔各达黄麻

总结——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2、高新技术产业:

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发达

五、读图分析要求:

1、要求能够填注: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2、要求能够分析: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规律及与降水量的关系;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光热充足、雨季降水丰沛)和不利(水旱灾害频繁)影响。

第四节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2、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洲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3、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东(主要为高原和山地)、西(主要为平原)两部分。

4、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自西向东):

东欧平原(流淌着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流淌着鄂毕河)——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5、国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6、气温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减少,自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夏季。

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1、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2、重工业发达: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比较薄弱,导致轻重工业分布不平衡;工业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具有密切关系。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圣彼得堡工业区:

石油化工、造船、电子、航空航天、食品、纺织等工业。

莫斯科工业区:

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上2个工业区是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

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产品(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三、发达的交通

1、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2、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明显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网相对单一。

建在南部山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原因及距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3、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为主;其中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最大。

4、莫斯科是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四、读图分析要求:

1、要求能够填注: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及乌拉尔山脉;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2、要求能够分析:

俄罗斯地势的特点(西低东高);西伯利亚地区河流流向的特点(由于地势北低南高,河流多向北流,注入北冰洋);俄罗斯工业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内陆原燃料产地附近)。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1、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有个地区称为中东。

中东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两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不是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4、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5、本地区经济被誉为“石油经济”,原因是: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是中东地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6、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中东石油运量最大的航线。

(见书P53图)

航线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A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美国、西欧

航线B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航线C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第二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其经济多元化,工业以制造业为主,有着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

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

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著名的有:

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的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阿尔卑斯山的滑雪运动、地中海沿岸的阳光沙滩等。

6、七大洲中,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破碎的大洲是欧洲,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的原因为:

纬度因素——绝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气候,终年盛行西风。

海陆因素——地处大陆西岸,濒临大西洋。

地形因素——南北为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居民集中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该地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2%,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左右),人口众多。

加上本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干湿两季分明,农业生产落后,自然灾害(以旱灾为主)频繁,居民经常忍饥挨饿。

4、非洲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为:

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5、本区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

刚果河流量大的原因是:

流经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降水丰沛。

6、读图分析要求:

要求能够填注:

A索马里半岛B刚果河C刚果盆地D埃塞俄比亚高原E马达加斯加岛F几内亚湾G撒哈拉沙漠H好望角I东非高原附近有东非大裂谷J南非高原

要求能够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加纳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及其利弊;撒哈拉以南非洲所面临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等。

2、澳大利亚因为羊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

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等。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目前,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5、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是呈半环状,南回归线横穿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6、读图分析要求:

要求能够填注:

城市:

A悉尼,B堪培拉,C墨尔本;河湖:

D墨累河,E北艾尔湖

地形区:

①大分水岭,②中央平原,里面有澳大利亚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③西部高原

海洋:

④太平洋⑤印度洋

要求能够分析:

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的特点等。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1、位置:

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

北部与加拿大相邻,南部与墨西哥接壤。

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濒墨西哥湾,海上交通便利。

2、领土组成:

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有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

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人口和首都:

人口超过3亿,以白种人为主,属于移民国家。

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的东侧,大西洋沿岸。

4、地形:

平原为主组成——三个南北纵列带;地势:

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广阔的平原组成,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5、河流和湖泊:

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b.五大湖--------自西向东为苏比利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全境)、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终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为美国与加拿大所共有。

6、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农业地区专业化:

a.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b.主要农产品:

小麦、大豆、玉米。

c.主要农业区:

乳畜带(国土的东北地区)、玉米带(国土的中部)、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小麦区(国土中部,在玉米带的南北两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国土的西部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

8、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a.工业特点:

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b.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主要工业区:

西部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发展较快;南部工业区,开发较晚;东北部工业区,美国传统的工业区。

近年来,美国工业有从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迁移的趋势。

9、城市:

华盛顿——首都;纽约——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底特律——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中心;芝加哥——中部最大、全国第二大城市;旧金山——太平洋沿岸第二大城市,有著名的唐人街和硅谷;洛杉矶——太平洋沿岸第一大城市,有著名的好莱坞;休斯敦:

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中心。

10、资源消耗大国

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要求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费统计图。

11、美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大量进口:

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木材。

大量排放:

废气、废水、废物。

第二节巴西

1、位置:

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玛雅文明:

印第安人的种植文明为我们今天提供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印第安人在公元4-9世纪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

3、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

南高北低

a.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4、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长河

6、种族:

构成复杂,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混血种人,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

7、文化:

巴西人热衷的民间娱乐活动为桑巴舞,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节,巴西还拥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

巴西的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工业由二战前的单一经济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a.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石的主要分布地区。

交通便利。

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

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拥有采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

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人口和城市: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

圣保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

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

11、热带雨林的危机:

存在的问题是:

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公路沿线优良木材;②为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不惜把大片森林化为乌有;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刀耕火种方法,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

掠夺式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南极地区

1、位置:

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2、地形:

以高原为主

3、特征:

气候特征——烈风、暴雪、严寒。

有“冰雪高原”之称;是人类宝贵的淡水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还被人们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4、极点:

极点是南,沿经线方向前后左右均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