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74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docx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样本

  A3.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园东西路西延工程  编号:

A3.1 - 

致:

江苏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兹报验:

  □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           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3           特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方案

□ 5

  本次申报内容系第2次申报,申报内容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已批准。

附件:

□ 1施工组织设计。

□ 2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章):

        

            项目经理:

       日期:

    

项目监理机构签收人姓名及时间

承包单位签收人姓名及时间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

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应提前7日提出本报审表。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园东西路西延工程

 

市政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嘉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沿江开发区园东西路西延工程

二O一O年十一月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一、侧石、平石安砌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侧石、平石基本填土不实

现象:

基本不实和牙背回填废料、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规定密

度,竣工交付使用后即浮现变形和下沉,浮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

因素分析:

(1)未按设计规定尺寸施工路面基层。

(2)未按设计规定和质量原则做好侧石背部砼靠背浇筑工作。

危害:

稍触外力,即东倒西歪和下沉,保持不住平面上直顺度和纵断面上平整度,导致外观质量上明显缺陷。

治理办法:

(1)路牙基本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构造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

(2)安载侧石要按设计规定施工,砂浆卧底。

(二)侧石前倾后仰

现象:

侧石安载成活并铺筑路面后,局部或大部有前倾后仰而多数为前倾即向路面倾,且顶面不平。

因素分析:

(1)安载时只顾及侧石内侧上角直顺度,未顾及立面垂直度和顶面水平度。

(2)侧石安载后填土夯实时,下半部内外不实,当牙背上半部填土夯实时,受土压力挤压向内倾。

侧石外侧不设人行道时,经车轮等外力内侧挤撞,侧石便向外仰。

危害:

侧石内倾外仰,破坏了侧石整体直顺度,影响路容和道路外观质量。

治理办法:

(1)侧石安载既要控制内上棱角直顺度,以要注意立面垂直度,顶面水平度检查控制。

(2)侧石安载调直后,侧石跟部砼靠背浇筑不能草率从事;要按设计图纸尺寸施工。

(三)“平石”顶面不平不直

现象:

“平石”是指平石埋入地面,使其顶面与路面边沿平齐,而许多状况是:

(1)平石顶面高于或低于路面边沿。

(2)平石向内向外倾斜,牙身压碎或被碾轮推挤出弯。

因素分析:

导致水泥混凝土平石不平不直因素,水泥混凝土平石在碾压面层时普通是不能上碾压,由于施工时高程控制不准,或因路边沿底层高低不平,导致油路边沿与平石浮现高低差。

危害:

平石高高低低,曲曲弯弯。

(1)影响道路整体外观质量和横断面高程。

(2)平石曲弯与倾倒,易使油路边掰裂,是导致路边初期破坏根源。

治理办法:

水泥混凝土平石顶面和路边沿底层都要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

在摊铺沥青混合料时,要按照压实系数,需高出平石顶面,当碾压油面时,要跟人使用热墩锤和热烙铁修整夯实边沿,使油路边与平石接平接实。

(四)侧石外露尺寸不一致

现象:

(1)侧石顶面与路面边沿相对高差不一致。

以设计外露高度15cm为例,在实际工程上有8—9cm,有18—20cm。

(2)侧石顶面纵向呈波浪状。

因素分析:

(1)侧石高程控制较好而忽视路面边沿高程控制,导致路边波浪。

(2)路面边沿高程控制较好,而忽视了侧石高程控制,导致侧石顶面波浪。

(3)两种状况兼而有之,必然都会导致侧石与路面边沿相对高差不一致。

危害:

(1)影响道路整体外观质量。

(2)顶面波浪将会影响路面横断面高程合格率,还会导致两雨水口间路边积水。

治理办法:

(1)侧石高程与路面中心高程要同步使用一种系列水准标点。

严格予以控制,在施工侧石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校正调和桩变化,并随时抽查已安载好侧石高程。

不应放一次高程桩便一劳永逸。

这样可以检查和复核已放高程桩与否精确,同步也检查操作者在使用高程桩与否对的。

(2)依托精确侧石高程,在侧石立面上弹出路面边线高程,根据此线,应事先找补修整一次路边底层平整度和密实度。

摊铺面层时,严格按弹线控制高程。

(五)弯道、八字不圆顺

现象:

重要体当前:

(1)路线大半径弯道,局部不圆顺,有折点,和路口小半径八字符合圆半径规定,浮现折角,或浮现各种弧度。

(2)侧石高程与路面边沿相对高差悬殊,浮现较切点以外明显高突,多数出当前路口小半径八字和隔离带断口圆头牙。

(3)一种路口两侧八字侧石外露一侧高一侧低。

因素分析:

(1)路线大半径曲线侧石安载后,宏观弯顺度未调顺,即还土固定。

(2)小半径圆弧,未放出圆心,按设计半径控制弧度。

(3)隔离带断口未按断口横断高程或设计所给等高线控制侧石高程。

对待侧石高程随意性较强。

危害:

侧石曲线不圆顺,重要影响外观质量。

治理办法:

(1)路线大半径曲线,除严格依照已控制道路中线量出侧石位置控制安载外,还要做好宏观调顺后,在回填固定。

(2)小半径圆曲线要使用圆半径控制圆弧,要按路断口纵横断面或等高线高程控制侧石高程。

(3)过小半径圆弧曲线,为了防治长侧石折角和短侧石不稳定及勾缝困难,应按设计圆半径预制圆弧侧石。

(六)平石不平

现象:

(1)平石局部有下沉或相邻板差过大。

(2)平石顶面纵向有明显波浪。

(3)平石材质差,表面不平整,有掉皮、起砂、裂缝等现象。

因素分析:

(1)平石基底超挖某些或因高程不够找补某些未进行夯实。

(2)板差大与砌筑工艺粗糙和平石(大方砖)自身表面不平或扭曲关于。

(3)平石波浪,重要是纵断面高程失控导致。

(4)未按质量原则把住材料进场质量关。

危害:

(1)平石纵向波浪,相邻板差、下沉,会导致雨水口之间积水:

同步使路面与平石也不易接平,影响路面整体外观质量。

(2)平石多是承担路面排水偏沟和清洁工人清扫磨耗部位,如果材质不密实、强度低、有蜂窝、脱皮,会因渗水,冬春冻融风化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平石松散出坑。

防止办法:

(1)对平石材质应当按其质量原则严格把住进场关。

(2)要保证每块平石基底密实度。

对超挖和找补填垫或其他废槽,必要补充夯实。

(3)对平石内侧和外侧高程,应加密点予以控制,在砌筑中应随时用水准仪检查,并最后做好高程验收。

(4)对平石卧底砂浆要注意工作度,不能太干。

每块均有夯实至规定标高。

留缝均匀,勾缝密实。

(七)侧石、平石材质差

现象:

(1)侧石、平石混凝土强度局限性,在运送过程中缺棱掉角较多。

(2)侧石表面气泡多,侧石、平石有麻面,有掉皮,甚至有浮现局部或整块松散。

(3)侧石薄厚不一,棱角不直,呈两头尖现象;平石表面不平,四角扭曲不在一各水平面上,导致安砌局部相邻板差。

因素分析:

(1)侧石、平石生产厂家,为了赚钱,水泥用量低或使用劣质水泥和不合格骨材(级配差、强度底、含泥量大)致使强度低,易损坏;同步因技术素质低,管理差,缺少应有质量控制手段,达不到规定质量指标。

(2)施工单位材料采购者,不是选购质量好,而是光顾选购价格低。

危害:

侧石、平石材质差,强度低,经不起风吹、雨淋、冰冻、车辆撞等自然和人为浸害,尚未竣工交验,即已浮现损坏,影响工程外观质量和使用功能,导致返工挥霍。

竣工交验后,过早损坏,给养护单位增长维修承担。

平石损坏导致路边积水,冬春冻融更加剧损坏,也给清洁工人保洁工作增长了难度。

防止办法:

施工单位材料采购员应与本公司质量管理人员配合,负责事先选取采购厂家,对其产品外观质量、强度、几何尺寸要严格反关,不合格不能进场。

二、沥青混合料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路面平整度差

现象:

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浮现波浪或浮现“碟子”坑、“疙瘩”坑。

因素分析:

(1)底层平整度差,由于各类沥青混合料均有它一定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基底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后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则差。

(2)摊铺办法不当,在等厚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高抛,或运送卸料时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较差。

(3)料底清除不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基层上料底清除不干净,或把当天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某些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危害: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重要使用功能。

如果道路不平坦,会减少行车速度,增长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减少舒服性,减少安全性,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损坏愈严重,会大大减少道路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治理办法:

(1)一方面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底层是泛指。

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底层是中面层,中面层底层是地面层,地面层底层是道路基层,基层底层是道路路基,每一层平整度都会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

因此要按照质量检查评估中对路面各层规定严格控制,认真检查。

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基本上,把平整度提高原则进行控制,最后才干保证表面层平整度高质量。

(2)面层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烫平板预留高和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办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规定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某些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

搂平工序,不能中踩踏未经压实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既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斜在铺筑底层上。

如果要卸在底基层上,则必要设法清除干净。

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基层上充当一某些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二)路拱不饱满,局部高点偏离中心线,或在路面纵向浮现波浪,特别是造近侧石偏沟部位浮现路边波浪较多,使侧石外露不一致。

因素分析:

重要是路面各构造层纵横断面高程控制不力,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偏大,在两点之间高程浮现较大偏差,形成控制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控制点之间路面高程。

危害:

(1)影响外观质量,路容不整。

(2)路面波浪,导致行车颠簸,减少车速和乘车舒服感。

路面波浪导致积水。

治理办法:

(1)路床和路面基层都应用五点无线法检查控制纵横断面高程。

(2)要控制好沥青混合料面层各层虚铺厚度。

人工摊铺要采用放平砖办法。

(3)特别应当加细控制两雨水口之间路边高程,切勿低于下游雨水口附近高程。

(三)路面接茬不平、松散、路面有轮迹

现象:

(1)使用摊铺机摊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浮现高差,或在接茬处浮现松散掉渣现象。

(2)两次摊铺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

(3)油路面与侧石接茬或与其他建筑物接茬部位留有轮迹。

因素分析:

(1)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导致高差,二是两幅之间皆属每幅边沿,油层较虚,经碾压后,不实,浮现松散出沟现象。

(2)无论是热或冷接横向接茬,也是由于虚铺厚度偏差和碾轮在铺筑端头摊挤作业都很难接平。

(3)油路面与侧石或与其他构筑物接茬部位,碾轮未巾边碾压,又未用墩锤烙铁夯实,亏油某些又未及时找补,导致边沿部位抗洼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

危害:

纵向接茬不平,松散不实,经车轮冲击、雨雪浸蚀,易出坑损坏。

(2)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冲击路面易损坏。

(3)边沿部位不实,雨雪水易渗入,经浸泡和冬春冻融,路边会加大加深损坏面,雨雪水易渗入基层和路基,会减少其强度和稳定性。

防治办法:

(1)纵横向接茬均需力求使两次摊铺虚实厚度一致,如在碾压一遍发现不平或有涨油或亏油现象,应即刻用人工补充或修整,冷接茬仍需刨立茬,刷边油,使用热烙铁接茬烫平整后在压实。

(2)对侧石根部和构筑物接茬,碾轮压不到部位,要有专人进行找平,用热墩锤和热烙铁,夯烙密实,并同步消除轮迹。

(四)路面壅包、搓板

现象:

沥青混合料面层发生拥动,有形成壅包,其高度小则1-3cm,大则10cm左右,有形成波浪,有形成搓板。

因素分析:

(1)沥青混合料自身含犹量过大。

或因运油路程过远,油分学淀,致使局部油量过大,或在底基层上洒布粘层油量过大,当气温升高时,粘层油泛至沥青混合料中来。

上述种种都是使沥青混合料中存有较多“自由沥青”,成为混合料中润滑剂,使拥推成油包、波浪。

(2)面层和基层局部结合不好,在气温较高时,经行车作用,产生顺行车方向或弯道外侧推挤,导致壅包。

(3)表面处治用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均,沥青量过大,或半合法施工时,摊铺时细集料中,局部油量过大。

当路拱大或平整度差时,炎热季节沥青混合料会向低处积聚,形成壅包。

(4)解决泛油不当,养护矿料过细,撒布不均形成壅包。

(5)沥青混合料级配欠合理,细集多,嵌挤能力低,高温稳定性差;或施工时摊铺不平,压路机未按操作规程碾压,或基层不平有波浪,铺筑面层不等厚,均形成搓板。

(6)土基不平整,或粉砂石灰土基层表面状不良,如偏干、起皮,在铺筑路面通车后,均引起波浪。

(7)基层水稳性不好,压实局限性,强度不均匀,使路面发生变形产生波浪。

危害:

(1)破坏了路面平整度,减少了路面行车舒服性、安全性、损伤车辆机件。

(2)由于不平坦性,增长了车载冲击力,更会加剧路面破坏。

治理办法:

(1)沥青混合料进场要做外观检查,如有含油量过大现象,则不应摊铺,对油分沉淀某些要清除。

(2)对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石屑,粘层碎石灌入,应按规范规定碎石不同厚度控制用油量。

(3)沥青洒布车停车时和其他因素所形成油堆油垅应清除。

(4)沥青混合料应使用软化点不低于45℃石油沥青。

(5)对于路面壅包采用如下处治办法:

1)属基层因素引起,较严重壅包,用挖补法先解决基层,然后在做面层。

2)由面层引起较严重壅包,在气温较高时,用加热器烘烤发软后铲除,而后找补平顺,夯实后烙铁烙平。

3)轻微壅包,已趋稳定,可在高温时直接铲平。

(6)对路面波浪解决办法为:

1)如基层强度局限性或稳定性差,应挖除面层坐补强后,在补面层。

2)如面层和基层中间有夹层,应截去面层,清除不稳定夹层,在将面层料掺和恰当材料,炒拌后重新铺面层。

3)小面积面层波浪,可在波谷内弥补沥青混合料,找平处治。

起伏较大者,铲除波峰某些进行重铺。

(7)在停车站、红绿灯后、小半径弯道等停车启动行车变速路段上,要选用热稳定性好沥青混合料,如地面层选用中断级配,空隙大,颗粒间嵌锁能力强沥青碎石:

中面层选用粗集料粗级配中粒式;表面层选用持续级配,石屑用量多沥青石屑。

三、桥头跳车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刚柔过渡,若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通车不久即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

构造物涵背回填不密实同样会引起跳车现象。

1、软基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因素:

(1)桥头过渡段软基解决不当。

(2)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3)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办法:

(1)采用砼管桩解决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成桩长度和深度。

(2)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不不大于20cm。

2、普通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因素:

(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未充分压实,存在虚填。

(4)施工、监理人员对台背填筑质量重要性结识局限性。

防治办法:

(1)大中桥凡具备施工条件,一定要与路基一起填筑台背和锥坡,之后再施工桥台盖梁。

(2)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控制台背回填材料,使用流态粉煤灰或灰土回填严格控制混合料配比,加大抽检频度。

(3)灰土必要异地集中拌合后再摊铺、整平、压实、不得就地拌合。

灰土台背回填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夯实,压实度应在96%以上。

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5cm。

(4)台背回填必要逐级检测压实度。

(5)流态粉煤灰台背回填必要严格按照拟定《施工作业指引书》规定执行。

(6)要将路提填筑某些松土挖除,形成台阶状后填筑台背。

(7)要责任贯彻到人,树立标记牌,订立责任状,严格把关。

3、桥头搭板断裂

形成因素:

(1)搭板砼质量不合格。

(2)搭板钢筋网保护层局限性。

(3)搭板下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防治办法:

(1)严格控制搭板砼质量。

(2)搭板钢筋网要有架立筋等,保证不下沉。

(3)存在跑浆问题时,底模必要用砂浆等封底,保证不跑浆。

四、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1、钢筋成型截料前,规定施工单位必要按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给制下料表,经有关专业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截料。

2、钢筋加工过程中,规定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加强检查,监理人员加强过程抽检,监控施工过程质量,

3、不得使用塑料、石子、钢筋头等材料做垫块,庆使用高强度砂浆或混凝土垫块,垫块应做成圆弧、三爪或四爪型,并且垫块上应埋植绑丝,垫块尺寸在使用前必要严格和图纸相应。

4、水平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6个,竖直放置垫块每平米不得不于4个。

5、钢筋混凝土构件临空面都应安顿垫块,并进行检测(涉及空心板、箱梁芯腔内)。

五、小桥涵构造外观质量差

防治基本规定:

1、不容许采用劳务名义整体外包,混凝土拌合和钢筋制作必要由中标单位集中生产,直接负责其质量控制与管理,施工现场必要有中标单位内部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与管理。

2、普通应采用新购买钢模板,采用其他模板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

3、每个小桥涵构造施工工艺均应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

4、为防止漏浆或安拆模板,边角尽量做成圆弧状。

5、禁止进行大面积整体涂抹修饰,的确需要进行修补,修补面积与修补办法应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且修补前需进行拍照,留存修饰前照片。

6、按检查评估原则检查,外观质量扣减分数不不大于5分、色泽明显杂乱不均匀、存在严重蜂窝麻面(每面3处,每处面积在0.5平方米且深度不不大于5厘米)等外观缺陷,应进行返工解决。

详细问题因素分析和防治办法工:

1、砼构造构件裂缝、裂纹

形成因素:

(1)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

(2)砼振捣不严格,未按照要法语进行收浆。

(3)没以及时养护。

(4)基本不均匀沉降。

防治办法: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混凝土构成设计,特别要控制使用外掺剂;重要受力构件骨料要进行机械水洗,水洗后骨料及其然砂要库存。

(2)对水泥技术性能加大频率检查,使用安定性已到期水泥。

(3)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使用可以自动计量且可以逐盘打印级配数据拌合设备,严格按规范原则控制施工级配。

(4)浇筑混凝土方案必要通过监理工程师批准,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必要旁站。

(5)振捣工艺应程序化,杜绝随意性振捣,保证振捣均匀密实。

(6)所有混凝土构件浇筑,必要严格收浆工艺。

(7)拆模时间要通过实验拟定,不能过早或过晚,拆模时注意不得强烈扰动混凝土构件。

(8)必要严格养生工艺,不得采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或包裹养生。

规定采用透水性材料覆盖或包裹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得不不大于7天。

(9)做好基本解决。

2、构造物表面施工缝明显

形成因素:

(1)整体浇筑不持续,下一层浇筑混凝土已经凝固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防治办法

(1)应增长搅拌能力和运送能力,提高砼供应速度。

(2)改进浇筑工艺,在下层混凝土初凝迈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形成因素:

(1)集料级配差。

(2)分层太厚,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欠振。

(3)模板清洁度差、隔离剂质量差。

(4)模板接缝漏浆。

防治办法:

(1)集料应分筛、分规格堆放,保证良好集料级配。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震动其得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1.5倍,其与侧模距离应保持5-10cm,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上层振捣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

(3)表面震动器移位应覆盖所有以震实某些。

(4)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施工不适当超过30cm。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形成因素:

(1)模板周转次数多、表面不平整。

(2)模板刚度不够面导致变形。

防治办法:

(1)必要使用没有变形新模板。

(2)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规定模板。

5、混凝土表面模板缝明显

形成因素:

(1)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产生间隙。

(2)模板刚度不够,接缝变形。

(3)某些位置隔离剂未涂刷,导致粘模。

防治办法:

(1)尽量使用同一批号水泥。

(2)避免使用不同隔离剂或易掉色养护遮盖物。

6、混凝土表面拉杆螺丝处浮现焦糊或锈蚀

形成因素:

(1)暂时预埋筋用电焊截除时灼伤混凝土、或截除后生锈。

(2)拉杆去除后孔洞未塞填,钢筋锈蚀。

防治办法:

(1)模板拉杆应使用PVC套。

(2)套管应伸出模板外,以免漏浆、抽拉杆后孔洞应用素混凝土塞填。

7、混凝土表面漏浆

形成因素:

(1)相邻模板拼缝不牢。

(2)模板槽嵌接不紧密导致跑模。

防治办法:

(1)拼接好模板,在拼缝处设止水带。

(2)模板嵌接应紧密。

8、混凝土跑模

形成因素:

(1)模板槽嵌接不紧密。

(2)模板刚度局限性而变形。

(3)模板拉杆安装松懈。

防治办法:

(1)模板槽嵌接应紧密。

(2)选取刚度大模板。

(3)安装好模板拉杆。

9、沉降缝不顺直、宽窄不一

形成因素:

(1)沉降板固定和使用材料不当。

(2)施工时倾卸混凝土过猛、冲击沉降板。

防治办法:

(1)沉降板应固定妥当并使用好材料。

(2)防止砼浇注施工时倾卸砼冲击沉降缝隔板。

六、伸缩缝预留槽不规范,预埋钢筋位置不精确或漏埋

形成因素:

(1)放样不精确,施工不认真。

(2)未认真阅读图纸。

防治办法:

(1)控制梁预制长度,安装就位应精确。

(2)漏埋钢筋应采用直筋。

七、空心板底板露筋

形成因素:

(1)钢筋骨架下砼垫块没有绑扎好,骨架落在底模上。

防治办法:

(1)砼垫块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砼浇筑前注意检查。

八、现浇梁支架垮塌

形成因素:

(1)支架未进行认真设计计算和复核。

(2)加载或浇筑砼时未认真进行观测。

防治办法:

(1)支架应进行设计与审查。

(2)在浇注砼前必要进行加载预压,且加载过程中要加强观测。

九、桥面排水不畅导致沥青砼铺装层松散,坑槽

形成因素:

(1)桥面横坡局限性。

(2)现浇桥面上未设水泥砼调平层,平整度差,起伏大。

(3)桥面泄水孔排水不畅。

防治办法:

(1)设立足够桥面横坡。

(2)现浇桥面提高施工平整度,或设立水泥砼铺装层。

(3)桥面泄水孔要保证畅通,孔顶应低于水泥砼面层1.2cm。

(4)在桥面较低一侧伸缩缝现浇钢钎维砼附近设一泄水孔,防止渗水积聚。

十、预应力管道堵塞,无法穿束困难

形成因素:

(1)管道在布设时被踩、砸变形。

(2)管道连接不严密破损形成漏浆。

(3)管道质量不合格。

防治办法:

(1)管道布设过程和浇注砼时应禁止踩砸等,严格保护办法,防止变形或破坏。

(2)管道布设时应检查管完好性,接头应采用密封办法。

(3)浇注过程中可在管道内增长套管,浇注完毕后及时检查和冲洗,防止有漏浆存在。

(4)管道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

(5)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诲培训,严格操作程序。

(6)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发生堵管现象,应视其严重限度分别对待,若对整体质量影响较大,则应凿除重浇。

十一、预应力张拉、压浆质量控制不严格,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不符合规定。

形成因素:

(1)、张拉千斤顶标定不精确。

(2)、伸长值量测办法不对的。

(3)、管道摩阻力偏大,预应力损失较多。

防治办法:

(1)、张拉设备必要按期标定。

(2)、张拉、压浆前必要向每一位施工人员详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