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76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4年7月27日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

一、判断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2.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只能是正向的、促进的。

()

3.我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是《师说》。

()

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

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

5.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水平的活动。

()

6.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组织形式。

()

7.德、智、体、美、劳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构成。

()

8.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是当代社会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

9.学生是系统学习直接经验为主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

10.课程是自上而下由国家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教学形式。

()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1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彻底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

13.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相互影响,班主任不仅要重视班级正式组织,还要重视班级非正式组织。

()

14.德育过程包含教学过程,它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15.当代教学从重视发展向重视认知转变。

()

16.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

()

17.智力与创造性成正比,一个人有高智商就会有高的创造性。

()

18.自我效能感与成败经验有关,增加成功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

19.柯尔伯格认为,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即道德水平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

20.教育过程中要慎用惩罚,但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严重的违规行为。

()

21.遗忘规律是先慢后快,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加强复习。

()

22.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鼓励学生质疑和主动提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3.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

24.当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低的时候,他们更可能放弃学习。

()

25.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个别差异,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水平。

()

26.维果斯基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适当的目标”,用一个比喻就是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

()

27.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能够很好的适应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

28.特别聪明的学生非智力因素比较差,所以需要特别的打磨他们的性格。

()

29.教育法规的保障作用,是指教育法规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书本费。

()

31.在教育领域内,有两类特殊的法律救济制度,它们分别是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

32.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只是一种民事法律责任。

()

33.在同一社会中,教育法规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教育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

()

34.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

()

35.法律制裁只有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两种方式。

()

36.体罚可以帮助教师树立威信,所以不能因为某位教师体罚了学生就说他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

()

37.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

38.师德是建立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上的。

()

39.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

()

40.师德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

二、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奇

2.不属于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A.学校教育网络化

B.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D.教育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

A.科学性知识B.策略性知识C.功能性知识D.生产性知识

4.教育的文化功能不包含()

A.文化批判B.文化选择C.改善人口质量D.文化传递和保存

5.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解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

6.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A.低效度的B.低信度的C.低难度的D.低区分度的

7.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包含()

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B.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D.突出权威,强调服从

8.学科教学目标水平最高的是()

A.知识水平B.理解水平C.分析水平D.综合水平

9.“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团体本位D.虚无主义

10.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

A.教师上课的心情

B.教学环境的好坏

C.教学报酬的多少

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营造()

A.优美的校园环境

B.良好的自然环境

C.和谐的家庭环境

D.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12.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

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场所D.教学评价

14.属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均衡性B.统一性C.差异性D.非整体性

15.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A.参与性B.自发性C.渗透性D.排他性

16.强调无意识动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弗洛伊德D.罗杰斯

17.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A.直接奖励B.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替代性惩罚

18.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9.期望效应说明()

A.成人的期望是把双刃剑

B.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C.良好的期望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发展往往背离成人的期望

20.在训练学生射击水下靶子之前,先给学生讲水的折射原理有利于提高训练成绩。

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A.关系理论B.共同要素说C.形式训练说D.概括化理论

21.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观点,儿童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2.比概念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23.记忆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在感觉登记阶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是()

A.吸引学生的注意

B.为复述留有时间

C.鼓励学生进行精细加工

D.经常安排练习

24.如果某学生认为,凡是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行为,而不会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行为,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应该处在柯尔伯格所说的()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25.关于学生奖励和惩罚的描述错误的是()

A.奖励比惩罚的效果更好

B.奖励和惩罚不需要考虑个别差异

C.过多使用外部奖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

D.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效果关键取决于技巧

2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的是()

A.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

B.喝酒之后脾气变得暴躁

C.服用兴奋剂,比赛成绩提高

D.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27.如果学习了材料一,再学习材料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对回忆产生了干扰,那么这种干扰属于()

A.逆向负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顺向正迁移

28.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畴的是()

A.心理健康课B.个别心理咨询C.课堂教学渗透D.学科知识竞赛

29.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特定的()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文化关系)

30.某小学学生小洋,在课外活动结束后从操场会宿舍途中与同学边说边走,上楼时凉鞋前端在楼梯上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头破血流。

学校一边将小洋送医院,一边通知家长。

在此事故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A.学校B.家长C.小洋D.聊天同学

31.在教育法规实施的过程中把执法、守法和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这遵守了教育法规实施的()

A.教育性原则B.效力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平等性原则

32.教育申诉制度的性质是属于()

A.民事性的B.行政性的C.刑事性的D.强制性的

33.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的要素是()

A.假定B.处理C.制裁D.定案

34.教育立法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从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

这体现了教育立法的()

A.实事求是原则

B.统一、协调原则

C.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D.稳定连贯性原则

35.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

A.有损害事实

B.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C.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B.热爱学校C.热爱教学D.热爱学生

37.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

A.评价功能B.教育功能C.辅导功能D.说服功能

3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多层性B.单一性C.多样性D.不确定性

39.教师之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诚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隐含性原则B.团结一致原则C.“双赢”协作原则D.和平共处原则

40.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奉献性B.导向性C.全局性D.发展性

三、判断简析题(共8小题,1、3、5、7题每题1分,2、4、6、8题每题2分,共12分。

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就意味着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

1.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

()

2.为什么?

()

A.教师是否合格是需要经过上期的实践检验。

B.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仅仅具备了教师的从业资格。

C.教师要在专业过程中更多地争取工作自主权和专业地位。

D.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证明已经达到了作为教师的各项要求,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E.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语文老师在介绍一位民国时期作者的作品之前,播放了一段关于政治,经济概况的历史短片,然后再开始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

3.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

()

4.为什么?

()

A.语文老师给学生放历史短片社会影响不好。

B.播放的历史可促进学生对作者的思想的理解。

C.语文课播放历史短片违背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

D.该语文老师的做法符合奥苏尔的先进组织者理论。

E.该语文老师的做法违反了相关规定。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认知风格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在作判断时,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和干扰,这被称为场独立型认知风格。

有些学生在作判断是,倾向以外部信息为参照依据,这被称为依存型认知风格。

某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场独立型认知风格。

5.这位老师的说法对吗?

()

6.为什么?

()

A.场独立型认知风格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C.不同的认知风格的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形式上各有优势。

D.学生的任何心理特点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塑造和改变。

E.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

(四)初二(3)班学生琳琳收到一封本班男生写的情书,马上交给了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悄悄地在班上进行调查,发现这是几个女生的恶作剧,李老师把几个女生叫到一起进行批评教育,有单独和琳琳谈心,希望她不要因此对同学产生不信任或害怕与男生交往,然后把这封“情书”销毁了。

7.李老师的做法对吗?

()

8.为什么?

()

A.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销毁学生信件,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有针对性的教育处理,将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保护了所有学生。

D.鼓励琳琳和男生交往,违反学校“学生不得早恋”的规定。

E.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肇事学生,会助长歪风邪气。

四、案例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一)、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

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

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

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

“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

”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

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

后来,这位抄文章的同学写了一篇真情意切的感悟,最后一句话是:

“我感谢我的老师,我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

”()

1.关于这位语文老师的做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这位老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成功化解了一次课堂危机

B.在课堂中突发的教学事件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要好好利用

C.这位老师的处理有欠妥当,他应该严厉批评抄袭行为

D.这位老师备课不充分,加上自身知识积累不够,差点在课堂上酿成大错

E.这位老师运用教学机智,以特殊的形式给了犯错的学生深刻的教育

2.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A.教学策略具有适时调控性

B.生成的课堂教学比预设的课堂教学更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

C.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课堂教学情境是多变的系统

D.教学策略具有相应的层次性,一旦设定不能轻易的改变

E.教学策略具有相应的灵活性,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

(二)、小海是一名初中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是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类型的学生。

暑假里,小海留了一头长发,并且染成了黄色,老师认为这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责令小海剪掉头发,小海认为留长发是个人的事情,拒绝剪掉长发。

一次老师在与小海的沟通中,明确表示让小海剪掉头发,否则第二天就不用来上课了。

第二天小海剃了一个光头来上课。

3.小海的根本原因是()

A.故意违反校规

B.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

C.认知偏差

D.行为习惯不好

E.家庭教育缺失

4.怎么处理()

A.按校规严肃处理

B.学校有些要求的确没有必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C.采取更策略的方式,不要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D.寻找背后的原因,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E.让家长处理

 

答案及部分解析

一、判断题

1.√。

解析: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要把人培养成社会人和自然人的合体,分别就对应了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2.×。

解析:

从作用方向来看,教育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阻碍个体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就是负向功能。

3.×。

解析:

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4.√。

5.√。

6.×。

解析: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7.√。

8.√。

9.×。

解析:

学生是系统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10.×。

解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设计开发的,但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是地方和学校。

11.√。

解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2.×。

13.√。

14.×。

解析:

德育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德育,还可以实现智育、体育、美育等。

15.×。

解析:

当代教学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16.×。

解析:

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疲惫而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17.×。

解析:

创造力高,智力一定高;智力高,创造力不一定高。

18.√。

解析:

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

19.√。

20.√。

21.×。

解析:

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产生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

22.√。

23.×。

解析: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4.√。

解析:

当学生长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时,会m现习得性无力感,从而放弃努力。

25.×。

解析: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每个个体的长处,弥补其不足。

26.√。

27.√。

28.×。

解析: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特别聪明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并不一定就差。

29.√。

30.×。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杂费。

31.√。

32.×。

解析:

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并不是只有一种民事责任。

33.√。

34.√。

35.×。

解析: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36.×。

37.×。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38.×。

解析:

师德是建立在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的。

39.×。

40.√。

解析:

师德的形成和变化受社会大系统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师德的内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也是会变化的。

二、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C。

解析:

只有在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才会与生产劳动分离,在其他社会形态下,学校教育都会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3.B。

解析: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4.C。

解析:

改善人口质量属于教育社会功能里的人口功能。

5.D。

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6.A。

解析: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

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水平,不能体现m测验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验的低效度性。

7.D。

解析:

理想的师生关系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和宽容理解。

8.D。

解析: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进一步将认知领域目标划分为知识、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从低到高的水平。

9.A。

解析:

诺笃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诺笃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为A。

10.D。

解析: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包括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1.D。

12.B。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题干中的小张就是作为优秀学生的榜样。

13.C。

解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

14.C。

解析:

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差异性以及互补性。

15.D。

解析:

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征: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具有渗透性;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16.C。

解析:

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解释遗忘现象的动机遗忘理论,认为个体并非真正遗忘,而是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压抑到了白己的无意识中。

17.C。

解析:

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到榜样的行为或行为结果而受到的强化。

18.A。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帕1958年首创,其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理论。

19.C。

解析: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这样的期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20.D。

解析:

1908年,贾德根据水下击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21.D。

解析:

浮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个体可以不借助物体来对浮力进行理解,说明个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式思维),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只有到达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2.D。

解析:

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从低到高的8个层次,依次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23.A。

解析:

注意是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

24.A。

解析:

此题中学生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下的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25.B。

26.A。

解析:

学习是指个体活动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依据此定义选A。

27.A。

解析:

逆向负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题干中材料一的学习是先前学习,材料二的学习是后继学习,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产生了干扰,即消极影响,所以属于逆向负迁移。

28.D。

29.C。

解析: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所以是一种社会关系。

30.A。

解析:

依据《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的规定,学校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