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96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资金断裂 亿万富豪上绝路.docx

最新资金断裂亿万富豪上绝路

谁将亿万富豪不断逼上绝路?

11-06-09徐凯中国民间信贷法乔金岭高庆昌写给大家

厌弃生命是需要勇气的。

保护了一些潜伏的大鱼。

情境类似于黄光裕,唯一不同的是,黄背后的政商链条被摧毁后,这个前中国首富奇迹般保住性命。

摆脱物质困扰、实现财务自由后,中国的富人其实面对如下尖锐的拷问:

除了社会赐予的荣誉和浮华,靠什么肩负更多的责任,进而推动国家价值观的成长?

这又将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无法找到约束公权寻租的有效方法之前,富豪们在完成原始积累后,面对国民待遇的缺失,只能不断寻求与权力合作的空间,而这样的生存只是在重复最初的发家模式,只是风险和成本急剧上升,正常的商业行为逐步演变成一场危机四伏的豪赌。

与其备受良知的煎熬,承受面临法律惩处的内心煎熬,不如拿生命做个了断——真正的悲剧在于幕后罪魁却往往得到豁免,依旧在这个世界上风光无限。

古人云:

头顶三尺有神明。

遗憾的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护佑,建立在自杀者生命基础上的既得利益者会选择无所畏惧。

尤其是当一个人经过顽强拼搏,在这个商业时代加冕亿万富豪的时候。

最近媒体披露这样一份长长的清单。

金利斌、高庆昌、卢立强、魏东、裘祖贻、乔金岭等这些曾名噪一时的名字,带着曾经的辉煌,在短短几年时间,永远走入人们的记忆。

在11-4-13,包头惠龙集团金利斌到加油站买了两桶汽油,下午16时毅然在奥迪车内点燃了自己。

办案民警介绍,赶到现场时,他的尸体已是一副碳化的骨架。

他生前曾在盲目多元化扩张中欠下巨额债务。

在11-5-20,浙江商人、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被人发现沉尸在台州灵湖。

尽管他名下拥有多达6家企业,但他的相关债务高达4.2亿,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可能是导致其投湖自杀的直接因素。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像金利斌和卢立强一样,到了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时期,本应扮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但由于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金融歧视,便将其逼上了非法融资的危险征途。

而沉淀的民间资本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领和扶持,沦为投机炒作的主力军,普遍自觉远离利润微薄、前景黯淡的实业。

呼吁了很多年的《民间信贷法》至今仍在学界热烈讨论之中。

热议的代价是此起彼伏的非法信贷和企业家不断拿生命为此买单。

九芝堂集团董事、涌金系掌门人魏东之死则更加离奇。

08-4-29,他在其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居所坠楼身亡,年仅41岁。

他属于从政府部门下海经商,官场人脉广泛而深厚,因此发家速度神速而传奇。

关于他的死亡,一个典型传闻是:

魏东生前被卷入“王益案”,并曾被有关部门“约谈”。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

魏东的离去,结结实实地

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自杀却占世界人口的35%。

每年有35万人口自杀,200多万人自杀未遂,为全球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

相对于这些惊人的数据,自觉放弃生命的上述富豪像极端的个案。

尽管如此,探寻他们的死亡真相,找寻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成了解读转型期中国商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保护了一些潜伏的大鱼。

情境类似于黄光裕,唯一不同的是,黄背后的政商链条被摧毁后,这个前中国首富奇迹般保住性命。

摆脱物质困扰、实现财务自由后,中国的富人其实面对如下尖锐的拷问:

除了社会赐予的荣誉和浮华,靠什么肩负更多的责任,进而推动国家价值观的成长?

这又将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无法找到约束公权寻租的有效方法之前,富豪们在完成原始积累后,面对国民待遇的缺失,只能不断寻求与权力合作的空间,而这样的生存只是在重复最初的发家模式,只是风险和成本急剧上升,正常的商业行为逐步演变成一场危机四伏的豪赌。

与其备受良知的煎熬,承受面临法律惩处的内心煎熬,不如拿生命做个了断——真正的悲剧在于幕后罪魁却往往得到豁免,依旧在这个世界上风光无限。

古人云:

头顶三尺有神明。

遗憾的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护佑,建立在自杀者生命基础上的既得利益者会选择无所畏惧。

这些特殊的自杀者还是共同具备如下特征:

都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没有煊赫背景,都是事业狂,更重要的是,至今无人能确切说出他们放弃生命的原因。

作为当然的强势阶层,他们习惯性地带着成功者特有的自信和矜持,接受媒体聚光灯的烘烤,被青年人当成偶像追捧,而这一切又最终变成其生命沉重的枷锁,无力挣脱。

有生活不幸带来的精神体力透支,导致悲观厌世——比如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ST金花副董事长徐凯。

据媒体报道,徐凯一生有过3次婚姻,且均以失败告终。

此外,徐凯身患多种慢性病,不堪健康问题的困扰。

05-1-7,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时年56岁。

在11-5-23,万昌科技董事长董事长高庆昌跳楼身亡的原因与此类似——其家属对外表示,高庆昌患抑郁症,长期服药。

有经营失败带来的人生挫败感——受政策变化、外贸形势恶化等大环境因素困扰,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号称前“河南首富”的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裘祖贻以及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都遭遇类似生死劫。

更普遍的是巨额债务纠纷。

11-4-13,包头惠龙集团金利斌到加油站买了两桶汽油,下午16时毅然在奥迪车内点燃了自己。

办案民警介绍,赶到现场时,他的尸体已是一副碳化的骨架。

他生前曾在盲目多元化扩张中欠下巨额债务。

保护了一些潜伏的大鱼。

情境类似于黄光裕,唯一不同的是,黄背后的政商链条被摧毁后,这个前中国首富奇迹般保住性命。

摆脱物质困扰、实现财务自由后,中国的富人其实面对如下尖锐的拷问:

除了社会赐予的荣誉和浮华,靠什么肩负更多的责任,进而推动国家价值观的成长?

这又将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无法找到约束公权寻租的有效方法之前,富豪们在完成原始积累后,面对国民待遇的缺失,只能不断寻求与权力合作的空间,而这样的生存只是在重复最初的发家模式,只是风险和成本急剧上升,正常的商业行为逐步演变成一场危机四伏的豪赌。

与其备受良知的煎熬,承受面临法律惩处的内心煎熬,不如拿生命做个了断——真正的悲剧在于幕后罪魁却往往得到豁免,依旧在这个世界上风光无限。

古人云:

头顶三尺有神明。

遗憾的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护佑,建立在自杀者生命基础上的既得利益者会选择无所畏惧。

在11-5-20,浙江商人、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被人发现沉尸在台州灵湖。

尽管他名下拥有多达6家企业,但他的相关债务高达4.2亿,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可能是导致其投湖自杀的直接因素。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像金利斌和卢立强一样,到了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时期,本应扮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但由于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金融歧视,便将其逼上了非法融资的危险征途。

而沉淀的民间资本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领和扶持,沦为投机炒作的主力军,普遍自觉远离利润微薄、前景黯淡的实业。

呼吁了很多年的《民间信贷法》至今仍在学界热烈讨论之中。

热议的代价是此起彼伏的非法信贷和企业家不断拿生命为此买单。

厌弃生命是需要勇气的。

尤其是当一个人经过顽强拼搏,在这个商业时代加冕亿万富豪的时候。

最近媒体披露这样一份长长的清单。

金利斌、高庆昌、卢立强、魏东、裘祖贻、乔金岭等这些曾名噪一时的名字,带着曾经的辉煌,在短短几年时间,永远走入人们的记忆。

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自杀却占世界人口的35%。

每年有35万人口自杀,200多万人自杀未遂,为全球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

相对于这些惊人的数据,自觉放弃生命的上述富豪像极端的个案。

尽管如此,探寻他们的死亡真相,找寻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成了解读转型期中国商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这些特殊的自杀者还是共同具备如下特征:

都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没有煊赫背景,都是事业狂,更重要的是,至今无人能确切说出他们放弃生命的原因。

作为当然的强势阶层,他们习惯性地带着成功者特有的自信和矜持,接受媒体聚光灯的烘烤,被青年人当成偶像追捧,而这一切又最终变成其生命沉重的枷锁,无力挣脱。

有生活不幸带来的精神体力透支,导致悲观厌世——比如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ST金花副董事长徐凯。

据媒体报道,徐凯一生有过3次婚姻,且均以失败告终。

此外,徐凯身患多种慢性病,不堪健康问题的困扰。

05-1-7,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时年56岁。

11-5-23,万昌科技董事长董事长高庆昌跳楼身亡的原因与此类似——其家属对外表示,高庆昌患抑郁症,长期服药。

有经营失败带来的人生挫败感——受政策变化、外贸形势恶化等大环境因素困扰,佛山利达玩具有

九芝堂集团董事、涌金系掌门人魏东之死则更加离奇。

08-4-29,他在其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居所坠楼身亡,年仅41岁。

他属于从政府部门下海经商,官场人脉广泛而深厚,因此发家速度神速而传奇。

关于他的死亡,一个典型传闻是:

魏东生前被卷入“王益案”,并曾被有关部门“约谈”。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

魏东的离去,结结实实地保护了一些潜伏的大鱼。

情境类似于黄光裕,唯一不同的是,黄背后的政商链条被摧毁后,这个前中国首富奇迹般保住性命。

摆脱物质困扰、实现财务自由后,中国的富人其实面对如下尖锐的拷问:

除了社会赐予的荣誉和浮华,靠什么肩负更多的责任,进而推动国家价值观的成长?

厌弃生命是需要勇气的。

尤其是当一个人经过顽强拼搏,在这个商业时代加冕亿万富豪的时候。

最近媒体披露这样一份长长的清单。

金利斌、高庆昌、卢立强、魏东、裘祖贻、乔金岭等这些曾名噪一时的名字,带着曾经的辉煌,在短短几年时间,永远走入人们的记忆。

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自杀却占世界人口的35%。

每年有35万人口自杀,200多万人自杀未遂,为全球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

相对于这些惊人的数据,自觉放弃生命的上述富豪像极端的个案。

尽管如此,探寻他们的死亡真相,找寻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成了解读转型期中国商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这些特殊的自杀者还是共同具备如下特征:

都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没有煊赫背景,都是事业狂,更重要的是,至今无人能确切说出他们放弃生命的原因。

作为当然的强势阶层,他们习惯性地带着成功者特有的自信和矜持,接受媒体聚光灯的烘烤,被青年人当成偶像追捧,而这一切又最终变成其生命沉重的枷锁,无力挣脱。

有生活不幸带来的精神体力透支,导致悲观厌世——比如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ST金花副董事长徐凯。

据媒体报道,徐凯一生有过3次婚姻,且均以失败告终。

此外,徐凯身患多种慢性病,不堪健康问题的困扰。

05-1-7,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时年56岁。

在11-5-23,万昌科技董事长董事长高庆昌跳楼身亡的原因与此类似——其家属对外表示,高庆昌患抑郁症,长期服药。

这又将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无法找到约束公权寻租的有效方法之前,富豪们在完成原始积累后,面对国民待遇的缺失,只能不断寻求与权力合作的空间,而这样的生存只是在重复最初的发家模式,只是风险和成本急剧上升,正常的商业行为逐步演变成一场危机四伏的豪赌。

与其备受良知的煎熬,承受面临法律惩处的内心煎熬,不如拿生命做个了断——真正的悲剧在于幕后罪魁却往往得到豁免,依旧在这个世界上风光无限。

古人云:

头顶三尺有神明。

有经营失败带来的人生挫败感——受政策变化、外贸形势恶化等大环境因素困扰,

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

号称前“河南首富”的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

号称前“河南首富”的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裘祖贻

及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都遭遇类似生死劫。

更普遍的是巨额债务纠纷。

在11-4-13,包头惠龙集团金利斌到加油站买了两桶汽油,下午16时毅然在奥迪车内点燃了自己。

办案民警介绍,赶到现场时,他的尸体已是一副碳化的骨架。

他生前曾在盲目多元化扩张中欠下巨额债务。

在11-5-20,浙江商人、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被人发现沉尸在台州灵湖。

尽管他名下拥有多达6家企业,但他的相关债务高达4.2亿,错综复杂的债务问题可能是导致其投湖自杀的直接因素。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像金利斌和卢立强一样,到了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时期,本应扮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但由于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金融歧视,便将其逼上了非法融资的危险征途。

而沉淀的民间资本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领和扶持,沦为投机炒作的主力军,普遍自觉远离利润微薄、前景黯淡的实业。

呼吁了很多年的《民间信贷法》至今仍在学界热烈讨论之中。

热议的代价是此起彼伏的非法信贷和企业家不断拿生命为此买单。

九芝堂集团董事、涌金系掌门人魏东之死则更加离奇。

08-4-29,他在其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居所坠楼身亡,年仅41岁。

他属于从政府部门下海经商,官场人脉广泛而深厚,因此发家速度神速而传奇。

关于他的死亡,一个典型传闻是:

魏东生前被卷入“王益案”,并曾被有关部门“约谈”。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

魏东的离去,结结实实地

遗憾的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护佑,建立在自杀者生命基础上的既得利益者会选择无所畏惧。

佛山利达玩具老板自杀,“玩具惨案”后的深思

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张树鸿近日以一种悲愤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员工和媒体把在工厂内的自杀,和公司96.7万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被召回一事联系到了一起。

这个玩具厂企业主的自杀留下的,是关于这个行业的贸易现状、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深思。

事件回放疑因产品被召回玩具商上吊自杀

8月2日,美国美泰公司下属的费雪公司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自愿召回约96.7万件儿童玩具,这批玩具由利达玩具公司生产。

召回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的油漆金属铅超标。

随后,国家质监总局依据有关规定暂停了利达公司产品出口,并要求其进行整改。

8月11日下午,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张树鸿被发现上吊自杀于公司位于平洲的一家分厂内。

目前,佛山市公安局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虽然还没有公布自杀原因,但是利达公司内的人士都认为张树鸿肯定是因为产品被召回一事想不通而自杀。

员工还猜测,可能是老板的“老朋友”东兴新能源公司提供的油漆导致玩具含铅超标。

事件追踪利达:

祸首是东莞色粉厂

昨日,利达公司中资方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油漆供应商东兴新能源公司也同样是受害一方,问题出在东莞某厂提供的假无铅色粉。

谢先生告诉记者,问题出在了油漆供应商东兴新能源公司未能把好采购这一关。

据了解,东兴新能源从四年前就开始向利达公司供应玩具油漆,一直没有质量问题。

今年4月初,东兴在生产油漆过程中出现黄色色粉缺口,为尽快采购,就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东莞厂家,叫东莞众鑫色粉厂。

然而,该厂向东兴提供的是假无铅色粉证书。

谢先生说,东兴见出具的相关执照、认证资料齐全,也未能辨别真假,就在4月10日进了货。

按程序规定,进了色粉后要到检测机构认定,佛山没有,要拿到广州检验,而且需要5-10个工作日才出结果。

东兴考虑到作为下游供应商,迟提供一日便会给利达公司带来停工的损失,就省略了这个环节。

从4月19日开始一点一点地使用到生产线上,到6月中旬后美国美泰公司驻中国化验室开始抽检出不合格,大约使用了200公斤。

谢先生说:

“东兴新能源的老板也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他跟张老板相识了十几年,是很要好的朋友,没有加害之意,错就错在这几个环节都忽视掉了,导致了出口的这么多玩具,现在都要召回。

据悉,在假无铅色粉败露后,东莞众鑫色粉厂有7人逃逸,目前东莞警方正在全力追查相关责任人。

链接出口美国30万批只召回29起

东莞一家玩具企业负责人说,事件短期内应该不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影响,因为企业都在按之前签订的订单在生产出货。

“不过我们估计明年的订单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担心美国有关部门可能借题发挥,渲染中国问题玩具的形象,并出台一系列更严格的技术标准。

据了解,在利达玩具被召回之事发生之前,也曾有多家国内玩具企业在美国、欧盟市场上被召回或发出消费者警告,如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生产的150万件中国产玩具火车等。

就一系列玩具召回事件,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玩具协会曾于本月10日表示,中国玩具的整体安全水平是值得信赖的。

他们表示,2006年,中国产玩具出口超过70亿美元,行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盟、美国、香港、日本等世界主要玩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以美国为例,2006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玩具约30万批,同期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的玩具案例为29起,不到中国输美玩具总量的万分之一。

中国“问题玩具”事件录

6月1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美国玩具公司RC2联合发出公告,召回RC2公司经营、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生产的150万件中国产玩具火车;7月19日CPSC与Hasbro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简易烘烤炉进行自愿性召回,数量100万个;CPSC与CVS/pharmacy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Playstool吸口杯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数量为84000个;7月20日欧盟对中国产“MAX+Collection”和“ZhenYing”牌童椅发出消费者警告;欧盟对中国产“FunnyBaby”牌儿童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8月3日全球最大玩具制造商费雪公司表示,对近100万只可能使用了过多含铅涂料的中国产玩具进行召回。

视点一别让制造商被孤单地“逼死”

采购商、原料供货商、检验检疫单位有没有责任?

出口企业如何分摊风险?

多个领域的专家表示,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玩具产品在美国市场被召回,原材料供应商、国内检验机构、国外进口商都负有相应责任,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只由制造商一家承担。

此外,如果事先投保出口产品责任险的话,企业的出口风险也可大大降低。

面对巨量召回,利达如此“孤单”

“利达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是通过进口商美泰公司完成的,美泰公司在这批货物进口之前,肯定对这批货物进行了验收,既然他们接受了,就应该对这批货物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位资深贸易专家说。

他分析,利达公司与美泰公司合作了10多年,其产品肯定是按照美泰公司的设计进行生产的。

“在批量生产货品前,采购商要确认样品符合所有规格要求才会下订单;在交易过程中,采购商还会从每批货中抽样验货。

一下召回近百万件玩具,这就表明美泰忽视了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过程中应进行的相关程序,其验收体系存在漏洞。

另外,如果按照媒体所言,导致铅超标的原因是油漆供应商采用了假冒的无铅色粉加工油漆,并提供给利达公司使用。

而利达公司事先对这个变动并不知情,那么该油漆供应商就涉嫌了商业欺诈。

如果双方供货合同中对油漆铅含量有约定的话,该油漆供应商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为何含铅玩具被批准“出国”

张树鸿自杀后,佛山本地的相关部门都不愿意对此事做过多评论,记者先后联系佛山市检验检疫局和南海区检验检疫局咨询有关玩具产品出口前的检验问题,多名负责人不愿意接受采访。

我省检验检疫系统内的一位专家则对记者表示,玩具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出口质量许可证”其产品才可出口。

出口前,还必须接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出口报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到海关去报关,而铅含量是常规的检验项目。

这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对出口产品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都会注重与国际接轨,并与进口国保持紧密沟通,而且如果进出口合同中双方约定的检测标准高于进口国标准的话,应该遵照合同进行检测。

具体到玩具产品而言,如果抽检产品中存在铅含量超标的话,正常情况下肯定可以很容易就验出来的。

“当然,并不排除这批货物中只是极少部分产品有问题,而抽到的样品全部合格的情况。

”这位专家表示。

出口保险:

共担风险的第三方力量

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样描述中国企业的“冤情”:

“由于中国企业大都不熟悉欧美国家的法律条例,有部分美国进口商利用这些条例将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制造商。

他分析说,利达公司96.7万件玩具全部被召回,其责任如何划定?

是不是全部由铅含量超标导致的?

这些根据法律还有很多探讨的地方,不能只由进口商说了算。

他认为,跨国企业涉及的产品责任索赔和诉讼风险,其索赔和诉讼的依据通常并不适用于中国国内市场。

在欧美市场规避这些诉讼风险,投保产品责任险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但是国内却普遍缺乏通过第三方机构分担风险的意识。

“目前,国内产品责任保险投保率长期维持在4%左右,而且这些已经投保的企业大都也是因应国外进口商的要求被动投保。

”这位负责人介绍,出口产品投保这个险种后,对消费者或用户及其它任何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人身伤亡所导致的经济赔偿责任,以及由此导致的有关法律费用等,保险公司都将分担责任。

“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三方机构,从事这个业务的保险公司都知晓各国法律和贸易条例,他们很明白哪些责任是进口商的,哪些责任是出口商的,他们也很熟悉欧美国家的诉讼程序。

”这位负责人表示。

视点二中国玩具企业:

并不“快乐”的利润前景

悬在“张树鸿们”头上的,是标准壁垒、汇率变动等带来的巨大利润压力

张树鸿的自杀,用一种剧烈的方式,展现了我国玩具企业的“惨淡”生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来自发达国家市场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狂飙、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出口退税新政,以及新出台的加工贸易限制政策,五大利空已经将国内玩具产业逼入愈发窘迫的利润困境。

“尤其是贴牌企业,利润率更是低,稍微一点点经营上的危机就意味着关门停业,利达玩具可以说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欧美勒紧技术准绳

全球玩具逾70%来自中国,其中广东又占全国玩具出口量的70%左右。

近年来,美欧等传统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标准,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

欧盟方面,其环保双指令(RoHS和WEEE指令)已经分别于2005年8月13日和06-7-1实施,要求包括玩具在内的电子电气设备出口到欧盟时,六种有害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含有指标必须符合规定,报废后也必须由生产者和经销商回收处理,并为此付费。

今年1月16日,欧盟新颁布的关于邻苯二酸盐的指导标准正式执行,玩具产业首当其冲。

美国方面,去年12月美国旧金山市政府通过了关于禁止在旧金山市及其所属乡镇销售含有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的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的法令。

不仅是国际出口环境越发严峻,国内政策环境也越来越不适应竞争力欠佳的外向型企业。

继今年7月1日起玩具出口退税率下调之后,新近出台的加工贸易新政也将玩具列入其中,利润率微薄的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已经难以生存。

小企业生死门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使得玩具产业内的洗牌早已开始。

海关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广东玩具出口逐年放缓甚至下滑,2006年全省玩具出口48.05亿美元,增幅仅为5.9%。

来自东莞检验检疫部门的数据显示,东莞地区的玩具企业逐年减少,2006年正常生产出口玩具的企业只有500多家,比去年减少200多家。

与此同时,深圳近年来每年也有10%的企业退出玩具产业。

“目前玩具企业被淘汰现象比较突出并不为奇,这是处于转型调整期的玩具企业所必须经历的,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差的玩具企业被淘汰出局,反而有利行业发展。

”一位行业协会曾客观而“残忍”地评论说,“个别企业倒闭属于自身经营问题,对整个玩具行业来说,等于是森林里有几棵树倒下,属正常现象。

曝温州老板因融资难跳楼身亡政府寻求银行支持11-09-28都市快报

昨天,正得利鞋业门口,警方封锁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友

传闻调查温州昨有老板跳楼昨天,温州本地论坛先后爆出2起老板跳楼事件。

据网友爆料,昨天下午1点多,有人从温州市区顺锦大厦22楼跳下。

跳楼男子是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鞋都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

而昨天下午4点多,同样位于双屿鞋都的温州美人鱼鞋业老板从工厂5楼跳下。

不过也有网友爆料说,跳楼的老板只有一个,是正得利的老板,美人鱼其实是正得利的一个品牌。

听说他欠了4个亿的债。

据警方消息,他们昨天只接到一个老板跳楼的报警,这个人名下有4家企业,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之中。

9月25日下午,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召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座谈会。

昨天上午8:

30,温州市政府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