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97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9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中年级第八册整体识字安

教学目标:

1、以游戏竞赛形式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2、培养学生自我主动识字,能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1、把生字表发到学生手上,让学生们先浏览一下,明确意图。

2、出示本册生字,鼓励学生一起掌握他们。

3、说说你的方法。

复习:

形近字识记法,会意识记法,分部件识记法等。

复习:

构字方法:

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

4、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结合我们学过的构字方法,看谁认得快,记得牢,写得好。

二、扫除熟字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红笔把你认识的字圈出来,读一读,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然后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学习,相互补充,扩大熟字的认识范围。

3、过滤熟字:

即出示生字表,由学生来读,强化记忆,把会写的字划掉。

三、重点识字

1、出示认知的二类字,(不会写的字),进行认写活动。

2、比一比,看谁读得多。

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生读,互相更正,争取全部读完。

反馈形式:

师抽查一人,作为小组代表出来比赛,参加“打靶识字”,(电脑屏幕两秒钟出示一字,生抢读。

)评出“优秀合作小组”。

3、比一比,看谁会记字。

活动形式:

自主学习十分钟,把二类字分成四组,每组领一组生字,自能识记。

反馈形式:

四组轮流向大家介绍本组字的记忆法,征求其他的好的记忆方法,参加“记字方法大比拼”活动,评出“记字王”四人。

4、比一比,看谁默得多。

活动形式:

全班听写。

反馈形式:

同座互批,评出“默写能手”四人。

四、巩固记忆

1、电脑游戏:

蜜蜂采蜜(选择正确读音)

2、互动游戏:

找出亲兄弟(辨别形近字,同音字)

3、口头游戏:

我读你组词。

五、作业巩固

1、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字写一写,记一记。

2、订正默写错误的字。

反思:

整体识字

整体识字的目的:

经过半年的思考,我对整体识字有了新的感受。

整体识字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授之以渔”。

通过短时间大量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掌握识记生字的方式。

同时,通过短时间内反复巩固识字方式,使识字方式成为一种识字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无意识习惯记忆,增加识字的数量,从而为大量阅读扫清障碍,为习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整体识字的要点:

一、短期内大量识记本学期生字。

二、在随文学习中巩固识字成果。

三、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扩展识记生字的范围。

整体识字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或者故事介绍中国汉字的组字特点

1、形声字,这一类生字占生字总量的65右。

2、会意字,这一类生字占生字总量的15%左右。

3、独体字,这是一种基础字,数量基本上不大。

4、象形字,这类字一般也是基础字居多,数量基本上不大。

5、新型汉字,这类汉字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使得构字方式不太明显。

占有20%。

二、按照以上构字方式将生字表中的汉字分类。

三、在分好类的汉字中用喜欢的符号将自己已经会写的字标注出来。

因为整体识字这个方式我已经使用了一年了,所以不少孩子已经初步具有有习惯性识字能力。

因此,本学期生字中有不少他们已经会写了。

四、在家尝试记忆,以读为主。

五、教师逐字讲解构字方式,学生补充,形式上灵活。

如猜谜语,组字游戏,还偏旁组字游戏等,加强学生识字方式以及识字习惯的培养。

六、课堂上及时检查。

方法,我选择的是报听写。

效果:

全班学生在短短两节课时间基本上音形意全部掌握百字以上。

音掌握率达到95%以上。

掌握最好的孩子,在全册175个生字组词(360字)中仅仅错了七个字。

七、针对出现错误较多的孩子,以及错误较多的汉字,进行个别指导。

错误率较高的汉字有:

瞻前顾后的瞻,放肆的肆,尾翼的翼几个书写比较复杂的字。

准备明天将几个错误率较高的字重新听写,并检查错误率较高的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

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

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五、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附: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

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有什么人?

他们去干什么?

2.板书课题:

5走,我们去植树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理解的诗句旁打上"?

"。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3)交流词语的意思。

和煦乖乖版图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文后练习2)

3.读一读,再抄写。

(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

2.组词区别。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2节。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

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

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

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告诉学生"到处"和"青翠"要重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2.细读第3∽6节。

(1)指名读课文。

思考:

植树有哪些好处?

(2)读后交流。

(相机板书:

绿色工厂绿色宝库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①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

②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②"绿色宝库"指什么?

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

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

指导读好第4节。

("离不开"、

"宝库"要读重音)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

⑤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

⑥练习有感情地读第5、6节。

(4)练习背诵。

2.细读第7节。

指导朗读。

师述:

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

的朋友一起去植树。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练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读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四、布置作业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

 

2.第一朵杏花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

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

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

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

一丝不苟]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3、燕子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

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

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

(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

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

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

(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

第一段写了什么?

(一起回答:

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相机板书:

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

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

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

(指板书:

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

(提示:

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

(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

(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

用横线划出来。

它们是什么样的?

圈出描写的词语。

(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

(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

(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

(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

(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

(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

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

(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生趣是什么意思?

(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

(高兴、兴奋……)

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A、理思路:

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

柔柳怎样?

青草怎样、绿芽、鲜花怎样?

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理解内容:

A、自渎:

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

(飞行的形态)

找出描绘的词语。

(斜着、掠过、横掠……)

B、掠过写出了什么?

(飞的速度快)(板书:

快)

横掠写出了什么?

(飞得轻)(板书:

轻)

(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

(轻快)

B、指名读,评价——齐读。

(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

(指名表演)

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

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

(板书:

休息)

(2)、默读。

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

(板书:

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

(3)、比较:

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

(4)、指导朗读:

飞倦了怎样读?

春天的歌怎样读?

(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

在外形上,它有着——(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附板书:

羽毛乌黑光亮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3、燕子春天赶来

飞行快,轻

休息电线——五线谱

燕子——音符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

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板书诗题:

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程颢(1032-1085),北宋

著名儒家学者。

字伯淳,号明道。

河南洛阳人。

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

时名儒周敦颐。

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

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

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

等职。

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

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

奠基者,世称“二程”。

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

(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