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05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题解信电学院Word格式.docx

这些层次的语言中最基本的是术语,可以通过一定的操作,使它们之间相互对应起来,这种操作就是对应规则。

10.无形学院:

科学知识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新的科学思想在科学家群体中扩散的过程,而新思想的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网络联系来进行的,这种科学家的非正式联系或网络组织被称为无形学院。

二.简答论述题

1.简述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

古希腊自然观特点:

古希腊唯物主义者提出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

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1、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

2、大都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

但也有少数唯物主义者陷于外因论。

3、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

但有些唯物主义者却带有循环论的色彩,如认为世界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也有的表现出宿命论的缺陷。

古希腊唯心主义者提出另一种自然观,其主要内容有万物由数产生,按照特定的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

变动不居的具体事物是虚妄不实的,不变不动的抽象才是真实的;

万物是由神创造和安排的,并体现了神的目的;

具体事物组成的感性世界是从世界派生出来的等。

这种唯心主义自然观尽管包含某些合理成分,但整个来说却是错误的。

(by:

《中国古代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的异同等哲学问题》)

古希腊自然观的历史意义:

答案一: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它在本质上是以笼统的直观为基础经过理性思考而建立起来的自然观,而不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的科学研究的结论。

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这无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次大踏步的前进。

从古希腊多种多样的自然哲学中,我们看到,它们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们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的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因而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成熟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尽管朴素的自然观中带有许多猜测和臆造的成份,但他们毕竟已经开始运用理性去探究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就给当时包罗万象的哲学打上了科学的印记,其中包含了大量近现代科学的萌芽。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刻而广泛。

恩格斯曾说: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下,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

答案二:

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

3)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By:

《科学技术史》)

2.谈谈你对关于“李约瑟难题”争论的看法。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提出,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XX百科)

解答一:

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

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

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李约瑟自己的解答)

解答二:

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

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

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

  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

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网上解答)

3.简述西方发展观的演变。

西方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的传统发展观从亚当·

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发展观肇始,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演变成盛极一时的经济增长发展观;

后一个阶段的新兴发展观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西方理论家和政治家出于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批判,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诸多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

《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对西方发展观的扬弃与超越》)

西方发展观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近代西方国家赖以发达起来而且坚持百年不动摇的发展观——“丛林法则”;

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观的演变;

三是联合国1970年代以来倡导的新发展观。

1.丛林法则:

学术界在讨论西方发展观时往往回避了他们坚持百年不动摇的发展观——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理论即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就是所谓“丛林法则”。

即“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企业家不管其口头是否承认,往往都把“森林法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天条。

奉行“丛林法则”、放任资本唯利是图本性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而只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2.二战后的演变:

西方的发展观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以单一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阶段、注重社会综合发展阶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3.1970年代以来联合国倡导的新发展观: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主张将发展看做是追求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呼吁人类保护和改善环境。

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

联合国1986年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强调:

“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进程,其目的是在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及其带来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的福利”。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提出了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思想——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解决人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是要求“经济——社会——生态”巨大的三维复合系统协调运行。

报告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与会者的普遍共识,作出关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呼吁各国摒弃传统的以大量能源和资源消耗、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而代之以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003年11月,在我国珠海举办的世界经济发展大会通过了《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提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中国和西方发展观问题之比较>

>

4.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危机的认识

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09年经管版本)

我国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为:

1.人口激增,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3.环境污染:

目前,最具有全球规模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

不可再生资源耗竭;

森林资源锐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

长期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

(2)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

(3)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4)生态危机是传统发展观的错误结果

09土建版本)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它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3、和谐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5、高效性原则6、阶跃性原则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2)发展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3)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一是代内公平;

二是代际公平

土建版本)

6.结合科学划界的标准,谈谈你对“中医是否伪科学”这一争论的认识。

科学划界问题是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以及其它非科学的界线问题。

科学划界问题的核心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20世纪以来,大致形成了四种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

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

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

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道德、哲学、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艺术等。

科学与非科学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标明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

自然辨证法复习提纲)

我特别要强调“科学”这两个字。

曾有人讲过科学与迷信的最大区别便是科学不是万能的,而迷信却是万能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科学因此是无止境的,现在科学的将来未必就一定“科学”,现在解决不了的科学难题将来一定会有解决的时候。

在这里,我还认为,任何人也是代表不了“科学”的,任何人都不能以科学自居,科学是前进的动态的,科学是一种求索的精神。

再回到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一事上,不管怎么说,中医产生已经几千年了,它能够走过这几千年,而且现在还在中国各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

如果它是害人的,如果中药是毒药,那么它会走过这几千年吗?

我看很难。

当然,中医并不是万能的,它永远有克服不了的疾病,这一点西医也一样。

从这一点讲,何院士的“中医为什么治不好血吸虫病,因为中医本身就是伪科学。

”便不仅根本站不住脚,而且不象一个治学严谨者所讲。

西医难道就包治百病吗?

也不可能。

因为科学本身便不是万能的。

而且,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长处,这也是一种事实,有些病中医治不了但西医能治,而有的病西医治不了但中医却可以有较好的疗效。

所谓各有所长,是并不能以已之长攻彼之短的,那样不仅不科学也是很可笑的。

因此,我以为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伪问题,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要对中医这一存在了几千年的现实说“不”还不大可能。

毕竟中医还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不是谁说打倒就能打倒得了的。

而且指责中医为伪科学者本身也拿不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有句古话叫“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套用在中医上,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了数千年发挥作用了数千年的医学来,不要代表科学轻易说“不”,因为谁也代表不了科学。

而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正如我们这个世界还有许多迷等着发展的科学去揭开一样,中医这个存在最终还得靠科学来证明。

《中医是否“伪科学”得“科学”说了算》)

7.简述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

经验事实:

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作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

科学事实:

客观事实:

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客观存在的、被观察到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经验事实存在着可错性、主体性。

①同一客观事实,受测量条件的制约,不同主体会有差异。

②同一客观事实的描述,受理论系统的制约。

不同主体会有差异。

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从经验事实到科学事实再到客观事实逐步提高,升级,从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准确。

土建版本一)

8.试比较“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

波普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的,遭到实验的反驳,即证伪;

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展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波普的证伪主义是在批判归纳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通过个别经验的归纳概括就可以得到一般的理论知识。

波普认为,这种观点在逻辑上不成立,因为科学理论是普遍性陈述,要通过归纳从作为单称陈述的经验事实推出具有严格的普遍陈述的科学理论是不可能的,自然定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永远不会被有限的观察事实所穷尽。

波普对归纳的否定同时也就是对证实原则的批判。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所证实。

波普反对证实原则,认为科学理论不可能被经验事实证实,因为从全称陈述的理论(H)推出的关于事实的命题(E)被检验为真,并不意味着这个理论(H)被证实,从普遍性命题H引申出一系列关于事实的单称命题E1、E2......En,并通过观察实验检验为真,也不能说明这个理论被证实。

波普认为,理论不可能证实但可证伪,例如“凡是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全称陈述,只要发现一只不是白色的天鹅,“天鹅都是白的”命题就被证伪了。

一个理论只有在逻辑上有可能被证伪,才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周老师课件)

证实原则:

波普尔认为科学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用经验的事实加以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是个别的。

证伪原则:

波普尔进一步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土建09年版本)

9.如何理解“科学始于问题”这一观点?

答:

科学认识发生的微观机制就是:

发现并提出问题;

选择意义重大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运用种种手段,提出科学假说;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实践,检验、评价和确认科学假说;

最后提出和建立科学理论。

可见,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的起点,科学发现植根于此,进而获取科学事实,并运用科学方法构建科学理论。

即“科学始于问题”。

10.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谈谈应该怎样进行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因此,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更关键。

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

1.搜集情报资料:

这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产生、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详尽的考察,从而充分了解前人的工作及其经验教训,以免重犯他人已指出的错误和重复他人已作过的工作,恰当的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

2.课题设计:

在搜集科技情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

3.课题论证:

这是选题过程的最后关键环节。

实际上就是对课题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4.课题确定:

这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

课题评估一般采用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部门决策相结合的方法。

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

需要性原则,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讲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

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

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

或者二者兼有。

可行性原则,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

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

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

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合理性原则,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

确实可行;

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

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

如永动机、水变油的研究永远都是徒劳。

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

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

11.简析“观察渗透理论”这一观点。

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汉森、库恩等人,他们认为纯粹的中性观察是根本不存在的。

爱因斯坦也认为:

“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中推论出基本现象来。

”具体表现为:

①理论对观察有定向作用。

②观察者要受到背景知识影响。

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③对观察结果的陈述渗透着理论。

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

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

“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

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

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观察。

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12.简述科学理论的自洽性评价标准的内容,并试举一例说明。

就是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

如果一个理论T,不能从它逻辑地推导出命题A与非A,那么T就没有逻辑矛盾,因而是自洽的。

例一:

燃素说。

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

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方式存在。

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

例二:

亚里士多德说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快。

伽利略假设如果现在有一大一小两石头,一齐从塔顶下落,那么根据那个时代人们的经验,一定是重的(即大石头)先落地。

那么要是再把这两块石头绑在一起让他们下落~根据这样的经验,两个石头要比一个石头重量还要大~那就会落下的更快~但是反过来想:

大的石头本来要比小石头下落的快~那绑在一起的话势必会受小石头的影响而下落速度变慢。

XX知道)

13.如何认识科学理论的判决性实验检验,试举例说明。

判决性实验:

一般指能决定性地判决相互对立的两个假说或理论中的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的实验。

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相互竞争的理论有相对的、暂时的、局部的判决作用,但是最终的、一劳永逸地宣布证实一个理论而否认另一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并不存在。

“判决性实验”(crucialexperiment)是指能够决定性地判决相互竞争假说或理论“真”“假”的实验,它涉及到实践对理论检验的问题。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判决性实验”的可行性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史上曾倍受争议。

直到现在,它仍然是科学哲学界经常讨论的话题。

所以,我们也很有必要对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不可否认,“判决性实验”作为科学实验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其对假说或理论的检验的可靠性比起普通的科学观察记录更有优势。

特别是对于与之相背离的假说可以提供一种有力的反驳,深刻揭露其内在的缺陷和矛盾,而对于与之相容的假说则提供有力的支持,增强其确证程度。

当然,任何科学实验都很难超越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其某些时候出现一定的误差也在所难免。

《科学认识中的“判决性实验”研究》)

判决性实验存在:

例子一:

1957年初,华人女性物理学家吴健雄与美国国家标准局的科学家就是通过设计互为镜像且包含弱相互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利用有关粒子衰变特征的“判决性实验”,检查两套装置中粒子衰变的宇称结果是否总是相同,并最终成功得出在这样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不成立的结论。

例子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