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06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docx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6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

  

  

  

  目

  标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民族政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这种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增强学生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爱国统一战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民族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新中国的诞生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

3.爱国统一战线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民族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堂上应多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导入新】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

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领导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走更长更艰难的道路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由此导入新

【讲述内容】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让学生简要介绍产生背景,概括出要点即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奠定理论依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大会。

为什么这么说?

(参加阶层广泛)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会议制定了什么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什么特点?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还有哪些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署检察长会议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和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可放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以加深以下内容的认识的社会主义强国”。

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经济建设为主便被阶级斗争为主所取代。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全面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历史重任提到了我们党面前。

要建设新中国、新社会,迅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必须广泛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提问:

建立初期它发挥了哪些作用?

(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这一体制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让学生回顾有关史实作一下思考,然后教师指出)在历史上,中共与民主党派有过合作的基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密切合作。

如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共的联合抗日;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并肩作战,与国民党集团彻底决裂,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

19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民主协商机构和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提问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

参政议政)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通过政协这个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协商议政。

3.爱国统一战线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支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进一步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

1982年,更进一步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密切了同民主党派的关系。

根据这一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方针,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下,党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密切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为完成共同的历史任务,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思想,使各党派对中国共产党有强烈的信任感,更能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民族原则

在旧中国,长期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许多少数民族不被承认,境遇悲惨,有的只能躲进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制度,少数民族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原则党和政府很重视民族政策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在解放后进入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简要讲明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概况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

早在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就曾先后建立过蒙、回自治区1947年,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192年,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公布实施,使民族区域自治得到了有力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相继成立了四个自治区:

19年10月,x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年9月,x藏自治区成立。

到90年代初,全国已建立了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7个自治县(旗)

关于实行区域自治政策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一政策,实现了民族平等,并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从而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于调动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研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之一。

它的制定,在历史上有基础,在新中国更是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向近代工业国的过渡,它们也逐步确立起了一套以议会民主制为代表的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你是如何看待东西方这两种不同制度的?

请搜集有关美国议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资料比较一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思路:

东西方两种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不同。

两者有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另外两国的国情也是不一样的。

  

【本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同时,也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

19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因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过合作的基础,民主党派也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与民主党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必然。

为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少数民族大团结,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