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13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超前校正课程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班级自动化09-1班

姓名

学号09051

时间2011-12-26~2011-12-30

地点电信实验中心软件机房19

指导教师邓长辉、崔新忠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教研室

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相角裕度为45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图和闭环Nyquist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4.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学习MATLAB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

1.布置任务书,查阅资料设计、计算(1天)

2.程序设计、上机调试程序(3天)

3.调试、验收,书写报告(0.5天)

4.成绩评定(0.5天)

四、课程设计步骤

1.设计思想:

设计一个串联超前校正环节,适当地选择参数a和T,就可以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等满足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2.设计步骤:

大连海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纸

学号:

1)根据系统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K=6.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校正前的开环Bode图STEP图和闭环Nyquist图。

计算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

3)根据已校正系统希望的剪切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

3.74rad/s,

1800-1590=210

由于题目要求

=450,因此

所以

450-210+

,先选取

=200,

于是有:

=440,

sin(

)=a-1/a+1=0.7547求出a=6.55

-L(

)=Lc(

)=10Lg(a)=10Lg(6.55)=8.1624

=

=6.55rad/s

确定超前网络参数T

T=1/(ωm*sqrt(a))=0.06343

所以,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的开环传函为:

4)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

验证相裕角度为410不符合题目要求继续验证,重复上述过程,最后确定

=270得相角裕度正好为45度,满足条件.

所以

6.51,

确定超前网络参数为T=1/(ωm*sqrt(a))=0.05375

3.设计程序代码:

1)校正前程序:

num=6;

f1=[1,0],f2=[0.1,1],f3=[0.3,1];

den=conv(f1,conv(f2,f3));

[mag,phase,w]=bode(num,den);

figure

(1);

margin(mag,phase,w);

holdon;

figure

(2);

s1=tf(num,den);

sys=feedback(s1,1);

step(sys);

figure(3);

nyquist(sys);

121

校正前STEP图,开环Bode图和闭环Nyquist图如下:

1

2)校正后程序:

num1=6;

num2=[0.4383,1];

num=conv(num1,num2);

f1=[1,0],f2=[0.1,1],f3=[0.3,1],f4=[0.05375,1];

den=conv(f1,conv(f2,conv(f3,f4)));

校正后的STEP图,开环Bode图和闭环Nyquist图如下:

五、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让我知道了跟轨迹法频率特性法及乃奎斯特图法,通过课设实践对上述方法有了更深如的理解,并通过本次设计认识到了所学原理知识的应用。

阔宽了视野。

最终能够完整的完成此次课程设计,锻炼了自己查询资料,阅读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加强了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得到了比较正确的实验结果。

六、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原理》孟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编著科学出版社

3.《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李宜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4.《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薛定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5.《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魏克新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