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126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四川省泸县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9分)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象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

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的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

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

运动与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

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

(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陶瓦的坚固与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

B.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具有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C.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与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

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B.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体现了“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C.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

D.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与气氛的暗示、渲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瓦当的纹饰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能直接表达当时统治者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

B.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

C.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真实地反映出强调运动与韵律的汉代艺术风格。

D.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阙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

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4.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7分)

万二喜穿着中山服,干干净净的,若不是脑袋靠着肩膀,那模样还真像是城里来的干部。

他拿着一瓶酒一块花布,由队长陪着进来。

家珍坐在床上,头发梳得很整齐,衣服破了一点,倒很干净,我还专门在床下给家珍放了一双新布鞋。

凤霞穿着水红衣服低着头坐在她娘旁边。

万二喜把酒和花布往桌上一放,就翘着肩膀在屋里转一圈,他是在看我们的屋子。

我说:

“队长,二喜,你们坐。

二喜嗯了一声在凳子上坐下,队长摆摆手说:

“我就不坐了,二喜,这是凤霞,这是她爹和娘。

我送走了队长,回到屋中指指桌上的酒,对二喜说:

“让你破费了,其实我有几十年没喝酒了。

二喜听后嗯了一声,也不说话,翘着个肩膀在屋里看来看去,看得我心里七上八下。

家珍笑着对他说:

“家里穷了一点。

二喜又嗯了一声,翘着肩膀去看家珍,家珍继续说:

“好在家里还养着一头羊几只鸡,福贵和我商量着等凤霞出嫁时,把鸡羊卖了办嫁妆。

二喜听后还是嗯了一下,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坐了一会,他站起来说要走了,我想这门亲事算是完了。

他都没怎么看凤霞,老看我们的破烂屋子。

我看看家珍,家珍苦笑一下,对二喜说:

“我腿没力气,下不了地。

二喜点点头走到了屋外,翘着肩膀看看屋顶的茅草,点了点头后就走了。

我回到屋里,在凳子上坐下,想想有些生气,就说:

“自己脑袋都抬不起来,还挑三捡四的。

凤霞尽管不能说话,但一看到我们的样子,就走到里面的房间,换了身旧衣服,下地去了。

第二天上午,我在耕田时,有人叫我

我抬起头来,看到五、六个人在那条路上摇摇摆摆地走来,还拉着一辆板车,只有走在最前面那人没有摇摆,他偏着脑袋走得飞快。

远远一看我就知道是二喜来了,我是一点也想不到他会来。

二喜见了我,说道:

  “屋顶的茅草该换了,我拉了车石灰粉粉墙。

我往那板车一望,有石灰有两把刷墙的扫帚,上面搁着个小方桌,方桌上是一个猪头。

二喜手里还提着两瓶白酒。

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喜东张西望不是嫌我家穷,他连我屋前的草垛子都看到眼里去了。

二喜带了五个人来,肉也买了,酒也备了,想得周到。

他们来到我们茅屋门口,放下板车,二喜像是进了自己家一样,一手提着猪头,一手提着小方桌,走了进去,他把猪头往桌上一放,小方桌放在家珍腿上,二喜说:

“吃饭什么的都会方便一些。

家珍当时眼睛就湿了。

二喜他们把桌子和凳子什么的都搬到了屋外,在一棵树下面铺上了稻草,然后二喜走到床前要背家珍,家珍笑着摆摆手,叫我:

“福贵,你还站着干什么。

我赶紧过去让家珍上我背脊,我笑着对二喜说:

“我女人我来背,你往后背凤霞吧。

二喜听后嘿嘿直笑。

我把家珍背到树下,让她靠着树坐在稻草上。

看着二喜他们把草垛子分散了,扎成一小捆一小捆,我看一眼就知道二喜带来的人都是干惯这活的,手脚都麻利。

下面的用竹竿挑着往上扔,二喜和另一个人在上面铺。

别看二喜脑袋靠着肩膀,干活一点都不碍事,茅草扔上去他先用脚踢一下,再伸手接住。

有这本领的人,在我们村里是一个都找不出来。

没到中午,屋顶的活就干完了。

我给他们烧了一桶茶水,凤霞给他们倒茶水,看到家里突然来了这么多干活的人,凤霞笑开的嘴就没合上。

村里很多人都走过来看,一个女的对家珍说:

  

“女婿没过门就干活啦,你好福气啊。

家珍说:

“是凤霞好福气。

二喜从屋顶上下来,我对他说:

“二喜,歇一会。

二喜用袖管擦擦脸上的汗说:

“不累。

”(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注]万二喜,患歪脖子病,凤霞,因年幼发高烧未能及时医治,致哑。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我”(福贵)的视角叙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走进人物内心。

B.前来相亲的二喜一直看破烂屋子而没怎么看凤霞,这让福贵担心二喜嫌家里太穷,福贵很反感二喜这种嫌贫爱富的行为。

C.身体有缺陷的二喜与哑女凤霞相亲,给福贵一家贫苦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D.二喜第二次来到“我” 家,给家珍带来吃饭的小方桌,把凤霞背到屋外才开始干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二喜的心思细密周全。

E.小说的语言冷峻又充满温情,简洁而能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例如文中描写家珍三次的笑,又如对二喜少言寡语的刻画。

8.福贵对万二喜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分)

9.“凤霞尽管不能说话,但一看到我们的样子,就走到里面房间,换了旧衣服,下地去了”有人说这段文字可以删去,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7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

非与①?

”孔子曰:

“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耶?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

①非与:

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

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

行走。

④稼:

种庄稼。

穑:

收庄稼。

⑤宰:

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

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

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穷:

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

痛苦

1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

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

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10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5分)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下列下题。

卖花声·雨花台①

【清】朱彝尊②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

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

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

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14.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15.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80分)

3.语言文字应用

(一)(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7.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嘈杂(cáo)谗言(cán)伶仃(líng)啾啾(jiū)

B.一泓(hóng)寒噤(jìn)拮据(jù)窥视(kuī)

C.甘霖(lín)啃啮(niè)惋惜(wǎn)自诩(xǔ)

D.婚姻(yīng)囿于(yòu)亵渎(dú)簌簌(sù)

18.找出下列各句用词准确的一项

A.普次是位很大方的同学,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肆无忌惮地跟我谈心。

B.学习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

C.这次柳江水质的污染情况经《新播报》一报道,大家就不言而喻了。

D.在毕业阶段,同学们学习积极,碰到不懂的问题都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B.铁道部决定2012年春运期间试行实名制购票,是因为春运时票贩子倒票、炒票的行为猖獗,给广大旅客购票带来了许多麻烦。

C.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

D.载誉归来的母亲接过女儿递过来的鲜花,放在鼻端嗅了嗅。

这几朵花,极吻合她的个性,清淡幽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物,

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雾需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

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

出现霾时

,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

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s

,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21.如图为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5分)

(1)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2)就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哪些启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授课教师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而今,急匆匆的步伐代替了慢悠悠的田园散步,机器单调乏味的节奏替换了鸡鸣桑间狗吠深巷的声响,房子大了,窗子亮了,而人们的幸福感却少了。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

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泸县五中高2016级第三学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2.C3.D4.C5.B6.A

7.AE8.①第一次见面,由期待到失落。

先是对二喜的穿着打扮满意,希望能促成二喜和风霞的婚事;但二喜不说话只在屋里看来看去,福贵误会二喜嫌弃自己家穷。

②第二次见面,由失落到惊喜。

福贵没想到二喜带着礼物和帮手来修缮屋顶,感到惊喜,认可了二喜。

或:

①先是对二喜充满期待,对二喜的穿着打扮满意,希望能促成二喜和凤霞的婚事;②继而对二喜不满和失落,二喜不说话只在屋里看来看去,福贵误会二喜嫌弃自己家穷;③最终对二喜十分满意,二喜带着礼物和帮手来修缮屋顶,福贵感到惊喜,认可了二喜。

9.示例一:

不同意。

此段描写了风霞以为相亲不成功的神态与行动,刻画了一个聪明乖巧、质朴勤劳的农村女孩形象;她此时的表现与后文二喜来修缮房屋时她“笑开的嘴就没合上”形成对比,使情节更丰富生动;风霞的不动声色,表现了她对不幸命运的无奈接受,反映了小人物无法掌握命运的悲凉主题。

示例二:

同意。

凤霞在小说选段中并不是主要人物,无需着重描写;此段表明凤霞以为相亲不成功,而这一情节关键通过其父母的言行己充分表现,无需再赘言;风霞哑不能言,无法明确揭示主题,可以删去。

10D11.C12.D

13.

(1)老师的学问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2)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