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47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队心理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保障: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

 

授课内容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

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

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

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据调查,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心理专家提醒您:

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

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特征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

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稳定与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3.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

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程度自测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列曼教授认为:

“人们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的意义更重要。

现在将测定心理老化的16个问题列表如下,你也不妨来测测:

1.是否变得很健忘?

2.是否经常束手无策?

3.是否总把心思集中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事情上?

4.是否喜欢谈起往事?

5.是否总是爱发牢骚?

6.是否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漠不关心?

7.是否对亲人产生疏离感,甚至想独自生活?

8.是否对接受新事物感到非常困难?

9.是否对与自己有关的事过于敏感?

10.是否不愿与人交往?

11.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

12.是否常常很冲动?

13.是否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

14.是否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没有意义?

15.是否渐渐喜好收集不实用的东西?

16.是否常常无缘无故地生气?

如果你的答案有7条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心理就出现老化的危机了,要小心保护自己的心理了。

亚健康或不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过渡、不断变化的状态。

如果用白色代表心理健康,用黑色代表心理疾病,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缓冲区域灰色区,心理亚健康正是处在灰色区域或已经介入灰色区域的状态。

心理亚健康状态可导致人们不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使得家庭生活失调、工作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妨碍了生活、学习、工作。

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

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

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

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

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

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

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

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

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

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

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

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

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科学地讲,健康的含义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营造良好心境是对健康防病大有裨益的。

三、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保持乐观的情绪。

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

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不断尝试新花样,享受烹饪的欢娱。

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绪。

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经常帮助别人。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

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善待别人,心胸大度。

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

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要有广泛的爱好。

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

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保持一颗童心。

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

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

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

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

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