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1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x

寒假作业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专题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Word版含答案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

1.日本局部侵华战争

(1)1931年________事变后占领东北;

(2)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标志:

1937年7月7日,________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扩大:

先后占领天津、上海、______、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__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________部队”。

3.全民族的抗战

(1)旗帜:

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2)敌后战场

①史实:

1937年秋,制定了__________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1940年,彭德怀指挥__________,主动出击日军。

②作用:

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正面战场

①史实:

国民党积极抗战,组织______、太原(首次体现国共合作抗日)、______、武汉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但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②结果:

使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4)国外战场:

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标志:

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_________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史实:

①重庆谈判:

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________》。

②政协会议:

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

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2.战争进程

(1)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6月,邓小平、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________、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4)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______,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华,都是为了征服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地想征服中国,于是乘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日本在两次发动侵华战争中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的方式。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蓄谋发动战争。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3.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确立,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的统治逐渐崩溃的时期,重心由农村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

5.国共十年对峙后期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立。

6.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1.下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

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最下面才是“美丽牌香烟”、“有美皆备,无丽不臻”的广告语,并绘有三包“美丽牌”卷烟。

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

A.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日民族矛盾

B.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

C.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D.中华民族已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2.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

“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3.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

“此次大捷,其份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4.电视剧《特殊使命》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军将领边国烈命令其下属赶快寻找: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边国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  )

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

5.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到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毛泽东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6.毛泽东指出:

“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7.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8.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9.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乡工农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

……红色政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

(1)据材料一指出,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材料二中“三三制”政权的组成体现了什么特点?

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1.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2.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

其目的是(  )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

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4.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

“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

”这段话表明中共当时的政治主张是(  )

A.进行国共谈判,和平解决两党的分歧

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实现和平与民主

D.对国民党妥协退让以维护国共合作

5.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

“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

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对中国人民的抗日,一方面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

……另一方面,英美在“中立”和“不干涉”的幌子下,纵容日本的侵略。

在“和

平解决”中日问题的旗号下,扩大对日本的贸易,并大做军火生意,将大量的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

……1940年,美国军火输往日本的总价值达26.38亿美元,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的四年时间里,美国卖给中国的军火总价值仅有1.7亿美元。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日,根据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美国的史迪威任统帅部参谋长。

……

在军事上,1942年6月国民政府与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租借物资协定,规定美国以武器装备并训练中国军队。

……史迪威公路(中缅公路)修通启用后,美国运来大量的作战物资,使国民党的36个步兵师得到了美械装备。

在经济上,1942年2月,美国宣布贷款给国民政府。

这些贷款超过了1941年七次贷款总数的两倍。

同时英国也贷款5000万英镑给国民政府,以供其作战和稳定物价之用。

在政治上,为了与中国合作抗日,抵制日本散布“盟国内部不平等”的宣传,美英决定放弃在华特权。

……新约的内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驻兵权、租界、海关监督权、通商口岸制度及内河航运权等项。

在对待中共态度上,美国肯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准备同中共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

史迪威主张以租借物资中的一部分来武装中共领导下的武装。

……

——以上均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英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政策?

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政策对中国抗战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英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是什么?

详解答案

知识回顾

一、1.

(1)九一八

2.

(1)卢沟桥 

(2)南京 (3)①南京 ③七三一

3.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①人民战争 百团大战

(3)①淞沪 徐州

4.

(1)1945 

(2)反法西斯

二、1.

(1)①双十协定

2.

(1)中原解放区 

(2)刘伯承 (3)淮海 (4)南京

轻松训练

1.A ks5u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上海《申报》(时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整版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牌”香烟广告,整个广告将民族利益置于行业、企业利益之上,体现企业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这是由当时的主要矛盾所致。

]

2.C ks5u从材料“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不难看出是抗日战争时期,也可判断B项错误,A项国共党内合作方式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政策,排除A。

D项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形势,不符合题意,排除。

]

3.B ks5u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可以说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故选B。

]

4.B ks5u八路军将领失踪,国民党军将领下令寻找,这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5.C ks5u解题关键是“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渝市是重庆,由此推断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故选C。

]

6.B ks5u材料题干中“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可知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7.B ks5u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先后进行了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再由题中的故宫、颐和园等信息,可知该战役应为平津战役,故选B项。

A项1948年9~11月,D项1949年4月,均排除。

]

8.B ks5u根据所学史实,1949年3月战略决战时期的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故排除A项;C项是在1949年4月23日,故排除;D项是在1949年9月,故排除。

故选B。

]

9.

(1)措施:

设立专门机构;吸收群众参与政权管理;实行平等的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2)特点:

广泛性;民主性;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影响: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解答第

(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解答第

(2)问注意把“三三制”放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说明其广泛性、民主性及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影响从有利于抗战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分析。

挑战自我

1.D ks5u选项A表述错误,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国家兴亡”,排除B;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到达陕北,排除C。

]

2.D ks5u根据1940年时间可知是日军侵华时期,因此日本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是为其战略需要而制定的,故D符合。

]

3.D ks5u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确立大国地位”这一关键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地位的提高。

抗战的胜利并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故C项错误;A、B两项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影响,但不符合题意;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故选D项。

]

4.C ks5u“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就是要改组国民政府;“不是砍头”,就是要维护和平。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

5.B ks5uA不正确,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C表述不正确,可排除;D项不正确,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故B符合题意。

]

6.

(1)政策:

两面性政策。

原因:

由于日本妄图灭亡中国,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在华的利益,而且还严重地威胁了英美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统治,因此英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同情与支持;但由于英美妄图推动日本进攻苏联,美国还想大发战争财,因此他们又纵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

英美的两面性政策,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人民的抗战。

(2)变化:

由推行两面性政策变为积极支持中国抗战的政策。

原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成为日本攻击的对象,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中国战场的抗战,能够减轻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影响:

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持和扩大。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根本问题,即美英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

(1)问要紧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所在以及反苏、发战争财的企图作答。

(2)问主要是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