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74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单元 光与我们的生活.docx

第3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第3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认识光》、《玩镜子》、《潜望镜的秘密》、《彩虹的秘密》、《凸透镜》、《照相机和眼睛》六课组成,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光”,探究身边的现象和事物,解决他们的疑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光作为本单元的探究主题,旨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光与生活的关系,并让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里便利,也产生了污染。

单元目标:

1.科学探究: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与交流;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到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线路;知道光是由七色光组成,了解光的合成与色散现象;知道凸透镜成像原理。

9、认识光

一、认知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二、拓展性目标:

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蜡烛、激光器、硬纸板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单元小诗

2、让学生猜想: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的这样绚丽多彩?

3、学生交流

(二)活动一:

(三)提出问题:

哪些地方有光?

1、引导学生交流活动。

2、对光的分类:

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

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

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

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

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小结:

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动二:

哪些地方用到光

1、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

小结:

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

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

活动三:

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

1、谈话: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

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

刚才大家对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

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探究实验。

9、实验说明了什么?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0.讨论:

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自由活动:

1、做手影游戏。

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五)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板书设计: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教学后记:

学生知道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

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光源。

10、玩镜子

一、认知目标:

1、能够用图画、语言对不同种类镜子的成像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制作活动,了解镜子的应用。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多个平面镜会聚太阳光后,会使聚光出温度升高。

二、拓展性目标:

研究镜子在生活的物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活动准备:

搜集相关的事物和图文资料。

不锈刚勺子、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四、活动时间:

2课时

相关的音像资料。

五、活动过程:

导入:

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镜子?

你搜集了哪些与本课探究有关的材料?

学生交流、回答。

小结:

活动一:

玩各种各样的镜子

讲述:

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1、交流,

2、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们有什么发现,设计观察方案。

3、开展观察活动

4、以表格为引导观察三种镜子的成像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5、交流、整理

6、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

7、结论:

8、凸透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

9、凹透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凸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大;凹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小;平面镜反射的范围居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三种镜子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有较大变化。

活动二:

我们一起做游戏

1、提出问题:

镜子反射的太阳会聚到一点,温度会怎样变化?

2、分组活动

(1)学生进行假设与预测。

(2)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填实验表格。

(3)讨论交流结果。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比赛,分别将阳光反射到各自的温度计上,一段时间后,看哪组温度计升温的快。

结论:

镜子反射的光会聚到一块后,温度会升高。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温习上节课内容

二、授新的活动内容

活动三: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

镜子的用途很广,你能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吗?

1、学生讨论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在班上说说。

小结:

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起到了观察扩大范围的作用;平面镜具有可以成像的作用;室内装饰镜具有可以成像的特点,使室内景物成像后,可以使人产生室内空间扩大的感觉;太阳灶说明镜子反射的太阳光会聚到一点,所产生的高温可以用来烧水、做饭。

自由活动:

1、出示万花筒,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模仿制作万花筒。

评价:

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可以叙述方式评价,也可以采用星级评价。

拓展活动:

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用到镜子的物品,了解镜子起到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凸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大;凹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小;平面镜反射的范围居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三种镜子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有较大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知道凸透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

凹透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11、潜望镜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三、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生(齐):

记得!

师:

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

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

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

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

(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

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

(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

看到了吗?

生:

看到了。

师:

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

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

你知道的真多!

(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

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生2:

我们小组找到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我读给大家听:

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

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

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

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

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

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

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

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

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

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师:

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

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3:

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

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4:

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师:

还有关于潜望镜的其他信息吗?

生5:

我们组还有,是在陆地上用的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

师:

有图片吗?

生5:

有!

师:

到实物展台上展示一下。

生5:

(边展示)这是陆地上用的潜望镜,是潜艇用潜望镜的发展,士兵可以利用它侦察敌人阵地上的情况。

这个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可以在漆黑的晚上使用,而且非常轻便,利于携带。

……

3.拆解模型,深入研究。

师:

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

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上的一些情况。

那么,潜望镜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

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师: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

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

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

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

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

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

还有补充吗?

生5:

我们还发现潜望镜的长短不会影响观看的效果。

师:

你是说哪一部分?

生5:

竖着的部分。

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

……

4.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

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生(齐):

想!

师: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给大家提点建议。

生1:

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上下相对的侧面分别挖一个正方形的口,然后将镜片放到里面。

生2:

我反对,镜片不能放进去,要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

生3:

最好用胶带粘好。

师:

镜片怎么放呀?

生4:

成45度角。

师:

还应注意什么?

生5:

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

生6:

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

生7:

做完后将外壳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了。

……师:

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师:

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

潜望镜的秘密!

师:

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齐):

解开了!

师:

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

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

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

我制作的潜望镜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

我的潜望镜是在同桌的帮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谢他。

生5:

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师: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

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以上两个课后研究专题可任选一个进行研究,有能力的也可全选。

板书设计:

潜望镜是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

教学后记:

学生制作的水平很高。

12、彩虹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2、看到物体颜色的材料──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3、认识光的三原色的实验材料──每人一支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黏胶片。

4、制作彩色陀螺所需材料──火柴梗,红、绿、蓝圆形卡纸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或投影片)你们认识它吗?

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

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

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

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

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

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

它们像什么?

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

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

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

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讲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

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

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

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7)提问:

你还在哪里看到像彩虹一样的的七色光?

你还有哪些方法做成彩虹?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

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

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

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

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就被它吸收了。

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

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

对于光的七种色彩,学生都能了解,光的混合在美术中也已学到,因此,教学较轻松。

板书设计: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教学后记:

学生设计不出实验方案,需教师的指导。

13、凸透镜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制作材料:

土照相机制作材料

课件:

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水吗?

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新授:

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

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

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

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

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提问:

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

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

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

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

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

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六、布置作业:

学生制作土照相机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

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

(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

七、板书设计:

凸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距纸屏近,距蜡烛远缩小

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放大

八、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实验,明确知道了凸透镜的作用。

14、照相机和眼睛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

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

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

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

”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

“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

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

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

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

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

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