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177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docx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终稿

2012年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汇总

浙江省种子总站

一、试验概况

2012年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为2组(详见表1),A组参试品种共9个,其中7个新参试品种,2个续试品种;B组参试品种10个,其中6个新参试品种,4个续试品种;生产试验2组,A组参试品种3个,B组参试品种3个。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2亩,重复3次;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大区面积0.33亩。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每组试验要求同期播种、同期移栽。

每亩秧田播种量40公斤,试验田采用丛插,田间管理水平高于大田生产。

观察记载标准和项目按《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试行)》执行。

承担区域试验分别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余姚市种子管理站、诸暨国家级区试站、台州市农科院、婺城区第一良种场、衢州市种子管理站、温州市原种场和苍南县种子站等8个单位。

生产试验分别由余姚市种子管理站、诸暨国家级区试站、台州市农科院、婺城区第一良种场和温州市原种场承担。

稻米品质分析和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分别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省农科院植物与微生物研究所承担。

二、品种简评

(一)A组区试品种评价

1、嘉育938: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二年参试。

2011年试验平均亩产515.0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0.8%,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477.1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1.9%,达极显著水平。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96.1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1.3%。

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1.8天,比对照长1.2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9万,成穗率70.6%,株高81.4厘米,穗长17.2厘米,每穗总粒数130.5粒,实粒数103.5粒,结实率79.4%,千粒重27.1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3.0级,穗瘟4.8级,穗瘟损失率6.7%,综合指数为3.4;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1.7%,长宽比2.3,垩白粒率94.0%,垩白度19.5%,透明度3级,胶稠度83mm,直链淀粉含量26.8%,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5等和6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金早47(部颁6和5等)。

2、温926:

系温州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二年参试。

2011年试验平均亩产503.0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8.2%,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493.7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5.8%,达极显著水平。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98.4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1.8%。

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2.2天,比对照长1.6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1.7万,成穗率70.7%,株高81.2厘米,穗长18.7厘米,每穗总粒数120.6粒,实粒数100.3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5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12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9级,穗瘟2.0级,穗瘟损失率1.4%,综合指数为1.4;白叶枯病4.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8.4%,长宽比2.2,垩白粒率98.0%,垩白度22.3%,透明度4级,胶稠度79mm,直链淀粉含量27.2%,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5等和6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金早47(部颁6和5等),建议下年度进入生产试验。

3、辐017: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76.7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2.7%,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11.9天,比对照长1.1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1.4万,成穗率72.0%,株高80.5厘米,穗长17.2厘米,每穗总粒数120.0粒,实粒数96.0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6.0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2.4级,穗瘟0.0级,穗瘟损失率0.0,综合指数为1.5;白叶枯病8.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6.4%,长宽比2.2,垩白粒率75.0%,垩白度16.8%,透明度3级,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含量27.8%,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4、嘉早142: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73.3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2.0%,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09.9天,比对照短0.9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0.2万,成穗率69.5%,株高82.2厘米,穗长18.1厘米,每穗总粒数129.8粒,实粒数107.8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6.7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0级,穗瘟0.5级,穗瘟损失率0.5%,综合指数为0.4;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2.2,垩白粒率79.0%,垩白度18.1%,透明度4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26.3%,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5、浙1032: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61.4公斤,比对照中早39减产0.6%,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09.8天,比对照短1.1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0.2万,成穗率71.2%,株高80.5厘米,穗长16.7厘米,每穗总粒数120.8粒,实粒数104.0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5.5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1.8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1.3%,综合指数为1.9;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9.3%,长宽比2.2,垩白粒率74.0%,垩白度14.1%,透明度3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28.5%,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6、甬籼03:

系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35.7公斤,比对照中早39减产6.1%,达极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09.0天,比对照短1.8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5万,成穗率70.0%,株高78.5厘米,穗长18.0厘米,每穗总粒数127.8粒,实粒数94.4粒,结实率73.8%,千粒重27.6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2.2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1.0%,综合指数为2.1;白叶枯病5.8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3,垩白粒率86.0%,垩白度21.1%,透明度4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27.7%,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低,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7、浙辐107:

系浙江大学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70.0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1.3%,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11.4天,比对照长0.6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1.2万,成穗率68.7%,株高81.4厘米,穗长17.1厘米,每穗总粒数117.4粒,实粒数95.1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5.8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3.2级,穗瘟0.0级,穗瘟损失率0.0%,综合指数为1.8;白叶枯病8.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6.1%,长宽比2.2,垩白粒率78.0%,垩白度14.5%,透明度3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28.7%,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8、浙农101:

系浙江大学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61.0公斤,比对照中早39减产0.7%,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12.3天,比对照长1.5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8.4万,成穗率68.2%,株高95.7厘米,穗长19.4厘米,每穗总粒数121.8粒,实粒数107.9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6.1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0级,穗瘟0.0级,穗瘟损失率0.0%,综合指数为0.0;白叶枯病6.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7.8%,长宽比2.1,垩白粒率97.0%,垩白度22.1%,透明度3级,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26.5%,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9、辐020: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59.7公斤,比对照中早39减产1.0%,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09.6天,比对照短1.2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0.2万,成穗率69.9%,株高77.7厘米,穗长17.0厘米,每穗总粒数124.5粒,实粒数103.7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5.2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6.8级,穗瘟9.0级,穗瘟损失率23.1%,综合指数为7.0;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6.6%,长宽比2.2,垩白粒率73.0%,垩白度14.5%,透明度3级,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27.6%,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二)B组区试品种评价

1、甬籼975:

系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二年参试。

2011年试验平均亩产500.3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8.6%,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464.5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6.9%,达显著水平。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82.4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7.8%。

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0.9天,比对照短0.1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8万,成穗率64.0%,株高78.1厘米,穗长18.4厘米,每穗总粒数120.7粒,实粒数100.4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8.8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1.5级,穗瘟5.5级,穗瘟损失率7.3%,综合指数为3.7;白叶枯病5.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48.8%,长宽比2.4,垩白粒率93.5%,垩白度22.0%,透明度4级,胶稠度87mm,直链淀粉含量27.7%,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均6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米质略差于对照金早47(部颁5和6等),建议下年度进入生产试验。

2、嘉育优Z837: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二年参试。

2011年试验平均亩产497.0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7.9%,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470.8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8.4%,达显著水平。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83.9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8.1%。

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3.5天,比对照长2.5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8.1万,成穗率66.1%,株高83.1厘米,穗长19.3厘米,每穗总粒数144.0粒,实粒数113.9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5.5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2.2级,穗瘟4.8级,穗瘟损失率6.8%,综合指数为3.2;白叶枯病8.5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6.5%,长宽比3.1,垩白粒率53.5%,垩白度8.7%,透明度2级,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含量22.5%,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均为4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优于对照金早47(部颁5和6等),建议下年度进入生产试验。

3、陵两优0516: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共同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二年参试。

2011年试验平均亩产494.5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7.4%,达显著水平;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494.8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3.9%,达极显著水平。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94.7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0.5%。

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1.4天,比对照长0.4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0.9万,成穗率72.6%,株高80.5厘米,穗长17.7厘米,每穗总粒数117.4粒,实粒数101.0粒,结实率86.0%,千粒重25.8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3级,穗瘟0.0级,穗瘟损失率0.0%,综合指数为0.4;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5,垩白粒率85.0%,垩白度19.1%,透明度3级,胶稠度77mm,直链淀粉含量20.8%,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均为5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略优于对照金早47(部颁5和6等),建议下年度进入生产试验。

4、中冷23:

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二年参试。

2011年试验平均亩产479.9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4.2%,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483.0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

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81.5公斤,比对照金早47增产7.6%。

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12.3天,比对照长1.4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7万,成穗率68.9%,株高86.3厘米,穗长17.4厘米,每穗总粒数130.3粒,实粒数106.5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7.2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1-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1.7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5.9%,综合指数为2.6;白叶枯病8.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6.6%,长宽比2.1,垩白粒率93.5%,垩白度21.7%,透明度4级,胶稠度85.5mm,直链淀粉含量27.6%,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均为6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略差于对照金早47(部颁5和6等),建议下年度进入生产试验。

5、德两优11: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79.0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4.4%,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10.1天,比对照短0.3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23.3万,成穗率71.7%,株高78.0厘米,穗长19.5厘米,每穗总粒数108.8粒,实粒数94.4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4.0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1.6级,穗瘟1.0级,穗瘟损失率1.7%,综合指数为2.0;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2.5%,长宽比3.1,垩白粒率43.0%,垩白度6.2%,透明度2级,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含量26.1%,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6、株两优1018:

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60.8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0.4%,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08.1天,比对照短2.3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4万,成穗率71.4%,株高84.7厘米,穗长17.7厘米,每穗总粒数119.8粒,实粒数101.0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6.8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4级,穗瘟0.0级,穗瘟损失率0.0%,综合指数为0.8;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8.6%,长宽比2.6,垩白粒率84.0%,垩白度18.8%,透明度3级,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含量27.6%,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7、嘉育优Z850: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59.0公斤,与对照中早39产量一样。

全生育期112.9天,比对照长2.5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0万,成穗率69.2%,株高87.0厘米,穗长20.0厘米,每穗总粒数137.4粒,实粒数104.7粒,结实率76.2%,千粒重26.0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1.6级,穗瘟2.5级,穗瘟损失率1.4%,综合指数为2.1;白叶枯病6.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8.9%,长宽比3.0,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5%,透明度2级,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23.1%,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优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8、嘉早108: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73.7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3.2%,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11.8天,比对照长1.3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3万,成穗率71.2%,株高86.0厘米,穗长19.2厘米,每穗总粒数134.5粒,实粒数114.5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6.3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0级,穗瘟0.0级,穗瘟损失率0.0%,综合指数为0.0;白叶枯病7.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2.6,垩白粒率18.0%,垩白度1.5%,透明度2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含量12.5%,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继续参试。

9、甬籼28:

系舟山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55.9公斤,比对照中早39减产0.6%,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09.4天,比对照短1.0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8.9万,成穗率75.2%,株高84.2厘米,穗长18.3厘米,每穗总粒数120.3粒,实粒数98.3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7.7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5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0.9%,综合指数为1.4;白叶枯病3.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4.2%,长宽比2.1,垩白粒率78.0%,垩白度16.8%,透明度4级,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含量27.2%,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6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相似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建议下年度不再参试。

10、绍凡10-5:

系绍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第一年参试。

本试验平均亩产465.5公斤,比对照中早39增产1.5%,未达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111.3天,比对照长0.8天。

该品种亩有效穗19.0万,成穗率75.1%,株高83.6厘米,穗长16.3厘米,每穗总粒数125.7粒,实粒数105.4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6.4克。

经省农科院植微所201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3.8级,穗瘟3.5级,穗瘟损失率4.7%,综合指数为3.4;白叶枯病5.0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2,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含量2.8%,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

该品种产量一般,生育期适中,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优于对照中早39(部颁6等),因该品种为早籼糯品种,建议下年度继续参试。

(二)生产试验品种

1、温814:

系温州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

本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6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15.7%。

该品种已于2012年通过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的考察审查,并推荐省品审会审定。

2、嘉早37: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

本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4.6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6.1%。

该品种已于2012年通过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的考察审查,并推荐省品审会审定。

3、嘉育89: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

本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6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8.2%。

该品种已于2012年通过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的考察审查,并推荐省品审会审定。

4、株两优813: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

本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3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7.6%。

该品种已于2012年通过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的考察审查,并推荐省品审会审定。

5、陆两优173:

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

本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5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6.0%。

该品种已于2012年通过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的考察审查,并推荐省品审会审定。

6、德两优869:

系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

本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2.2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减产0.3%。

该品种生产试验不符合审定条件,不建议进行扩大种植范围审定。

 

附表12012年浙江省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及选育(供种)单位表

2012年浙江省早稻A组区试参试品种及申请(供种)单位表

(一)

试验类别

品种名称

亲本

申请(供种)单位

续试

嘉育938

浙农43/G04-244

嘉兴市农科院

温926

G9946/中组1号

温州市农科院

新参试

辐017

(G04-44/06944)F1辐射

浙江省农科院

嘉早142

嘉早311//中选181/213

嘉兴市农科院

浙1032

G04-44/中佳早05-2

浙江省农科院

甬籼03

甬籼04-9/甬籼15

宁波市农科院

浙辐107

(G04-40/059203)F1辐射

浙江大学

浙农101

金早47/浙辐806

浙江大学

辐020

(嘉育253/03DK1)F1辐射

浙江省农科院

金早47(CK1)

中87-425/陆青早1号

浙江省种子总站

中早39(CK2)

嘉育253/中组3号

浙江省种子总站

生产试验

温814

G9946/甬籼57

温州市农科院

嘉早37

泰国米/嘉早935//Z6309

嘉兴市农科院

嘉育89

G04-84/G04-244

嘉兴市农科院

嘉育293(CK)

浙辐802/科庆47//二九丰///早丰6号/水源287///HA7

浙江省种子总站

 

2012年浙江省早稻B组区试参试品种及申请(供种)单位表

(二)

试验类别

品种名称

亲本

申请(供种)单位

续试

甬籼975

嘉早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