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77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docx

初二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本册知识概括和学习要求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注:

以下归纳的是每单元知识重点,标有*的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择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为代国歌的原因:

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4)《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词作者是。

2、开国大典:

(时间、主要仪式【图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区派为代表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内容(课本引言)。

此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它发生在(时间)。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

(课本P10练一练)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有: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

(1)1950-年底,中央颁布了《》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

它规定废除,实行。

(2)原因:

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本P14练一练)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机床厂建成投产。

万里长江第一桥_大桥建成。

川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配合填图册第6页图复习)

(4)意义和影响: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年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

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

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

(课本P25练一练)

4、中共八大:

(1)内容:

(结合填图册P9第1、2题复习)

(2)意义: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

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

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填图册P9第2题复习)

(1)时间:

1958年发动。

(2)原因:

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

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

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9-P31。

他们的精神品质:

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

文革期间,国家主席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

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5)“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6)了解“四五运动”。

(课本P34蓝色框中小字部分)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主要内容:

①思想上:

确立了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

③组织上:

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3)意义:

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

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4、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结合填图册P12第3题及课本P46练一练复习)

(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厦门、)。

(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个沿海城市,增设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

三个方面。

(3)效果: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填图册P14第2、3、4题及课本P50练一练复习)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

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做了《高举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政治上: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

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3)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指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和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各民族共同发展:

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气象。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

“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6)香港回归的时间是:

澳门回归的时间是:

*(7)了解香港、澳门被割占的历史及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意义。

3、海峡两岸的交往(结合填图册P18复习)

(1)我国的对台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政策。

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和海基会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钢铁长城(结合填图册P19复习)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军区海军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军成立了、、三支舰队。

(3)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有一位战斗英雄,他是。

(4)我国的导弹部队,主要担任的任务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结合填图册P20第1、2题复习)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

见课本P77《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在亚非国家共同举行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5)了解“万隆精神”。

(课本P78)

*(6)了解“日内瓦会议”(课本P79)

3、外交事业的发展(结合填图册P21-22复习)

(1)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81《中美建交公报》)。

(3)1971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4)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建交。

(5)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举行。

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6)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A.原因:

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B.意义:

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8)中国加入WTO。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和文化

1、科学技术的成就(结合填图册P23-24复习)

(1)“两弹一星”(指、和“1号”人造地球卫星):

(2)核技术领域: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航天技术领域:

①1970年,我国用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

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太空。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发射。

(4)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5)籼型杂交水稻

①培育者:

(“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

②启示:

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863计划”(见课本P94):

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7)、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A.应用:

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B.影响:

①正面:

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②负面:

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如:

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C.我国青少年上网需遵循的原则是《公约》

2、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结合填图册P25复习)

(1)1986年,中国颁布实施了《》,是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提出实施“”的发展战略。

(2)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举措是什么?

A.普及;

B.发展。

(3)为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是“”。

3、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结合填图册P26复习)

第七单元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结合课本及课后练一练复习)

(1)主要变化:

衣:

改革开放前凭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居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

改革开放前公交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

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收录机(旧四大件)。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彩电、、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

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人们可以通过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都建立了城市居民制度。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