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177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docx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地理上教版七年级上册青藏高原地区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语句中能够体现出上图所示的含义的是()

A.春江水暧鸭先知B.春来江水绿如蓝

C.一江春水向东流D.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2.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河流的()

A.含沙量增多B.水能增大C.水量增大D.结冰期变长

3.有人提出到青藏高原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模式,其目的为了()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B.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D.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4.“美丽鄱湖鱼米乡,一年四季有风光;蟹爬鲤跃群虾跳,麦翠禾青油菜黄”。

这里风景优美,当地人们称其为“水乡”、“鱼米之乡”,请你判断鄱阳湖应位于图中的()

A.青藏高原B.横断山区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0年9月30日,我国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军区官方微信号“高原战士”刊文报道了西藏军区边防某团近日组织的一场秋季新选晋士官重火器集训。

训练场上,此次集训中的新晋士官们都已经换上了新型边防巡逻服(配备了“速千内衣+羽绒内胆”),进一步提升了在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作战能力。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从地理的角度,高原战士们换上新型边防巡逻服主要是为了()

A.走在时尚的前沿B.防寒保暖

C.挡风沙D.方便管理

6.看完本次集训的现场直播后,小明内心非常的激动和自豪,他想知道西藏在中国的位置,你觉得他需要查阅哪种地图最合适?

()

A.中国铁路分布图B.中国地形图

C.中国政区图D.中国气候分布图

7.下列关于本次士官集训所在的高原,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B.在南美洲

C.被称为“世界屋脊”D.在欧洲

8.关于青藏高原成为夏季我国气温低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较高B.深居内陆C.海拔较高D.位于季风区

9.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东南沿海

10.读图,完成问题。

青藏铁路沿途能看到的景观有(  )

A.黄土深厚,植被少,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草原广阔

C.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D.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11.青藏高原--拉萨地区在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原因(  )

A.多火山,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

C.气温较高,风力较小D.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12.如图示意我国青藏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根据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可推断该地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  )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自北向南递减

C.自东北向西南递减D.自西向东递减

13.读图,完成问题。

我国珠峰测量团来到丁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成群的藏绵羊在奔跑

C.河流密布,水运发达D.火车在青藏铁路上奔驰

14.如图示意我国青藏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B.光热充足C.高寒D.冬冷夏热

15.如图示意我国青藏地区,读图完成问题.

当地特有美食有(  )

①牦牛干

②粽子

③青稞酒

④海蛎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巨野的小李计划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以下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

A.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田里,广泛种植着长绒棉和甜菜

B.青藏高原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C.青藏高原紫外线强烈,容易晒伤皮肤,带遮阳伞、防晒霜

D.氧气稀薄,容易缺氧,带氧气包等

17.《舌尖上的中国》呈现了我国天南海北的美食文化和形形色色的生产生活,展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  )

A.青藏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

18.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青藏地区的(  )

A.藏山羊B.牦牛C.藏绵羊D.雪豹

19.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C.气温较高,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20.如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关于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种植业

B.西北地区地表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青藏地区在第一阶梯上,地势高耸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

,人口仅占1%,“高”、“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青稞、小麦、豌豆等的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高原上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图1是青藏地区图,图2是川藏南路(318国道)海拔图。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山脉,②______盆地,③______公路,④______江.

(2)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请你说出气候方面的原因。

(3)请列举青藏高原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的人文因素(至少两条)。

(4)每年夏秋季节,沿川藏南路从成都到拉萨是骑行爱好者通常选择的路线,请据图说出骑行者沿途需要克服的不利气候条件。

22.阅读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位于本区被称为世界第一高峰的是______。

(2)图中,A是______(山脉),其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

(3)下列属于该地区典型的人类活动是______。

A.赛龙舟B.献哈达C.凿冰雕D.唱山歌

(4)我国在这里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______。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防止水源污染B.禁止乱捕乱猎C.增加木材蓄积量D.保护生态环境

(6)图中所示区域的洁净能源有______和______。

(7)本区域的种植业属于______农业,粮食作物有______。

23.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

(2)图中河流A是雅鲁藏布江,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水源充足。

主要农作物有______、小麦、豌豆、油菜等。

(3)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族,图甲为该民族传统服饰,早晚时可以将双手藏于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系在腰间。

这样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气温具有______特点。

(4)该地区自然、人口分布情况为______。

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气候宜人,人口较多

B.地表崎岖,山高谷深,森林广布,人口稀疏

C.海拔高,日照强,气候温和湿润,人口稠密

D.高寒缺氧,雪山连绵,风景秀丽,地广人稀

(5)位于本区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为了保护湿地,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等。

(写出两条即可)

24.读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

(1)A山脉是______山脉。

(2)B城市是______。

(3)本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

(4)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C河河谷地带)。

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______。

(5)下列地理事象描述中,与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______。

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B.藏民欢歌,青棵片片

C.雪域牧场,毡房点点

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

(6)图中D所在的阴影区域是______自然保护区。

(7)D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这个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

但近年来,这里局部地区出现流沙、草原退化的现象,危及“中华水塔”的安全。

请依据材料,简述造成该地区出现流沙、草原退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D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判读地形剖面图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该图是沿32°N做的我国的地形剖面图,经过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体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这种地势的分布使得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故C对,ABD排除。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使得河流水流急,产生巨大的水能,故B对;含沙量的大小与流量、流速、植被覆盖率等多个因素相关,水量大小与补给方式、汇水面积大小等相关,结冰期长短与温度相关,ACD排除。

选B。

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到青藏高原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模式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该地的地理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渐进—阶梯”模式是逐渐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并不能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当地的交通条件并不用逐渐适应,故ABC排除,选D。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鄱阳湖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鄱阳湖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鄱阳湖位于江西,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被称为“鱼米之乡”,故选D。

5.【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战士们换上新型边防巡逻服主要是为了防寒保暖,B对,ACD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地图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中国铁路分布图反映的是我国铁路分布的地图,中国地形图反映的是我国地形分布的地图,中国政区图反映的是我国行政区域分布的地图,中国气候分布图反映的是我国气候分布的地图,所以查找西藏的位置,查阅我国政区图最合适,C对,ABD错。

​​​​​​​故选C。

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不是最大的高原,位于亚洲,被称为“世界屋脊”,C对,ABD错。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所以青藏高原气温较低。

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其气温较低的原因,青藏高原不是季风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解答】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解:

青藏铁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主要经过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其沿途景观是冰川广布,白雪皑皑,故C正确。

黄土深厚,植被少,许多地方沟壑纵横指的是黄土高原地区;地面平坦,草原广阔指的是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指的是云贵高原。

故选:

C。

图中青藏铁路的起止点城市是西宁和拉萨,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有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景观,结合经过的地形区来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C

【解析】解: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故选:

C。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

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2.【答案】A

【解析】解:

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东南部是森林,中部变为草地,西北以荒漠为主。

根据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可推断该地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故选:

A。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

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降水分配不均。

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植被和降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读图,提取有用信息。

13.【答案】C

【解析】解:

选项ABD都是青藏地区的景观特点。

河流密布、水运发达是南方地区的特点。

故选:

C。

读图可得,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读图解答即可。

14.【答案】C

【解析】解:

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故选:

C。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

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考查了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是中考的热点。

15.【答案】A

【解析】解:

青藏地区的主要牲畜是牦牛,特有粮食作物是青稞,特有美食有牦牛干、青稞酒、糌粑等。

故选:

A。

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还有蒙古族、珞巴族、门巴族等。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

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信奉佛教。

主食为青稞面做的糌粑,居住在帐篷里,出行的交通工具以牦牛为主,最重要的节日为雪顿节。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特色美食,结合当地物产分析解答即可。

16.【答案】A

【解析】解:

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田里,广泛种植着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青藏高原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青藏高原紫外线强烈,容易晒伤皮肤,带遮阳伞、防晒霜;

氧气稀薄,容易缺氧,带氧气包等。

故选:

A。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棵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自然环境等地理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A

【解析】解:

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青藏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的粮食作物有青稞、豌豆和小麦,糌粑是主要用青稞面做成的。

故选:

A。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其主食是糌粑。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主食,牢记即可。

18.【答案】B

【解析】解:

牦牛在青藏地区素有“高原之舟”的称号。

故选:

B。

牢记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

本区的牧业也为高寒牧业,主要牲畜为耐寒的牦牛、藏绵羊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青藏地区的畜牧产品,牢记青藏地区的农牧产品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熟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19.【答案】C

【解析】解: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青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其牧草矮小,畜牧能力较低,并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

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D

【解析】解:

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故A错误。

西北地区植被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故B错误。

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故C错误。

青藏地区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地势高耸,故D正确。

故选:

D。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自然环境特点是干旱;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位置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1.【答案】

(1)祁连 柴达木 新藏 雅鲁藏布 

(2)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3)献哈达、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吃糌粑,参观布达拉宫等。

(4)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旅游资源,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1)图中①祁连山脉,②柴达木盆地,③新藏公路,④雅鲁藏布江。

(2)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3)藏族人民非常好客,对远方的来客要送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意。

然后,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

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即用青稞、豌豆炒熟磨制成的炒面。

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筑,楼群鳞次栉比,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和灵塔。

相传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和拉萨市的象征,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4)青藏地区海拔高,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是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骑行者沿途要注意缺氧引起的高原反应,紫外线灼伤皮肤,及保暖御寒等。

22.【答案】高寒 珠穆朗玛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B B D 太阳能 地热能 河谷 青稞、小麦

【解析】解:

(1)图中所示区域是青藏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位于本区被称为世界第一高峰的是珠穆朗玛峰,有“地球之巅”之称。

(2)图中A是昆仑山,其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3)青藏地区主要民族是藏族,其典型的风土人情是献哈达。

(4)我国在这里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②澜沧江、③长江、④黄河。

(5)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6)青藏地区的洁净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

(7)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属于河谷农业,粮食作物有青稞、小麦,主要的农业区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故答案为:

(1)高寒;珠穆朗玛峰;

(2)昆仑山;塔里木盆地;(3)B;(4)B;(5)D;(6)太阳能;地热能;(7)河谷;青稞、小麦。

(1)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2)图中A是昆仑山,其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3)藏族典型的风土人情是献哈达。

(4)“三江”指的是澜沧江、长江、黄河。

(5)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6)青藏地区的洁净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

(7)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属于河谷农业,粮食作物有青稞、小麦。

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要熟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能源名称、能源特点及地形区分布等,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高寒 海拔较低,气温偏高 青稞 藏 昼夜温差大 D 停止开荒 退耕还林还湿地

【解析】解: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

(2)图中河流A是雅鲁藏布江,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海拔较低,气温偏高、水源充足,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3)青藏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图甲为该民族传统服饰即藏袍,该地居民早晚时可以将双手藏于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系在腰间。

这样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气温具有昼夜温差大或者气温日较差大特点。

(4)高寒缺氧、雪山连绵、风景秀丽、地广人稀是青藏地区的特点。

(5)位于青藏地区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为了保护湿地,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

停止开荒、退耕还林还湿地等。

故答案为:

(1)高寒;

(2)海拔较低,气温偏高;青稞;(3)藏;昼夜温差大;(4)D;(5)停止开荒;退耕还林还湿地。

(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

(2)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气温偏高、水源充足,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3)青藏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当地气温具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4)高寒缺氧、雪山连绵、风景秀丽、地广人稀是青藏地区的特点。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的措施有:

停止开荒、退耕还林还湿地等。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农业区分布特点、气候特点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喜马拉雅 拉萨 高寒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风速较小 D 三江源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

【解析】解:

(1)

(2)读图可得,A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B城市是拉萨。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该地区海拔高,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C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

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风速较小。

(5)图中铁路沿线是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上,雪峰连绵,冰川广布、藏民欢歌,青棵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