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209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docx

综合能力资料+完整版AAAAA

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宗法礼制——“三纲五常”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

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出自《论语·为政》。

“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出自元·武汉臣《老生儿》。

古代“六艺”指是“礼、乐、射、御、书、数”,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

孟(伯)、仲、叔、季,指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古人年龄称谓小集的简洁记忆:

古代年龄襁褓:

不满周岁;孩提:

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

女孩七岁;始龀(龆年):

男孩八岁。

总角:

幼年泛称;垂髻之年:

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

十岁以下。

幼学:

十岁。

(《礼记•曲礼上》:

“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

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岁。

志学:

十五岁。

(《论语》: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舞象之年——男十五岁至二十岁

及笄:

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多用于女子。

弱冠:

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

“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

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

三十岁。

不惑:

四十岁。

天命(知非之年、半百之年:

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

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

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

八十、九十岁。

(《礼记•曲礼》:

“八十九十曰耄。

《论语》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训: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期颐:

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

“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元人陈浩解释说:

“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

男女统称:

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某方去世称:

丧偶。

老师称:

恩师、夫子。

学生称:

门生、受业

干支及属相: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地支:

子、丑、寅、卯、辰(chén)、巳、午;十二生肖用于记年,天干地支计时。

干支及属相

天干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称

地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名称

生肖

名称

计算方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

名称

计算编号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

名称

计算编号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生肖

名称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

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一夜分五段:

 

夜间时辰

五夜

五更

五鼓

现代时间

12时

黄昏

甲夜

一更

一鼓

19—21

戌时

人定

乙夜

二更

二鼓

21—23

亥时

夜半

丙夜

三更

三鼓

23—1

子时

鸡鸣

丁夜

四更

四鼓

1—3

丑时

平日

戊夜

五更

五鼓

3—5

寅时

十二时辰

时刻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计算编号

23点-1点

1点-3点

3点-5点

5点-7点

7点-9点

9点-11点

11点-13点

13点-15点

15点-17点

17点-19点

19点-21点

21点-23点

 

节气:

春季

日期

夏季

日 期

秋季

日 期

冬季

日 期

立春

2月3-5日

立夏

5月5-7日

立秋

8月7-9日

立冬

11月7-8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满

5月20-22日

处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惊蛰

3月5-7日

芒种

6月5-7日

白露

9月7-9日

大雪

12月6-8日

春分

3月20-22日

夏至

6月21-22日

秋分

9月22-24日

冬至

12月21-23日

清明

4月4-6日

小暑

7月6-8日

寒露

10月8-9日

小寒

1月5-7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五行及相生相克关系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位置的尊卑:

左尊右卑,唯有元朝时左卑右尊

座位的尊卑:

北(次尊)

西(最尊)

东(最卑)

南(次卑)

 

地理: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

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扩展:

中国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关”指嘉峪关;“山”指崤山。

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三山是指:

黄山,古称“三天子都”,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

庐山,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峨眉山,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佛教天堂”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是观光游览,科学考察的胜地。

五岳是指:

东岳的泰山,通天拔地之势被列为“五岳之首”,被誉为“五岳独尊”。

泰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和精神文化之山,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山”指泰山。

南岳的衡山,南岳衡山在五岳中是最美的,在五岳中处在最南边,所以一年四季景色都非常秀丽,因此人们常说“南岳独秀”。

西岳的华山,华山有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

北岳的恒山

中岳的嵩山

七大古都:

西安、安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洛阳,其中安阳为七大古都之首。

西安(西周、秦、西汉、新莽、更始、东汉、西晋、汉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中华民国)、洛阳(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晋、后梁、后唐等十三个王朝)、北京(春秋战国燕、金、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战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杭州(吴越、南宋)、安阳(商、曹魏、前燕、后赵、冉魏、东魏、北齐)。

其中西安、南京、北京、安阳、开封、洛阳六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科举: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或者“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乡试(大比)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地蚝的。

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

贡士才有参考资格。

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八股文:

又叫八比文、制文、时文。

是乡试会试必做的一种文体。

文章四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典籍: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部是核心。

六经是指《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传统节日:

主要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节(二月初二)、清明节、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情人节(七月初七)、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腊八节(十二月初八)、小年(十二月三十)。

春节,俗称“过大年”古称:

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四大名绣:

湘绣、蜀绣、粤绣、苏绣,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指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谈的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分别是古希腊、印度、中国。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3、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

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

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气候复杂多样)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东密西疏

●三大棉区: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

(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4)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

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海陆位置: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②亚洲的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陆地表面最低点:

死海;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的内陆国:

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最长的运河:

京杭运河

    日本:

  1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四大工业区:

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

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

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五大湖(五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烈风。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

.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二、中国文学基础知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首;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2、《楚辞》屈原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开创“楚辞”诗歌样式,代表作品《离骚》,它是我国诗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楚辞的代表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婵娟。

3、《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著作,合称“风骚”。

4、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国记)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西汉后期)刘向的《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7、通史是指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

8、断代史是指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

9、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种体例。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张鉴《西夏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10、扩展: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三国志》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史书。

人与

自然

“子不语怪力乱神”

道生一…

天行有常,堪天、有为(征服自然)

无为(顺道)

道德

仁者爱人(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恭、宽、信、敏、惠。

”“仁者爱人。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教无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爱无等差(兼爱)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霸道(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人事

礼乐为先,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为仁”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个人主义。

天地有大道,物化为世界(齐物)

反对守株待兔

政治

为政以德,敢为天下先。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贵君轻

无为而无不为,不敢为天下先。

(结绳记事,刀耕火种)

势、权、术

11、诸子百家文化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养浩然之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辨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国家;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

兵家

孙膑

战国

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著作

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礼德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举贤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庄子》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兵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