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36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Word文档格式.docx

8.【2017山东聊城】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N2

O2

碳粉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氯化钠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KC1溶液

K2SO4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9.【2017山东德州】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分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10.【2017江苏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CaCO3粉末(CaCl2粉末)——水B.CaO粉水,末[Ca(OH)2粉末]——水

C.KC1溶液(KOH)——稀硝酸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11.【2017江苏苏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H2SO4

H2

H2O

CO

CO2

Ca(OH)2

CaCl2

CaCO3

NaOH

NaCl

NaNO3

12.【2017江苏连云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休

13.【2017湖南邵阳】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4

加入适量铁粉

除去CO2中的CO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CaCO3,过滤

除去铝粉中的铜粉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14.【2017江苏连云港】右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

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二、非选择题

15.【2017浙江嘉兴】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2)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

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

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

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例试剂中的_______。

(选填编号)

A.3%的盐酸B.5%的醋酸C.5%的盐酸

(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

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科掌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16.【2017浙江湖州】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

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

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________不同。

实验

次数

条件

实验现象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盐酸

常温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

无明显现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NaCl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______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______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17.【2017浙江杭州】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

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

18.【2017四川内江】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

(1)鉴別氢氧化纳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不可选择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钡溶液B.硝酸钠溶液C.稀硫酸

(2)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四川内江】从干冰、铝、烧碱、硫酸、纯碱、生石灰等物质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可用作致冷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7四川达州】

(8分)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

②NaCl和CaCl2;

③NaCl、CaCl2和Na2CO3;

④NaCl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猜想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有气泡产生

21.【2017四川成都】

(10分)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

(1)盐酸溶液中阳离子符号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写一种)。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现象是。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HCl7.3g的稀盐酸可中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22.【2017山东临沂】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右图。

(1)现象:

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_____(填“浓”或“稀“)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

(2)结论:

同种酸由于__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23.【2017山东泰安】

(6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

倒转饮料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右图连接实验装置。

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人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人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

资料:

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

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lg/mL。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題:

(1)上述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D的目的是_______;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____;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_______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24.【2017山东临沂】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又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1)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食醋,浸泡一段时间,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性的酷酸钙而被除掉,化学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

(2)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3)食醋不仅在厨房中大显身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食醋可以杀灭细菌,对预防感口有很大作用。

(4)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

因为乙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从而达到解洒的目的。

(5)醋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家用铝盆等金属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以免被腐蚀。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乙酸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b)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任答一条)。

(c)食醋能用来解酒的原因是________。

(d)用食醋除水垢,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e)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更好补铁的原因是________。

25.【2017山东泰安】

(7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的加热,发现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经査资料了解到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该兴趣小组对产生的氯化氢(HC1)气体是否显酸性进行了相关探究。

【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

Ⅲ中小花变红色。

【査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査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人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6.【2017山东德州】

(3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

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7.【2017湖南长沙】现有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用A、B、C、D、E、F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分析后回答: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7江西】

(9分)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

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_;

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

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

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

猜想3.H2O和CO2;

猜想4.CO和H2。

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_。

29.【2017广州】

(6分)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

(双项选择)

A.Ca(OH)2B.HClC.BaCl2D.(NH4)2SO4

30.【2017安徽】

(7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A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与C反应:

__________,D转化为E: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

31.【2017广州】

(8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

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

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

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

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鱼池供氧剂B.消毒剂C.干燥剂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

判断样品中有硅酸镁。

(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

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03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

1: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步骤2: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振荡后静置。

步骤3:

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

,说明样品中有MgSO4。

,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32.【2017江苏南京】

(11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查阅资料:

pH

7.5~9

10~11.9

12~14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____色变为____色。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的意义为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______(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专题17常见的酸和碱标准答案与解析

【答案】C

2.【2017四川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A、“干冰升华”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

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C、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正确;

D、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原子的种类不变,错误。

故选C。

【解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鉴别,使用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碳酸钙的沉淀。

学&

科网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

B选项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

C选项碳酸钾和氢氧化钙产生沉淀;

D选项中硝酸钾、氯化钠和氢氧化钡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选择D

6.【2017山东枣庄】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靑素。

【解析】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说明加入了食醋而显酸性,故选C。

【解析】稀硫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澄清石灰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能将三种物质鉴别开,选D

8.【2017山东聊城】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