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247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文档格式.docx

路过的行人高×

〔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

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

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加强平安生产教育,进展平安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平安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穿插的现象发生。

【案例3】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

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

碎片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

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那么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外外表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外表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

被检回的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

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剩余有氢气。

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

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严重,且污物多,末认真识别,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未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车间、工厂领导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程中,贯彻执行不认真,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要求不严,充装前后的检查出现纰漏,检查不够,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1〕责令工厂立即停顿氧气瓶的充装和检验业务,待劳动部门重新进展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上述业务工作。

〔2〕今后在气瓶充装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

气瓶平安监察规程?

和?

永久气体充装规定?

及工厂车间有关操作规程、平安规定。

〔3〕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

关于气瓶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平安管理规定?

〔4〕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充装前、后的检查制度,在空瓶验收工作中,对超期气瓶、漆色严重脱落,识别不清的气瓶,严禁充装,对充装后有异常或发现漆色不对等情况时要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领导妥善处理。

〔5〕在气瓶出厂前应由专人负责试压工作,严禁装卸人员进展试压。

〔6〕工厂主管平安的领导要定期对氧气充装车间进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处理的记录。

【案例4】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市的一家集体氧气厂在不到两年的时候里就连续发生两起燃爆事故,事故均为脱脂问题没有解决。

①1999年3月初的一个早晨,正当一名女质检工对一个已经充满氧气的气瓶进展充装压力检测时,氧气压力表突然炸开,同时窜出一股带黑烟的火苗,将女质检工的手、胳膊、脸烧成轻伤。

氧压力表表盖被炸碎,刻度盘炸飞,氧气压力表弹簧管从中部炸开。

②2000年5月的某天,上午八点半左右充装氧气的一组气瓶充装到8MPa时,靠东边第一个气瓶卡具高压软管突然炸开并窜出一个火球,几秒钟之后熄灭,随后就是一屋子黑烟。

当班工长一边快速关闭送氧大阀,停了氧压机等设备;

一边指挥班组人员撤离。

充填室的浓浓黑烟十几分钟之后才散去,无人员受伤。

2〕原因分析

事故均由同一块氧压力表所引起,按规定氧压力表是应该“禁油〞的,但当时鉴定机构在鉴定这块压力表时无视了“禁油〞问题,只是按一般压力表用油脂作介质进展鉴定,这是氧压力表弹簧管存在油脂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时又未进展脱脂处理,导致氧压力表弹簧管的油脂与高压氧气接触,发生氧气压力表的燃爆事故。

3〕防措施

①与氧相关的设备仪表必须是“禁油〞的;

②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展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

③气站充装车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平安管理制度;

④加强职工的平安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5】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

1996年9月23日10:

40分左右,市汉钢氧气厂一充装台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当时正在充装的30瓶氧气压力已达13.5MPa,于是一操作工到高压总阀处操作高压阀,另一操作工进充装车间去关氧气瓶阀,此时高压阀处及东组充装台的压力为13.8MPa,氧压机三级出口压力为14.0MPa。

正当班长关完一个瓶阀时,靠其右手第三个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气浪将充装车间的两人掀倒在地。

随后氧压机紧急停车并翻开放空阀放空。

事故造成两人轻伤,门窗玻璃震碎。

后来经事故分析,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钢瓶壁腐蚀严重,导致钢瓶壁厚不均匀减薄,使钢瓶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气瓶的充装压力而引起爆炸。

①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展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

②气站充装车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平安管理制度;

③加强职工的平安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6】高压氧气遇油着火事故

某公司操作工在翻开氧气集合系统的针阀时,突然着火。

这次事故是由13.8MPa压力的氧气点燃了针阀阀杆和填料上的润滑油引起的,烧坏了针阀。

该操作工穿的80%聚酯和20%棉的衬衣被烧着,烧伤了手和胸部。

①氧气系统周围未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未设置警示标志。

②没有掌握保证平安制作、安装和操作的有关标准、程序和其他资料。

①进展平安教育,使所有操作工都知道氧气装置中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

②制定详细的说明氧气操作工如何选择、使用、清洗和维修所有设备的现场平安手册指南。

③应穿戴全棉工作服。

【案例7】氩气窒息事故

1999年11月8日上午8:

50,钢铁公司制氧二车间供气氩气充填站与制氧主控室联系送氩气,准备充填氩气作业。

经管道置换和预压后,开场装瓶工作。

此时因敷设在进收发室采暖管沟的氩气管道突发性泄漏未被发现。

9:

30,厂氧气调度长去氩气收发室,检查氩气台账,此时室已充满大量惰性(无味)氩气,当两人翻开门时,将局部空气随两人同时带入,故两人进入室瞬时未发现异常。

但当比重大于空气的高纯度氩气不断由地下涌出,自下而上超过人体高度时造成两人供氧缺乏,发生窒息。

53被他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

高压氩气管道与室生活用采暖管道同一地沟敷设,去氩充填站的DN38×

4mm无缝钢管设计压力15MPa,此前曾连续工作五年均未发现异常,且氩气收发室每天有人工作也未发现异常。

因此推断为当日充气时地管瞬间穿透。

当管道进入工作状态时,气体流速猛增,流经管壁较薄的受伤点处,在高压、高流速的气体不断冲刷下该管道发生穿爆,使气体外泄。

该高压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氩气会很快充满地沟,并通过地沟窜入室,在地面聚集沿地面逐渐升高至充满室,形成置换。

①制订入罐作业许可制度,并严格执行。

②入氩气罐作业前,必须经氧气检测设备检测合格;

存在氩气窒息危险的场所应配备氧气检测报警仪。

③制定应急预案。

现场配备必需的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急救药箱等应急器材。

【案例8】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0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展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完毕,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场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m。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气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1〕直接原因:

该起事故由于氧气瓶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

〔2〕间接原因:

①平安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

根据气站有关气瓶充装管理制度规定,该充装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非充装人员不允许进入气瓶充装站,而该站却允许充装客户进入气瓶充装场所,根据事故现场清理分析,右侧3只气瓶尚有气体,可能符合死者参与了气瓶关阀操作,气站没有人发现,说明该站平安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

②气站没有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平安检查的规定。

按照国家气瓶充装有关规定,气瓶在充装前应进展外观检查,充装过程中还应不断对瓶体温进展逐个检查,目的符合防止气瓶混有其他可燃性物质,防止气瓶温度在充装中升高,这也符合气瓶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

〔1〕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展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符合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

〔2〕气站充装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平安管理制度;

〔3〕加强职工的平安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9】XX市凯尉气体“9.29〞氧气瓶爆炸事故

2017年9月29日下午,驾驶员兼卸瓶员郭海华、押运员兼卸瓶员郭新建驾驶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在凯尉气体公司装载60瓶氧气送往通达悦来建筑公司在赛维多晶硅公司的拆迁工地。

到达赛维多晶硅公司南大门后,由通达悦来建筑公司气瓶管理员王磊骑着电动车领路,约15时30分,到达复原车间东大门卸瓶。

王磊把电动车停稳后绕到驾驶室驾驶员位置时听到一声爆炸声,气瓶发生爆炸。

爆炸造成郭海华、郭新建当场死亡,王磊受轻伤,小货车后门、侧门损坏严重,距离小货车10米远的复原车间东面墙上玻璃被震碎。

〔1〕直接原因

凯尉气体公司向一只瓶沾有油脂的气瓶充装了氧气,郭海华和郭新建采取滚、滑方式卸瓶且未采取加垫橡胶垫等防撞击措施,气瓶产生撞击,发生爆炸。

这是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2〕间接原因

①气瓶运输车辆未取得危险品道路运输证,郭海华、郭新建未取得危险品运输驾驶、押运、装卸管理从业;

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无相关记录等见证材料;

气瓶出站前,未按规定配戴防震圈、瓶帽;

气瓶运输时,未按规定采取固定措施。

②平安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平安意识和业务知识。

气瓶检查人员林融善未按规定对气瓶进展充装前后检查并作出记录;

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兼气瓶充装员林建文未催促落实气瓶充装前检查工作。

〔1〕强化法制意识,杜绝无证车辆运输、无证人员作业行为。

〔2〕切实落实各项平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各项记录。

〔3〕加强对员工的平安培训教育,加强日常的平安监视管理,及时纠正员工的违章作业行为。

〔4〕强化气瓶充装平安管理,严格按照平安技术规的要求进展气瓶充装前检查、充装、充装后复验等操作,严禁充装不合格气瓶。

〔5〕完善气瓶运输、装卸平安措施,气瓶出站前应按规定配戴好防震圈、瓶帽,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装卸瓶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撞气瓶。

【案例10】溶解乙炔气瓶爆炸事故

 2015年2月5日17时50分,市南郊区拓展气体XX公司司机双来,押运员兼装卸工学盛在本厂区院充装车间外站台往拉运车辆上装乙炔气瓶时,学盛将滚动的气瓶撞击在汽车的后尾梁上,气瓶爆炸致使气瓶从车间外雨棚顶飞出落到车间后的渣池,气瓶底座落到装运台西20米的墙根处,拉运车辆的后尾梁严重变形,就在气瓶飞出的一瞬间撞击在学盛的头部。

事故发生后主要负责人雪冬立即拨打了120急救,18时10分急救车赶来,当场抢救无效学盛死亡。

押运员兼搬运工学盛在搬运气瓶的过程中,将气瓶撞击在汽车的后尾梁上,气瓶发生爆炸,气瓶上半局部从上飞出撞击在学盛的头部致学盛当场死亡。

①平安管理人员平安意识不强,现场监管缺位,对职工平安生产教育不到位,对职工违规作业行为失察,重生产,轻平安,平安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②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平安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职工平安生产教育不力,对企业平安生产管理不严格。

③现场工作人员平安意识淡薄,对存在的平安风险认识缺乏,违规作业。

④平旺乡时庄村对属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平安管理重视不够,平安生产责任制催促落实不力,平安监视管理催促不到位。

〔1〕狠抓根底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经常进展检查。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平安管理,严格执行?

和公司制定的?

岗位平安操作规程?

杜绝违章作业发生。

〔2〕加强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平安意识和业务技能,结实树立?

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思想,把各项防措施落到实处。

〔3〕各企业单位要认真汲取这次事故教训,对员工进展事故案例教育,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