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50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docx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doc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汇编

高一地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中四个班的地理课。

本学期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

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

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

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

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

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

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

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

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

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与展望

反思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环境问题>>时,借助PPT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

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技术搭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反思三:

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诚然,将每一环节做到缜密,完美,还需进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气。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触动。

因为在试题以考察非常基础的识记性知识点的情况下,所教四个普通班竟然以15份的巨大差距落后于重点班。

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

而对于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试卷分析

难度:

限于出卷经验不足,所以不敢出难题、“怪题”、巧题。

我从百余页试题库中,精减出这一套试题,甚至可以说我在出题时都有徇私——哪些题目我觉得自己的学生作不出来的我就坚决不选!

这样编订出来的试题,可以说再也没有办法简单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受到批评的!

全套试卷真正有难度的只有一个题目,而且是作为一个单选题出现的。

所以总体而言,本套试题识记性较强,理解性题量不足,即难度偏低!

只是考察覆盖面:

部分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东西,其实仍然没有纳入试题,包括春秋分日的考查;而有些部分则略显繁冗。

总体上说,覆盖面较广,比例页比较协调合理。

二、学情简略概括

所教3、4、5、6四个普通班,基本由我从开学带上来。

其中3班曾经由李光荣老师带过2个星期,一个月后才正式更换。

而1、2两个重点班,均经历过三个老师的变换,现由王明友老师任教。

总体而言,6个班如校基础相差不大,重点班稍好。

但是学习态度差异相当大,1、2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融洽和谐。

而四个普通班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

甚至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非常不在意。

三、考试成绩分析(等待更新…….)

四、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

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

学生所用练习册《第二教材》偏难,不适合普通班学生使用。

而教师很少从课外资料上面提炼出好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实践的机会比较小。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识记较差。

不少试题是以教材上文字为蓝本编写,但得分情况不理想。

很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多次强调过,仍然不知所以然。

还有很多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错误,比如讲黄道面记忆成黄赤面。

反映至少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认真阅读记忆过教材,二是基础知识点应用太少,概念不明晰。

3、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明显的只求一知半解的情况。

表现为学习中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不喜欢问问题;还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求表面印象,不求用心理解!

普通班的许多同学上课是用推的,在老师的催促下才会动动手,但是仍然不动脑。

4、学习习惯很差。

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课前现在有半数的同学能准备好教材、练习册等学习用品,但是课前预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很深刻的问题。

也表现为不问问题、不认真思考问题、不注重用图等大的方面。

而小的方面则多不胜数。

5、作习题不注重作图用图。

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致力于他们作图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全课时变成了一届美术课,但是学生依然没有形成很好的作图习惯。

考后课堂上面随即调查了下,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间没有用过!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至少有5-10分可用该图顺利解答的试题丢分!

可以设想,若注意了用图,普通班的平均分至少可以提高5分!

第二篇: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触动。

因为在试题以考察非常基础的识记性知识点的情况下,所教四个普通班竟然以15份的巨大差距落后于重点班。

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

而对于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

试卷分析

难度:

限于出卷经验不足,所以不敢出难题、“怪题”、巧题。

我从百余页试题库中,精减出这一套试题,甚至可以说我在出题时都有徇私——哪些题目我觉得自己的学生作不出来的我就坚决不选!

这样编订出来的试题,可以说再也没有办法简单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受到批评的!

全套试卷真正有难度的只有一个题目,而且是作为一个单选题出现的。

所以总体而言,本套试题识记性较强,理解性题量不足,即难度偏低!

只是考察覆盖面:

部分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东西,其实仍然没有纳入试题,包括春秋分日的考查;而有些部分则略显繁冗。

总体上说,覆盖面较广,比例页比较协调合理。

二、

学情简略概括总体而言,6个班如校基础相差不大,重点班稍好。

但是学习态度差异相当大,1、2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融洽和谐。

而四个普通班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

甚至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非常不在意。

三、

考试成绩分析(等待更新…….)

四、

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

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

学生所用练习册《第二教材》偏难,不适合普通班学生使用。

而教师很少从课外资料上面提炼出好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实践的机会比较小。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识记较差。

不少试题是以教材上文字为蓝本编写,但得分情况不理想。

很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多次强调过,仍然不知所以然。

还有很多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错误,比如讲黄道面记忆成黄赤面。

反映至少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认真阅读记忆过教材,二是基础知识点应用太少,概念不明晰。

3、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明显的只求一知半解的情况。

表现为学习中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不喜欢问问题;还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求表面印象,不求用心理解!

普通班的许多同学上课是用推的,在老师的催促下才会动动手,但是仍然不动脑。

4、学习习惯很差。

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课前现在有半数的同学能准备好教材、练习册等学习用品,但是课前预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很深刻的问题。

也表现为不问问题、不认真思考问题、不注重用图等大的方面。

而小的方面则多不胜数。

5、作习题不注重作图用图。

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致力于他们作图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全课时变成了一届美术课,但是学生依然没有形成很好的作图习惯。

考后课堂上面随即调查了下,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间没有用过!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至少有5-10分可用该图顺利解答的试题丢分!

可以设想,若注意了用图,普通班的平均分至少可以提高5分!

第三篇: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我所带的班成绩相对其他班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从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此次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考试试卷分析

难度:

此次考试是与番禺中学联考,试卷也是由番禺中学出题。

经过我们课组的讨论分析,从这张试卷的总体来看,题目覆盖量不足,有的考点考的比较多,如自转、公转的速度;有些没有涉及,整张试卷难度偏大,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10个班,2个重点班,8个平行班,平行班和重点班进校基础差距不是太大,但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却相差比较大。

重点班学习态度好,课前认真预习和完成导学案,上课认真积极主动;我所教的1、2、5三个平行班学习态度相对较差,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比较欠缺,完成作业的质量较低,主动问问题的学生也比较少。

三、考试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我们全级的平均分和番中相差不大,全体均分差1.8分,正取生平均几乎和番中一样,从总体上看,考试情况是很不错的。

但是我所教的几个班成绩在整个年级中排名相对靠后,跟普通班相比差距不大,但跟重点班相比差距很大。

四、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

2、上课时我容易在次要问题上纠缠,把握不住重点,导致有些时候备课的内容讲不完,进度比较慢。

3、由于进度相对其他老师较慢,以致有的课后练习和作业来不及评讲,没有针对学生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进行专门讲解,使得有些学生老在一个问题上出错。

4、由于教学经验欠缺,有些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关键点讲解不到位。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识记较差。

不少试题是以教材上文字为蓝本编写,但得分情况不理想。

很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多次强调过,仍然不知所以然。

还有很多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错误,比如讲春分日记忆成春至日。

反映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认真阅读记忆过教材,二是基础知识点应用太少,概念不明晰。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明显的只求一知半解的情况。

表现为学习中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不喜欢问问题;还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求表面印象,不求用心理解。

普通班的许多同学上课是用推的,在老师的催促下才会动动手,但是仍然不动脑。

3、学习习惯很差。

经过了半个学期,现在课前有半数的同学能准备好教材、导学案等学习用品,但是课前预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很深刻的问题。

这些表现主要有不问问题、不认真思考问题、不注重用图等大的方面。

而小的方面则多不胜数。

第四篇: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学习从分享开始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触动。

因为在试题以考察非常基础的识记性知识点的情况下,所教四个普通班竟然以15份的巨大差距落后于重点班。

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

而对于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试卷分析

难度:

限于出卷经验不足,所以不敢出难题、“怪题”、巧题。

我从百余页试题库中,精减出这一套试题,甚至可以说我在出题时都有徇私——哪些题目我觉得自己的学生作不出来的我就坚决不选!

这样编订出来的试题,可以说再也没有办法简单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受到批评的!

全套试卷真正有难度的只有一个题目,而且是作为一个单选题出现的。

所以总体而言,本套试题识记性较强,理解性题量不足,即难度偏低!

只是考察覆盖面:

部分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东西,其实仍然没有纳入试题,包括春秋分日的考查;而有些部分则略显繁冗。

总体上说,覆盖面较广,比例页比较协调合理。

二、学情简略概括

所教3、4、5、6四个普通班,基本由我从开学带上来。

其中3班曾经由李光荣老师带过2个星期,一个月后才正式更换。

而1、2两个重点班,均经历过三个老师的变换,现由王明友老师任教。

总体而言,6个班如校基础相差不大,重点班稍好。

但是学习态度差异相当大,1、2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融洽和谐。

而四个普通班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

甚至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非常不在意。

三、考试成绩分析

四、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

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

学生所用练习册《第二教材》偏难,不适合普通班学生使用。

而教师很少从课外资料上面提炼出好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实践的机会比较小。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学习从分享开始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识记较差。

不少试题是以教材上文字为蓝本编写,但得分情况不理想。

很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多次强调过,仍然不知所以然。

还有很多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错误,比如讲黄道面记忆成黄赤面。

反映至少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认真阅读记忆过教材,二是基础知识点应用太少,概念不明晰。

3、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明显的只求一知半解的情况。

表现为学习中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不喜欢问问题;还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求表面印象,不求用心理解!

普通班的许多同学上课是用推的,在老师的催促下才会动动手,但是仍然不动脑。

4、学习习惯很差。

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课前现在有半数的同学能准备好教材、练习册等学习用品,但是课前预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很深刻的问题。

也表现为不问问题、不认真思考问题、不注重用图等大的方面。

而小的方面则多不胜数。

5、作习题不注重作图用图。

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致力于他们作图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全课时变成了一届美术课,但是学生依然没有形成很好的作图习惯。

考后课堂上面随即调查了下,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间没有用过!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至少有5-10分可用该图顺利解答的试题丢分!

可以设想,若注意了用图,普通班的平均分至少可以提高5分!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第五篇: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

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

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

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来源好..)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

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XX-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

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

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

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