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269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简案共13篇Word格式.docx

有一天在农场里,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

“我打赌,我会骑车!

”现在,(出示画面第一页)自己提出要“打赌”,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疯狂,下定决心的)师:

瞧,“他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但是很好玩。

2.一只快乐、坚持的鸭子

接下来,鸭子就在农场里快乐地骑了起来!

母牛:

鸭子骑过母牛身边,冲母牛招了招手。

(师做动作:

“招了招手”)“你好,母牛!

”鸭子说。

(鸭子说话真有礼貌!

)“哞——”母牛应了一声。

母牛心里想什么?

“一只鸭子在骑车?

这可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事!

”师:

从哪里看出母牛觉得鸭子很愚蠢?

鸭子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动物们又会怎么看它呢?

评:

小朋友们都很了不起,想象很丰富,说得也很生动!

敢想敢说二年3班孩子,陈老师,要送给你们32个赞!

我们赶紧来看看,大卫夏农是怎么写的吧!

绵羊狗:

现在,鸭子的技术怎样了呢?

生当鸭子和狗打招呼:

“你好,狗!

”解释:

功夫

指导朗读:

哪一只小狗来夸夸鸭子?

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你对鸭子的赞美!

猫马师:

你觉得马会怎么想?

你从哪里看出来?

过渡:

被马瞧不起,嫌弃速度慢。

鸭子会放弃还是坚持?

母鸡这幅图,鸭子骑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羊猪老鼠

老鼠羡慕鸭子的什么?

温馨提醒:

不管技术怎样,骑车,还是以安全为主,小朋友可不能像这样骑车哦!

三、回顾

1.遇到了哪些动物?

2.骑车的技术怎样?

越骑越————

3.这真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四、结尾

1.动物们会想什么?

2.讲述结尾

3.点评:

什么样的鸭子?

动物?

农场?

下午?

绘本?

一节愉快的课

五、小练笔

1.鸭子可能还会有什么疯狂的主意?

会遇到谁?

会说什么呢?

2.分享3.推荐:

这节课,我们跟随美国作家大卫夏农笔下那只可爱勇敢执着自信的鸭子,学会了绘本阅读的方法,那就是仔细观察,敢想敢说。

如果你还想读读大卫夏农的著作,老师这里有推荐哦!

(推荐书)

第3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简案)

1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

争论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

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

2.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

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

谁来读读?

③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

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谁来试试?

④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

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③改换句式:

“还用飞那么远吗?

”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

青蛙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和交流上述问题。

③汇报交流。

(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

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④补充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组内读,再全班读。

3.小实验:

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

小结:

青蛙不就是这样吗?

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三.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

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2.学完课文,你想对小鸟、青蛙、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3.揭示寓意

四.课后游戏:

分角色朗读表演

第4篇:

《愿望》教学设计简案

小学五年级“阅读促写作”习作指导之

写写自己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从课外阅读文本《愿望》中得到启发,激发写作的欲望,乐于写出自己的愿望。

2、写出自己的愿望时,懂得说出自己内心看重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学重、难点:

写出自己内心看重的事物,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学校开展的同读一本书活动切入,简洁导读课外阅读文本《愿望》。

二、聊愿望,感知什么是愿望。

分享课外书《愿望》中的片段一,师生共聊主人公卤蛋在这一个片段中的愿望,让学生感悟到愿望就是就是说出内心自己看重的事物,就是说出真实的想法。

三、畅谈愿望:

1、说自己的愿望,说出真实的想法或是看重的方面:

“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要许下愿望:

„„”

2、分享卤蛋考试前许的愿望。

3、说一说:

卤蛋的愿望和我们的一样不一样?

4、师小结并附带点出:

愿望不一定能实现。

四、写下愿望:

(一)第一次写话,为自己许下愿望。

1、分享卤蛋过马路前的愿望,激发写作的欲望。

2、写一段或几段话:

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许愿,许什么愿望。

段式:

“我曾经有过许多美好的愿望。

每回,我会许下愿望:

3、交流反馈。

(二)第二次写话:

为他人、其它事物许下愿望。

1、解读卤蛋来到花园里时许的愿望

2、引导学生放宽视野,留意周围、我们的国家甚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其它的人和事物,为他们许下愿望。

3、自由写下自己的这个愿望,将在什么情况下、为谁许愿、许什么愿、许愿的原因等因素揉合在自己的文段中。

(三)第三次写话:

“也许有些愿望不能变成现实„„”

1、谈话:

并不是所有愿望都能变成现实。

2、讨论:

假如你的愿望落空了,你还会再许下美好的愿望吗?

3、动笔写一段话:

四、总结。

第5篇:

《长城》教学设计简案

17、长城

执教:

何凤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二)复习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长。

(1)学习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读句子,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崇山峻岭”“蜿蜒盘旋”中体会长城的长、险)

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播放长城录像。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从第二自然段中,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②补充关于八达岭的资料。

③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

(3)感受设计巧妙的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词语。

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

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④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活动:

我是“小导游”。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2)品读体验:

预设一: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凝结”是什么意思?

“凝结”的是什么?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②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预设二: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体会条石的沉重(“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体会工具的简单(“没有„„没有„„”)体会场地的险恶(“一步一步”“陡峭”)

(3)深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1、出示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评价。

2、师生齐诵《长城长》,升华情感。

3、结束语(略)

(五)板书设计:

远看长龙(长、险)

长城近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设计巧妙伟大奇迹

联想劳动人民

第6篇:

《春》教学设计简案

《春》教学设计

郑莹

教案出至江西省上饶市第九小学郑莹

一、导入

1、(出示诗句)你们从这几句诗中发现了什么特点?

(分别是春夏秋冬的诗句)

2、同学们,四季中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

说说喜欢的原因。

3、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也十分喜欢春天,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为春写下乐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在这些好词佳句中老品味春天,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我们身边的春天。

二、赏析《春夜喜雨》。

1、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我们熟悉的一首古诗,然后随诗歌朗诵在脑子里给诗配上一幅图画。

(师放《春夜喜雨》配乐朗诵)

2、同学们说说在脑子乐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有哪些景物?

请学生们回忆诗歌的作者。

(杜甫)

3、学生说说诗歌主要描写的时春天里的什么?

(雨)诗人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字来赞美这个雨,是哪个字?

(好)

4、这个雨好在哪里?

(知道万物需要她的时候就下)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江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

5、你还觉得那个词用得好?

(潜)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十分贴切形象,准确地传递乐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

6、谁来把这前四句读一读?

7、春雨下了一夜,四周黑茫茫的,只有江中渔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但是诗人却又展开了想象,他想象了什么?

(天亮后,经雨湿润的红花一定会开满锦官城)

8、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如何?

(喜)板书:

喜春

9、谁来把诗人喜春的感情来读一读?

三、《游园不值》

1、如果说杜甫在春夜惊喜的感受到了蒙蒙的春雨,那么另一位诗人则在春雨下过后,对春有了一份惊叹之情。

2、出示课件《游园不值》,教师范读。

3、请同学说说诗歌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作者想在雨后老拜访友人,却吃了闭门羹,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轻敲

柴门久久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杏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4、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是雨后的情景?

5、作者轻敲柴门久久不开,心情是怎样?

(失望)

6、谁来把作者失望的心情表达出来。

读一读。

7、当作者正要失望而回的时候,却被什么吸引住了?

(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喜,赞叹,不仅意外收获到春色还收获到一个千古名句)板书:

赞春

8、把对春天赞美的感情读出来吧。

9、你能想象一下园中还有哪些景物吗?

10、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敲了半天门,没有人来开,园主人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1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

四拓展

1、我们一起欣赏乐两首关于春的古诗,有关于春的古诗还有很多,现在,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幻灯)填写描写春天的古诗。

2、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

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

(出示幻灯)你们看,春天多美啊!

同学

们,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春天,用你们的笔把她的美写下了来。

3、小练笔:

发现春天,寻找春天,把春天的美记录下来。

第7篇:

画风教学设计(简案)

《画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勤于观察生活,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

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正好有一条,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出来?

出示谜语:

2、谁能给风组词

3、出示关于风的词语:

和风细雨、风和日丽、一帆风顺、春风化雨„„指名读

4、引题:

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通过词语读出来,那风能不能画出来呢?

我们通过《画风》这篇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语

(1)出示名字,全班拼读。

谁来和他们打招呼。

(2)这三位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聪明的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他们画风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分别说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1、赵小艺画风

(1)谁找出了她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画和句子,她的风藏在哪里了?

板书:

旗子飘,风车转(3)指导朗读(4)你们能给这幅画作一句诗吗?

咱们用这个句式来作诗,出示句式: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5)出示动图

2、宋涛画风

(1)谁来说一说

(2)他画的风在哪里?

现在请你们用朗读告诉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吧。

(3)出示图,这就是宋涛画的风,他的风藏在哪里?

(板书:

雨丝斜)出示句式: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3、陈丹画风

(1)指名说句子

(2)出示句子,说说她的风藏在哪里?

你们能用朗读的方法感觉到她画的风吗?

读一读句子

(3)出示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

可以用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句式: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4)出示动画图,欣赏。

(三)小结

1、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和有有关系的事物来感受到风的存在。

2、这三位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真了不起,你们愿意再来读一读吗?

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

出示句子。

(三)作画

1、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他们三个人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你也愿意做个了不起的人吗?

请同学拿出纸和笔,动手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2、作品展示。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你们也和课文里面的三位小朋友一样了不起,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希望我们全班的所有人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2、课后作业: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你能把它们也画下来吗?

课后请大家画一画。

四、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宋涛

雨丝斜陈丹

小树弯

善观察

勤思考

一、检查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交流,识记字形(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师举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2)给字组词,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3.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特点。

(2)找出难写的字(如:

“艺”、“丝”,小组交流,写时应注意什么?

师再指导:

“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3)范写“艺”、“丝”。

(4)学生仿写一遍。

(5)让生打开书68页,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各仿写2遍。

三、用“显得”仿说句子

1、出示课文的句子

2、仿写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显得——————。

四、积累拓展

1.分角色朗读(可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去读,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组读)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

为什么?

3.你喜欢哪些好佳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15画风

艺丝涛斜

第8篇:

《匆匆》教学设计(简案)

《匆匆》教学设计(简案)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

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

(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

而且是一去不复返。

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时间为什么

1/3

一去不复返?

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

(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

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

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让同学分小组讨论。

(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

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

“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2/3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

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

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来去匆匆要珍惜

留下痕迹

3/3

第9篇:

《狼》教学设计简案

《狼》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知识技能: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经典段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2、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狼》(选自《聊斋志异》)是一篇传统课文,可诵性强,学生也爱读,其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作者蒲松龄的写作风格,认真读好这一篇,对今后读《聊斋》中的其它故事,大有裨益;

同时也有利于其它文言文的学习。

基于这一考虑,对这一课提出如下设想:

首先要保证读熟,反复诵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