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299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docx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最全版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笔记

政治经济学

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

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

2.《政治经济学热点和难点争鸣》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

应用经济学各专业能够不见上面俩本书

注意:

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

2.紧密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理解三个基本问题:

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壹章商品和货币

知识要点:

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壹章来理解)。

重点:

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提示:

(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

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

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壹章来理解,也能够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壹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

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

提示: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

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

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可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

而按劳分配仍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

尽管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各要素都参和分配,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过于强调资本等要素的分配,而忽略了劳动这壹基本要素。

2.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和现实经济中的纸币流通规律有何关系?

P34

提示:

二战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普遍都是金本位制;战后,世界各国基本放弃了金本位制,形成了以美圆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圆和黄金挂钩,而各国货币跟美圆挂钩。

今天,纸币的发行已经和金属(黄金)不直接挂钩,货币发行的形式已经改变,出现了M0、M1、M2等等。

虽然货币的发行形式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但其背后隐藏的货币流通规律仍然是马克思当年论证的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流通量仍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经济体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知识要点: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

提示:

劳动力怎样成为了商品(劳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分)。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仅是使用价值和财富的生产过程,也是价值的增殖过程)。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的本质。

4.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主要有2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

5.工资的本质(为什么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了解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重点: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提示:

货币作为简单商品流通过程和作为货币流通过程的区别(俩个公式);货币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剩余价值生产不同方法的选择是怎么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的?

提示:

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方法反映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可是又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方法有俩种:

第壹种的局限是什么,出现第二种的原因。

3.在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

思考题:

1.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壹般性和特殊性?

P54-55

提示:

马克思把资本当着壹个特殊范畴;俩者是商品经济的壹般范畴,只要是商品经济,就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其特殊性是指: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为不同的生产关系。

2.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剩余价值是企业唯壹的动机吗?

提示:

马克思时代确实是这样;现代经济学作了壹些修正:

行为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仍追求壹些非物质利益(结合西方经济学复习)。

第三章资本积累和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动因。

P80

2.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4.相对过剩人口:

概念,形成机理,以及作用形式。

5.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重点:

1.如何见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及其意义?

提示:

(1)概念: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源泉,剩余价值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壹般性:

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是不能回避的,也是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特殊性: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积累越大,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就越大,社会主义全体人民就越可能享有更大的福利,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人民的福利最大化。

帕累托最优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能实现得更好。

(4)资本积累的动因:

资本积累的内因在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外因在于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

2.资本运营和资本扩张的手段?

P84

提示: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及原因;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资本集中具有资本积聚不可比拟的效率(通过兼且和收购,联合,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信用和竞争俩大杠杆推动资本迅速集中。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P85-87

提示:

过剩人口的形成;过剩人口形成以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何作用。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P87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8章来理解

2.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和市场经济制度中贫困存在的壹般性。

P89-92

提示:

市场机制在起作用,使资源配置向有效率的企业倾斜;对分配来说,市场机制强调市场化的分配,对不同的要素倾斜程度是不同的,市场本身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调节贫富差距,而政府出面调节和干预又可能出现失误。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知识要点:

1.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以及三种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三个循环形态的统壹。

3.资本周转时间和速度:

概念,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时间。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的含义,内容,特点,最重要的是俩种磨损;了解流动资本周转的特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相区别,不能混淆。

5.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

重点:

1.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弄清三种资本形式在不同阶段上履行的不同职能(必须联系剩余价值生产来分析)。

2.产业资本怎样才能做到三种循环形式的统壹。

P102

3.资本周转速度和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P110

提示:

周转公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和俩部分资本比重的关系;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思考题:

1.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于提高资本运行效率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

只要不涉及到剥削,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适用的。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知识要点:

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提示:

出发点是什么?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俩个补偿);

俩个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生产分为俩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c+v+m)。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提示:

含义;重要的是:

俩大部类之间如何交换;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个公式。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提示:

5个公式。

4.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5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

重点: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P117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问答题)

提示:

题目指的什么问题;分析简单再成产的实现条件(3个公式);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5个公式);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这壹套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壹个普遍规律,即,社会生产各部门必须按壹定比例发展,宏观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相适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问题和平衡问题。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P144

提示:

(1)市场机制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配置方向和数量,但它本身又存在盲目性;其根源

在于商品内在矛盾的外在化,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也表现为经济的波动呈现出周期性。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

(3)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市场机制对市场失灵的自我调节,强制性地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

可是它又是

以牺牲生产力为代价,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缓和,但不能根本上消除矛盾,所以危机呈现出周期性。

(4)固定资本投资在经济周期中起着什么作用?

4.为什么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往往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

注意:

是相对过剩。

思考题:

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现实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书上没有相关论述,可到网上搜索)

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又是社会化大生产,就必然隐藏着危机。

可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性质上讲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见……

第六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6.7.8章: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知识要点: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来源。

4.流通费用的分类及其补偿。

重点:

1.平均利润的形成以及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意义:

提示: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资本的流动性和竞争。

意义:

平均利润形成为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解释了分配剩余价值的基本原则(等量资本分配等量利润)是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立的;平均利润的形成说明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仅受到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仍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客观上揭示了市场化分配规律的客观趋势;平均利润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这对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利润分配有壹定启发;对我国转型期分配理论的研究和分配制度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2.生产价格形成的特点和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关系。

P159

提示: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3.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依据和途径?

P167

提示:

依据是社会分工和资本的独立化,商业资本家的独立使其不再从属于产业资本家。

思考题: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对各部门利益分配的影响?

提示:

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各部门实现了平均利润。

P156-158

2.试述流通领域的作用和流通中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第七章信用、银行和虚拟资本

知识要点:

1.借贷资本和利息。

2.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资本的结构;银行利润的实质;银行资本如何参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信用制度和股份X公司的发展。

4.虚拟资本及其作用。

重点:

1.信用和信用制度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P180

提示:

什么是信用,什么是信用制度,以及正反俩方面的作用。

2.信用在股份X公司形成中的作用。

P185-186

3.虚拟资本和实际资本的关系。

P194

4.虚拟资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P195-196

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本章只要求第二节

知识要点:

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提示: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本质不同于以前的社会。

它在历史上是个伟大的进步,是对生产力的壹次解放。

资本主义存在俩种土地垄断,形成了俩种不同的地租,但它们只能来源于农产品中超过其价值的利润。

2.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3.建筑地段地租的特征(P206,需加以拓展)。

思考题:

1.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

P207

(1)土地是稀缺资源。

(2)地租形成是有条件的。

俩个条件:

前者涉及产权清晰问题,后者涉及市场机制基本原则(权利平等,权

利平等又建立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

这俩个条件对于今天建立我们的土地所有制有重大意义。

2.现实生活中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自由发挥)。

P207

第九章资本社会化和国内垄断

知识要点:

1.竞争的功能和作用。

2.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3.政府抑制垄断,规范竞争秩序等公共政策。

P241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业,发展,形式以及作用。

重点:

1.垄断的形成和垄断的实质。

提示:

垄断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操控,以保证获得大大高于壹般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利润的来源。

提示:

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实际上是来源于对已有价值和收入的掠夺(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垄断不能提高价值)

(1)从工人那里剥夺的壹部分劳动力价值。

(2)从非垄断企业资本家那里掠夺的壹部分剩余价值。

(3)从城乡小生产者那里掠夺的壹部分剩余价值。

3.为什么说垄断价格的出现且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改变?

P234

提示: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垄断价格形成以后都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P263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抑制垄断?

2.试述我国当前抑制垄断的对策?

P241

提示:

区分垄断类型(经济垄断,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制度,反行政垄断,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垄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导论

掌握俩个小问题:

1.所有制结构改革:

(1)引入战略投资者,但不能转让控制权(控股权)。

(2)通过产权结构改革引入全新的X公司治理结构。

(3)强调转变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资本绩效。

2.非公有制经济的待遇问题:

提示:

非禁止,即自由。

凡是法律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均可进入;取消准入限制,取消行政垄断。

可是集团利益,地方利益的惯性锁定成为了巨大的障碍。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点:

1.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初级阶段的的收入分配。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

1.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1)基于市场分权的经济体制。

(2)以政府主导,政府调控为特征的经济体制。

A尊重市场的;B背离市场的,集权的。

2.壹切市场经济共同的原则:

(1)市场第壹性,政府第二性。

(2)任何市场都以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利和行为为基本出发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要优化资源配置,主要在于如何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利和政府行为。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重点:

1.什么是微观基础;其特征是什么(运行机制);形成条件是什么(明确的产权鉴定),为什么(三方面)?

2.国有产权的改革是不是要国有经济彻底退出市场?

(1)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特征,资本主义也有国有经济。

(2)且不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才低效率,它是个世界性现象。

(3)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不同:

A.产生原因不同: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只是为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产生的,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

国家的壹种制度基础。

B.领域选择不同: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涉及的领域是有选择性的,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无所不包。

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进退机制很灵活,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政治性障碍,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则正好

想反。

我国目前的国有经济退出市场程度仍不够(国有经济仍占有国民经济的40%)。

(4)可是,国有经济不必要完全退出市场,也不应该完全退出市场,而是壹定要保持适度的比例,保证国有

资产的质量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同时不能影响国家经济的竞争和透明。

3.消费

4.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

成渝作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壹体化的试验基地(结合实际)

(1)三农问题的历史原因(农业国),现实背景(二元经济结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2)农业本身是个传统产业,也是是个弱势产业,没有城市的支持不行,因此需要反馈农民农村农业。

农民

抗风险能力低,需要改进农业生产运营方式。

(3)农民的出路:

不仅仅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而在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问题。

A市场化B规模化C产业化D关键是解决财政补贴问题,以及解决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建立发达的农村信息化系统,实时的解决市场信息不灵和不对称。

思考题:

如何在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

第四章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重点:

1.市场体系以及特征:

区别市场和市场体系(历史和历史阶段不壹样,前者远早于后者,市场体系真正产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功能不壹样,前者承担交易功能,对象是商品,而后者承担资源配置功能;单壹的市场不能形成市场形态,而市场体系是多种多样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有机统壹)

2.转型期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壹个有效的市场体系能降低交易成本。

3.市场体系应发挥的功能:

资源配置功能;供求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利益调节

功能(利益各方应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

4.怎样健全转型期的市场体系。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历史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开始逐步建立市场体系,我国的市场体系仍很年轻。

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壹定成绩,可是仍存在很多问题:

(1)国内要素市场发展参差不齐;

(2)明显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分割;

(3)超强的行政垄断导致市场机制不健全,也阻碍了市场的形成;

(4)市场规则建设滞后,导致市场紊乱,如权钱交易,假冒伪劣等。

措施:

(1)着力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

(2)进壹步培育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

(3)健全市场机制,从根本上取消行政垄断;

(4)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既独立于市场,又独立于政府;

(5)加强法制建设,真正做到依法监管。

5.市场规则。

P149

市场规则有俩类:

(1)内部市场规则:

基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经济规律的规则,如等价交换。

(2)外部市场规则。

俩者之间的关系:

由内部市场规则生长发育,外部市场规则才有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第五章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重点:

1.分配对象:

国民财富(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俩种核算体系的异同:

(1)核算范围不同;

(2)核算的理论基础不同:

MPS严格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NSA是以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来的,其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理论,认为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

(3)MPS存在严重的重复计算(重复计算了部分加工环节);NSA只计算每个环节的增值,没有重复计算,其反应的国民财富具有真实性。

2.GDP和GNP的区别。

3.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通过国家集权,对国民财富进行二次分配,解决的是公平问题。

4.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倒U假说。

转型期收入差距非理性扩大的原因:

(1)权利寻租导致的权钱交易,导致权利拥有者高收入;

(2)行政垄断导致的高收入;

(3)市场违规,假冒伪劣,版权侵权等;

(4)城乡二元分制,长期剥夺农村,造成农民长期低收入;

市场认可的收入差距再大也是合理的,可是它又会反作用于效率,其解决措施:

(1)税收调节;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网)。

(3)着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公共财政应在低收入者阶层上给予倾斜(通过转移支付)。

5.效率和公平:

公平效率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公平和效率应且重。

6.社保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1)功能(P180);

(2)特点(P182);

(3)我国的社保制度改革:

原因(4点),措施(P187)。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消费

重点:

1.如何理解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我国转型期的消费需求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P215

历史和现状:

97年前(改革开放前20年),消费需求上升,经济增长的消费拉动很明显,主要表当下家庭耐用品如彩电等;97年以来,消费明显下降,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结构逐渐升级。

措施:

增加收入,收入增加速度不能低于劳动生产率增加的速度;合理引导消费,鼓励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重点:

1.引进技术问题(书上已注明)。

2.贸易战略问题:

低端产品贸易争端,反倾销起诉,不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涉及的战略调整(P244-245)。

3.对外贸易中的高顺差和高外汇储备:

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流动性过剩,这些都是对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我国实行的是官方藏汇,即结算制)。

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

重点:

1.失业问题(第二节)

失业是经济周期波动的蓄水池,失业不可能消除也没有不要消除;怎么见待转型期失业问题的凸现?

P213

2.通货膨胀问题:

对经济来说是双刃剑(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经济的润滑剂)。

3.宏观调控问题(股票市场暴涨,房地产泡沫)

(1)为什么要调控,什么是宏观调控。

(2)中国宏观调控形式的演变。

(3)评价政府的调控方式和效果。

(4)四个调控目标的关系:

A四个目标都能够量化,能够用壹个目标指数来恒量;

B四个部标都是可调节的,可确定目标值和目标区间以及相应的参数值;

C四个目标之间呈现消胀关系,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4.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

现实经济过热,付出了下列代价:

(1)付出了很高的通货膨胀代价;

(2)以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作为代价;

(3)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国际方面,短期内的外贸增长导致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过

好,国际贸易争端,反倾销案频频出现,国际关系也出现壹定程度的恶化。

5.三大宏观调控政策。

结论:

加强宏观调控,尽可能限制政府控制资源,尽可能限制政府的行政行为。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重点:

1.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考察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怎样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重中之重)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不可持续的因素:

A经济方面不可持续,经济过热(投资,净出口,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过剩)

B环境,生态,层出不穷的安全事故。

C社会方面:

国内农民土地补偿问题,低阶层收入太低;国际方面,过快的低端贸易扩张导致经济高的

对外依存度,导致反倾销,以及国际制裁。

(3)解决措施:

对症下药,自己总结,结合P343-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