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08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青浦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2021年4月

注意事项: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         ,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2)别有幽愁暗恨生,        。

(   [作者名]·《琵琶行》)

(3)《论语》中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谈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2.按要求选择。

(5分)

(1)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小强一家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儿孙团聚,多日不喝酒的爷爷来了兴致,想要畅饮一番。

小强知道爷爷有高血压,不能多喝酒,便想劝爷爷少喝一点酒,于是他说:

A.爷爷,您要是觉得酒好,就自己慢慢喝,喝不了的留着以后喝。

B.爷爷,您忘了自己患有高血压吗?

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C.爷爷,您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健康,还是少喝一点。

D.爷爷,嗜酒可不是好事情,您作为长辈,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示范。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

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

          。

          。

          。

          。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

①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

②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③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

④遗传和环境对于个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

生态文学之思

李炳银

①在西方,有“大地美学”“大地诗学”的概念。

这些概念的核心,似乎也是在认识感受大地的过程中寻找人类美好的生存状态和方式。

这些观念和思想,也是在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中追求和美和谐,使之具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理想情形。

卞之琳的《断章》写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种人和风景两相呼应的效果情形,就应当是人和大自然的相处关系。

②人类在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应当是简单的占有和享受,而应当是自觉地融入和共生发展。

大自然的美学表现和内涵,虽然说是人类赋予的对象,但是,设若没有了大自然的美的存在,人类何以凭空造景?

庄子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非常深刻精准地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

在中国古老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大自然给予人的启发和感动是非常多的。

唐朝诗人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等等诗句意象,王维的诗画同一的诗歌作品等说明,大自然是文艺的根源所在。

③对于生态文学来说,就是要在尊崇和适应大自然规则规律的过程中探寻人类延伸发展的契合点。

梭罗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体验和感受,卡逊因为鸟类声音远去产生的遗憾、痛惜和恐怖情形等,都会使人有一种远离尘嚣,渴望融入大自然的向往。

由此看来,许多涉及到维护生态环境不被侵害,反对和批评破坏环境对象,放纵人类贪欲的作品,都是同生态文学相关的作品。

④但生态文学似乎还不能够等同“环保文学”。

“环保文学”其实是出于人类对大自然毁灭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反映,其根本还是源于人类自身的利益。

这中间存在着对大自然中他物的主观选择意志,欠缺一种平等尊重互生的态度,还是没有彻底摆脱人为中心的立场。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的时候,需要有敬畏悯惜的情怀,有勇于平等对待他物的自觉,这或许是人类真的走向自然的开始。

虽然人类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原始的状态,但却应当具有地球婴儿般的天真与依赖才好!

⑤当然,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存在,必然地具有相互借用和替代的关系,就像鸟类要吃种子、兽类要相互餐食、人类也需要很多植物肉食等等情形,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可是,这些规律却是需要服从大范围的自然循环之内适当存在的。

任何的过度都会造成灾难。

人类的责任,就在于不要因为自身的错误使这样的灾难更早更多地发生。

⑥在最高的生存意义上,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至今还没有找寻到替代的地方。

“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当格外地珍惜。

所以,从珍惜和与大自然融合美妙相处这个目标来看,“生态文学”也是构成文学的大天地、大舞台、大胸怀、大作为的对象。

现实的文学因为难以摆脱人类自身生存局面,依旧在宣示、倡导、书写、呈现各自出于自身利益的文学主张,在各种欢乐、忧思、困惑、悲愤、焦躁等情绪表达的时候,断然的停歇放弃显然是无望,但却不能够忽略需要有“生态文学”这样的至高主题空间给文学以方向的指引!

⑦正因为如此,生态文学正在全世界人类范围内获得共识,开辟并占有新的文学空间!

(原载2020年8月24日《文艺报》,有删改)

3.第①段引用李白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文中具体指                           的情形。

(2分)

4.依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方“大地美学”“大地诗学”的概念强调的就是生态文学。

B.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出大自然是文艺根源之所在。

C.梭罗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作品是直接与生态文学相关的作品。

D.“环保文学”对待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不具敬畏悯惜的情怀。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古人早就提出了“生态文学”的概念。

B.生态文学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C.生态文学和环保文学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D.生态文学主张生命平等,而反对相互借用。

6.阅读③—⑦段依次梳理概括出涉及“生态文学”思考的内容。

(5分)

7.关于卞之琳的《断章》,本文作者认为表达的是人和大自然的相处关系,卞之琳本人认为是重在“相对”上。

你赞同谁的意见?

请说出理由。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5分)

斗   车

①良平××岁那年,小田原和热海之间开始铺设小火车轨道。

他每天都去村边观看这项工程。

说是工程,其实只是用斗车装运土方。

  

②装好了土的斗车上站着两个小工。

斗车走的是下坡路,不用人推它自己就会飞跑起来。

小工们那号衣的下摆随风飘荡,良平很想去当个土方小工。

他还想和那些小工一起乘一下斗车,哪怕一次也是好的。

小工们很轻巧地从斗车上跳下来,转眼间,就把车斗里的土全部倾倒在轨道的尽头处了。

接下来,小工们便一步步推着斗车,开始朝来时的路登坡上山。

此时良平心想,即使乘不了斗车,但只要能推推它也是好的呀。

  

③又过了十几天,良平一个人来到工地,他站在那里看着斗车往上爬,这时正午已经过去了。

良平看到有一辆斗车载着枕木从铺设干线用的粗轨上往坡上爬。

推这辆斗车的是两个年轻人。

 

④“叔叔,我也来帮你们推好吗?

”   

⑤“哦,来推吧。

”  

⑥良平钻进两个男工之间,开始拼命地推起来。

  

⑦“你这小鬼很有点劲啊。

⑧“推了一会儿之后,轨道的坡度逐渐变得平缓起来,已经不用再推了。

——他们会不会马上说这话了呢?

”良平心里七上八下地嘀咕着。

良平终于忍耐不住,试探着:

“一直照这样推下去好吗?

⑨“当然好喽。

⑩再往前推了五六百米远,轨道又一次碰上了陡坡。

这里,两侧是蜜橘园,不少橙黄色的果实沐浴在阳光下。

⑪“还是上坡好,这样,他们就可以一直让我推下去啦。

”从蜜橘园中间往上推到最高处,轨道一下子急转直下。

良平立即举脚跃上斗车。

在三个人附着车身乘上来的同时,斗车已扇动着蜜橘园里的香气,在轨道上一股劲儿飞快地滑动起来。

“乘斗车比推斗车要美得多呢。

”——良平让自己的外衣鼓着野风,一面想着这毋庸置疑的道理。

“推着斗车前进的路程越长,回来时乘斗车的机会也越多。

”——良平还这么想过。

⑫斗车一来到竹丛区,慢慢地停止了飞驰。

三个人又像方才那样,开始推起这辆沉重的斗车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竹丛已经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杂树林。

沿着这条路,斗车好容易才登上坡顶。

这时,只见蓝霞辽海展开在悬崖峭壁的那一边,洋面上寒意轻笼。

与此同时,良平马上清清楚楚地意识到,已经走到过分远的地方来了。

⑬三个人又乘上斗车,斗车沿着海的左边滑行,同时从杂树林的枝叶下钻过。

不过,良平此时的感觉已不像方才那样兴致勃勃了。

”斗车马上回去就好了。

”当然,他自己也很清楚,不到达目的地,斗车也好,人也好,都还不能往回返。

⑭三个人一边推着斗车一边沿着平缓的斜坡往上爬。

良平虽然手扶斗车,但是心不在焉,他在想着别的事。

 “太阳就要下山了。

⑮两个小工把手搭在斗车的枕木上,一边漫不经心地对良平这样说:

“你可以回去了。

我们今天得在对面住一宿。

⑯良平刹那间瞠目结舌地怔住了。

他几乎要哭出来。

他向这两个年轻的小工很不自然地鞠了个躬告辞之后,就拼命地顺着轨道跑步前进。

⑰良平从竹丛边穿过时,日金山天际的晚霞已经开始消敛。

良平越发焦虑不安起来。

来到蜜橘园的时候,周围越来越暗了。

“只要能保住性命……”良平一边这样想着,一边连滑带跌地继续赶路。

⑱好不容易在远处的暮霭当中显出村边工地的影子。

这时,良平咬咬牙不由得要哭,他哭丧着脸,但终于没有哭出来,又继续向前奔跑起来。

⑲良平一跑进自己家门,终于止不住扯着嗓子哇地哭出了声音。

打那么远的地方一鼓作气地跑来,只要一回想起刚才路上的凄凉,良平觉得,无论自己怎么放开嗓子不停地啼哭,总有一种没法得到满足的情绪在向自己袭来……

⑳良平在二十六岁的那一年,带着妻子儿女一起来到东京。

这时,他在一个杂志社的二楼,手拿红笔做着校对工作。

可是,不知怎么一来,而且毫无理由,良平有时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件事情。

毫无理由可循吗?

尘世的操劳使良平疲于奔命,他眼前浮现出一条道路,它和从前的那条一样,路上,竹林昏暗微明,坡道陂陀起伏,是一条细细长长、断断续续的道路……

8.依据文章提供的多点信息推断良平当时的大致年龄,并简要分析推断的理由。

(4分)

9.赏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3分)

10.从起因和心情角度比较良平走夜路与香雪走夜路的差异。

(4分)

良平:

                     

香雪:

            

11.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主要作用。

(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登岳阳楼(其一)①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诗。

②横分:

瓜分。

③徙倚:

徘徊。

12.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写景抒情        B.羁旅生活        

C.凭吊怀古        D.送别

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

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

 

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共19分)

①王翱,字九皋,盐山人。

永乐十三年,初会试贡士于行在。

帝时欲定都北京,思得北士用之。

翱两试皆上第,大喜,特召赐食。

改庶吉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

②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转还职。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③五年巡按四川。

松潘蛮窃发①,都督陈怀驻成都,相去八百余里,不能制。

翱上五事:

请移怀松藩;而松茂军粮于农隙齐力起运,护以官军,毋专累百姓,致被劫掠;吏不给由为民蠹②,令自首毋隐;州县土司遍设社学;会川银场岁运米八千余石给军,往返劳费,请令有罪者纳粟自赎。

诏所司议详运粮事,而迁蠹吏北京,余悉允行。

④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

翱以军令久驰,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

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

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

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练将士,室鳏寡。

军民大悦。

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

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

⑤八年以九载满,进右副都御史。

指挥孙璟鞭杀戍卒,其妻女哭之亦死。

他卒诉璟杀一家三人。

翱曰:

“卒死法,妻死夫,女死父,非杀也。

”命璟偿其家葬费,璟感激。

后参将辽东,追敌三百里,事李秉③为名将。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蛮窃发:

蛮人作乱、叛乱。

②吏不给由为民蠹:

官吏无故家里富足的就是百姓的蛀虫。

③李秉:

明朝中期名臣。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擢御史(        )          

(2)事李秉为名将(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诏所司议详运粮事(    )

A.侦查          B.政府机构      

C.主管的官员       D.承担

(2)因诸将庭谒(    )

A.于是          B.趁着          

C.依靠          D.因为

17.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翱曰:

“卒死法,妻死夫,女死父,非杀也。

”命璟偿其家葬费,璟感激。

18.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

翱 请 犯 赃 吏 但 许 赎 罪 不 得 复 官 以 惩 贪 黩 帝 从 之

19.第③段写皇帝采纳了王翱上书的四条建议,这四条建议很有针对性,请加以分析。

(4分)

20.第④段王翱在辽东任职十余年“军民大悦”的原因有哪些?

(3分)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1-25题。

(12分)

《金孺人画山水》序

(清)龚自珍

①尝以后世一切之言皆出于经①。

独至穷山川之幽灵,嗟叹草木之华实,文人思女②,或名其家③,或以寄其不齐乎凡民之心,至一往而不可止,是不知其所出。

尝以叩吾客,客曰:

“是出于老、庄耳。

”老、庄以逍遥虚无为宗,以养神气为用,故一变而为山水草木家言④。

昔者刘勰论魏、晋、宋三朝之文,亦几几⑤见及是,或者神理然耶?

②吾友王昙仲瞿,有妇曰金,字曰五云,能属文,又能为画。

其文皆言好山水也;其所画有曰《山居图》,极命物态。

仲瞿实未甘即隐逸,以从鱼鸟之游。

五云飨笔研而祝之曰:

“必得山水如斯画之美而偕隐焉。

”昙曰:

“诺。

”吁!

曩者同时之士,固尝拟仲瞿似晋宋间民,不闻其有奇妇。

余窥其能事,与其用心,虽未知所慕学何等,要真不类乎凡凡民矣。

抑又闻老、庄之言,或歧⑥而为神仙,或歧而为此类,将毋⑦此类之能事与其用心,其亦去去⑧有仙者思¨?

大夫学宗,尚其思之!

庶嫔百媛,尚其慕之!

叹息不足,从而缘之辞。

(《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注释]①经:

儒家经典 ②思女:

思恋异性的女子,与“思士”相对。

③名其家:

出名,闻名。

④家言:

一家之言⑤几几:

幽隐,不明显。

⑥歧:

分支⑦将毋:

同“将无”,莫非,是不是。

⑧去去:

离尘世越来越远。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

A.矣          B.欤          

C.哉          D焉

22.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后世出于儒家经典的所有言论不过是用来寄托他们和常人不同的心意罢了。

B.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起源和儒家经典走的是同样的道路。

C.作者对金五云大加赞赏,呼吁妇女们应该以金五云为榜样。

D.王昙本来就非常喜欢山水,正好可以和夫人一起归隐山林。

23.第②段划线句,作者认为金五云为奇妇,说说她“奇”在何处?

(2分)

24.作者通过为《金孺人画山水》作序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艺术追求和人生追求。

(3分)

25.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4分)

 

 

三、写作(70分)

26.写作

常言说“眼见为实”。

佛却说:

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

(1)花近高楼伤客心  

(2)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1)C(2分)(A项,“就自己慢慢喝”不礼貌;B项,语气过于生硬,含讽刺意味;D项,语气不够委婉,不礼貌。

)  

(2)B(3分)

二、阅读(70分)

(一)3-7题(16分)

3.(共2分)人类和大自然和美和谐(1分)、两相呼应(1分)

4.C(3分)   

5.B(2分)

6.(5分)

(1)强调生态文学是在尊崇和适应大自然规则规律的过程中探寻人类延伸发展的契合点。

(1分)

(2)通过生态文学和“环保文学”的对比,指出两者间本质上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生态文学的真正内涵,就是尊重大自然规律,珍惜和与大自然融合美妙相处。

(1分)(3)“生态文学”也是构成文学的大天地、大舞台、大胸怀、大作为的对象。

(1分)(4)生态文学正在全世界人类范围内获得共识,开辟并占有新的文学空间。

或:

生态文学前景广阔。

(1分)

语言表达1分。

(评分说明:

首先是围绕“生态文学”,其次是内容表达可以抄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7.(4分)这道题采取整体评分法,不管赞同谁的意见,理由一定要具体。

只要理由充分,言之成理,都可依情给分。

示例一:

我赞同本文作者的意见。

本文作者是从人和风景的两相呼应效果情形的角度说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桥上的“你”和楼上“看风景人”共同看的都是风景,这里的“风景”,除了自然,还有人和物共同构成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代表自然风景,“明月”、“窗子”和窗中的你共同构成风景,“别人的梦”中除了你之外,还有明月和窗子。

这样,人和自然风景两相呼应,构成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故我赞同作者的意见。

示例二:

我赞同卞之琳本人的意见。

这首诗是重在“相对”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桥上的你和楼上看风景人构成一组相对关系,人和风景也构成相对关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时候“你”又换成了楼上“看风景人”,和“别人”构成相对关系,你被明月装饰的窗子(当然也包括你)和别人的梦间构成相对关系。

这首诗揭示了一切事物均处于相对状态,而处于绝对状态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一哲理,故我赞同作者的意见。

(二)8—11题(15分)         

8.(4分)年龄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8-12岁之间皆可,原文是八岁。

依据:

不宜过小:

因为两个年轻人同意他一起推车;一看到海就意识到已经离家很远;走很远之后让他一个人回家,他也能自己判断方向回到自己家。

说明体型、体能和心智等是可以带着玩的。

(2分);不宜过大:

对斗车好奇,想乘哪怕推也好;年轻人夸赞他”小鬼很有劲”;“钻进两个男工之间”;一个人走夜路很怕,回家之后狂哭(2分)。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要看出推理的逻辑关系:

基于……我推断他大约几岁。

(另外也可分条列举并作分析,1条得1分。

比如身高、力气、心智、叫两个年轻人叔叔等)

9.(3分)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语言平易、语言平易晓畅等均可。

(1分)。

本文记叙了一个孩童推斗车远足的经历,无论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语言极其平易,语言心理都符合一个孩童的特点,(1分)。

可列举某个具体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1分)

10.(共4分)

良平:

因为好奇、贪玩被甩;整个归途充满紧张、恐惧。

(2分)

香雪:

因为渴望铅笔盒上火车卖鸡蛋而误了下车;整个归途虽然开始时害怕但渐渐地转为充实快乐。

(2分)

11.(4分)内容:

人生就如乘着斗车前行,前路茫茫,可能一开始充满新奇,但远行的未知感还是会时常涌现。

(主要结合文末句,把握这条儿时路与眼前浮现的路的特点及象征义。

)(2分)

结构:

结尾的场景似乎与斗车无关,但作者巧妙地以”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将现实与过去联系在一起。

前后呼应连贯。

(2分)

(三)12-14题(8分)

12.D(1分) 

13.B(2分)

14.(5分)首联写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望浩渺的长江和洞庭湖,看湖面风平浪静,看夕阳缓缓西下,看帘旌静静低垂。

此时的心情轻松平和。

颔联写作者想到这里曾是吴国和蜀国征战之地,想到当下国家危亡,自己流离失所,即使面对湖山胜景,内心的惆怅、忧愁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中写自己颠沛流离,历时三年,历经万里,期间的苦难深重,悲痛难抑。

加上登楼望远勾起思家之情,高楼凭栏更生孤苦、危险之感。

层层悲苦情感叠加,悲何如哉!

尾联是前面积压的悲苦之情的总爆发,像火山喷发难以抑制。

“无限悲”道出了苦难的深重与绵长。

眼前景只是令人生悲的风霜、落尽树叶的苍老枝干和浩瀚无际的长江洞庭。

登楼的人是国破家亡亡命天涯的白发老者。

触景生情,痛苦无限叠加,痛不能堪。

(评分说明:

学生的回答重在点明各联的情感并有一些说明即可,不求全面完整。

(四)15—20题(共19分)

15.

(1)提拔  

(2)辅佐、侍奉(2分)

16.

(1)C  

(2) B(2分)

17.王翱说:

“土卒为军法而死,妻子为丈夫而死,女儿为父亲而死,不是孙璟杀害他们的。

”他命令孙璟赔偿士卒家的安葬费用,孙璟感激。

(5分)

(评分说明:

难度不大。

主要踩点:

卒、死法、非……也、偿、“命”前省略的主语“王翱”)

18.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3分)

19.(4分)陈怀原来在成都,距松潘八百余里,所以请求让陈怀转驻松潘;原来让百姓运粮,不但影响百姓的正常生产,还经常遭到劫掠,所以请求在农闲时,由官军护送着运粮;州县和土司遍设学堂,有利于教化蛮人;通过让有罪的人缴纳粮食以赎罪的方式,解决了运粮不便的问题。

这些建议解决了对平叛非常重要的军事指挥、后勤保障和民心问题。

(评分说明:

写出1点得1分)

20.(3分)王翱整肃军纪,让将士们愿效死赎罪;亲自巡视边防,修缮城垣,疏浚沟渠,修建哨岗;还训练将士/给鳏寡之人成家;又根据风俗立法,令犯了罪的人可以用钱粮等赎罪,解决了军饷匮乏问题。

(评分说明:

写出1点得1分。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军民大悦”的原因。

如:

整肃军纪、整固军事设施、训练将士、解决孤寡男女的婚姻问题、解决了军饷匮乏问题。

(五)21-25题(12分)

21.B(1分) 

22.C(2分)

23.(2分)①金五云虽是封建时代的女子,却雅好山水,既能作文——“文皆言好山水也”,又能作画——画“极命物态”,此为一奇。

(1分)②在她的影响下,王昙也摒弃了自己“未甘即隐逸”的世俗想法,决心与金五云“偕隐山林”了。

可见金五云不但是一位品鉴、描摹山水的画家,且具有超凡脱俗的志向,此为二奇。

(1分)

24.(3分)作者通过为金五云的画作序,在评价金五云山水画的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山水诗画起源的看法:

认为“山水草木家言”(包括山水画和山水诗文) 的起源与儒家经典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