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21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5.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7

3

9

6

4

9

X

Y

6

5

5

Z

 

A.Y可能等于8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D.Z一定等于7.5

1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

 

A.x的值小于3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

3

13.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

A.

B.

C.

D.

1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16.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7.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8.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19.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20.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

的质量比为14:

11

C.该反应中

的分子数之比为7:

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测定室温下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_____。

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称量试管与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m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⑦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n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

(3)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_____的性质。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V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2.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装置

(实验1)制备气体

Ⅰ.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Ⅱ.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1)检查装置气密性:

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打开_____,关闭_____。

23.实验室常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4)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_____________。

24.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_____?

(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

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

(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烧杯。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若用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_____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____________。

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氯酸钾制取氧气

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欲调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______

27.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0.5g

  

1.2g

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28.

(1)利用传感器实将化学实验的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探究活动,请回答: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案一

方案二

数字化实验

 

①如图方案一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方案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___(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黄石八中刘德苹老师在今年十一月和实验中学901班的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研究,请你帮忙完成以下探究内容

药品组合

现象(是否有气泡、速率快还是慢)

结论(是否适合实验室制CO2)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________

________

石灰石和稀硫酸

_________

石灰石和稀盐酸

_________

_________

 

请写出上述第二种药品组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班课代表伍俊杰等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盐酸的浓度(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比)也能影响反应的速度,碳酸钙颗粒的大小也能影响反应的速度。

以下实验探究是利用传感器将块状碳酸钙、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过程中气压随时间变化关系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请你帮忙完成探究内容。

方案一

方案二

数字化实验

 

①图方案一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________________。

②按图方案二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

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__选填(a~d)可知:

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

2y+16x=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

故选D

【点睛】

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试卷的前言给出的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即16),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x的值即可。

2.B

解析:

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

故选D。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

5.D

解析:

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C

解析:

C

【解析】

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

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

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甲同学的反应不是恰好反应,如果A剩余,则B完全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g,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

9g-3g=6g,即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

3:

9,乙同学的反应中有1gB剩余。

【详解】

A.根据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

3:

9,Y=

=2,此选项错误;

B.X=6-2=4,此选项错误;

C.X=4,此选项错误;

D.A、B两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是6:

3,5gX与2.5g的B恰好反应,生成Z的质量为5g+2.5g=7.5g,故Z一定等于7.5,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2.D

解析:

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1+9+3+17)﹣(23+3+51)=3,故错误;B、反应后MN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Q不可能是单质,故错误;C、反应后MN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D、反应中,M、N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51﹣23)g:

(9﹣3)g=14:

3,故正确;故选D.

13.A

解析:

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知,A.B.C.均正确。

D.应左物右码,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为

,据此分析。

【详解】

A、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乙为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故错误;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故正确。

故选D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故C错误;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

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详解】

A.铁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6.8g>3.2g,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