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24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docx

人教版高考化学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讲解

易错点01化学与生活

瞄准高考

1.(2018课标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AB

2.(2018课标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3.(2018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

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

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4.(2018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答案】B

5.(2017课标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

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

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答案选A。

6.(2017课标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7.(2017课标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

8.(2017课标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A.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称为PM2.5,故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故B正确;C.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故C错误;D.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故D正确。

锁定考点

分类

说明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

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

 

现代科技

1.N2:

合成氨,填充灯泡(与氩气),保存粮食。

2.稀有气体:

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3.H2:

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4.CO2:

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5.CaCO3:

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6.Cl2:

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制氯仿。

7.AgBr:

感光材料;AgI:

人工降雨。

8.S:

制硫酸,硫化橡胶,制黑火药,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9.P:

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烟幕弹。

10.Si:

制半导体、芯片、太阳能电池。

11.SiO2:

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12.MgO、Al2O3:

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13.明矾:

净水剂。

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既能消毒杀菌,还原产生的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14.漂白剂:

氯气、漂白粉(实质是HClO);SO2(或H2SO3);Na2O2、H2O2;O3。

15.消毒杀菌:

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16.K、Na合金,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锂制热核材料,铷、铯制光电管。

17.果实催熟剂、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标志—乙烯。

18.气焊、气割有氧炔焰,氢氧焰。

19.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

20.甘油用于制硝化甘油,溶剂,润滑油

 

水资源

水的净化:

1.静置沉淀;2.吸附(常用明矾或活性炭,明矾只能净化水,不能消毒杀菌);3.过滤;4.蒸馏(净化程度最高);5.消毒(加入适量漂白粉或能入氯气)

硬水和软水: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别:

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

1.煮沸(生活中);2.蒸馏(工业上)

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体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大气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3.温室效应气体:

CO2、CH4。

4.酸雨:

pH小于5.6,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5.臭氧空洞:

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6.光化学烟雾:

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7.雾霾: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

重金

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

一般把密度在4.5g·cm-3(或5g·cm-3)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钡、铜、银、铬、镉、镍、铅、铊、锡、汞等。

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

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抗酸药

作用是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材料

1.金属材料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与各成分的金属相比,其特点为硬度比各组成成分大,熔点比各组成成分低。

2.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陶瓷和水泥、光导纤维

普通玻璃成分是Na2SiO3、Ca2SiO3、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SiO2。

石英玻璃是SiO2,与普通玻璃不同,可做光导纤维。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3.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纤维和橡胶

⑴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塑料。

⑵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热塑性指的是塑料冷却后又变成固体,加热后又熔化,是线型高分子材料,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

热固性指的是在制造过程中受热能变软,但加工成型后受热不能再软化,具有体型网状结构结构,如酚醛树脂。

⑶天然纤维如纤维素(棉花、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而合成纤维如腈纶、涤纶等,人造纤维(人造棉等)。

蛋白质纤维的检验: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⑷天然橡胶的化学组成是聚异戊二烯,是线性分子,经硫化后合成硫化橡胶(体型网状分子,二硫键结构)。

能源

1.一次能源:

指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二次能源:

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如氢气、电力等。

【解题技巧】

在出现多个名词时,往往有一个(靠后)是错误的。

例:

1.(2015浙江)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2.在紫外线、CuSO4、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变性

3.纤维素、淀粉、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4.油脂、蛋白质、糖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5.SO2、NO2、NO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6.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水泥、有机玻璃都是硅酸盐产品。

小题快练

1.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钓鱼岛周围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下列关于石油等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与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石油、乙酸溶液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D.乙烯和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有机物,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答案】D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铵是一种氮肥,其饱和溶液还可以用来清洗铁锈

B.二氧化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计算机芯片

C.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及酸雨的形

D.食品包装中常放入装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可防止食物变质

【答案】B

【解析】A、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其水解方程式为:

NH4++H2O⇌H++NH3•H2O,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酸能反应,所以其饱和溶液可以用来清洗铁锈,故A正确;B、Si为半导体材料,可用于生产计算机芯片。

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则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取光导纤维,故B错误;C、在燃煤中添加石灰石粉末,石灰石可与二氧化硫反应,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减少酸雨的发生,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C正确;D、硅胶和铁粉无毒,硅胶可以吸水,做食品干燥剂,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物被氧化,可防止食物变质,故D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②砹(At) 是第ⅦA族,AgAt易溶于水

③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④Cs2CO3加热时不能分解为CO2和Cs2O

⑤纳米铁粉可以除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⑥根据反应SiO2+CaCO3

CaSiO3+CO2↑可推知硅酸酸性比碳酸强

A.①③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⑦D.①③⑥

【答案】B

4.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不相同

D.碳素钢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72.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用来杀菌消毒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B.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从而发生“断路”,故B正确;C.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能用来杀菌消毒,故C正确;D.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D。

5.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二氧化硅用途广泛,制光导纤维、石英坩埚、太阳能电池等

C.向氨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醋酸除水垢,纯碱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D

6.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C.《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D.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答案】B

【解析】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是碳酸钙受热分解,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选项A正确;B.《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不属于互为可逆反应,选项B不正确;C、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选项C正确;D、得铁化为铜,都应发生置换反应,应为湿法炼铜,选项D正确;答案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B.棉、丝、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石油工业中的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和丙烯等低碳有机物

D.氨基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

【答案】C

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煤经过气化、液化和干馏等化学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D.氮氧化物受紫外线照射后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作用后形成光化学烟雾

【答案】B

【解析】A.金属灼烧时有特殊的颜色,则“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选项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使用,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选项B错误;C.煤的气化中碳与水反应CO和氢气,液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醇,使其成为清洁能源,选项C正确;D.氮氧化物受紫外线照射后与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作用后形成的有毒烟雾为光化学烟雾,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B。

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可制作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A项正确;B项,胆矾分子式为CuSO4∙5H2O,含有Cu2+,用铁釜加热会发生置换反应,故B项正确;C项,盐卤是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聚沉,故C项正确;D项,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10.下列有关文献记载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说明我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冶金”技术

B.“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脱色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讲的是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互变

D.“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中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