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43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课题

课标依据

教学内容

能级要求

教学建议

第一课神秘的货币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1.以金银、纸币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2.演示使用信用卡、支票的情景。

3.通过事例描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情景。

4.讨论“金钱万能”吗?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3、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4、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5、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6、外汇和汇率。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8、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9、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5.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涵义。

6.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尊重劳动的品质。

7.运用我国自主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探究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帮助学生领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精神,增强学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争做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

8.本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建议教学要精选事例,深入浅出地解析问题。

10、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2、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4、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1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6、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9.收集广告词,分析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10.通过对某些消费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量入为出、理性选择”的消费意识。

11.联系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1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17、不同的消费类型。

18、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19、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20、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汇集事例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并讨论其作用。

2.用国有经济效益日益提高、控制力与竞争力日益增强的事例与数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意义。

3.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事例与数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懂得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用实例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

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观。

8、企业的含义。

5.收集企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6.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7.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8.联系我国的就业状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就业是民生之本”;

领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的精神。

9.利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领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的必要性。

10.通过事例,帮助学生知道“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

9、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10、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1、企业兼并与破产原因及意义。

12、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3、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1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5、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16、储蓄存款的含义和的种类。

11.计算:

银行贷款与储蓄利率。

12.调查不同的投资(购买保险、债券、股票)行为,使学生明确投资都是追求价值的增值,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培养风险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3.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方案。

17、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18、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9、股票的特点和股东的权利。

20、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21、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22、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讨论:

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

2.模仿:

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3.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

4.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精神。

5.收集政府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和平衡利益关系的实例,体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正确处理。

6.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的意义。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4、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7、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7.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或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8.搜集近年来人大公布的财政收支材料,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

9.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的意义。

8、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9、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10、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11、我国财政的作用。

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

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2、税收的含义。

10.讨论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11.调查、了解社区内人们的纳税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13、税收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14、个人所得税。

1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1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7、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经济的含义。

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

2.结合经济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增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

3.分析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典型事例,说明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4、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7、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展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5.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6.通过典型事例,揭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7.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确“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8.运用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探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9.运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重大成就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0.列举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11.运用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意义。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1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11、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12、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12.搜集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3.运用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思想。

14.了解我国目前自主品牌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讨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15.本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明确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重要性。

14跨国公司的作用。

1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6、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17、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必修二《政治生活》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

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1.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组织学生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4.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是如何“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8、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9、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

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10、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选举方式的特点以及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5.针对不同选举方式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6.组织课堂即兴演讲:

让学生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7.布置学生课前收看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在课堂上交流感受。

8.组织收集近期各地基层民主建设的先进典型,使学生明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9.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并举行模拟听证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积极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

11、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4、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

会的性质、作用。

15、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

1.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公民个人和政府的关系中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2.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评析本地政府行使的各项职权。

3.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公民在生活中如何依法寻求国家机关帮助。

4.组织学生演讲“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5.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题,组织学生讨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意义和办法。

6.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撰文: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构成部分。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5、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6、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7.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

针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选择政务公开、质询、民主评议等措施,阐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8.观察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观点。

7、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8、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9、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2.组织讨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意义。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撰文: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3、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5、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4.汇集历史和现实资料印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结合历史和现实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现。

6.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发掘本地资源,讲述当代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事例。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引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8.通过事例反映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9.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说明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8、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