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52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docx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

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概率的意义,能利用表格或树形图有条理地表示实验的可能结果,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2.通过实验,能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会用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3.经历直观猜想、设计简单的实验、获得事件的频率、根据频率验证猜想的过程,能用摸球或用计算器模拟一些简单实验.

4.通过大量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科书设计说明

1.本章的内容及其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在第十九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表格或树形图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通过设计模拟实验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对事件发生的概率作出估计,为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奠定基础.

2.本章内容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本章的问题情境有两类:

第一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摸球实验或游戏,如掷均匀的四面体或六面体骰子,转盘游戏,闯关游戏等;第二类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问题,如抽签问题,调查出生月份等.这些问题大多数可以在实验结果等可能的假定下,直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有些随机事件,或者概率计算过于复杂,或者不能直接计算概率,通常要进行重复实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关键是明确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什么,并判断这些结果是否等可能发生,计算所有可能结果的总数以及事件包含的结果数.利用表格和图形有条理地列举实验结果,便于进行概率计算.有些问题很难进行实际调查或实验,可以利用号码球(卡片)或用计算器模拟实验.

从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合情推理.鼓励学生对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直观猜想,然后直接计算概率或通过重复实验用频率估计概率,验证猜想的合理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数学思考.

从内容的展现方式上,对于概率的计算问题,突出利用表格或图形等多种方式表示或列举实验结果.根据问题的引导,经历观察思考、一起探究、相互交流、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对于概率的估计,大多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猜想,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模式展开.然后让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消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经验.

三、教学活动的建议

1.对于用列举法计算概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包括用适当方法表示实验结果,列举所有的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结果的等可能性,正确地计数并求出概率.通过设计大量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背景的认识,理解概率的意义.

2.对于由两个分实验构成的实验,可以借助树形图列举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在等可能的条件下计算事件的概率,也可以借助树形图利用乘积求某些事件的概率.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发现一般规律,理解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合理性.

3.对于概率的估计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适当的模拟实验.课前要准备好实验材料,有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好分组实验、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和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

四、课时安排建议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2课时

33.2概率树形图2课时

33.3概率的估计1课时

33.4几何概率1课时

回顾与反思1课时

合计7课时

五、评价建议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关注学生能否用字母、符号、表格和图形等清晰地表达求事件的概率的过程.

2.数学思考的评价.

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力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否积极进行独立思考;能否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发现规律而形成猜想,并有意识地直接计算或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3.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关注学生能否清晰条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直观经验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关注学生能否通过活动澄清一些认识.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是利用表格和图形列举实验的可能结果,求事件的概率,选取的问题情景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或游戏。

教学中不能忽视试验的作用,因为,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率的意义就必须重视概率实验。

教学时重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一起探究、相互交流的过程,包括用适当方法表示实验结果,列举所有的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结果的等可能性,正确计数并求出概率。

重点:

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难点:

了解概率的意义,探究抽签的公平性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通过列举举出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以及其中所关注的结果,求出某一事件的概率。

2.会利用表格、图形表示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如何画出适当的表格,列举出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从而正确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培养合作意识,形成缜密的思维习惯。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本节课在所有试验结果可能的条件下,学习利用表格条理地表示试验结果,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的重点是:

要求学生能理解掷一个四面体有4个等可能的结果,从而掷两次四面体有4×4=16个等可能的结果。

拥有序数对并列表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正确计算两个数的和分别为2,3,…,8所包含的结果数,从而计算相关的概率。

关于“一起探究”的教学,建议根据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教师给予适当的概括。

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规范解题过程。

在本节课“一起探究”和例1的内容中,求事件概率的一般步骤为:

用数对表示试验结果,列表条理地表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判断所有试验结果的等可能性,计算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及各事件包含的可能结果数,求出相应实践的概率。

关于“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求这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如,利用实验结果表,和为偶数包含8个可能结果,概率为

;还可以利用已有结论:

和为偶数的概率等于和为2,4,6,8对应的概率纸盒,即

第二课时

本节课难点是探究抽签的公平性问题,对于该问题有三种观点:

①先抽者有利(中奖概率大);②后抽者中奖概率大;③先抽后抽中奖概率相同。

首先让学生凭已有经验对三种观点展开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认识。

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学生很难说清理由,教师要适当控制局面,不要争论不休。

带着这些疑惑进行下面的环节:

1.“一起探究”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求每个人中奖的概率的过程。

建议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概括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概率的一般方法步骤,积累经验,澄清错误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

其中的难点是不重不漏地列举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对此可以借助于图形的帮助。

2.关于例题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让学生试着完成,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①对解法1能用图形列举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吗?

②如果不考虑按按钮的顺序,6个结果为什么也是等可能发生的?

③两种解法中,哪种解法容易理解,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按第一按钮时有4种选择,按第二按钮时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4×3=12个等可能结果。

从两种解法所列的可能结果看,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考虑顺序的结果

1221

1331

1441

2332

2442

3443

不考虑顺序的结果

12

13

14

23

24

34

所以不考虑顺序时的6个结果也是等可能发生的。

解法1容易理解,当实验结果较多时解法2要简便些。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内容是利用表格和图形列举实验的可能结果,求事件的概率,选取的问题情景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或游戏。

教学中不能忽视试验的作用,因为,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率的意义就必须重视概率实验。

教学时重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一起探究、相互交流的过程,包括用适当方法表示实验结果,列举所有的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结果的等可能性,正确计数并求出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通过列举举出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以及其中所关注的结果,求出某一事件的概率。

2.会利用表格、图形表示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如何画出适当的表格,列举出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从而正确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培养合作意识,形成缜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难点:

了解概率的意义,探究抽签的公平性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正四面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思考

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四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四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

投掷这个四面体,观察地面上的数字。

请大家独立思考:

投掷一次,可能结果是什么?

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

概率各是多大?

学生回答:

掷一次四面体,底面上的数可能是1,2,3,4,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同,其概率都是

二、一起探究

探究1:

如果投掷投掷两次,共有多少种可能结果?

老师引导:

如果用(a,b)表示两次投掷的结果,其中a是第一次投出的数,b是第二次投出的数,那么,a和b分别可能是什么?

将所有可能结果用表格表示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解决:

因为每掷一次四面体,都有4个等可能的结果,投掷两次四面体共有4×4=16个等可能的结果。

1

2

3

4

1

(1,1)

(1,2)

(1,3)

(1,4)

2

(2,1)

(2,2)

(2,3)

(2,4)

3

(3,1)

(3,2)

(3,3)

(3,4)

4

(4,1)

(4,2)

(4,3)

(4,4)

探究2:

将每种结果出现的两个数求和,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和?

用表格列出

学生活动:

小组探究

+

1

2

3

4

1

2

3

4

5

2

3

4

5

6

3

4

5

6

7

4

5

6

7

8

探究3:

观察表格,两数和是4的概率为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解决:

从表中可以看出,投掷两次,“两个数的和是4”共有3个等可能的结果,分别为(1,3),(2,2),(3,1),所以

P(两个数的和为4)=

探究4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和分别为2,3…,8的概率?

填写下表

两个数的和

2

3

4

5

6

7

8

可能结果数

3

对应概率

学生独自求解,然后小组交流,形成共识,老师点评。

探究5在上面的问题中,求两次投掷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概率。

学生思考,老师讲解,规范解题步骤

解:

设A=“两个数的和为3的倍数”,在2,3,…,8中,是3的整倍数的数只有3,6。

和为3的实验结果是(1,2),(2,1);和为6的实验结果是(2,4),(3,3),(4,2)。

事件A包含了5个等可能的结果,所以

P(A)=

总结求事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用数对表示试验结果,列表条理地表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判断所有试验结果的等可能性,计算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及各事件包含的可能结果数,求出相应事件的概率。

三、做一做

在上面问题中,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个数的和是偶数;

(2)两个数的和是奇数;(3)两个数的和大于5;(4)两个数相同;(5)两个数不同。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求这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四、练习

将四个面分别标有1,2,3,4的正四面体连续投掷两次,用两次投掷得到的底面上的数按投掷顺序组成一个两位数(第一次投出的数位十位数,第二次投出的数为个位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位数是偶数

(2)两位数是奇数

(3)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同。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知道求简单事件A的概率,首先要知道实验共有多少个等可能结果,以及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的个数。

用各种表格、图形表示实验所有可能结果会给计算概率带来方便。

六、作业

课本P1641,2,3

七、板书设计

用列举法求概率

掷四面体探究3例题做一做练习

探究1

探究2探究4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

今天那个组做值日呢?

我们不按值日表,而是抽签决定。

然后把全部同学分成3组,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

取3张大小相同并分别标有数字1,2,3的卡片,充分混合后扣到桌子上,按甲、乙、丙的顺序,每人分别从中任意抽取一张,规定取到1号卡片的人该小组值日。

游戏完毕后让学生提问:

抽到“幸运签”的概率与他们抽签的顺序有关吗?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3种观点:

①先抽者有利(先发制人);

②后抽者中奖概率大;(后发而制人)

③先抽后抽中奖概率相同。

学生凭已有经验对三种观点展开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认识。

下面我们一起用科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一起探究

探究1首先大家列出三人按先后顺序抽签的所有可能结果,一共有几种?

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

学生小组讨论,列出6种等可能的结果。

探究2甲、乙、丙抽到1号卡片各有多少中可能结果?

学生独自思考,从图形很容易看出甲乙、丙抽到1号卡片均有两种可能结果。

探究3大家计算P(甲中奖)=_________;P(乙中奖)=_________;P(丙中奖)=_________;

探究4仍是三个人参加抽签,但奖品改为2份,并规定抽到1号或2号卡片的可以中奖,那么每个人中奖的概率各是多大?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通过此题,进一步掌握求概率的一般方法步骤,积累经验,澄清错误的认识,理解概率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一起探究,我们可以知道抽签是一种简单公平的活动,无论谁先谁后,抽到某一签的概率是相同的。

三、做一做

例题(闯关游戏)四个开关按钮中有两个各控制一盏灯,另两个按钮控制一个发音装置。

当连续按对两个按钮点亮两盏灯时,闯关成功,而只要按错一个按钮就会发出“闯关失败”的声音,求闯关成功的概率。

解法一(略)

解法二(略,见课本P166)

四、练习

1.如果三个开关按钮中有两个各控制一盏灯,那么连续按两个按钮,能点亮两盏灯的概率是多大?

2.如果四个开关按钮中有三个各控制一盏灯,那么连续按三个按钮,能点亮三盏灯的概率是多大?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作业

课本P1671,2,3

板书设计

用列举法求概率

抽签概率例2练习

33.2概率树形图教材说明

对于由两个分实验构成的实验,可以借助树形图列举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在等可能的条件下计算事件的概率,也可以借助树形图利用乘积求某些事件的概率。

在教学时老师做好引导工作,结合具体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这种方法求概率的合理性。

重点:

用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难点:

能读懂图形信息,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用树形图,列出所有等机会的结果,从而求出所关注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小组探究,探究用树形图列举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树形图求某事件概率,养成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学习中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3.2概率树形图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本节提出的转盘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

“两个数的和为偶数”的概率与“两个数的和是奇数”的概率是否相等。

先用列表的方式求概率,然后探究如何结合组树形图计算概率。

1.对于学生较熟悉的列表法求概率,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如何说明游戏是公平的?

②实验共有多少个可能结果?

这些可能结果是等可能发生的吗?

③事件“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和“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各包含几个可能结果?

④如何计算上述两个事件的概率?

这些问题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

引导学生观察树形图33—4,回答上面的问题①②③④。

体会用树形图表示实验结果的优点,当实验结果较多时,用树形图表示实验结果就不太方便,可转向探究如何用图33—5这样的图形计算有关概率。

用33—5求概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图形中给出了全部信息。

建议让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读懂图形所表达的信息,在和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通过对比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解题方法的合理性,对此,只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方法步骤即可。

2.关于“做一做”的教学,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只需注意:

奇×奇=奇,奇×偶=偶,偶×奇=偶,偶×偶=偶。

3.注意事项:

对得到的两个数,若只考虑和的奇偶性,则树形图有4个分支,每个分支对应的一种结果,每个结果的概率是一个乘积。

此处实际上用到了“两个独立事件乘积的概率等于两个事件概率的乘积”这个事实,和为偶数(奇数)的概率是对应两个分支的概率之和,对此,只要求学生能接受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即可。

第二课时:

本节提供了猜3道题的答案和钉板游戏问题都是三次重复实验模型。

表示结果的树形图有3层。

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活动经验,相信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探索过程。

1.对于“一起探究”的教学,建议在明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引导,然后选代表表达他们的探索过程和结论,最后教师作归纳总结。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探究问题2,可帮助理解用乘积求概率的合理性。

设每道题的4个选择答案分别用代号a,b,c,d表示,不妨设每道题的正确答案都是a,连续猜两道题,有4×4=16个等可能的结果,所有可能结果及AA,AB,BA,BB的概率如下面表格所示。

a

b

c

D

aa

ab

ac

ad

b

ba

bb

bc

bd

c

ca

cb

cc

cd

d

da

db

dc

dd

事件

AA

AB

BA

BB

结果数

1

3

3

9

概率

2.关于例题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树形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小球下落的不同路径有几条?

②沿每条路径小球落在哪个格子内?

③每条路径对应一个结果,这些结果是不是等可能发生的?

④小球落在1号、2号、3号、4号格子内有几条路径?

然后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33.2概率树形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对于由两个分实验构成的实验,可以借助树形图列举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在等可能的条件下计算事件的概率,也可以借助树形图利用乘积求某些事件的概率。

在教学时老师做好引导工作,结合具体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这种方法求概率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用树形图,列出所有等机会的结果,从而求出所关注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小组探究,探究用树形图列举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树形图求某事件概率,养成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学习中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难点:

能读懂图形信息,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法求事件的概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道题。

出示题目:

如图,有两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圆盘

(1)被等分成3个扇形,圆盘

(2)被等分成4个扇形,小明和小亮利用转盘做游戏。

同时转动两个圆盘,等停下时,按圆盘

(1)和圆盘

(2)上指针指向区域的标示得到两个数。

规定:

若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小明胜;若两数的和为偶数,则小亮胜。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提问:

①如何说明游戏是公平的?

②实验共有多少个可能结果?

这些可能结果是等可能发生的吗?

③事件“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和“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各包含几个可能结果?

④如何计算上述两个事件的概率?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问题,逐步分析题意,用表格表示出所有可能结果,并求解。

现在,我们利用表格清楚地表示了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并分别计算出两数的和为偶数、两数的和为奇数的概率,还有更简便些的方法求解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

概率树形图)。

二、一起探究

探究1我们一起来看小明的设计:

仔细观察上图,回答下面问题:

①实验共有多少个可能结果?

这些可能结果是等可能发生的吗?

②事件“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和“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各包含几个可能结果?

③如何计算上述两个事件的概率?

学生对立思考,通过观察图形很快回答出上面问题,体会用树形图表示实验结果的优点。

探究2结合上面图形探讨下列问题

①圆盘

(1)出现奇数和偶数的概率各是多大?

圆盘

(2)出现奇数和偶数的概率各是多大?

②两个圆盘上指针指向的数分别为“奇奇”“奇偶”“偶奇”“偶偶”的概率各是多大?

③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和偶数的概率可以分别怎样计算?

探究3当实验结果较多时,用这种图形表示实验的结果就不太方便,请同学们观察下图

试对比两个图的异同,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像上面这样的图形叫做树形图(treediagram)。

树形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实验结果,辩护计算结果总数。

三、做一做

转动引例中的两个圆盘,得到两个数。

用树形图计算:

P(积为奇数)=_____________,P(积为偶数)=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

四、练习

课本P170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P1701,2,3

七、板书设计

概率树形图

引例树形图1树形图2做一做练习

法一(表格法)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提问:

我们学习了计算概率的哪些方法?

请看着得到题目:

有3道竞猜题,每题的四个选项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如果每题任意猜一个答案,那么3道题全部猜对的概率是多大?

二、一起探究

探究1猜第一题的答案时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

用A表示猜对答案,B表示猜错答案,它们的概率各是多大?

学生独立思考,很快得出答案:

猜对的概率为

,猜错的答案概率为

探究2连续猜2道题的答案有几种可能结果?

用字母表示这些结果,并求每个可能结果的概率。

(提示:

列表法)

学生活动: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理解乘积求概率的合理性。

探究3连续猜3道题,下图给出了所有可能结果及每个结果对应的概率。

这些概率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做适当引导。

探究4将所有可能结果按猜对题的个数分类,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并填表。

事件

全没有猜对

猜对1道题

猜对2道题

全部猜对

概率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有10道四选一的选择题时全部选对的概率。

这个概率比百万分之一小吗?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探究5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有10道四选一的选择题时全部选对的概率。

这个概率比百万分之一小吗?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

P(10道题全部猜对)=(

)10=

,这个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

最后老师总结:

利用树形图将实验的可能结果像树枝分杈一样一层一层表示,每个分支对应一种可能结果,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