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54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x

榆林市横山县横山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横山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2.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C.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

D.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

D.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6.右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8.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

正确的是()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9.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10.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

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1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对氧气的需求量高于正常个体

B.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岛素为拮抗作用

C.体温调节过程中,体温的降低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体温升高只有神经调节参与

D.长期注射性激素可导致性腺的衰退

12.下列有关人体内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在内环境中完成清除功能

B.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寄生病原体,使病原体凋亡

C.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清除作用

D.人体内通过细胞免疫可以对细胞的癌变进行监视和清除

13.三名欧洲科学家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XX年诺贝尔奖。

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导致宫颈癌的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为宫颈癌疫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循环复制及与主体病毒相互配合的病理,由此确立了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方式。

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是致癌因子,开发出宫颈癌疫苗,可使宫颈癌的预防和根除成为可能

B.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使人最终丧失免疫能力

C.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的复制能力较弱

D.接种过艾滋病病毒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感染艾滋病病毒

14.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15.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方式。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作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16.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17.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右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近根端与近苗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B.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

C.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

叙述,正确的是()

A.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B.使形态和生理状态一致的葡萄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C.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19.(多选)下表为不同浓度PEG(聚乙二醇)处理芹菜种子60min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EG浓度(mg/L)

发芽率(%)

芽长(cm)

鲜重(mg/株)

干重(mg/株)

0

54.78

1.103

2.167

0.800

50

72.00

1.763

5.033

1.700

100

53.33

1.270

3.267

1.033

150

53.33

1.653

3.167

1.100

200

51.34

1.840

2.667

0.933

A.PEG对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两重性

B.PEG能促进萌发芹菜种子对水分的吸收

C.PEG浓度为50mg/L左右时对促进芹菜种子萌发的作用强

D.实验表明PEG是一种植物激素

20.乙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是使用最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B.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等,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合成

D.只有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可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图(a)图(b)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22.(12分)下图为人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

请据图回答

(1)当血糖变化时,通过②途径使b分泌量增加,b激素降低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等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激素a、b之间具有____有关。

(2)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a能通过③途径促进b分泌的实验方案是:

第一步用高糖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第二步取第一步得到的适量滤液作为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b的含量。

该实验方案的错误有:

第一步____。

第二步____。

(3)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致病原因是胰岛B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柯萨奇B病毒的______类似,柯萨奇B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患者体内可检出抗_____________抗体。

23.16分)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若要制备抗a-银环蛇毒的单克隆抗体,应取图甲中的细胞________(填序号)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这种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_。

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图1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分运输”。

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生物答案和解析

1.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2.D【解析】由图可知,A选项①是血浆,其中无细胞,血浆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B选项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该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C选项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不一定高于③,例如肝糖原分解时;D选项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生活环境之一。

3.C【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会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仅在7.35-7.45的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并非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如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免疫系统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等功能实现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下共同实现的。

4.D【解析】淋巴管阻塞引起淋巴回流困难,组织细胞间液体增多,可能引起下肢水肿。

血液中的钙盐含量过多会引起肌肉无力是正确的。

当二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能发生过敏反应也是正确的。

腹泻能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流失,但不会有蛋白质的大量丢失。

5.B【解析】本题考查哺乳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

6.C【解析】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7.D【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进行的,激素的运输没有选择性,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8.C【解析】结构模式图显示,a为轴突末梢,A选项错误。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2,B选项错误。

突触间隙2相当组织间隙,充斥着组织液,C选项正确。

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a→b,D选项错误。

9.D【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10.C【解析】碘可被甲状腺细胞吸收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而合成的具有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到了血液中。

故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强后减弱。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对氧气的需求量高,故A正确;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胰岛素降低血糖,二者为拮抗,故B正确;体温升高主要有神经调节,但也有激素调节参与,例如甲状腺激素,故C错误;长期注射性激素可导致性腺的分泌功能不足,可以导致性腺衰退,故D正确。

12.B【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清除功能,A选项正确。

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免疫效应的是效应T细胞,其功能是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病原体,再由抗体结合病原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选项错误。

HIV感染人体的初期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和对各种病毒抗原产生相应抗体,但随着免疫系统的损害及HIV的变异,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对HIV的感染无能为力,C选项正确。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如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这种突变的细胞成了抗原,需要效应T细胞与其接触,诱导其溶酶体破裂,使其死亡,并将它们及时清除,D选项正确。

13.C【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宫颈癌的致癌因子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其发现为宫颈癌疫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A选项正确。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B选项正确。

人体感染HIV后需经过5~20年,平均7~1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内脏中含有HIV,具有传染性,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而不是遗传,C选项错误。

HIV易发生变异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其众多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选项正确。

14.B【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

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的麻疹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子组成,因此应该是大分子物质,A错;疫苗初次进入人体,可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C错;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不是T细胞,D错。

15.D【解析】单细胞生物没有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A项正确;兴奋传递时递质的释放有赖于细胞膜的流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信息传递,B项正确;像肾上腺的活动可直接来源于神经兴奋作用,此时其充当效应器成分,C选项正确;在正常的动物和人体内,在完整的反射弧上,兴奋只能单向传导包括传递,D项错误。

16.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和获取信息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图可知,根背光生长,说明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加外源生长素的一组为对照组,与之相比,外源生长素浓度为0.001mg/L的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都大于对照组,而外源生长素浓度大于0.01mg/L时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都小于对照组,说明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培养在适宜浓度NPA溶液中的一组弯曲角度要小于不使用NPA的组,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17.B【解析】植物茎段的近苗端长出叶,近根端长出根。

茎段的生根和生叶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

植物生长过程中生长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既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茎段截取后近苗端的生长素应向着近根端运输。

18.A【解析】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使植株增高;由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生长素有一个最适浓度,在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侧芽受到抑制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19.ABC【解析】本题表格呈示的自变量为PEG浓度,因变量为发芽率、芽长、鲜重、干重。

从发芽率角度看,在PEG浓度为50mg/L时较高,而低于此浓度时发芽率都低,高于此浓度时,随浓度递增发芽率逐步降低,故说明PEG对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两重性,因而A项正确;从鲜重角度看,其变化特点同发芽率的变化相似,故可说明PEG能促进萌发芹菜种子对水份的吸收,因而B项正确;从发芽率角度看,在PEG浓度为50mg/L时发芽率较高,浓度梯度还可再细分,因此结论最适浓度只能是某一浓度左右,故C项正确;从表中信息并不能看出:

PEG是一种植物激素,故D项错误。

20.C【解析】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才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和赤霉素一般不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促进脱落、衰老等,当乙烯含量高了可以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21.【答案】(12分)

(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理解、分析能力。

(1)结合题中图形和题干中给出“深吸气后肺扩张”的信息可知,肺中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脑干,脑干经分析综合发出信息,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扩张肌,完成反射。

因此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对应的效应器。

(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

(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①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构成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而观察图(b)我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接触的,所以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体上。

22.【答案】(12分,每空2分)

(l)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拮抗作用

(2)应用低糖培养胰岛A细胞缺少对照组

(3)(某)抗原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

【解析】考查血糖调节原理及探究实验。

(1)降血糖时,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等主要加速摄取并合成糖原、氧化分解与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拮抗关系。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血糖浓度有直接关系,故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低糖可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时,胰岛B细胞的分泌可能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的成分干扰,故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设置一个只用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的对照组;另外所测得的胰岛素含量不全是滤液引起的,可能在加入胰岛B细胞时就带有部分的胰岛素,故在实验前应先测定加入胰岛B细胞后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作自身前后对照。

(3)自身免疫原因为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柯萨奇B病毒抗原蛋白氨基酸序列有相同之处,患者体内会有抗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抗体。

23.【答案】(16分,每空2分)

(1)吞噬细胞淋巴因子增殖、分化

(2)⑤既能分泌抗a-银环蛇毒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正电位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解析】

(1)图甲是α-银环蛇毒进入机体引发体液免疫的示意图,具体过程如下:

(2)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定抗体,而且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

(3)机体被毒蛇咬伤后的调节方式如下:

 

(4)由图乙可知,⑥为突触小体的膜。

兴奋传到此处会导致膜内的电位由原来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后,乙酰胆碱无法结合在突触后膜上,导致信息传递中断。

24.【答案】(20分,每空2分)

(1)产生调节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