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61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 18页.docx

对陆游评价word范文模板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对陆游评价

篇一:

走近陆游

《走近陆游》教学设计

阳城县第二小学孟春霞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借助具体的诗词.细细品味欣赏其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

2.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练习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读中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了解陆游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南宋文坛上活跃着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阅读,你对陆游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陆游的信息。

二、走近年轻时的陆游

1.(出示历史背景资料):

公元1126年(陆游出生的第2年),北方的金兵入侵中原,攻破北宋的京都汴梁,北宋灭亡。

2.幼小的陆游跟着父亲和很多百姓一起南下,一路颠沛流离,返回到浙江绍兴老家。

祖国山河的支离破碎,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再加上父辈的爱国情感熏陶,使陆游从小就立下忧国忧民的志向,年轻的时候,他就在诗中这样表达:

3.出示诗句,领读感悟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三、品读诗篇,感知陆游

过渡:

40多岁时,他来到四川,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

一心力

主抗金的陆游遭到了朝廷投降派的打击,即使这样,陆游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志向也没有动摇。

65岁时,陆游再次被罢官,回到绍兴老家,平静的农村生活并没有让这位爱国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在剩下的20多年里,陆游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河是什么河?

岳又是什么岳?

奔腾不息的黄河,高耸入云的华山,多么壮丽。

试着读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3)指导朗读三、四句

这大好河山,如今却落入金人之手。

中原的百姓他们过得如何呢?

读出悲惨的遭遇。

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已经六十八岁了,眼看同胞受苦受难却无能为力,他是多么无奈啊。

读出作者的无奈。

(4)国土沦陷,百姓辈受奴役之时,南宋的统治者又在做什么呢?

陆游在他的另一首诗《关山月》中这样写道: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出示诗句,指导读)

(5)南宋统治者正醉生梦死于西湖之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

请再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出你的愤怒。

2.《诉衷情》

祖国沦陷60多年了,陆游也曾发誓:

“少年志欲扫胡尘”——《书叹》无奈朝廷的昏庸,奸佞小人的横行.让陆游的愿望一次次破灭。

他的满腔热血只能化作一行行灵动的文字在梦中流淌。

出示《诉衷情》

(1)齐读。

(2)陆游的梦是什么?

这个梦实现了吗?

(3)陆游为什么流泪?

你觉得他是为谁流泪呢?

(4)年近七十,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

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

吟诵这首词.用心体会陆游那种“鬓先秋”之酸楚,“泪空流”之无奈!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时间的流逝,会不会消磨诗人内心的报国之志呢?

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抽生读。

(2)病入膏肓的陆游,心里依然想的是什么?

(3)沙场杀敌的愿望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只能在无尽的夜里,伴着风声雨声,让铁马冰河在梦中一次次出现。

再读诗句。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让我们再次读出陆游的豪情壮志!

4.《示儿》

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心,陆游走到了人生的尽头,86岁的陆游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写下了他的绝笔之作。

出示《示儿》

(1)抽生读。

(2)哪个字写出了他临终的心情?

他悲的是什么?

(3)他有什么遗嘱?

(4)这种深沉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怎能不让我们动容,请大家动情的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无论是“遗民泪尽胡尘里”的悲壮,还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无论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无奈,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的信心,这一切,都是因为陆游,他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板书)

陆游报效国家,誓死恢复中原的一片孤忠,在生前虽然遭到统治者的冷遇,但是,在身后却赢得了千千万万人的理解和尊敬,千秋万代,传诵不已。

课后,让我们去诵读陆游的其他诗作,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的心路历程。

篇二:

关于陆游的介绍

关于陆游的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婉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

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

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

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

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

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

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

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

根据《陆游年谱》记载:

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

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

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年娶了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

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于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下了另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

「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陆游在死前一年(1208年,八十四岁),又来到沈园,写下了: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陆游共有七子。

《陆游年谱》中有记述:

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的大家闺秀--唐婉,结婚以后,他们夫妻恩爱。

不料,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婉相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婉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文学成就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

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

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

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X年全国课标卷)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

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

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

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

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

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主要作品

作品集

《剑南诗稿》85卷

《老学庵笔记》80卷

《渭南文集》50卷

《放翁逸稿》2卷

传世佳句

诗:

0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02。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

其一)

03。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其二)04。

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05。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06。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07。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08。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09。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1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11。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12。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13。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16。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17。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18。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19。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

20。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21。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临安春雨初霁》

22。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23。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秋思》

24。

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

《庵中晚思》

词:

0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02。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

03。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钗头凤》

04。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05。

叹流年、又成虚度。

《谢池春·壮岁从戎》

06。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秋波媚》

07。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秋波媚》

08。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

09。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10。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临江仙·离果州作》

11。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临江仙·离果州作》

12。

水流云散各西东。

《临江仙·离果州作》

13。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临江仙·离果州作》

14。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5。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一竿风月》

16。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文:

01。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老学庵笔记》卷五

0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勉对联

其他作品

夜读兵书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闻雨

记梦

岳池农家

山南行

三月十七里夜醉中作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闻虏乱有感

醉歌

观大散关图有感

秋声

观长安城图

长歌行

江上对酒作

花时遍游诸家园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和范待制秋兴

关山月

楼上醉书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

秋晚登城北门

秋兴

感兴

枕上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大风登城

楚城

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

篇三:

陆游名词鉴赏

一作品原文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二词语注释①黄縢(téng):

此处指美酒。

②宫墙:

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③东风:

喻指陆游的母亲。

④离索:

离群索居的简括。

⑤浥:

湿润。

⑥鲛绡(jiāoxiāo):

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⑦池阁:

池上的楼阁。

⑧山盟:

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⑨锦书:

写在锦上的书信。

⑩莫、莫、莫:

相当于今“罢了”意。

三译文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

[5]

四词作背景

词人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

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而陆母恐陆游儿女情长,荒疏功业,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

不到三年,棒打鸳鸯。

最初陆游暗想雪藏唐婉,但陆母当下,给儿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终于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音讯全无.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5]

五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

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

至于到底是谁错了,是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还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或者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词中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一层虽直抒胸臆,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唐氏,肌肤红润,焕发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消瘦。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

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

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

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泪流满面。

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

人事。

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

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

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