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7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二轮热点专练6人口城市与交通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

专练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4·北京东城期末)如图为我国2005—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回答1~3题。

1.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 24%B.19% 24%

C.24% 19%D.19% 58%

解析 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答案 B

2.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劳动力不足

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D.人口老龄化

解析 从图中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规律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 D

3.中央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解析 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答案 C

(2014·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

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

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4~5题。

年龄段

省外流入

省内流出

0—14岁

5.7

15.6

15—24岁

36.1

20.6

25—44岁

53.8

53.1

45—59岁

3.4

9.1

60岁及以上

1.0

1.6

4.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

A.2010—2020年B.2020—2030年

C.2030—2040年D.2040—2050年

解析 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即劳动人口(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的时期。

由图可知,约在203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开始下降到50%以下,人口红利期结束。

答案 C

5.如果保持表中的人口流动特点,对该省的影响是(  )

A.加剧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红利期

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D.减轻就业压力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省流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而流出的0—14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略多,这会导致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有利于延长人口红利期。

答案 B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下图所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回答6~7题。

6.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四城市中④熟制最高,根据理论人口容量计算公式可知,④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答案 D

7.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答案 C

(2014·成都一诊)下面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示意图(图1)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8~9题。

8.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  )

A.西南郊B.西北郊

C.东南郊D.东北郊

解析 我国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从保护大气环境的角度考虑,工业区应布局在西南或东北郊区;从保护水源的角度看,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综合考虑得出该工业区应布局在西南郊区。

答案 A

9.据图2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  )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图2中郊区林地、草地、水域利用率均为正值。

说明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过去相比,呈上升趋势;而耕地利用率为负值,说明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植树造林成效显著,说明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D

(2014·广州调研)城市化率的高低表明农村劳动人口转移了多少。

如果城市化率高,说明农村转移人口多,人口红利实现也多;反之,说明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国家中,人口红利潜力最大的是(  )

A.越南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D.马来西亚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人口比重越低的国家,其人口红利潜力越大;由图可知,在选项所列的四个国家中,越南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说明该国人口红利潜力最大。

答案 A

11.对表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菲律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B.印度尼西亚城市环境恶化

C.马来西亚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泰国城市中心出现空洞化

解析 根据图中菲律宾城市人口比重可知,该国已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马来西亚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并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印度尼西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可能会使城市承受很大压力,从而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答案 B

(2014·专家原创二)2013年12月1日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结合下图回答12~14题。

12.津秦铁路客运专线选线过程中考虑的主要是(  )

A.沿线地区的地质条件

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C.尽可能多地通过城镇

D.协调好铁路线和水系的关系

解析 铁路选线时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科技因素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故本题选B。

答案 B

13.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和沿海高速公路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

①速度快 ②货运量大 ③受天气的影响小 ④安全性高 ⑤机动灵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到秦皇岛的客运专线和沿海高速的长度相差不大,约为250千米,又因高速公路的平均时速约为100千米,故从天津到秦皇岛的高速公路运输时间应为2.5小时左右,而客运专线用时为1小时11分;津秦铁路为客运专线,故不存在货运量大的优势;与高速公路相比,铁路受天气的影响小、安全性高,但不如公路运输机动灵活。

答案 B

14.下列关于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

B.可借助该“黄金通道”打造低碳旅游生态圈

C.使天津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在京津冀地区变得更加突出

D.完善我国东部地区的快速客运铁路网

解析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的开通加快了京、津地区产业向河北沿海地区转移的步伐,使得河北沿海地区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并促进了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

答案 C

15.(2014·名校联考七)为了应对出行高峰,科学引导与缓解交通压力,2013年9月12日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正式开通。

每日17时到20时,北京市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主路方向的一条社会车道改为“潮汐车道”,其余时段维持现状通行。

由此可以判断该“潮汐车道”(  )

A.为进城方向

B.为出城方向

C.使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缩短

D.可明显减轻城市污染

解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距离越来越远;从“潮汐车道”的时间为每日17时到20时可以推测,此时该“潮汐车道”为出城方向;“潮汐车道”只改变了某一车道的行驶方向,所以不能明显缓解城市污染。

答案 B

二、综合题(40分)

16.(2014·浙江名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 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 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并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

(1)问,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要考虑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条件。

(2)问,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要仔细提取材料二、三中的信息;而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包括提供劳动力和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等。

答案 

(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该市为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省会城市。

(2)特点:

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人口为主。

影响:

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

17.(2014·济南高考模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

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

解析 第

(1)问,据图可知,农业耕地由分散转向连片、集中、规模化,工业生产向工业园区集中,居住区向县城、集镇、中心村集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问题易于处理,利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问,耕地集中连片对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实现区域专门化等作用较大。

第(3)问,城市应主要侧重发展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农村应主要侧重发展农业和部分低端服务业;城市具有资金、技术、机械、电力、信息等优势,可为农业提供服务,农村具有农产品、劳动力等优势,可以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

答案 

(1)产业集聚,即工业生产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农业生产转向规模化经营;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资源利用集约,环境问题集中控制处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扩大农场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率;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区域专门化,提高农业竞争力。

(3)分工:

农业和低端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工业和高端服务业主要分布于城市。

协作:

农村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城市为农村提供资金、技术、农业机械、电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