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386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原才曾国藩答案Word下载.docx

还原真实的曾国藩

笔者从原始文献出发,力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还原真实的曾国藩。

第一,勤勉藏器,待时而动。

在中国历史上,曾国藩的勤勉几乎是无人能及,咸丰八年六月起至于临终之日,曾国藩的日记未曾间断一日,甚至在去世的当天,他还在补写前一天的日记。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三日的日记说:

“早起,蒋、萧两大令来诊脉,良久去。

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

围棋二局。

至上房一坐。

又阅《理学宗传》。

中饭后,阅本日文件。

李绂生来一坐。

屡次小睡。

核科房批稿簿。

傍夕久睡。

又有手颤心摇之象,起吃点心后,又在洋床久睡。

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

二更四点睡。

”通过日记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身体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以致屡次昏睡,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在坚持处理公务,接待访客,更为

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还在阅读《理学宗传》,且不说他的理学修为如何,单是这种至死不渝的学术热情,已经足以让很多自诩为大儒的理学家汗颜无地了。

曾国藩戎马半生,亲冒锋镝,却未尝一日废书不观,从他的家书和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阅读经历,他在咸丰六年(1856)写给曾纪泽的信中说: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

”即使是在被困祁门,生命旦夕不保的艰危时刻,他依然“意气自如,犹时时以诗古文是娱。

”(黎庶昌《曾太傅毅勇侯别传》)

曾国藩系统地治学始于道光十六年(1836),本年曾国藩会试落榜,南下返乡途中,拜访了同乡睢宁知县易作梅,并从易作梅那里借了白银一百两,在金陵书肆,购买了一套廿三史。

回到湖南老家,其父曾麟书说:

“你借钱买书,我不会责怪你,但是希望你能悉心阅读才是。

”曾国藩秉承庭训,黎明起床,夜半方休,足不出户者一年,通读了廿三史,树立了学术的根基。

道光十八年(1838),学有所成的曾国藩顺利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词垣之后,更是夙兴夜寐,无忝所生。

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藩升任礼部侍郎,官居二品。

十年时间,曾国藩被提拔了七次,由从七品升到正二品,连跃十级,实属罕见。

这其中虽然有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携,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曾国藩个人勤奋所得。

“君子储百用,多藏如列肆”(曾国藩《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终朝勤勉,恪尽职守,曾国藩的仕途可谓是青云直上。

可是曾国藩毕竟不是庸常之辈,高官厚禄并非是他的终极目标,效法前贤,澄清天下,才是他的人生理想,正如其《题唐镜海先生十月戎行图》诗所言:

“生世不能学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

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曾国藩也期望时机降临,宏图大展,正所谓“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响。

”(曾国藩《感春》)

多事之秋的晚清政局终于将曾国藩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宣宗道光成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登基。

本年夏季,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清廷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西督剿,然而林则徐病死在赴命途中,咸丰皇帝只好改派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督师。

太平军势如破竹,广西官兵节节败退,消息传到北京,朝廷震动。

咸丰皇帝下诏求言,曾国藩心系朝廷安危,一连上了五道奏章,即《应诏陈言疏》《议汰兵疏》

《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这五道奏章分别涉及到军事腐败、经济衰退、民间疾苦等诸多尖锐问题,而尤以《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最为骨鲠戆直,这篇奏疏矛头直指刚刚即位的咸丰皇帝。

曾国藩指出咸丰皇帝有三个优点,但是也分别伴随着三个流弊:

第一,咸丰皇帝在祭祀大典和日常礼仪方面,都能做到雍容谨慎,其流弊是过于琐碎;

第二,咸丰皇帝敏而好古,喜欢舞文弄墨,其流弊是爱慕虚荣;

第三,咸丰皇帝胸怀大志,刚毅果敢,其流弊是自以为是。

咸丰皇帝读罢这篇奏疏,暴跳如雷,立刻宣召军机大臣觐见,定要将曾国藩锁拿问罪。

曾国藩命悬一线,所幸大学士祁寯藻“主圣臣直”一言纾解了咸丰皇帝的怒气,左都御史季芝昌也叩首求情,曾国藩才免于一死。

这一篇奏疏虽然使曾国藩险些遭难,但是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忠心,却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扬之声,正如好友刘蓉所言:

“曾公当世一凤凰,五疏直奏唱朝阳。

”曾国藩忠义骨鲠之臣的美誉流播海内,所以当他墨絰从戎,出山讨伐太平天国之时,豪杰之士都纷纷投其麾下,供其调用差遣。

第二,广交贤良,陶铸后进。

黄侃论学语录说:

“读书之人,以读奇书,事通人,居通都,三者为要。

”交游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曾国藩居官京师之时就非常注重选择师友,义理之学师从唐鉴、倭仁,考据之学受益于邵懿辰、莫友芝,辞章之学与梅曾亮、何绍基驰骋,经济之学与江忠源、罗泽南切磋。

以上诸人都是当世贤俊,在交往的过程中,曾国藩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大的提升,为日后的军事斗争储备了丰厚的知识,也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

曾国藩也非常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他早年曾撰写《原才》一文,呼吁才士转移风气,为国效力,也曾在《应诏陈言疏》中建议皇帝广纳人才。

曾国藩陶铸提拔的人才不计其数,其中尤其以江忠源、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为著名,这四人是湘军的水陆统帅,是曾国藩攻城略地、击败太平天国的骨干力量。

当然,要说曾国藩最得意的门生,还是要以李鸿章为首。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年进士,曾李两家是世交,道光二十四年(1844),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

对于这位年家子,曾国藩颇为垂青,称赞他才可大用。

咸丰八年(1858),李鸿章投奔曾国藩幕府,负责文案工作,尤其擅长

奏议之作。

李鸿章崭露头角,始于咸丰十年(1860)。

本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击败僧格林沁的精锐奇兵和胜保的救援军队,攻占了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惶出逃,并发布上谕,命各省督抚、将军速速带兵勤王,八月二十六日曾国藩也接到了上谕,命他派遣鲍超带湘军精锐二三千人克日赴京。

这一道上谕使曾国藩陷入了矛盾境地,朝廷遭此大难,作为臣子,勤王护驾是头等大事。

可是江南战局也是瞬息万变,鲍超北援,势必消弱湘军实力,对于安庆战局乃至整个江南战局都会有大的影响。

曾国藩左思右想,都没有两全之策,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描述焦灼的心情说:

“京信危急,弟实忧皇竟日,在室中徘徊私恸,几不能办一事。

”在曾国藩进退两难的关键时刻,李鸿章出了一条妙计。

为谨慎起见,对于北上勤王之事,曾国藩召集幕僚商讨对策,多数幕僚都建议北上,惟独李鸿章力排众议,李鸿章以为英法联军挑起战端,攻占京城,无非是为了经济利益,既然如此,割地赔款,金帛议和,就会平息战争,根本就用不着千里勤王。

一语点醒梦中人,曾国藩接受了李鸿章的建议,采用拖延时间的方法观望时局变化。

曾国藩上奏说,北援之事非同小可,鲍超虽是猛将,但不足以统帅全局,应该由曾国藩或者胡林翼率众北上,至于曾、胡二人谁更适合,还需要皇帝钦定。

一经接到圣谕,就会即刻出发。

祁门大营距离北京千里之遥,奏报往返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曾国藩、李鸿章估计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清廷已经与英法联军签订合约了。

果不其然,十月十四日曾国藩接到廷寄,《北京条约》和议已成,无须北援。

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知遇提携之恩的报答,在同治三年(1864)会剿金陵一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同治元年(1862)五月初三日,曾国荃统帅湘军进驻雨花台,开始对太平天国首府天京的围攻。

至同治三年(1864)正月二十一日,湘军攻陷天堡城,驻军太平门、神策门外,完全包围了天京。

就在曾国荃功败垂成之时,本年五月十四日,曾国藩接到上谕,同治皇帝命李鸿章率领淮军会剿金陵。

淮军四月初六日刚刚攻陷常州,士气正旺,装备精良,军饷充足,这支军队的到来,无疑会帮助曾国荃迅速解决金陵战事。

然而,如此一来,攻陷金陵,最终剿灭太平天国的功劳势必会分成两份,一份属于曾国藩兄弟,另一份则要分给李鸿章。

这对于苦战两年之久的曾国荃以及湘军将士而言,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

李鸿章深谙其中利害关系,又碍于曾国藩师相之尊的情面,所以不敢近禁脔而窥卧

【篇二:

贵州省黎平三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等汉儒主张,复古更化,形成“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

此体制的哲学表达是道统、学统高于政统,而在治理架构上,至少体现为三项制度:

独立于皇室的儒家士人政府,儒家士君子主导之社会自主治理,以及礼俗之治。

共治体制的灵魂是儒家士君子,这构成了中古中国治理制度演进的基本动力。

其演进机制是,因缘际会,某些大儒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而重新阐释儒家之学。

随即开门授徒,在腐朽的社会中结成一个新兴士君子社团。

新学之影响逐渐扩展,促成儒家士人群体之道德觉醒。

而由于儒家之学内在的实践指向,这种道德觉醒立刻催生出社会治理之主体性意识之觉醒,儒家士君子会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纲目,更化社会,进而寻找改变政策,甚至革新政制,此即所谓“变法”。

儒家士君子之道德与政治自觉,同样是清末绅士宪政主义运动的根本动力。

曾国藩的意义也正在于唤醒儒家士人之道德与政治自觉,从而完成了晚清制度转型的文化与政治准备。

理解这一点的关键是明白清统治之根本策略。

满人以一东北蛮族入主华夏,钱穆先生称之为“狭义的部族政权”。

满族统治者内心充满疑忌,而他们清楚知道,儒家士人乃是华夏中国之社会组织核心,四民社会之天然领袖。

因此,自身部族政权是否稳定,系乎士人之是否顺服。

为此,清统治者综合运用笼络、镇压两手政策抑制士气,前者如开博学鸿词科,后者如屡兴文字大狱。

由此,士气,也即儒家士人之气,流失殆尽。

儒家士人普遍地没有道德自觉,更没有政治主体性意识。

从宪制上说,士大夫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不存在皇权与士大夫共治之体制。

由此导致清政治、尤其是吏治,实为秦汉以来两千年间最为腐朽败坏者。

不过,儒家自然在士人内部激发出一种反弹,其中得风气之先者为桐城派与常州学派。

两派的共同特点是,反对训诂考证,重回“儒家之整体规划”,桐城派代表了士人的道德自觉,常州学派的春秋公羊学代表了创制立法之雄心。

这两股潮流会通于湘乡曾国藩。

湖湘之学向来以程朱之学为本,故曾国藩接续宋代士人传统,强调士君子之治理主体性。

其名篇《原才》即清楚表明这一点: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

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天下治理之优劣系于士君子之德、言、行,而士气则系于“一二人”之自觉与努力。

在曾国藩那里,儒家完成了一次思想学术上的自我革命,既恢复了正心、修身之道德责任感,也恢复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政治主体意识。

晚清儒家士人群体精神为之一振,而中国的现代事业,正是在此基础逐次展开。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政治后果是,其部族统治瓦解,作为中国政体之正统的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得以恢复。

这是一场宪政主义革命。

正是经历这样一场宪政主义革命后,现代国家建设事业才得以自主地展开。

因为,它塑造了建立现代国家的主体:

具有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的士人群体。

(选自团论文网《儒家作为现代中国之构建者》,有删节)

1.下面关于曾国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曾国藩唤醒了儒家士人的道德与政治自觉,从而完成了晚清制度转型的文化与政治准备工作。

b.曾国藩接续宋代士人传统,强调了士君子的治理主体,使儒家在士人内部激发出一种反弹。

c.曾国藩促成儒家完成了一次思想学术上的白我革命,晚清儒家士人群体精神都因此而振奋。

d.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政治是一场宪政主义革命,使现代国家建设事业能够得以自主地展开。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期形成的“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在治理架构上表现在独立于皇室的儒家士人政府、儒家士君子主导之社会自主治理、以及礼俗之治三项制度上。

b.儒家士君子构成了中古中国治理制度演进的基本动力,他们中的某些人因有强烈的使命感,而重新阐释儒家之学并开门授徒,最终在社会中结成一个新兴士君子社团。

c.满族统治者因为清楚知道儒家士人乃是华夏中国的社会组织核心和社会的天然领袖,所以他们综合运用笼络、镇压两手政策抑制士气,而使儒家士人之气,流失殆尽。

及士大夫与皇权关系严重失衡而难以有共治的体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渐扩展的新学影响,促成儒家士人群体的道德觉醒,这种道德觉醒随即催生出社会治理之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b.儒家士君子的道德与政治自觉也是清末绅士宪政主义运动的根本动力,曾国藩正是这类儒家士君子的典型代表。

c.曾国藩融合了桐城派士人的道德自觉和常州学派的创制立法的雄心,认为士君子的德、言、行关系着天下治理的优劣。

d.太平天国部族统治瓦解是中国政体之正统的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得以恢复的根本原因,但这都是曾国藩的功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

后母,周武帝姊裹阳长公主。

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

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

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异它甥。

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

“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

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武币深纳之。

毅闻之,谓长公主曰:

“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

”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

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

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

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日:

“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

“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

太后赢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

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能辨也。

炀帝时,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

常言于高祖曰:

“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

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

”高祖未决,竞以此获谴。

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

高祖追思后言,方为百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

“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帝有天下,诏即所墓园为寿安陵。

谥曰“穆”,后附葬献陵。

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赢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b.太后赢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c.太后赢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d.太后赢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原是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指王朝更迭,旧帝死后,新皇帝接受帝位。

b.床,本来是指供人睡卧的家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也指安置器物的架子和井上围栏。

c.崩,倒塌、崩裂之意;

用于抽象和比喻意义,表示崩溃、溃烂;

古代常称帝王之死。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

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氏深受武帝的喜爱,其年幼时曾建议高祖对皇后要多加抚慰,以百姓为念,争取得到突厥的帮助。

b.高祖在求婚的时候,射两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非常高兴,于是将窦氏嫁给了高祖。

c.高祖并未听从窦氏的劝说将自己的骏马献给炀帝,结果因为这件事遭到贬谪。

后来寻找好的鹰犬献给皇上,被提拔为将军。

d.高祖拥有天下后,下诏在窦氏埋葬的陵园修建寿安陵,封窦氏谥号为“穆”,后来与高祖合葬在献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

(5分)

(2)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除夜即除夕。

8.你认为“多谢残灯不嫌客”一句中哪个词语最生动,说说理由。

9.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白况的诗句是“。

(3)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以古讽今说明写作意图的句子是“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门铃

贾大山

夏局长家安着个门铃,轻轻一按,叮咚作响,奏一曲电子音乐,十分好听。

可是,那悦耳的声音一响,老夏就要把脸一沉,小声说一句:

“麻烦!

总是老伴去开门。

他做梦也没想到,机构改革那年,一定要让他当局长。

组织部门和他谈话,他总是说干不了,最后惊动了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有文才,也有口才,先讲改革的意义,又讲人生的价值,最后引用了古人一句话:

天地生才有数,若有济世之才,竞自遁世,岂不辜负了天地生才之心吗?

老夏被感动了,但是仍不明白,自己除了画画儿,究竟有什么才能?

后来才知道,那时配备领导班子,大学生要占一定比例——他有浙江美术学院的文凭。

老夏领导的局没有经济任务,压力并不大。

上班谈工作,他不怕,吹拉弹唱,画画儿照相,指导民间艺术,保护文物古迹,他都不外行。

他最怕下班回家,最怕门铃响。

老伴刚刚做好饭,门铃响了,是下属单位的一个女会计:

“夏局长,你说吧,我和老崔谁的贡献大!

”他知道,评工资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己虽然上过大学,但不知道怎样回答这样的问题,只好说都大都大。

刚刚送走女会计,门铃又响了,是老崔。

老崔是老同志,怠慢不得,赶忙拿烟、沏茶。

老崔不吸烟,不喝茶,黑着脸摆贡献,从抗美援朝一直摆到改革开放…一

评工资不结束,门铃天天响。

后来不评工资了,门铃响的更频繁——评职称开始了。

星期

天,刚刚铺下一张宣纸,想画一幅画,门铃响了,是老杜、小胡和小吴。

小吴要求评“初职”,小胡要求评“中职”,老杜要求评“高职”,人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老夏说,评“初职”没问题,评“中职”要争取,评“高职”得会一门外语。

老杜便急了,他说他会外语——八格牙鲁米西米西不是外语?

老夏便笑了,耐心告诉他,那不算会外语。

老杜也笑了,原来他知道,那不算会外语。

评过职称,门铃声仍然不断,白天响,晚上也响。

有要求调动工作的,有要求安排子女的,也有嘴上说什么事情也没有,其实是想要个一官半职的。

这其中,也有人想要给老夏送点什么东西的,但总是被老夏婉言拒绝了。

老夏明知不能有求必应,但是答复一定得圆满。

有时需要金蝉脱壳,有时需要顺水推舟,有时需要大智若愚……他把“三十六计”至少发展到了四十八计,仍然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

满意了的千恩万谢,不满意的指桑骂槐……

老夏好静,早就厌烦了这种生活。

客人一走,他便收了笑容,又对老伴说一句:

“麻烦什么?

“天天有人!

“人世界,能没人吗?

”老伴总是这么说。

——她是站柜台的,天天和人打交道,习惯了。

老夏的门铃响了七八年,终于不响了。

领导根据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局长职务,让他当了调研员。

领导一再声明,不是老同志犯了错误,而是为了给他腾出时间,让他集中精力为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

老夏当了调研员,老伴也很高兴。

老夏每天到局里晃一下(不晃也行),就可以回家了,除了看书、画画儿,还能做做家务。

老伴每天上班时,总要给老夏交代一些任务:

“该添火了记着添火。

“水开了倒在暖瓶里。

“中午喝粥也行吃面也行。

老夏欣然答应着。

除了完成老伴交代的任务,他还种了两盆花草,养了一缸金鱼,每天把屋里收拾得几净窗明。

然后坐在窗前,看书,画画儿,有时还读几句诗。

他爱读这样一首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可是,这样过了不到半月,他便坐不住了。

他爱画画儿,哪能天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