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4094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复习资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5、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26、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2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8、(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29、土壤的贡献有:

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等。

30、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31、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1)利用风力:

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

如椰子、莲蓬。

(3)利用弹力:

如豆类的种子。

(4)利用动物:

如浆果、刺果等。

3、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

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5、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7、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8、花的构造有: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9、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

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

吸引昆虫。

雄蕊:

制造花粉。

雌蕊:

接受花粉。

10、(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和(雌蕊)也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1、(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

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13、植物的生长过程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4、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

15、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

16、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17、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18、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19、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0、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21、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固体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固体的(轻重)决定。

2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23、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蜂蜜>牛奶>水>油)。

24、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水>油牛>奶>蜂蜜)。

25、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26、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27、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28、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

(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28、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

第三、四单元

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

3、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

(晴)、(阴)、(多云)、(雨)、(风)、(雪)等。

4、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有:

(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5、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6、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

7、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8、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

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

9、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10、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11、(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

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4、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

15、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

16、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17、(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18、(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

19、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

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

20、春季气候特征:

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

21、夏季气候特征:

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

22、秋季气候特征:

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

迁徙动物离去。

23、冬季气候特征:

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

24、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

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

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的湿度气压计——大气压

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

25、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

3、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

(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是)

4、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错)

6、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

(口腔)→(食道)→(胃)→(肝)→(大肠)→(小肠)→(肛门)

7、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

①豆、奶类;

②油、盐、糖;

③蔬菜类;

④水果类;

⑤鱼、虾、肉、蛋类;

⑥粮食类。

从上往下依次是:

②①⑤③和④并列都在第四层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应该包括这五大类,吃的最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类)。

8、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9、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

答:

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

10、操作题:

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块铁片,然后熄灭酒精灯。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铁片用夹子夹起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12、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13、空气中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15、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16、(噪音)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7、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使用了(色素)。

1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9、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0、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21、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

22、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

2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度到37度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24、耳廓的作用?

耳廓的形状有利于接受外界的声波,有“集音”作用,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

25、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往食物中滴碘酒。

26、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

将物质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油脂。

27、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

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3、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4、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28、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人能倒立能吃东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肠的逐段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29、好的饮食习惯谚语: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

狂饮伤身,暴食伤胃;

多吃不如细嚼;

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30、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31、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2、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

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33、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因为冷空气自上而下流动,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面,因为热空间是自下而上流动。

34、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5、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3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

为什么?

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37、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3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

3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0、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41、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

42、油的吸热和散热速度都比水的速度(快)。

43、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44、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4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6、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4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48、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对)

49、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50、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极小水滴。

51、为什么人们冬天喜欢深色衣服,夏天喜欢浅色衣服?

深色衣服吸热快,冬天保暖,浅色衣服吸热慢,夏天凉快。

52、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53、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

54、(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55、(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

(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

(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0、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1、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2、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3、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4、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5、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6、经常运动的好处有:

(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7、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8、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

(鱼、虾、肉、蛋类;

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

(豆、奶类)。

19、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

(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

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

(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

(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17、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

(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18、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

(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

(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

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

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

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

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

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

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

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8、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

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

(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

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3、说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

树叶总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稳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6、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7、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1)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2)使接触面变光滑(3)把运动物体的外形做成流线型(4)减轻物体的重量

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

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20、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21、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22、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

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4、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5、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地推论。

第一单元:

白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