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430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修6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

污染源

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酸雨类别

硫酸型

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硝酸型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对环境的

影响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

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酸雨的主要

分布地区

欧洲;

北美洲东部和加拿大南部;

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3)大气污染的防治

①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有:

②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①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

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②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a.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

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

大气污染严重

b.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Ⅰ.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Ⅱ.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Ⅲ.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

Ⅳ.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2)工业污染的防治

工业污染主要是“三废”的排放,因此,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是减少“三废”排放量和对废弃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①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②循环经济

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其含义及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利用手段

实施过程

结果

目的

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

一个企业产出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

实现园区内污染“零排放”,以及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物质与能量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3)农业污染的防治

①农业污染的类型及污染源

a.农作物及土壤污染: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b.水体污染: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

c.白色污染:

温室农业中的废旧塑料。

d.大气污染:

农业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焚烧农作物秸秆产生的烟尘。

②农业污染特点:

发生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

③农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a.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给农作物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时间,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使用规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防治农业病虫害应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b.发展有机农业:

利用“自然的技术”培育“更健康”的土壤,以生长出“更洁净的食品”。

c.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污染源;

其次是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运用—考向对练]

1.(2019·

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 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2019·

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 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

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

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

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

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3.(2019·

石家庄二模)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

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有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

法律措施如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

宣传教育措施如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

技术措施如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答案】 危害:

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防治措施:

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

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

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2019·

山东临沂一模)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

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

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只能是汽车尾气排放;

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 特点:

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

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

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

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导学号:

98510197】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

生活方面:

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

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

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

(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

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7页)

1.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不合理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问题

现状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生物物种减少

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已经灭绝,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猎和非法贸易、环境污染、物种入侵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牧、休渔期制度,严禁走私,严防物种入侵

森林资源破坏

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尤以热带雨林破坏最为严重

乱砍滥伐、滥垦、滥牧、开矿、大气污染、森林火灾

封山育林、有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和森林火灾

湿地减少

全球湿地破坏严重,面积大量减少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环境污染、泥沙淤积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防治污染,植树造林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

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

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严重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解析】 根据材料,柽柳种子多,繁殖快,侧向枝条多,生存能力强,争夺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容易打破生态平衡。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丰富程度、地下根系和植被多样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 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湿度低主要与树种本身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树种单一的影响,以及植株的疏密度有关。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

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 原因:

过度捕捞;

河湖湿地减少;

水体污染。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措施:

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

保护湿地;

治理河流污染;

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5.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

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答案】 

(1)特点:

湿地面积减少。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

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

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点三|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8页)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①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地球淡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可直接利用的比重较小;

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体污染;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②解决对策

a.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b.节流。

Ⅰ.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Ⅱ.工业:

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上:

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空间上: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急剧增长;

污染、浪费严重

a.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b.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c.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遵守《水法》,节约生活用水。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成因如下: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②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均为土地退化现象。

其中,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当前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

耕地的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受不同程度侵蚀的耕地占1/4以上。

我国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侵蚀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的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物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

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3.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对土地造成

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

环境的影响

煤炭:

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石油:

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

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

全球变暖;

酸雨的形成;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③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④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解析】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土壤容易流失。

因此,在修建公路,开挖石料之前,要先收集宝贵的厚度较薄的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或者施加表面覆盖物以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程结束后,再将收集的土壤回放到石料场和弃料堆放场表面,并采取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恢复土壤的生产功能。

【答案】 措施:

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

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

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

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

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

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

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

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平顶山模拟)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过去沿海风景优美,水产丰富,生长着中国面积最大的珍稀植物红树林。

现如今出现了众多开采石灰岩的私营矿场,且规模逐步扩大,与采石场相邻建有多个碎石场,已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下图示意合浦县沿海岸线铺开的连绵矿坑。

分析采石矿场和碎石场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指出当地国土管理部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由图中资料可知,图中地区采石矿场和碎石场会破坏该地红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