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434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范本模板Word格式.docx

建筑功能

互通式立体交叉

竣工备案时间

2012年12月28日

计划工期

450日历天

工程承包范围

海翔大道琼头立交主线桥及匝道桥施工

2、推广“四新”技术的意义

所谓“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为适应当前建筑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印刷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要求各地加大以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促进建筑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工作。

四新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代表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力,是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性转变的桥梁。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四新技术可以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扩大项目盈利空间,最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3、“四新"

技术推广运用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积极运用各类四新技术,以此顺应建筑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态势,从项目出发,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

本工程主要运用的四新技术见下表:

序号

四新技术

1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

4

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5

三元乙丙、FSA橡胶防水卷材技术

6

钢筋电渣压力焊

7

螺杆重复利用技术

8

泵送商品混凝土技术

4、采用四新技术介绍

4.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本工程基础工程为超长、超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纹产生,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多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1.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

本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提及施工中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4.1.2、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要求

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

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

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

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3)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

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计)应小于0。

3kg/m3;

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

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

2kg/m3。

4)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应小于5%。

严禁采用C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级别的粉煤灰。

5)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流动性比应大于95%,28d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

(2)配合比要求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2)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kg/m3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3)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

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4)才能够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

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5)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歪,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的技术措施。

一般情况下,温控指标宜不大于下列数值: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为40℃;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

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为20℃。

2)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变形缝,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

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跳仓法施工:

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3)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

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

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建。

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不宜超过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4.1.3、现场施工情况

(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前将与搅拌站合同中明确规定现场施工水泥品牌种类,明确骨料级配要求,不定期组织项目人员至搅拌站进行抽查材料是够符合要求。

(2)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增加各类外加剂如:

缓凝剂、减水剂、防冻剂及膨胀剂,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要求。

(3)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做好测温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好过程控制。

(4)通过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工程混凝土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将大大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结构防水性及外观质量.降低了结构修补的成本,减少结构质量的后顾之忧。

4.2、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本工程钢筋工程中存在大量大直径钢筋施工,如Φ28、Φ32等大跨度梁板,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2.1、主要技术内容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指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端部制做出直螺纹,利用带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对接钢筋,达到传递钢筋拉力和压力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方式。

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4.2.2、技术指标

钢筋连接工程中,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其中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

0。

5的规定:

接头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抗拉强度

断于钢筋

≥1.10

断于接头

≥1.25

注: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接头试件的变形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

7的规定.

4.2.3、适用范围

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HRB335、HRB400和500MPa级钢筋的连接,用于抗震和非抗震设防的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物、构筑物。

不同等级的钢筋接头的应用于结构的不同部位,接头的应用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4.2.4、可获得经济效益

(1)通过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应用,将有效保证了大直径钢筋连接的质量,确保了钢筋工程的质量稳定性。

最终保证了结构施工质量。

(2)通过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钢筋工程施工时间,有效确保的施工进度的执行。

(3)通过直螺纹机械连接,可减少钢筋因折断而弯锚,直接减少钢筋投入量.经测算,在保证连接质量的前提下,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中,大直径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为最便捷、经济的连接方式。

4.3、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

本工程单层建筑面积大,框架梁柱跨度大,10。

8m/13.8m/18m,采用常规9m钢筋原材必将导致钢筋切断浪费严重,且很难达到钢筋连接质量要求,尤其是大跨度梁筋(Φ22/Φ25/Φ28/Φ32等)。

因此项目决定采用12m长定制钢筋用于施工。

4.3.1、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是指在固定的加工厂,利用盘条或直条钢筋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程序,由专业的机械设备制成钢筋制品供应给项目工程。

钢筋专业化加工与配送技术主要包括:

(1)钢筋制品加工前的优化套裁、任务分解与管理.

(2)线材专业化加工-—钢筋强化加工,带肋钢筋的开卷矫直,箍筋加工成型等。

(3)棒材专业化加工——定尺切断,弯曲成型,钢筋直螺纹加工成型等。

(4)钢筋组件专业化加工——钢筋焊接网,钢筋笼,梁,柱等.

(5)钢筋制品的科学管理、优化配送。

钢筋专业化加工主要由经过专门设计、配置的钢筋专用加工机械完成。

主要有钢筋冷拉机、钢筋冷拔机、冷轧带肋钢筋成型机、钢筋冷轧扭机、钢筋调直切断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弯箍机、钢筋网成型机、钢筋笼成型机、钢筋连接接头加工机械及其他辅助设备.

4.3.2、技术优势及特点

该项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坚持以人为本,减轻劳动者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提高钢筋加工制品质量,减小材料损耗,降低能耗和排放,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满足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要求。

其技术特点是:

(1)作业效率高,可满足大规模工程建设中钢筋加工的需求.

(2)走钢筋加工专业化、工厂化之路,可实现施工现场钢筋装配作业。

(3)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4)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5)转变钢筋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走专业化施工分包道路。

4.3.3、适用范围

钢筋机械、钢筋加工工艺的发展是和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我国钢筋制品加工成型与配送已经开始起步,最终将和预拌混凝土行业一样实现商品化。

该项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工程加工、施工,特别适用于大型工程的现场钢筋加工,适用于集中加工短途配送的钢筋专业加工。

4.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在工期极度紧张的环境下,施工图预测算,各类工程量、钢筋量统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工程各类材料及经营控制.本工程由预算部门专业预算员,采用广联达软件进行统计测算,确保成本测算及时完成,指导现场施工,同时为工程合同签订提供依据.

4.4.1、主要技术内容

工程量和钢筋量的计算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贯穿项目招投标、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的全过程.其特点是工作量大、内容繁杂,需要技术人员作大量细致、重复的计算工作.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是建立在二维或三维模型数据共享基础上,应用于建模、工程量统计、钢筋统计等过程,实现砌体、混凝土、装饰、基础等各部分的自动算量.

(1)基于三维模型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建模。

(2)可自动识别电子版设计文档,快速识别出轴网、柱、梁、墙、门窗、柱钢筋、梁钢筋、墙钢筋、板钢筋。

(3)可以在三维立体可视化的环境中实现整个建模和计算过程,通过系统提供的可视化修改查询工具,对模型的所有细节信息进行控制。

(4)以构件作为操作对象,系统工程量和钢筋工程量可以通过构件几何尺寸直接读取,实现构件交接处的自动扣减,如墙体计算中自动扣减门、窗、洞口的面积,算梁混凝土体积时自动扣减柱所占的长度等.

(5)自动套取定额,提供完整的换算信息。

(6)开放的完整的报表系统,实现工程量的自动分类汇总及报表输出。

4.4.2、技术指标

(1)应用一套以上工程量自动计算软件.

(2)该软件要满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3)该软件应适应全国各地的不同定额和计算规则。

4.4.3、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招投标、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结算全过程的砌体、混凝土、装饰、基础等各部分的工程量自动计算,以及钢筋统计等。

4.4.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解决工程量和钢筋量的自动计算和统计的软件,已在全国普及应用。

应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工程量自动统计软件,也在大型工程中应用.

4.4.5、其他软件运用

工程方案编制过程中,运用南昌市安监站推行的安全计算软件,快速、精确的验算确保施工方案安全性;

另外运用AutoCAD、Office系列软件,提高各类资料、方案编辑速度及质量.

4.5、其他“四新”技术运用

除了以上“四新"

技术外,本着减小外界因素影响,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的原则,本工程还采用钢筋电渣压力焊等先进施工工艺,螺杆重复利用、泵送商品混凝土等先进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0月14日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的通知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混凝土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8防水技术

  9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

10信息化应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