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347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化铁道技术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年 月 日

调研报告成绩评议表

1009

题目

接触网的制作、安装与检调

4

目录

一、调研目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方法 错误!

三、调研内容及过程 错误!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错误!

五、参考文献 错误!

调研时间:

2012年3月10日 2011年05月10日。

调研的地点

天津供电段XX供电车间X网电运行工区。

一、调研项目、内容及目的

1、了解接触网线路主要设备,包括隔离开关、软(硬)横跨、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中心锚结、线岔、电联结器,主要参数及检修安装技术标准,对其他辅助设备也应有所了解;

2、了解接触网的供电方式及运行特点;

3、了解从事接触网作业所的绝缘工具及受力工具的检验程序与周期;

3、了解接触网各项安全规定及检修、巡视标准;

4、了解接触网事故抢修措施;

5、掌握接触网运行工区的运行环节及步骤;

二、调研方法

1、了解接触网概况;

2、学习接触网设计平面图纸、安全规定及检修规定;

3、学习接触网运行一般规定;

4、向接触网技师请教变接触网运行方式;

三、调研的内容及过程

1、接触网简介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其由支柱与基础、支持装置、接触悬挂几部分组成。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主要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

一般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即杯形基础,先打好杯形基础,然后将支柱埋入并整正后浇注而成)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对大容量滑兰式预应力钢筋混泥土支柱,与普通钢柱固定方式相似。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

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拉杆、定位装置、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软横跨、应横跨及其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严格来说,支柱与基础也属于支持装置。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接触悬挂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以及连接零件。

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悬挂的类型

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

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网的每个锚段而言的。

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简单接触悬挂(以下简称简单悬挂)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

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

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

在悬挂点上加装8〜20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

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链形悬挂比简单悬挂得到了较好的性能,但也带来了结构复杂、造价高、施工和维修任务量大等许多问题。

链形悬挂分类方法较多,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和多链形。

链形悬挂根据线索的锚定方式(即线索两端下锚的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方式未补偿链形悬挂、半补偿链形悬挂、全补偿链形悬挂。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简单链形悬挂,在新建的高速电气化铁路路段,则采用弹性链形悬挂。

如哈大线,沪宁250KM/H实验段等。

简单链形悬挂结构简单,接触线的高度容易控制,唯一不足就是在定位处及其附近弹性不好,而弹性链形悬挂的弹性索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目前,法国高速仍然采用简单链形悬挂且也取得了较好的受流,但是对高速动车组的后弓来说,却容易产生打火现象。

因此,我国高速选择了结构叫复杂的弹性链形悬挂,弹性索长度为18m,工作张力3500N,详细安装工艺见后面章节。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

工频单相交流制:

25KV或50KV(对地而言),对电力机车电压均为:

25KV。

考虑电压损耗,牵引变电所输出电压为:

27.5KV或55KV,其中55KV为AT供电方式,主要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中。

AT供电方式的特点是增加了自偶变压器和电位为25KV的回流线。

这种起到回流作用的导线也叫正馈线。

AT供电的优点是改进了电能传输特性和供电质量,减少了对其它设备的干扰。

接触网供电方式

接触网供电方式有单边、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

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

单边供电:

供电臂只从一端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双边供电:

供电臂从两端相邻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一种非正常供电方式(也称事故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成分区亭同相邻的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复线区段的供电情况与上述类同,但牵引变电所馈出线有四条,分别向两侧上、下行接触网供电。

牵引变电所同一侧上、下行实现并联供电,提高供电臂末端电压。

越区供电时,通过分区亭内的开关设备去实现。

接触网的特点及要求

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

要任务。

因此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2、接触网安装及调试作业

(1)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隔离开关应动作可靠、转动灵活,合闸时触头接触良好,引线和连接线的截面与开关的额定电流及所连接的接触网当量截面相适应,引线不得有接头。

2.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导电介质。

3.隔离开关的分闸角度及合闸状态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4.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应完好无损并加锁,转动部分注润滑油,操作时平稳正确无卡阻和冲击。

5.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

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330mm。

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符合规定。

6.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300mm2o

7.新安装的隔离开关在投入运行前应做交流耐压试验,运行中每年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一次绝缘电阻,与前一次测量结果相比不应有显著降低。

8.负荷开关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相关要求。

(2)软(硬)横跨

软横跨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和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V形连接锁应垂直于横向承力索。

2.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最短吊弦的长度为400mm,允许误差+50mm,-200mmo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者负弛度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200mm。

3.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录4的规定。

4.下部定位索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

硬横跨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50mm。

2.硬横梁呈水平状态,各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应连接牢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3.硬横梁锈蚀面积超过20%时应除锈涂漆。

4.吊柱在安装后应处于竖直状态,限界满足要求。

(3)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

电分段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标准值:

设计值。

安全值:

设计值+50mni。

限界值:

同安全值。

2.中心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⑴垂直距离

等高(设计值)。

20mm(设计值+50mm)。

20mm(设计值+50mni)。

注:

括号外为接触线的值,括号内为承力索的值。

⑵水平距离:

同转换柱。

⑶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一10mm。

3.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符合运行要求。

4.锚段关节式电分相中性区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

lm。

机械分段锚段关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5.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50mm以上。

6.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

50—250mmo

50—300mm。

7.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

设计值±

30mm。

8.中心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为设计值,误差不超过30mm;

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误差不大于20mm。

两接触悬挂接触线工作支过渡处接触线调整符合运行要求。

(4)中心锚结

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

其设置位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等。

防断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力索中心锚结绳

⑴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⑵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

⑶中心锚结绳位置、中心锚结绳与承力索、悬挂点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中心锚结绳

⑴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⑵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联结器。

⑶中心锚结绳不应松弛、不得触及弹性吊弦辅助绳,两边的长度和张力力求相等。

⑷中心锚结绳两端与承力索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中心锚结线夹

⑴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直线上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上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⑵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0-20mm。

防窜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窜绳两端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中心锚结绳与防断式相同。

(5)线岔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

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

160km/h及以下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700mm的范围内;

160km/h以上区段,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

2.交叉点位置

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

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3.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

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

160km/h以上区段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

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

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o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

4.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5.始触区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

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

6.其它

⑴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并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

⑵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

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00mm。

⑶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550—600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

(4)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同一侧。

⑸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⑹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

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叉点位置

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

交叉渡线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

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50mln。

2.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限制管和始触区等,同单开道岔的线岔要求。

(6)电联结器

电联结器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联结线

⑴电联结线均要用多股软线做成,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连接的接触悬挂、供电线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头。

⑵电联结线应留有一定的裕度,适应接触线和承力索因温度变化伸缩的要

⑶对于压接式的电联结线夹,电联结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

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10—20mm。

2.电联结线夹

⑴电联结线夹的材质和规格必须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

⑵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线夹内无杂物并涂导电介质。

⑶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⑷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o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设备:

接触网各运行较为稳定,不稳定设备主要有,分段绝缘、定位线夹。

设备建议:

建议1、检修部门对问题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配备,以备应急所需。

增强设备检测,充足常用零部件的配备。

2、组织检修人员值班人员去厂家进行培训或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单位进行培训。

管理:

石德电气化铁路2008年开通,接触网运行管理模式为本车间刚刚接触的模式。

通过调研过程中发现班组管理、班组长作用的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

突出表现在对待两违考核的问题,部分职工在发生两违时,不能正确的面对考核问题,态度极为不端正。

这部分职工一般缺少诚信度,侥幸心理极为严重。

发生问题不能够对班组长、或车间及时主动的反应真实情况。

主要还是班组长缺乏管理手段,没有争先创优的意识。

不能与班组人员很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忽略了“以心交心,价值千金”的概念,从而导致不能从分的调动小组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意识。

在小组氛围中不能很好的形成一种争先,干劲十足的和谐氛围。

年休假期间变电所员紧缺,出现替班人员较为频繁,所以导致出勤率的无法保障。

在对班组建设调研中发现,发挥作用优秀的班组长孟庆江,能够充分利用心灵的沟通,在他的班组中出勤率高,班组人员团结,互敬互爱,时刻都充满着和谐温馨的氛围。

从这一点看出班组管理中心与心得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很多班组长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是:

班组长业务素质不高,缺少与小组人员的及时沟通。

二是对调皮职工管不了,对资历深厚的老职工不敢管,蹑手蹑脚缺乏力度。

三是班组长中仍旧存在严重的好人主义现象,对班组人员的违章违纪等不良性的问题不管不问,能放就放,认为是对他好,实际上班组长本身就没认识至r严是爱,松是害”真谛。

四是班组长的工作方法简单,心绪懒散,得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较为突出。

思想上就做不到真人负责,工作上一路走马观花。

安全责任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带头违章违纪。

五是班组长带头作用差,不能真正的带领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教训,致使一些隐患性的违章重复发生。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我认为成为阻碍班组管理建设的关键有:

一是个别职工业务素质与企业文化修养比较低,生产作业中安全第一的思想松懈,意识淡薄。

二是职工混水摸鱼,不能正确及时的认清跨越发展的形式。

三是值班主任在管理中仍存有漏洞,班组长作用不强,发挥带头作用不到位。

缺乏对以严治站的认识,对班组管理要求不严格,所以滋长了职工违章违纪不在乎的心理。

管理建议:

1、从关心职工、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入手。

奠定感情基础才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基础。

利用各种形式与职工近距离的交流,从而向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从管理做起。

管理从心入手,从基础工作落实做起,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教育,共建班组和谐氛围。

2、做好自管型班组的加强管理工作,让班组长和职工都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够达到自管型班组的标准,通过发挥班组长带头作用,增强班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形成班组内控网络,班组长应该拿起自己的权利,使用好它并放弃好人主义,维护好小组职工团结。

使“两违”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不断增强班组自我管理意识,摆脱依赖、应付的被动管理,使班组建设形成人人负责管理、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互控管理的新局面。

3、强化班组的基础建设。

班组不进行人人负责管理,人人参与管理从根本上就起不到互控的作用,也就达不到保安全作业的目的。

因此,抓安全管理必须首先解决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矛盾。

4、改进工作方法,增强班组共同建设和谐的基础。

要改变过去那种管的多、帮的少,检查多、指导少,看问题多、抓经验少,批评多、表扬少的现状。

通过扶植引导、出主意、想办法,调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让班组在实践中提高自管能力。

我们认为应该做到四个结合”、“四个为主”。

四个结合、四个为主是:

管于帮结合,以帮为主,按照逐级负责制,从车间到值班主任,在对班组考核中,发现问题不单纯是考核完就了事,而是和班组一起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检查与指导结合,以指导为主,在检查中发现不足,不是只作为问题进行记载,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应当怎样做;

看问题与抓经验结合,以总结经验为主,用典型引路解决班组建设中的问题、难点;

批评与表扬结合,以表扬为主,注意发现班组建设好的办法,鼓励进行新的探索。

5、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消除隐患活动,消除不安全隐患,控制“两违”问题的发生,从车间班子做起,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把作业出场到位、计划组三核对、调车区长计划的编制、劳动纪律等惯性两违做为切入点,落实好“各项安全控制办法”,从严给职工把关,本着强化职工积极性的原则,减少问题的发生。

五、参考文献

[1]接触网铁道林永顺主编2006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00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3】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1999]101号中国铁道出版社

[4]接触网检修规程铁运[1999]101号中国铁道出版社

【6】段有关文件石供电变电(2011)1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