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551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再进马氏庄园.docx

再再进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大型图文宣传册文字部分:

     

目   录

第一部爱国恤民的庄园主人

刚正不阿的前清循吏

第二部同源殊途的马氏后人

名扬四海的时代精英

第三部庄严肃穆的官僚府第

中原大地的建筑奇葩

第四部叱咤风云的两代英杰

百年中国的历史缩影

第五部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旷代名流的墨宝总汇

第六部赏心悦目的游览胜地

恳亲会友的联系枢纽

 

走进马氏庄园

河南安阳西去20公里丘陵平原结合处,赫然座落着一爿恢弘大气庄严肃穆的清代官僚府第建筑群。

他的主人,就是极富传奇的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

人称“同源殊途,各具风流”的两代四杰,给中原大地乃至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了无数经久不衰的春秋佳话。

庄园建于清光绪末年,工程持续四十余年。

建筑群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分布六路。

其中,北区生活住宅一路,由南向北四进。

中区西三路均为生活区,各四进,坐北朝南,逐院渐进渐高,取代代前程光明后来居上之意。

各路均于中轴线上开门九重,俗称“九门相照”。

紧靠三路之东,建有“东园”,为马氏义学及家庙所在。

中区在南北三区中规模独大,连家庙计算,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上下。

南区坐南朝北,与中区隔街相望。

原设计亦为三路,后因时局变化,仅建成靠东一路,亦为四进院落,渐进渐高之九门相照格局。

其余靠西二路,因时局有变,仅建成临街一排。

北、中、南三区,计厅、堂、楼、舍401间,占地两万多平米,建筑面积五千平米以上。

附带配套设施又建有,与三区相匹配的马氏花园三座,马氏义庄一,仓库、马厩、柴草院大小多少不等。

占地总面积在七万平米以上。

整个庄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气势恢弘,错落有致。

雄踞西蒋村之东南隅。

马氏庄园的价值,不在其一门双进士,两代四英杰的显赫,而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在于其几代庄园主人的不懈追求。

它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仁人志士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奋力抗争的缩影。

1840年前后,接踵而来的虎门硝烟的抗争,割地赔款的屈辱、风起云涌的瓜分狂潮,撞击和刺痛了当时尚在少年的庄园主人——马丕瑶,从他立志读书做人匡时救世那一天起,他自己和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同源殊途,各人选择了互不相同的救国方式和人生道路。

他们无愧是领先于自己所处时代的顽强探索者。

庄园主人马丕瑶,从清代代理平陆知县做起,先后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一路激浊扬清,抑强扶弱,勤政恤民,在山西时即被治下民众誉为“马青天”。

后历任贵州、广西布政使,直至最后巡抚广西、广东。

他全力发展经济,整饬边防,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他所探索的是一条爱国恤民、忠君报国之路。

其长子马吉森的贡献,主要在于从列强手里争回利权,首创河南民族工业,他探索的是一条实业强国之路。

其次子马吉璋初任晚清翰林编修,多次掩护其妹马青霞的革命活动。

民国时出任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秘书长。

曾出洋考察学政,力图探索一条改良兴国之路。

其小女马青霞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留学日本,与秋瑾同为留学生中同盟会女杰。

时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誉,曾获中山先生亲书“巾帼英雄”和“天下为公”相赠之殊荣。

她不惜万贯家产,身家性命,先后投身于辛亥革命和教育事业,“五四”运动时曾以巨资襄助李大钊创办先进刊物。

苦心孤诣,艰难玉成。

他探索的是一条革命救国之路。

马丕瑶的第三代中,有学成归国首创中国矿业教育的探索者马载之,是新中国早年矿业学的著名教授和主要奠基人。

走进庄园,透过庄园厚重的历史底蕴,深刻的文化内涵,传奇的人物故事,宏大的建筑规模,必将启迪人们对百年中国历史沧桑的无限遐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氏庄园由政府管理,成为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师生宿舍,得以完整保存。

1996年被安阳县政府收为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马氏庄园的主人——马丕瑶

马丕瑶(1831—1895年),字玉山,河南安阳蒋村人。

他出生贫寒,入学较晚,十三岁才入私塾。

其时正当鸦片战争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举国震惊之际。

他少怀大志,目击时艰,决心刻苦攻读,立志报国,以匡时救世为己任。

【代理平陆 初露锋芒】 

同治元年(1862年),马丕瑶32岁,考中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山西。

因当时清廷官员尸位素餐者居多,所以他到山西报到时,上司竟然以“即用无用”相讪笑。

意思是“立即多了个吃闲饭不中用的”。

马丕瑶不卑不亢从容回答:

“人自不齐耳。

公未用,何渠知无用邪?

”开始,上司仅委其“暂代”平陆知县。

平陆地处晋豫交界,盗匪跨省作案,十分猖獗,向称难治。

马丕瑶下车伊始,即不动声色,明查暗访,深入调查。

却苦于相邻省、县不予合作,不得已布置卧底,打入虎穴,并不惜辗转于邻省监狱,终于尽获匪情,一举全歼。

马丕瑶对盗匪严厉打击,对百姓则关爱有加,凡遇民事官司,总是采取化解矛盾的办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开导,从不以杖责呵斥为能事。

不二年,平陆大治,民称“马青天”,马丕瑶始补正式知县,后奉命调补永济县知县。

他刚离平陆,就听说平陆县出了大事儿——因过路官军骚扰百姓,主官袒护肇事士兵,导致军民冲突,眼看即将激起民变。

本可冷眼旁观的马丕瑶,闻讯连夜赶回平陆,与军方严正交涉,终将五名肇事兵痞当众问斩,才得以弥大患于未形。

事毕,马丕瑶再赴永济时,平陆百姓空巷遮道,伏地泣涕苦留。

马丕瑶初到永济,竟然有人探知其酷爱养花之癖好,不惜血本,大献殷勤。

马丕瑶立时警惕,留心调查。

访知此人果然是永济人人痛恨之最大贪蠹。

经查明,事实确凿,恶贯满盈,立判当众杖杀。

随即召集左右,谆谆告诫说:

“人之投吾所好者,必有所为而来。

稍中其毒,与饮鸩等。

七品知县,几乎是官阶中之最低者,马丕瑶初出茅庐,小试锋芒,已见气度不凡。

可以说:

清廉、耿介、嫉恶如仇,是马丕瑶终身不渝的基本性格特征。

【赈灾解州 除暴安良】

光绪三年(1877年),西北大旱,山西尤重。

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活人相食,惨不忍睹。

更有盐枭乘机倡乱,危机迫在眉睫。

于是,上官急调马丕瑶临时兼理局势不稳之解州,处理危局。

马丕瑶深知:

哀鸿遍地,天旱不雨,虽是燃眉之急,但其深层原因则是土豪劣绅隐瞒土地,导致赋税严重不均,贫者越贫,无力抗灾所致。

他权衡轻重缓急,于旬日之内,捕斩倡乱盐枭二十余人。

同时,乘势打击囤积居奇,迫令富豪借粮给官府。

然后划分困难等级,对特困户逐月“计口授食”。

接着制订《土地清丈章程》,用二十个月时间,彻底核实地亩,从根本上解决了赋税不均的问题,终使解州转危为安,人心安定。

是年,山西灾后,遍地荒凉,“唯解州一州,极少荒地,民无流亡”。

接着,他广劝农桑,开设机局。

灾后一年,别县尚在挣扎,唯解州仓廪,很快充盈。

他主动以换取晋南耕牛为条件,替无力缴税的蒲州、绛州承担田赋,一举解除数州之困。

事后,在救灾成绩评比中,马丕瑶被评为全省第一。

经张之洞、曾国荃等联名奏报朝廷,光绪始知其堪当大用,特书“实心爱民,忠心朝廷”和“百官楷模”之横幅,以示嘉勉,并传旨以特例,越级提拔马丕瑶出任山西首府——太原知府。

【开发广西强边富民】

通过“平陆治乱,解州赈灾”,马丕瑶声名远播,朝廷关注,他自己也更加勤奋。

八年之内,从太原知府、冀宁道、山西代理按察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西布政使,扶摇直上。

所到之处,皆全力惩治腐败,清除积弊。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马丕瑶升任广西巡抚。

自认已具备全面贯彻儒家“既庶矣”,“富之,教之”的政治条件,匡时救世,此其时矣。

于是,夙兴夜寐,精诚惕厉。

此时,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广西濒临越南,破坏尤甚。

针对广西的贫穷和闭塞,马丕瑶认为必须从开教化变风气入手。

他首先通过朝廷奏准,争取到东南八省,在书籍、文献资料和技术方面的援助。

其次,在广西全省紧急筹设十个官书局,赶印急用书籍,广建书楼,大兴读书之风。

同时,革除妨碍少数民族科举上进的陈规陋习。

先后为柳宗元、黄庭坚、于成龙等先贤建祠立碑,树立为政榜样。

借此,敦促下属官员限时普查全省土地资源,明确何处宜耕,何处宜树。

他根据广西多荒岭瘠坡,适宜种桑,但山民对蚕桑一事,又一向未曾与闻的特点,亲自编写《劝民种桑歌》,督率所属官吏,全力倡办蚕桑。

首先创设技校,引进蚕种树苗,接着分期分批,全省推广。

在特困山区,提倡“捐廉入股”,广开机坊。

又以初创新业为由,奏准减免全省丝绸税捐。

两年之内,全省植桑二万七千六百余万株,产丝二十万六千余斤,丝绸两千六百九十余匹。

使从来不知蚕丝为何物之广西,一跃成为全国桑蚕大省。

经济、文化齐头并进,相互效力,不三年,昔日贫穷闭塞之旧貌,大为改观。

自中法之战后,西南边陲吃紧。

马丕瑶于入主广西之次年八月至十月,用整整一个季度的时间,越岭翻山,挥汗策马,遍巡广西沿边二十多个险阻要塞,督查防务,巡阅演练,整顿边防口岸,构建新式炮台,确保边境安全,保障贸易畅通。

光绪十五年(1889年),苏、浙洪水为患。

马丕瑶自捐赈银两千两,以报答其过去在蚕种、树苗、书籍和技术上的襄助之恩。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朝廷佳其功德,敕赐头品顶戴。

【锄奸广东 鞠躬尽瘁】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马丕瑶调任广东巡抚。

此时,相对富庶的广东边陲,正被贪渎舞弊,闹腾得乌烟瘴气。

马丕瑶奉旨密查实情,整顿广东。

他认为改变民风,首先需从整顿官风做起。

于是,他铁面无私,参劾不避亲贵。

因他的弹劾而遭撤职查办的官员中,包括李鸿章胞兄,同时也是自己顶头上司的两广总督李瀚章这样的棘手人物。

他对所有“官商勾结,猥琐之政,冗nài螚之夫,深摘而严剔之。

”是时,广州民风奢糜,赌博成风,达官显贵,公款送礼。

为此,马丕瑶铁腕治粤,严惩贪腐。

黑恶势力对马丕瑶恨之入骨,极尽诽谤之能事,谤言直至京师,马丕瑶则锐意整饬,丝毫不为所动。

甲午之战前一年,西太后打破在大内皇宫祝寿的惯例,移用海军军费,拟用一年时间,筹备在颐和园隆重操办祝寿大典。

消息传出,国人议论纷纷。

慈禧扬言“谁若叫我一时不舒服,我会叫他一辈子不舒服。

”在这种情势下,马丕瑶愤而上书《奏请颐和园祝嘏 移在大内举行摺》,向西太后呼吁“近闻倭谍密布,加以饥黎遍野,易滋勾引煽惑民心之伪言,……度我皇上、皇太后亦早闻之而未安矣……夫大平无事之时,游观所以同民乐,而军书旁午之际,戒严所以遏患萌……吁请皇太后移在大内祝嘏。

”其忠肝义胆,跃然纸上。

甲午战争之初,马丕瑶预闻李鸿章只是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且前线各部,互相不能统属,知其必然重演“因九节度使互不统帅,而兵败相州的唐朝故事。

”马丕瑶遥望南天,痛心不已,遂点名举荐大员,恳求朝廷让其代替李鸿章阵前指挥。

及至兵败,马丕瑶又针对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义愤填膺,上书《力阻和议摺》,要求“斩李鸿章以谢天下,然后举国动员……誓于倭寇周旋到底。

甲午兵败,广州形势严峻。

为守好南大门,马丕瑶亲自量测海线,沉着布防,固险增垒,整饬军事。

同时编练民团,严阵以待。

正当整顿初见成效,人心向上,大展宏图之际,不料祸起不测。

马丕瑶因偶染风寒,欲求速效,医药杂投,致伤元气,竟至一病不起。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日,一代廉吏马丕瑶溘然长逝,时年65岁。

临终前,他在病榻上口授《遗折》:

“恳求皇上励精图治,行宽政以固民心,力求中国自强之道。

其遗作经次子马吉璋整理,计有《马中丞奏稿》四卷,《马中丞书牍》二卷,《珠溪存稿》、《马中丞文集》、《马中丞杂著》各一卷。

另《解州清丈地粮图说章程》、《家庙条规》、《义田条例》、《义学条例》各一册。

清代年号

干支

纪年

公 元

年 龄

职 务 或 活 动

道光十一年

辛丑

1831

1

正月初四生于安阳县西蒋村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1843

13

本村私塾

咸丰元年

辛亥

1851

21

师从麻水郑芸笥先生

咸丰八年

戊午

1858

28

中举人

同治元年

壬戌

1862

32

9月中进士

同  上

同上

同年

32

11月山西巡抚郑敦谨聘为幕府

同治五年

丙寅

1866

36

代理山西平陆知县

同治六年

丁卯

1867

37

补平陸知县兼署直隶州、加运同衔

同治七年

戊辰

1868

38

调补山西永济知县

同治10年

辛未

1871

41

回原籍丁父忧

同治13年

甲戌

1874

44

服阕、署河东监掣同知

光绪三年

丁丑

1877

47

代理解州知州

光绪七年

辛巳

1881

51

补辽州知州、兼署解州

光绪八年

壬午

1882

52

代理太原知府 同年补知府

光绪十年

甲申

1884

54

升冀宁道

光绪十一年

乙酉

1885

55

代理山西按察使 

旋署山西布政使

光绪十三年

丁亥

1887

57

二月授贵州按察使

寻署贵州布政使

同  上

同上

同上

57

八月迁广西布政使

光绪十五年

己丑

1889

59

八月授广西巡抚

光绪十六年

庚寅

1890

60

赐头品顶戴

光绪十八年

壬辰

1892

62

回原籍丁继母忧

光绪二十年

甲午

1894

64

授广东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1895

65

正月接任广东巡抚、奉旨查办两广总督李翰章、继格等

同年九月初八

同上

1895

65

卒于广东巡抚任上

马中丞(丕瑶)年表据《马中丞遗集·国史本传、墓志铭》制订

长子马吉森事略

马吉森(1857—1912年),字子明,马丕瑶长子。

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史称“明敏通书史”,曾官至翰林院待诏、直隶候补道。

因父亲终年在外,他负责在家主持家务较多。

马吉森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为人忠厚和蔼,平时多有倡导地方公益事业之举,曾兴办本族义田、义学,创立水冶北关酉山书院,疏浚天平渠,开凿天平渠北线,增设车局改善交通等。

其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对河南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

他目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列强掠夺中国经济资源的现实,倾力兴办实业,首开河南实业救国之先河。

远在交通闭塞的年代,豫北盛产之籽棉,须辗转送到卫河岸边,再由水路转送天津出售。

几经盘剥之后,棉农付出十倍之力,难获一成之利。

及至洋线、洋布及其加工制品返回安阳,又被视若珍宝,犹如天价。

马吉森多方奔走,组织力量,在胞弟马吉樟的资助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人合伙创办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

纱厂拥有纱绽2.1万枚,工人1300余人,是当时河南规模最大、创办时间最早的纺织企业。

安阳由此一厂,推动了产业链条,于是,轧花厂、打蛋厂、油厂、面粉厂,以及小型的织布业、洋布庄、缝衣店应运而生,从而为社会拓展了就业渠道。

当地农民的棉花、鸡蛋从此不愁销路,价格也大幅度提升。

封闭落后的安阳,从此焕发生机。

时至今日,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在发展本地区经济方面,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柱作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马吉森开办六河沟煤矿,成立了“六河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六年打拼,规模越来越大,前景十分看好。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决定加大六河沟煤矿的开发力度,扩建一处新矿,以补政府财政之不足,遂采取了公开招标方式。

其时,有英商查尔、日商青井分别支持的买办商人周益、赵大发等,野心勃勃,势在必得。

马吉森得到妹妹马青霞的鼎力资助,终以180万两白银中标,挫败了英商查尔和日商青井夺我矿产利权的阴谋。

鉴于马吉森在工商界的崇高威望,被推为安阳县商会会长。

马吉森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因病去世,卒年56岁。

次子马吉璋事略

马吉樟(1859—1931年),马丕瑶次子,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

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

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湖北按察使及湖北提学使等职。

辛亥革命后,先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

马吉樟自幼聪慧,五岁能诵《毛诗》、《尚书》,人称“神童”。

十一岁随父宦晋,从师习文,文才出众。

其父断言:

“此儿异日当为文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他与小妹马青霞积极联合河南籍显宦袁世凯、张邵予等在北京筹办河南“豫学堂”,并亲任学堂监督(校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初四日,马吉樟被任命为赴日本考察学务公使,顺便带迫切要求进步的妹妹马青霞东渡日本,为马青霞参加同盟会创造了条件。

在留日学生欢迎会上,马吉璋热情勉励同学们珍惜时光,刻苦学习,报效国家。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月,马吉樟回国,授任湖北按察使。

在湖北,从1907年到1911年的五年里,他节省经费二十八万两,选送40名湖北学子赴美留学,深受湖北各界好评。

其妹马青霞以东京之行,得以认识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马吉樟功不可没。

他虽然身为朝廷命官,不能公开支持,但却暗里积极支持妹妹的革命行动。

当青霞因革命活动先后两次被捕时,都是经他鼎力营救,才得以转危为安。

他乐善好施,孝悌恭谨。

光绪三年(1877年),马吉樟途经怀庆府时,曾买贫女为妾,因闻其隐泣,询知为一穷秀才之女,因年荒无着被母强卖。

他立即当面焚毁契券,赠以银两,送其回家。

光绪十六年(1890年),近畿大水,他募赈款十万,并亲临灾区布散。

胞兄马吉森为发展安阳纺织企业,兴办广益纱厂遇到困难时,他立即代为筹款数十万,使纱厂得以顺利投产。

马吉樟平生“嗜古笃学,谨於为文,虽短扎亦必典雅,每集汉魏六朝诗为联,宛若已构”。

他不仅学识渊博,且工于书法,尤善草、篆,对金文也有独到的研究。

国子监祭酒爱新觉罗盛昱对其篆书推崇备至,评价曰:

“当代篆书,首推积生,因其无派,故超乎众派。

1917年,马吉樟去职后寓居北京,晚年精心研释金石、潜心著述,有《益坚壮斋存稿》遗世。

1931年病故,享年73岁。

       小女马青霞事略

马青霞(1877—1923年),马丕瑶三女。

她自幼喜爱读书,工诗善画,才华横溢。

光绪二十年(1894年),遵父母之命,嫁于河南尉氏县刘耀德为妻,遵旧习从夫姓,改称刘青霞,或称刘马青霞。

其夫家富甲天下,有土地二十多万亩,人称“刘半县”。

所经营之商号、店铺遍布全国。

婚后七年,丈夫刘耀德病逝,无后。

25岁的马青霞,成了主宰巨额资产的富孀。

【怜贫惜老,乐善好施】马青霞天性宽厚,乐善好施,尝以万金捐助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

参加同盟会以前,曾独自出资4万两,修建了刘家祠堂,并捐地十五顷,兴办义学,供刘氏子弟免费读书;捐资建立“孤贫院”,专门收养刘氏家族中无依无靠的寡妇;出资创建“平民工厂”,专收穷人做工;捐地十五顷,创设“刘氏义庄”,为六十岁以上之刘姓老人,每月救助三斗小麦(约合75市斤)。

每年腊月初八,还要对外姓穷人开仓放粮,以赈年荒。

家乡的贾鲁河年年发大水阻断交通,她毅然捐银一万五千两,修建大石桥一座……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光绪皇帝闻知其事,特诰封其为“一品夫人”,敕赐“一品夫人”服饰,以示嘉奖。

【东渡日本初识孙文】马青霞身为女子,却具男儿气概。

独自拥资千万,却不以万贯家产为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她借兄长马吉樟赴日考察学务之便,随兄东渡,留学日本。

在东瀛她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张钟端等旅日名流,大开眼界。

她思想锐进,毅然加入了“同盟会”,从此追随孙中山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道路。

在日本,她捐款六千六百元与友人燕斌创办了革命刊物——《中国新女界》;同时捐款一万六千元支持河南籍留日学生同盟会,出版了《河南》杂志。

因鲁迅为该杂志撰稿人,她由此结识鲁迅。

临别,鲁迅先生以“才貌双全”、“中国女杰”两横幅相赠。

回国前,她将总管从国内汇给她的两万余元川资,全部捐赠给了中国同盟会,充作革命经费。

【捐资办学 开发教育】马青霞首重开发民智,医弱医愚。

为了培植力量,复兴中华,她极为重视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河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她慷慨捐银三万两,与其次兄马吉樟等在北京创办“豫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她在尉氏县自家花园里创办了河南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并附设师范班,推动了我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发展尉氏的桑蚕业,她捐地三十亩,创办了蚕桑学校,并购置湖桑一万株,于校内办实验桑园。

民国初年,她被聘为北京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分别为北京女子法政学校和京师女子师范学校捐资愈万。

为河南教育事业,她一次就捐资五万元。

此外她还为尉氏高等小学堂和省城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等先后捐银三千两。

【倾家荡产 赞助革命】

马青霞从日本回到开封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筹白银两万六千两,在省城开封购置豪宅,开办“大河书社”,用以推销革命书刊和同盟会河南支部联络机关。

获悉黄兴在国内发动起义在即,她即刻捐款寄银两万元。

同年,孙中山在镇南关发动起义时,她又捐助重金,用以购置武器弹药。

宣统三年(1911年)夏,同盟会骨干张钟端从日本回国,筹备河南起义。

她通过时任湖北按察使的哥哥马吉樟,安排张钟端到衙门出任幕府一职,以作掩护。

张钟端在省城开封举事时,她再次筹银一千六百两作为起义经费。

起义失败后,她又不顾生命危险,竭尽全力营救被捕的革命党人。

由于她一次又一次为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事业、革命大业捐助巨款,激怒了自家刘氏族人。

前清时家族老朽告她“私通革命党人”,北洋军阀时告她“暗助国民党反对政府”,致使马青霞两次入狱,幸有其兄马吉樟从中斡旋,鼎立相救,方得脱险。

1912年,民国初建,她被河南各界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

当时,京津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热情十分高涨,因她在北京妇女界的声望,被大家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和北京女子事务维持会会长。

当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后,本想致力于中国的铁路建设。

马青霞闻讯后即两赴上海,拜见时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孙中山先生,提出将所余全部家产,倾囊捐助。

感动不已的孙中山,当即挥毫,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巾帼英雄”两条字幅,热情褒奖她的爱国赤诚。

【壮志难酬忧愤而卒】

马青霞捐资筑路的善良愿望正待实施,袁世凯突然变卦称帝,战端再起,计划成灰。

马青霞立即将准备捐助修路之部分款项,移捐“护法”战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她与北京女子事务维持会的同事一道,参加学生的爱国游行,以北京女界名义,呼吁释放陈独秀和所有爱国学生。

1922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百废待兴,筹措艰难。

马青霞毅然将自己所剩之最后家产,悉数捐献于河南教育事业,兑现了为振兴中华不惜倾家荡产的诺言。

此后,于当年九月初八父亲马丕瑶祭日,回到安阳蒋村为先父扫墓。

想到终年奔波,殚精竭虑,倾家荡产,出入牢狱;眼看救国壮志难酬,反致国民蹈火益热,陷水益深,满目疮痍,四海呻吟,到头来只剩婆族抱怨,视若仇敌,伶仃孤苦,欲诉无依,不禁悲从中来,坟前恸哭失度,大伤玉体。

由于她长期身处逆境,饱经风霜,身体虚弱,积劳成疾,回到娘家的第二年,便一病不起,留下一封《告四万万同胞书》,即与世长辞,卒年仅47岁。

马青霞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

民国时,盛传“南有秋瑾,北有青霞”之美誉。

马青霞短暂的一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他无愧于孙中山所赠“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的光荣赞许。

1985年,马青霞在尉氏的故居被当地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仍完好保留有两处四合院三十五间展室,院中青霞生前手植之腊梅正花枝招展,幽香宜人。

安阳马氏庄园马青霞之自幼故居,亦书桌妆台陈列如故。

瞻仰遗迹,自当使志士奋发,贪夫汗颜,为人间长留反思之教益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