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6206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

产品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得到了大幅提升,从2007年到2009年发行量年复合增长率在60%左右。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2009年随着国内外投资理财市场环境的改善,银行理财产品在数量上恢复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比2008年增长了10.5%。

其中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4996款,比上年增长25.4%,外币理财产品1002款,同比下降30.6%,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外汇市场波动加剧造成的。

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占有主要位置。

2、理财品种日益丰富。

从产品种类来看,各商业银行继续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多样化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日趋复杂,产品挂钩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涉及到汇率、指数、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

但目前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3、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

2009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之前相比有一定变化,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的明显影响之一就是产品的期限缩短了。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71.2%,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63.5%。

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总体来看,2009年投资者更青睐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

2009年共发行保本保收益的产品1999款,占比33.3%,同比增长了77.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专业理财人员,服务意识不足。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

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

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

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为客户制定合适的理财方案。

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就觉得任务完成,服务终止了,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导致客户的流失。

2、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雷同。

当前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及金融工具的单一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竞争力。

多数个人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定位无法形成区分度,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

而且许多理财产品有较多的客户条件限制,使得产品的适应性不强。

3、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它涉及产品、交易等多个层面。

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

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

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4、科技手段滞后,网络化程度低。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迅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更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

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

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

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

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

2、创新金融理财产品。

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

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投资及后续服务等环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要求理财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向投资者完整、准确、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

对那些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进行充分、明确的风险提示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处罚。

4、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培养理财人才。

各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建设。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要重视和培养理财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

银行要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提高员工的从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

(08)

[2]何泰康.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10;

(14)

[3]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07;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