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辰养生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21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2时辰养生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时辰养生法.docx

《12时辰养生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时辰养生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时辰养生法.docx

12时辰养生法

12时辰养生法

(中医与人体日节律)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指夜里11-1点,又称“人时”,这一时刻本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之时,而人为万物之灵,故假借以为人之称。

中医气机升降沉浮理论认为:

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

“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张介宾)。

子时气血流注于胆经。

这也是《内经》“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一说的根本由来,也就是脏腑功能都取决于胆气能否生发。

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

因此,保证夜里11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子”在月份中又代表十一月,强调的是用冬天的收藏来养生机。

丑时,指夜里1-3点,丑时气血流注于肝经。

肝主血,因此,保证这时的睡眠就是在养肝胆,在养血。

而血相较于气则属于阴,主敛藏,所以,十二生肖中,“丑”为“牛”,就是说此时生发之气虽然更大些了,但不能只升不降,有约束收敛才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和深刻,因此“丑”字从“又”(手),而连缀其三指,表示想要做事而寒气泠冽无法作为。

而中医“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也表达同样的意思,将军不只是英勇善战,而是要考量再三才能出击。

寅时,指夜里3-5点,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

中国古代正月建寅和十二经脉流注起于肺经都是代表开端的意思,是谁的开端呢?

是阳气的开端,也是人的开端。

一日之中寅时也是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这时肺作为“相傅之官”就一定要担当起均衡天下(身体)的职责,一旦“宣发”、“肃降”失职,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西医大概也不懂为什么死于这个时间)。

健康的人这时应该是深睡状态,即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生命由静而动的转化。

可是,身体虚弱的人或老人这时会出现失眠或醒来,这是因为身体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只有“宣发”没有“肃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险了。

卯时,指早晨5-7点,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应有正常的大便,卯时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而冒地而出。

辰时,指上午7-9点,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

这时候人吃早餐就如同冒地而出的小草被三月的斜风细雨润泽一样必须和重要,这就好象阳气的生发要靠阴气来养,大地需要雷电的鼓荡和春雨的润泽。

巳时,指上午9-11点,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

“巳”在月份应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山川万物一片葱茏。

午时,指上午11-13点,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午时正是一阴生,阴气忤逆阳气之时,正所谓“阴阳相搏谓之神”,对练功者而言,正是练“子午”功的大好时机,而对我们无力主宰自己气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谓的“心肾相交”了,所以子时一定要睡觉,午时一定要小憩,这是最能养精气神的时机。

“午”在月份应五月。

未时,指下午13-15点,未时气血流注于小肠经。

《说文》说“未,味也。

六月,滋味也。

”而事物的滋味就是精华,中医小肠的功能就在于吸收精华。

申时,指下午15-17点,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

膀胱经为足太阳之脉,上额头而至巅顶,气虚、气实都容易引起头痛或两目外鼓等症,健康的人这时则是学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以古人主张“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这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又,太阳主管气化,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对养生很好。

“申”在月份应七月。

酉时,指下午17-19点,酉时气血流注于肾经。

“酉”是成就的意思,在月份应八月。

如果说早晨5-7点的卯时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开门,那么晚上5-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关门.自然天地与人体这个小天地从这一时刻起开始进入秋冬的收敛收藏时机,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都是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而酉时发低热则是肾气大伤,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后的男子要注意这一点。

戌时,指晚上19-21点,戌时气血流注于心包经。

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心包经之“膻中”又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的娱乐活动。

亥时,指晚上21-23点,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经。

三焦在中医里是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鸟,因此,三焦无论是指人体上中下,还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处于一团融融温暖气息中,中国人形容它为“氤氲”,中医把这氤氲交融的状态归属于少阳„„故而“亥”这个字非常有意思,象一男子搂抱一怀孕女子,而《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最后一个字就是“亥”,如果说“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么“亥”字则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状态,生命的轮回重又开始。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始终能看到其精神内核的统一性,无论是医道,还是文字学,你始终能看到古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与态度,并不是只有太阳每日照常升起,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也会沿着其本来的秩序而运动和发展,都可以在结束的时刻一切又重新开始„„

这个时刻人们应该安眠,让整个身体(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并从这种彻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机。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多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近日,她在北京电视台连续主讲的中医养生讲座受到百姓广泛关注和好评。

曲黎敏的讲座通俗易懂,让人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的同时,领悟到中医养生的真谛,让人在兴趣中了解到许多切实有用的中医养生精髓。

受编辑之邀,曲黎敏为本报写了此篇文章,以飨读者。

子时:

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

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

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如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

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

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

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

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

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

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

给大家提个醒,一般老人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话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病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

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

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

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

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有一个句话特别有意思,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

中医有事没事都会问二便(大小便),这个千万别大意。

其实,在中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

比如心血旺的话,大便是成型的,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是不一样的。

小孩的大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

当大便特别细的时候,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与大肠相表里。

心肺功能好的话,大便功能就好。

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很大的元气。

辰时:

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

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现在很多女孩子长青春痘,想治疗的话实际上也要从胃经治。

通常长青春痘的年轻人喜欢吃冷饮,损伤的就是胃气。

从子时开始到卯时,实际上是人体的重新再分配,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如果不吃早饭,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

记住晚饭要吃少,而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

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饭、去睡觉就不容易生病。

很多人把晚饭当成正餐,忽略了中午饭和早饭,这都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

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

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

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那么脾是什么呢?

脾的右边是一个卑鄙的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

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

还有肌无力的问题,不要小瞧它。

到了老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的症状,都有点肌无力。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大大的三角眼,老了就是一个小小的三角眼,这就是脾虚弱的现象。

嘴唇滋润、丰满,脾的运化功能就好。

脾功能好的话,这个人的肌肉就会很发达。

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

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子时和午时,午时的特点就是午时一阴生。

一上午的运化全是阳气,这个时候就是一阴生。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

歇着,以不变应万变。

天地在变,我就不变,我就歇着。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趴一会儿,歇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午时属相是马,马的性子非常烈,马属火。

我们的心就像一匹烈马,永远努力工作着,因此一定要善待它啊。

所以在这阴阳交替的时辰,人最好处于休息状态。

未时:

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午饭要吃好,就是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午饭的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

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有病,这靠美容是没用的,按西医的说法是内分泌问题。

心和小肠相表里。

表就是阳,里就是阴。

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

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

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

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

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如果下午二三点钟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你心脏的问题开始显现了,因为脸红是一种心火外散的现象。

因此,这时的红光满面不是好事。

申时:

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

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

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千万别把膀胱经理解为储尿器。

申时在12生肖里是猴子,猴子是上窜下跳的,是可以上窜下跳的经脉。

所以古代讲“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好阶段,如果是正常人,这个时间段的判断力应该非常好。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这个时候就是难受”。

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

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

我们中国人对肾最为关注。

肾主藏精。

什么是精?

打个比方:

精就像“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

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

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它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一种物质。

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

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

这个元气藏在哪里?

它藏于肾。

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不是想补就能补进去的,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

比如:

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

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

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

什么是心包呢?

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

心包来受邪。

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

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

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的外围专门负责心的一个功能叫“喜乐”———“喜乐出焉”,心包经又主喜乐。

所以说句实在话,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如果你觉得中指发麻,那就是心包出问题了,因为心包经走中指;如果你觉得小指发麻,那是心脏有问题。

另外,大拇指为肺经所主,所以大鱼际发青就是肺寒。

老年人一方面要多观察手指,也要多活动手指,对身体会有好处。

亥时:

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

在中医里,三焦经是个很特殊的概念。

什么是“三焦”?

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

一般说来,人体心肺属上焦,中间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

“三焦”的性质是温曛的,如同小火,就是说我们的人体要保持一个不温不火的一个度,那就是“三焦”。

而且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的形象是什么样?

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也就是说到了亥时人就要享受,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才有可能孕育新的生命,才可以让子时的阳气生发。

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工人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