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627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章节题Word文档格式.doc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技术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B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4[单选题]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项指标是失业率和失业(  )。

  A.稳定期

  B.持续期

  C.波动期

  D.变化期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

①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②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求和,然后除以失业人数。

5[单选题]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例证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6[单选题]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s>

1

  B.Es<

  C.Es>

  D.Es<

A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

①当Es=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②当Es>

1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③当Es<

1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7[单选题](  )的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A.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B.基本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社会保障

  D.最低工资标准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8[单选题]计时工资不包括(  )。

  A.小时工资制

  B.日工资制

  C.月度工资制

  D.周工资制

  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根据计算的时间单

  位的不同,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有:

①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

实际工作时间);

②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

标准工作日小时数);

③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率×

标准工作周日数)。

9[单选题]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

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用一个介于0~1之间的数值即可表示社会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的特点。

10[单选题]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

  A.货币工资÷

价格

  B.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

  D.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

11[单选题]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是(  )失业。

  A.选择性

  B.结构性

  C.摩擦性

  D.周期性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因为经济周期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12[单选题]下列劳动力需求曲线(图1—2)中,(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相对于工资率变动富有弹性。

  A.如图

  B.如上图

  C.如上图所示

  D.如图所示

  【提示:

题目选项在图上,不是错了】

13[单选题]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投入

  D.劳动投入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所以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14[单选题](  )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A.等级工资

  B.岗位工资

  C.绩效工资

  D.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计件工资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15[单选题]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的计算公式为(  )。

  A.(△S/S)/(△W/W)

  B.(△W/W)/(△S/S)

  C.(△W/S)/(△W/W)

  D.(△S/W)/(△W/S)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

16[单选题](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总需求

  B.国民净收入

  C.总供给

  D.国内生产总值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17[单选题]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  )。

  A.最低收益

  B.最低预期收益

  C.最低成本

  D.最低预期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企业对提供的每一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盈利。

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即为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

18[单选题]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造成劳动力在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

19[单选题]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量

  B.劳动力供给率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需求率

  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

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

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20[单选题]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  )。

  A.要素性收入分配

  B.功能性收入分配

  C.结构性收入分配

  D.成本性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分别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这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21[单选题]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

  A.0

  B.0.5

  C.1

  D.0或1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

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

 

22[单选题]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基本假设。

  A.市场分析

  B.经济分析

  C.成本分析

  D.价格分析

  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23[单选题](  )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A.收支循环

  B.支出循环

  C.供需循环

  D.收入循环

  如图1—1所示,收入循环模型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24[单选题](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25[多选题]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人差距

  D.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

A,B,C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②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